(共14张PPT)
柳永
潮州华侨中学高一必修三
授课教师:袁明津
诉“别”情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燕子丹和荆轲的“壮别”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
王维与孟浩然的“酒别”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
李白与汪伦的“情别”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是
白居易与朋友的“惨别”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是
苏轼与其亡妻的“梦别”
走近柳永
柳永,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世称柳七;因曾任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
他出生书宦世家,性格放浪,屡试不第,终身潦倒。曾写《鹤冲天》一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他精通音律,创作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慢词,广为流行,当时流传着“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说法。
解 题
《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此曲就是柳永取唐时旧曲翻制而成。
相传唐明皇在南下逃亡的途中,迫于当时的形势,不得已在马嵬坡缢死杨玉环。后唐玄宗入蜀,到了斜口的时候,霖雨连日,他经过秦岭栈道,耳闻铃声,勾起了往事,于是创作此曲,悼念杨贵妃,寄托哀思。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这首词的主要内容:
这首词的主旨句:
这首词的感情基调:
伤离别
“多情自古伤离别”
哀婉、悲伤
1. 上下阕各写什么内容?
上阕:勾勒离别前的环境和摹写临别之时的情态。
下阕:刻画离别之后孤独痛苦的心情。
凝噎 yē
解读意象
1.寒蝉 :
“早秋乍寒时,偶尚自鸣,
但短促无力,至深秋则噤。”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孟浩然《秦中寄远上人》
“冷清清暮秋时候,杨柳寒蝉一片愁。”
——卢挚《沉醉东风》
离别前,勾勒环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解读意象
2.长亭:
注释 ,古代路旁的亭子,供人歇息或送别用。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白《菩萨蛮》
“十里长亭霜满天,青丝白发度何年 ”
——白衣卿相《别思》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离别时,摹写情态
1.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主观:留恋 客观:催发
2.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此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相对无言,惟有泪千行。”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烟波——愁
如千里烟波般绵长
如沉沉暮霭般浓重
如楚地天空般无际
念——虚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点明主旨,将自己的感情赋予普遍意义。
“自古逢秋悲寂寥”
“万里悲秋常作客”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解读意象:
1.柳:
古人多折柳送别,柳与“留”谐音。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采薇》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
“渭晨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解读意象:
2.晓风:
古代行人的于黎明时分踏上征程,送别也在这个时刻。“晓风”意味着离。
3.残月: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进一步设想离别后惨不成欢的情景,将离情推到高潮。
寒蝉、长亭
凄切悲凉
无绪、泪眼、凝噎
摹写情态
依依不舍
杨柳、晓风、残月
良辰美景虚设
凄清孤寂
上片
下片
实写
虚写
感情基调:凄凉哀婉
勾勒环境
渲染气氛
刻画心理
羁旅长愁
长亭别离
虚实相济, 借景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