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音乐 年级 二年级下册 学期 秋季
课题 《老爷爷赶鹅》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教材分析
1、音乐分析: (1)节奏与节拍:2/4拍,全曲由“XX XX | X - ”节奏型组成。 (2)音高、音域与调式:C大调,有do、re、mi、fa、sol、do’6个音,一个八度,适合二年级学生演唱; (3)乐句与结构:4个乐句中,乐句①②为二度的级进上行,乐句③的开头出现一个到最高音do’的四度上行,乐句④再次用二度的级进下行回到主音do。 (4)演唱形式:歌曲的旋律部分是作为二部轮唱而进行的,最后的结尾部分则是两个声部不同的节奏声势合作。 2、歌曲意境分析: 这首歌曲的旋律,对儿童来说是比较熟悉的,因为在他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关于这首歌曲的歌词版本,如“宝宝巴士”中的《哈巴狗》就是运用了这首歌的旋律。但《老爷爷赶鹅》中,歌曲以一种诙谐、幽默的方式将一位“赶鹅进城的老爷爷”的形象刻画出来,并且在“二部轮唱”的演唱形式与声势合作中,儿童们可以化身为可爱的大鹅和小鹅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歌曲的幽默与欢乐。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生能在情境中演唱好歌曲,并能用二部轮唱的方式将歌曲表现出来; 2.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学生能在各个唱游活动中体验到音乐学习的快乐与歌曲的诙谐幽默;在对聆听与律动的过程中能稳固do、re、mi、fa、sol、do’6个音的音高; 3.在二部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多声部合作意识和能力,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借助耳熟能详的儿歌(如《两只老虎》、《闪烁的小星》等)将“轮唱”的方式运用到今后的音乐生活中。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歌曲旋律部分的学唱与“二部轮唱”合作表现。 教学难点:“轮唱”的准确合作。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与节奏导入。 1.情境创设:角色介绍。 2.节奏导入:有节奏地念读歌词的同时用手指替代脚步“走步”,深入情境、熟悉歌词的同时,对歌曲的节奏有了整体的把握。 3.两种节奏型与“反复记号”的认知:在解析“titi”和“ta a ”两种节奏型之后对“反复记号”(省略左侧、从头反复)进行解析,为之后的歌曲反复做好准备。 二、聆听感知与歌曲单声部歌曲学唱。 完整聆听歌曲,观察旋律线: 情境深入,观察歌曲旋律线:老爷爷进城的“线路图”由四座山组成,第一座山和第二座山都是上坡,山的形状相似、逐渐变高;第三座山突然变得很高;而第四座山则是下坡。 完整聆听,感知歌曲旋律线条:边听歌曲(轮唱部分),边随乐划旋律线。 2.聆听歌曲旋律范唱,观察其音符组成:对照旋律线,聆听旋律视唱范唱。 3.“身体上的音符”:将“123451’”六个音符按高低顺序排列在身体的6个部位,并轻拍后跟老师演唱。 4.“身体上的旋律”:将歌曲的旋律放在身体的6个部位上,并结合节奏将歌曲的旋律用身体表现出来。 5.歌词演唱: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演唱歌曲。 三、歌曲的二声部轮唱与节奏合作。 观察视频,视听结合,感知歌曲的二部轮唱。(歌曲中的大鹅和小鹅,谁走在前面?谁走在后面?谁在最后等着谁?) “先后出发,同时到达”的感知:大鹅走在前面,小鹅跟在后面,大鹅为了等小鹅同时到达还将最后一句多唱了一遍。 “时钟妙招”:利用“大钟”和“小钟”先后走动的指针,直观地引导学生进行“大鹅”和“小鹅”的轮唱角色扮演。 结束句的二声部节奏合作:
(1)在情境中聆听“大鹅”、“小鹅”同时“嘎嘎嘎”地歌唱。 (2)“强壮的大鹅”节奏歌唱:利用手势律动,学唱高声部节奏(强调四分休止符的“停顿”状态)。 “可爱的小鹅”节奏歌唱:强调小鹅的性格特点并进行低声部的节奏学唱。 跟视频,进行结束句的二声部节奏合作:“大鹅”、“小鹅”同时“嘎嘎嘎”地歌唱。 5.跟视频,完整演唱歌曲:提示“时钟妙招”。 四、“轮唱”拓展与课堂小结。 “轮唱”概念认知:“两组同学先后错开,分别演唱同样的旋律,形成此起彼伏、连绵不断的音乐效果”的演唱形式叫做“轮唱”。 视频欣赏,辨别“二部轮唱”与“三部轮唱”:《两只老虎》二部轮唱,《小行星》三部轮唱。 课堂小结:运用简单、熟悉的儿歌来和同伴进行这种轮唱练习。 五、评价建议: 评价应以鼓励为主,不断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 重视两大方面的评价: 学生的音乐投入程度(以学生愿意学、愿意唱为主要发展方向); (2)学生演唱的音准(遇到不准一定要尽早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