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古往今来,送别无不让人伤感,就算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但也难免“西出阳关无故人。”
即将与相知甚深的友人分开,踏上渺茫的前方,此时此景,情何以堪?
柳永洒了一把相思泪,喝了一壶相思酒以极其细腻的笔触,再现了与故人依依不舍的送别之情。
让我们随着这碧涧流泉,吟诵这《雨霖铃》。
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 有什么特点
寒蝉
长亭
骤雨
悲凉、凄清
千里烟波
在树上寒蝉凄切的叫声里,在暮色苍茫而又冷清的景象中,送别时面对长亭,该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界啊! 就在这个时候,阵阵骤雨,刚刚收住了雨脚,好朋友啊,就要走了! 这时节,动人的愁思将怎样地抒发出来呢 既然欲饮无绪,欲留不能,这时,纵有千言万语也因喉咙噎住而说不出口,只有泪眼相对,执手告别罢了,满腹哀伤情,尽在不言中。想(我)走了又走,傍晚的云气沉沉空阔千里.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1.把杨柳、风、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
惆怅晓莺残月—— 韦庄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 李白
原为西南风
长逝人君还
—— 曹植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2.此画面出现在特定的时刻
——“酒醒”之后
醉不成欢惨将别 —— 白居易
举杯消愁愁更愁 —— 李 白
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 李清照
婉约词画面特点
蝶恋花 欧阳修 海燕双来归画栋,帘影无风,花影频移动。 半醉腾腾春睡重,绿鬟堆枕香云拥。 翠被双盘金缕凤,忆得前春,有个人人共。 花里黄莺时一弄,日斜惊起相思梦。
菩萨蛮 韦庄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多情自古伤别离,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小雨,不会让你湿透。但却让你的心湿润。
柳枝轻抚你的脸庞,恰似心上人的手给你安慰。
月亮挂在楼梢头,默默的凝望着你我,什么都不说,却又什么都明白。
无法再停留了,我该走了,我不知道前面有什么,我知道前面没有什么,前方没有你……
婉约词情感特点
《浪淘沙》 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 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南歌子》 欧阳修 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 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 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 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双鸳鸯字、怎生书。
《鹧鸪天》 欧阳修 学画宫眉细细长,芙蓉出水斗新妆。 只知一笑能倾国,不信相看有断肠。 双黄鹄,两鸳鸯,迢迢云水恨难忘。 早知今日长相忆,不及从初莫作双。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写宝玉受贾政鞭笞之后黛玉去看他时,有这样一段描写:“此时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厉害。听了宝玉这些话,心中提起万句言语,要说时却不能说得半句,半天才抽抽噎噎的道:‘你可都改了罢!’”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别有幽愁暗恨声,此时无声胜有声
品感情
1、情景交融
2、白描
3、虚实相济
蝉叫着, 有点冷, 所剩无几的光阴, 眷恋长亭上的风景, 别离歌唱起, 而雨停了, 那些泪水如何停? 蝉声不再的夜晚,
柳 依然摇摆在风中, 枝条的浓绿沾染风情, 千万场别离, 送了千万场爱与恨, 随折随生的枝条, 忘了初衷, 忘了该怎样思念, 流水与浮萍。
那些泪水, 该怎样吞咽? 该怎样, 诉说万种风情? 怕是晓风与残月都不肯眷顾痴情, 徒添难圆的伤悲, 青舟欲去, 而岸上的泪眼, 相望永远。
本词的思想内容没有很大的积极意义,而表现手法却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用铺叙手法,离别前写气氛,离别时写情态,离别后写心理,层层推进,把那种依依不舍,缱绻忧伤的情景表现的淋漓尽致。并且用清秋季节秋蝉秋雨的凄凉景物相衬托,景中有情、情中带景,做到情景交融,产生了极佳的艺术效果。这种写幽雅景物,叙身边琐事、抒缠绵感情的写法就是婉约派的词风的典型表现
婉约派:词人用清新、委婉、含蓄、细腻的笔触抒写人生的悲欢离合、离情别恨,基调缠绵悱恻。
婉约词的特点
学生课件展示,体悟婉约词
人生一世谁不想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最大的光热 有职才能有权,才能施展抱负,改造世界,名垂后世。那时没有像现在这样成就多元化,要成名只有一条路——去当官。所以就出现了各种各样在从政大路上跋涉着的而被扭曲了的人。像李白、陶渊明那样求政不得而求山水;像苏轼、白居易那样政心不顺而求文心;像王维那样躲在终南山里而窥京城;像诸葛亮那样虽说不求闻达,布衣躬耕,却又暗暗积聚内力,一遇明主就出来建功立业。柳永……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政治,碰了钉子后没有像大多数文人那样转向山水,而是转向市井深处,扎到市民堆里,在这里成就了他的文名,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梁衡《读柳永》
柳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记词”。有《乐章集》。
柳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到民间去的词作家。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的市民文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