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旋转》。
教学内容
课本第83页。
教学分析
《旋转》是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小节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二年级上册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的基础上的延伸,把学生的视角引入到图形的旋转,意在通过欣赏、探索、创作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简单图形变成复杂图案的过程,理解旋转的中心点、方向、角度不同,形成的图案也不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今后继续学习图形变换奠定基础。
教学对象及特点
五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在其认知过程中仍占主导地位。因此,要本着“边操作边感悟”的原则,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遵循了新课标的理念,从生活实际引入,为学生创设了探索新知识的条件,让学生参与到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去。将抽象的知识变成了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东西,使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对知识的思考与实物模型的演示和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建立概念,以动促思。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旋转图形的特征。
2.会运用数学语言简单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
3.经历观察实例、操作想象、语言描述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积累几何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旋转的含义,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初步感悟旋转的特征。
教学难点
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初步感悟旋转的特征。
教学准备
中教云,三角尺,钟面道具。
教学过程
新究探知
师:同学们,旋转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大家还能举几个例子吗?
预设:钟表、风车、摩天轮、风扇、地球自转等。(出示动画)
1.认识旋转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
师:仔细观察一下,这些物体在旋转的时候什么发生了改变?
预设:位置发生了改变。
师:是物体整体的位置都发生了改变吗?
预设:有一个点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
师:谁愿意上台来指一指?
指名学生上台来指一指。
师:这些物体都绕中心点旋转,这个点就是旋转中心。
板书:旋转中心
师:课前大家都准备了一个钟面,现在请大家拿出做好的钟面。
师:结合生活经验,请大家拨动指针,观察一下,指针在旋转的时候是不是绕着中心点旋转的呢?
预设:指针一直绕着中心点旋转。
师:在刚才指针旋转的时候,有没有方向呢?
预设:指针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师:大家观察得非常仔细,看来物体旋转是有方向的。指针旋转的方向称为顺时针方向。用手势比画一下。用箭头怎么表示?(出示)
师生一起比画。
板书:旋转方向、顺时针方向
师:与指针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称为什么旋转?
预设:逆时针方向。
师:用手势比画一下。用箭头怎么表示?
师生一起比画。(出示)
板书:逆时针方向
师: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旋转方向是逆时针方向?
预设:钟摆、风车、道闸倒车杆等。(出示动画)
打开数字教材资源P83出示风车、道闸挡车杆、秋千的旋转图,让学生说一说旋转方向。
【数字教材资源使用意图】通过动画,使学生更直观的观察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从而发现旋转是有旋转方向的,认识旋转要素——旋转方向。
师:仔细观察这些物体是怎样旋转的?
预设:风车的旋转是由风向决定的;当小孩向左旋转时是顺时针方向,向右旋转时是逆时针方向;当有车进入时,道闸倒车杆是顺时针方向的,当有车出来时,道闸倒车杆是逆时针方向的。
生活中有这么多的物体的旋转方向既有顺时针方向,又有逆时针方向,而时钟的旋转方向一直都是顺时针方向。同学们,时间不能倒流,一去不复返,我们在每一分每一秒里长大,我们更要珍惜时间,珍惜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
【设计意图】教师以钟面为例,通过让学生观察对比,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旋转是绕着中心点旋转,还能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物体旋转是有方向的,认识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通过寻找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深刻的认识到有的物体旋转方向既有顺时针方向,又有逆时针方向。
认识旋转要素——旋转角度。
打开数字教材资源P83例1钟面,启动动画键。
【数字教材资源使用意图】通过动画,使学生更直观的观察指针是怎样旋转的,更有利于学生归纳出旋转要素还有哪些。
师:(指针转到“1”停止动画)你看到了什么?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一下指针从“12”到“1”的旋转过程吗?(指针转到“1”停止动画)
预设: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从“12”到“1”。
师:真不错。同学们,刚刚指针从“12”到“1”,还旋转了一定的角度呢,你知道是多少度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再次打开数字教材资源P83例1钟面,点击显示进度,启动动画键。)
【数字教材资源使用意图】通过动画中的进度显示,使学生感受到物体的旋转是有角度的,认识旋转要素——旋转角度。
预设:30°。学生可能会说钟面一周是360°,共有12大格,每一个大格就是30°,因此指针从“12”到“1”旋转了30°;有的学生可能会说从“12”到“3“旋转了90°,共有3大格,每一个大格就是30°,因此指针从“12”到“1”旋转了30° ;还有的学生可能会说从“12”到“6“旋转了180°,共有6大格,每一个大格就是30°,因此指针从“12”到“1”旋转了30°。
师:从“12”到“1”,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30°。这里的30°就是旋转角度。
板书:旋转角度
师:非常棒!谁能综合刚刚我们讨论的,完整地描述一下从“12”到“1”这个旋转过程。
预设:从“12”到“1”,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30°。
师:如果指针从“12”到“3”旋转了多少度?(指针转到“3”停止动画)
预设:90°。
师:谁能完整地描述一下从“12”到“3”这个旋转过程?
预设:从“12”到“3”,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90°。
师:指针从“12”到“3”,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预设:指针的位置变了,旋转中心的位置不变,指针的长度没变。
【设计意图】这里通过增加指针旋转前后的变化,分散难点,为后面指针的旋转抽象成线段的旋转作铺垫,同时也为例3的学习作铺垫。
出示活动:
①4人为一组,将指针固定到“12”的位置,拨动指针,依次说一说从“12”到“5”、从“12”到“7”的旋转过程;
②将指针固定到“3”的位置,说一说从“3”到“6” 的旋转过程。
③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
师生交流。
师:根据我们刚才的描述,想想看,要清楚地描述一个物体的旋转现象,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说明?
预设:旋转方向、旋转中心、旋转角度。
3.归纳并巩固三要素的认识,掌握用三要素表述旋转过程。
师:这里的“旋转方向”“旋转中心”“旋转角度”就是旋转的三要素。
板书:旋转三要素
师:描述物体的旋转情况要说清楚这三个要素。
师:请同学们教材P83例1的空填一填。(指名学生上台)
打开数字教材资源,利用放大镜功能,将教材P83例1放大。
【数字教材资源使用意图】通过放大教材P83例1,与学生同步,请学生上台板演,更好地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实现课堂预期目标。
师生解答,从“1”到“3”,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60°;从“6”到“12”,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180°。
【设计意图】在观察的基础上,请学生先想象,再操作,使学生对旋转要素有了全面的认识。想象与操作有机结合,在操作过程中,鼓励学生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初步体会图形旋转的基本要素,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归纳总结旋转的意义。
师:现在谁能说一说什么是旋转?
预设:旋转就是绕着中心点朝着一个方向转动一定的度数。(出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