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节选)》教案
教学目标:
1.梳理主要人物身份,分析形象特点。
2.结合历史背景,分析情节的象征意味。
3.分析“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及特点。
4.思考文章带来的现实启示。
教学重难点
1.梳理主要人物身份,分析形象特点。
2.结合历史背景,分析情节的象征意味。
3.分析“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及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导入:
1966年,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一出版,首印的8000册仅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一地半月内便抢购一空。随后一版再版,拉美凡能看书的人差不多都读过这部小说。小说很快被译成30多种文字,席卷欧美,轰动世界。
任务活动一
预习检查
任务活动二
梳理人物,分析形象(完成目标1)
任务活动三
象征手法,反思历史(完成目标2,4)
任务活动四
魔幻手法,神奇现实(完成目标3)
任务活动一 预习检查
*初读感知
1.明确字音。
作坊(zuō fang) 广袤(mào) 逾越(yú) 呱呱坠地(gū)
怪癖(pǐ) 跋涉(bá shè) 打量(liang) 发髻(jì)
狡黠(jiǎo xiá) 污秽(huì) 滑稽(jī) 玷污(diàn wū)
杜撰(zhuàn) 吮咂(shǔn zā) 小铁砧(zhēn)
2.解释词语。
井然有序:指整整齐齐,次序分明,条理清楚。
蔚为壮观:形容事物美好繁多,形成盛大壮观的景象。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岁月蹉跎:把时光白白地耽误过去,指虚度光阴。
背井离乡:离开家乡到外地。
目瞪口呆: 形容因吃惊或害怕或激动而发愣、发傻的样子。
辗转反侧:形容心里有所思念或心事重重。
*理清结构,梳理情节
任务1:了解故事前情,绘制主要人物关系图。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与表妹乌尔苏拉结婚后,带领一群年轻人离开家乡,长途跋涉来到一个偏远的地区,建立了小村庄马孔多。马孔多交通闭塞,只有一群吉卜赛人偶尔来访,带来磁铁、望远镜、冰块等新鲜事物,却被村里人看作魔法。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与吉卜赛老人梅尔基亚德斯结为好友,埋头钻研炼金术,却一无所获。他想寻找通过外部世界的道路,也以失败告终。反而是乌尔苏拉在寻找离家出走的大儿子何塞·阿尔卡蒂奥时,无意中发现了临近的城镇。马孔多自此与繁华世界建立了联系,天翻地覆的变化即将到来。任务2:快速浏览课文,梳理情节。
参考:
序幕
介绍马孔多镇的变化及主要的人物。
开端
丽贝卡到来。
发展
交代丽贝卡的恶习,以及家里人帮助她改掉恶习的经过。
高潮
“失眠症”袭来,布恩迪亚家族感染,并扩散向整个村子。
结局
应对“失眠症”的措施,及影响。
任务活动二 梳理人物,分析形象
【情境设计】在《百年孤独(节选)》中,人物众多,需要结合对整本书的介绍把握住节选部分出现的核心人物,概括其形象特征,进而再去解读马孔多背后的深层含义。
1.为《百年孤独》选文中出现的人物,理清头绪。
2.结合课文内容以及你对书中相关内容的了解,分析《百年孤独》选文中的一些人物形象。
(1)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
参考:
①做事执着而有魄力。他是村子里富于进取心、具有事业心的男人,他是一个信念坚定的人,有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他规划全村的布局和街道的设计,带领大家共同建设马孔多,让马孔多成为幸福的村庄。
②极有责任心,极富号召力。意识到失眠症已经侵入镇子,便召集起各家家长,把自己所知的失眠症情形讲给他们听,并且将疫病控制在村镇之内。因此他成就了这部布恩迪亚家族史。
③易于接受新事物,是一个身材健壮、智慧过人、想象力丰富、具有超人的探索精神的男人。他是一个幻想家、实践者和发明家。“他着迷于眼前的现实,认为这比自己广袤的幻想世界更为神奇”是因为马孔多的新气象;为了避免遗忘,奥雷里亚诺为器物贴标签,布恩迪亚先在家中实行,而后推广到全镇。
(2)乌尔苏拉
参考:
①她拥有普通妇女最为优秀的品质,她是丈夫的好妻子,儿女的好母亲,家族中默默奉献不辞劳苦的人。
②她操持家务并且经营有道,亲自率领木匠、泥瓦匠修建家园,把房子刷成白色,规划漂亮迷人的秋海棠长廊,即使遭受战乱也依然坚持重建家园。
③她教育后代果敢有方,鞭打暴戾的孙子,痛斥奥雷里亚诺上校的不仁;她收养说不清亲属关系的丽贝卡,对她视如己出,改掉她吃土的恶习;她招待儿子的死敌在家里吃饭,只因为那人为穷人做了许多好事;她爱家族中所有的人,独自去寻找出走的大儿子而迷失回家的路,她说阿玛兰妲是最温柔的人……
④她一生操劳而没有任何怨言,而家族正是在她死后陷入加速的灭亡中,如果说她的丈夫以极大的魄力开创了马孔多,乌尔苏拉则以全部的心力经营了整个家族。
⑤她为孩子们的“孤独入骨”“守旧顽固”等怪癖感到痛心。她的身上有着一种维持家族生存下去的顽强毅力,体现着人性的光辉和母爱的伟大,表现出对布恩迪亚家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她用自己的爱去温暖身边的每一个人,哪怕是远道而来的、孤独多病的远方表亲丽贝卡。
(3)奥雷里亚诺
参考:
孤独、执着、压抑,加上能够预知未来的天赋,造就了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他忍受着权力的孤独,失去了爱的能力,最后只能在反复制作小金鱼中排遣孤独。文中的他正处于青春期,父亲忙于整治市镇,母亲一心扩展家业,无暇顾及他,他“变得沉默寡言孤独入骨”,整天待在被遗弃的实验室里,全神贯注地研究金银器工艺实验。
(4)丽贝卡
参考:
她是一个不期而至的小女孩。她带着父母的骨殖来到布恩迪亚家里,孤僻、美丽的外表下包裹着充满欲望的内心。她带来过差点让整个村子覆灭的失眠症,她在内心充满渴望与孤独时疯狂地吃着土。她像乌尔苏拉一样倔强、坚强,能够把苦难化作生存下去的勇气。
任务活动三 象征手法,反思历史
【情境设计】在《百年孤独(节选)》中,作者通过“失眠症”造成“失忆”这一如真似幻的情节,表现出马孔多在文明洪流面前受到的巨大冲击。阅读时,注意思考这一情节的象征意味,由此了解小说是如何通过日常生活的书写来展现宏大历史的。
1.小说中作者写“失眠症”的情节有何意味?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参考:
①作者通过描写马孔多人患上了失眠症,象征拉丁美洲的人们在现代文明冲击下的焦虑挣扎的精神状态。②这种焦虑挣扎的精神状态,就像马孔多的人忘记自己身边所有熟悉的东西一样。③人们在物品上贴上标签,努力挣脱这种健忘命运的情节,告诫人们在现代文明洪流中要努力牢记容易被人遗忘的优秀历史文化。
2.马孔多的人们为了摆脱“失眠”“失忆”,做了哪些努力?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
参考:
①鸟尔苏拉熬制了乌头汤让所有人服下去。②想睡觉的人试遍了各种消磨精力的方法③让进镇的来客摇动小铃铛,在镇上逗留期间禁止二切饮食,防止灾难扩展到其他村镇。④布恩迪亚父子通过写标签的方式帮全镇人抵御失忆。
3.本文是《百年孤独》的节选部分,你认为文中所写的"孤独"体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
①马孔多是“孤独”的。它位置偏僻,难与外界沟通。这个充满魔幻的村子置身于现代科技文明之外,外面偶尔透进来一道光,也无法阻止它最终被卷入注定破败的循环之中。
②马孔多的居民是“孤独”的。他们有挥之不去的自闭意识,他们只因何塞·阿尔卡蒂奥没有一道归来,就排挤以梅尔基亚德斯为代表的吉卜赛人,而这些吉卜赛人曾以悠远的智慧和神奇的发明对村子的发展壮大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马孔多的居民对失眠症缺少正确的认识,更没有意识到它的危害,把紧急情况视为常态,而不去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
③布恩迪亚家族是“孤独”的。如布恩迪亚家族里一代又一代的人都反复使用那几个相同的名字:第一代的族长是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而其长子是何塞·阿尔卡蒂奥,何塞·阿尔卡蒂奥的儿子叫阿尔卡蒂奥。其家庭人员之间缺少沟通,如奥雷里亚诺沉默寡言,孤独入骨,全神贯注于金银器工艺实验,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④精神上是“孤独”的。在布恩迪亚家族中,布恩迪亚、乌尔苏拉各自忙碌,长子阿尔卡蒂奥离家出走,次子沉默寡言,丽贝卡有很多怪癖。夫妻、父子、母子、兄弟姐妹之间,始终没有推心置腹的交流,没有心心相印的感情沟通,彼此之间缺乏信任和了解,缺乏关怀和支持。
拓展:
《百年孤独》的写作背景从1830年到19世纪末,70年间,哥伦比亚爆发了数十场内战,造成数十万人死亡。这本书充满了历史事实,并通过英雄事业的传奇故事来突出这些事实。政客的虚伪、统治者的残酷、人民的盲从和无知等等,都写得淋漓尽致。它讲述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故事,以及加勒比海小镇马孔多百年来的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历史一个世纪的变化。
4.探究《百年孤独》的主旨内涵。
参考:
《百年孤独》通过马孔多的变迁和布恩迪亚家族的经历,揭露和批判了哥伦比亚国内外反动独裁政权的残暴和美国侵略者对拉美民族的政治压迫与经济掠夺,是对整个苦难的拉丁美洲被排斥在现代文明世界的进程之外的愤懑和抗议,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愚昧、落后、野蛮。对拉丁美洲近百年历史及这块大陆上人民独特的生命力、生存状态、想象力进行独特的研究后形成的倔强的自信,预示了拉美人民将告别愚昧、孤独,走向觉醒与文明。
5.马孔多的命运带给我们怎样的发展启示?
参考:
如何抵制外来“文明”的入侵,如何在正确吸收外来文明成果时不丧失自我,靠自己的力量繁荣本民族的经济,摆脱孤独走向文明,是《百年孤独》给我们的一大启示。
任务活动四 魔幻手法,神奇现实
【情境设计】《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品。在这部小说中,真实与幻想之间的界限仿佛消失了,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个离奇而又真切、不可思议而又颇具现实感的世界。阅读时注意体会这种表现方法带来的特殊的审美感受。
1.当大家阻止丽贝卡吃土时,“丽贝卡拼命反抗,力气之大与瘦小身量根本不符”,为什么丽贝卡反抗得如此激烈?
参考:
丽贝卡缺乏的是与人的沟通,她把喜怒哀乐偷偷藏起来,通过吃土来抒发。她之所以如此激烈地反抗,是因为她本身拒绝孤独,但又不知如何排遣,只有通过“吃土”这一条途径。
2.《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品。在这部小说中,真实与幻想之间的界限仿佛消失了,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个离奇而又真切、不可思议而且栩栩如生的世界。请结合课文,从“魔幻”和“现实”的关系角度,简析小说的写作特点。
参考:
(1)“魔幻性”带有浓厚的本土色彩。所谓本土色彩,是指拉丁美洲土著的传统文化和传统观念。印第安人的神话传说、神灵崇拜以及他们对生与死、梦幻与现实等问题的看法,都是这种魔幻的源泉。
(2)荒诞、夸张的描写展现了拉丁美洲的“神奇现实”。在魔幻现实主义作家的创作中,为了展现拉丁美洲的“神奇现实”,作家充分发挥想象,置现实于神话氛围中,抓住事物的特征加以夸张、渲染,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比如,在丽贝卡要来马孔多之前,奥雷里亚诺先知先觉,“‘我不知道是谁,’他坚持道,‘但不管是谁,人已经在路上了’”。
(3)以象征手法显示作者对历史的反思。作者对失忆的描写,表现出马孔多在文明洪流面前受到了巨大冲击,包含了作者对哥伦比亚以及拉丁美洲历史的反思。
(4)侧重描写人物心灵,刻画人物群体中的不同个性以及他们的总体特征——孤独。作家以简练的笔法,直接刻画人物的多种意识层面和心理活动,甚至有意忽视外形的描写,舍弃那些对表现人物心理无关的细节。因此那些人物就其外形和经历来讲,往往是模糊不清的,而就其心理和性格特征来讲,却是极其鲜明而突出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百年孤独》是一部描写拉丁美洲人心灵历史的小说。
拓展:
知识链接——魔幻现实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作为拉丁美洲所特有的文学样式,具有与众不同的鲜明特征。魔幻现实主义将新闻报道般的写实与神奇的幻想结合起来,采用模糊化技巧和神话模式,表现的是一种拉丁美洲充满着光怪陆离、虚幻恍惚的现实。这是魔幻现实主义突出的艺术特征。
加西亚·马尔克斯遵循“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经过巧妙的构思和想象,把触目惊心的现实和源于神话、传说的幻想结合起来,形成色彩斑斓、风格独特的图画。
课后作业:
1.本文给你带来了哪些思考,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读后感。
2.完成配套《分层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