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了解柳永词的写作背景及其艺术风格。
2、理解作品“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
3、体会词中作者流露出的浓浓的离情。
2学情分析
学生虽已学过一定量诗词,但由于理解能力等原因,对鉴赏方法的灵活运用、作品艺术手段的把握、词作情感的品味等还比较欠缺。这需在教学中通过诵读、讨论、问答、点拨等方式加以提高。
3重点难点
1.鉴赏词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写作手法。
2.品味诗词意象,体会作者感情。
4教学过程
4.1 1课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一、情境导入
人生无常,聚散不定,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充满着离愁别绪,江淹在《别赋》中写道“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要把这种离愁别绪用语言表达出来着实不易,而宋代一位词人仅仅用102个字就将这种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这位词人就是——柳永,而这102个字便是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雨霖铃》。那么,柳永,何许人也?
活动2【活动】二、作者简介
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宋代词人,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北宋第一位专业词人,慢词的创造者。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离愁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形成一种铺叙、白描、抒情相结合的词风。他的词在当时流传很广,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声誉。
活动3【活动】三、初步感知
1、这首《雨霖铃》是柳永的代表作,这是一首写什么内容的词?词中有三个字可以概括,请大家找出来。
明确:伤离别。《雨霖铃》这首词写的是他由于仕途失意离开京城汴京时,与恋人分别的难舍难分情景。
根据学习经验,这首伤离别的词的感情基调应该是怎样的?明确:低沉悲戚、哀婉悲伤、凄清。
2、根据刚才所说的感情基调,大家一起诵读全词。
3、诵读点评,学生点评。
明确:诵读时要注意把握感情,注意语调要低沉、节奏要缓慢,停顿要适当。
4、听诵读,要求感受情感氛围。(ppt出示节奏划分图)
5、根据节奏图,全学生配乐朗诵。
活动4【活动】四、再读品析
通过刚才的诵读,我们已初步整体感受了这首词。下面,我们一起来进一步品味、赏析!
1、这首词分上下阕,上阕写了什么情景内容?
明确:写一个秋天的傍晚,词人和恋人在都门长亭处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
2、“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交代了哪些内容?
明确:词人首先交代了离别的季节、时间和地点。“寒蝉凄切”(点明时令);“对长亭晚”(点明时间和地点,长亭,既交代时间又暗示离愁别绪。);“骤雨初歇”(点明气候)。这三句描写,渲染了一种凄楚悲凉的氛围(意境),为全词奠定了低沉伤感的情调,烘托出浓浓的离愁别绪。
3、“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这是长亭送别时的情景。此句刻画典型环境下的特殊情境,含蓄写出痛苦、无奈、恋恋不舍的心情。
4、“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是词人用细节描写推出的近景特写镜头。“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便是这般境地。此处用了白描手法,寥寥数语便把情人间那种缠绵眷恋之情,无可奈何之意维妙维肖地表达出来了。
5、“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个“念”字,表明了下面的景物是想象的、虚构的。
上阕这幅“离别图”,刻画了离别前的依依不舍(板书)的情景。那么,下阕写的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我们接着来赏析一下。
1、“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在这两句中,有三个字不但承接上文,是对上阕的小结,更点明了这首词的主旨,是哪三字?
明确:伤离别。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是词人设想的旅途中的情景,非常巧妙,没有一个字写情,而又没有一个字不写情,完全是用景写情,真正做到王国维所说的“景语即情语”。
3、“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词人这里为什么说“虚设”?这种写法叫什么?——以乐写悲。
到此,我们知道下阕写的是词人想象别后羁旅生活的情状:别后情景。上阕抒发的是依依不舍之情,那么下阕抒发是什么?——孤寂痛苦。
小结:作为一首写离愁别绪的作品,它令人叹为观止地仅以102个字便能够“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表现了高超的写作技巧:情景交融、虚实结合、以乐写悲。
活动5【活动】五、背诵感悟
“腹有诗书语自华,才如江海文始壮”,积累一定数量的优秀诗词不仅可提高我们的鉴赏水平、语文素养,对我们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是大有裨益的。所以,大家现当堂把这首词背诵下来,把它积累到你的肚子中去,以加深感悟。最好是边背边写,口、脑、手并用。个别检查,集体齐背。
活动6【练习】六、迁移拓展
根据要求鉴赏苏轼的《蝶恋花·暮春》。
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千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
1、词的上片通过哪些景物表现了暮春的特点?
2、本篇是词人送别友人之作。词的下片是怎样表现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
3、你认为"山青一点横云破"一句中最具表现力的词语是什么?为什么?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