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观看视频,了解夏商周三朝更替的概况
夏
商
周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1.知道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时空观念、唯物史观)
2.理解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及作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朝代兴衰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家国情怀、唯物史观)
学习目标
夏
是谁建立了夏朝?
夏朝是怎么样的一个王朝?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生产力发展
剩余产品出现
私有财产出现
贫
富
分
化
氏族贵族
战俘、罪犯和平民
早期奴隶主
早期奴隶
·考古学证明,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阶级阶层分化较明显,史称“万邦”时代,有专家认为其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1.任务:根据课本P22,自主填写关于夏朝的内容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夏朝地位
约公元前2070年
禹
阳城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奴隶被视为奴隶主的财产,可以买卖,奴隶主可强迫奴隶工作,劳力活动以奴隶为主,无报酬,且无人身自由。一个人类社会中,如果大部分物质生产领域劳动者是奴隶,这样的社会,称之为奴隶社会。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2.世袭制
(1)含义
世袭制,指王位、爵号和财产按照宗族内部血缘关系世代继承
想传位给
伯益
禹死后,启夺取王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
凭借势力继承了王位
启
启继承王位影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3.走进二里头遗址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4.依据下列考古发现你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考古发现 历史信息 考古发现 历史信息
二里头遗址是一个经过严格规划而表现出某些规律性模式的大都邑,层次清晰,秩序井然,处处体现着等级结构的存在。
社会阶级分化明显
随葬绿松石龙的大墓
绿松石铜牌
青铜爵
二里头墓葬大致可以分成王墓、贵族墓、平民墓和乱葬墓四个等级。
二里头遗址1号宫殿复原图
等级分化明显
夏朝时期已有阶级的存在且文明发展水平较高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4.依据下列文献史料你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文献史料 历史信息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左传·昭公六年》
有扈氏不服,启伐之……乃召六卿(官吏)申之。……遂灭有扈氏,天下咸朝。
——《史记·夏本纪》
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乃召汤而囚困之夏台(牢狱),已而释之。
——《史记·夏本纪》
制定刑法
建立军队
设置官职
设置监狱
夏朝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已有比较成熟的国家形态。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5.仔细观察左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夏桀是个什么样的统治者?
我是太阳
你这太阳什么时候灭亡,我愿和你一起灭亡
不修德行、不爱惜人民、统治残暴
商
位于东方的商部落是如何灭掉曾经统治自己的夏朝?
经历过夏朝末期的残暴统治,商朝的统治者又是怎么样统治商朝?
二.商朝的统治
1.商朝建立
(1)建立时间:
(2)建立者:
(3)性质:
(4)都城:
约公元前1600年
汤
奴隶制王朝一商朝
毫(b6)
二.商朝的统治
2.在地图中找出作为商朝都城的地方
亳
商朝始建
都城所在
殷
迁都
盘庚迁殷
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初曾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徙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二.商朝的统治
3.商朝为何走向灭亡?
滥用酷刑
(纣)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为长夜之饮。
——《史记·殷本纪》
穷奢极欲
戴枷奴隶陶俑
残害奴隶
帝辛,商朝亡国之君,后世称商纣王。在位时,奢侈暴敛,严刑峻法,并连年征战,引起奴隶、平民反抗,致使阶级矛盾激化。曾征服东夷,获大批战俘。又杀反对他的大臣比干等,囚西伯昌(即周文王)。后与周武王会战于牧野,兵败自焚。
统治者不修德行,失去民心
周
相比夏商,西周的疆域如何?
经过两代王朝的统治,周部落出身的首领如何治理新生的王朝?
三、西周的兴衰
1.西周建立
(1)商朝灭亡:周文王在吕尚等人辅佐下,积极作灭商的准备。周武王继位后,于公元前1046年统率各路联军,在牧野与商军展开决战,大获全胜。周军乘胜占领商都朝歌,商朝灭亡。
(2)西周建立
时间:公元前1046年
战争:牧野之战
都城:镐(Hào)京(今西安)
三、西周的兴衰
50多万平方公里
100多万平方公里
250多万平方公里
2.观察夏、商、西周的疆域图,说说疆域的范围发生什么变化?
疆域越来越大,如何统治?
分封制
三、西周的兴衰
3.阅读教材P26,梳理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基本概况
目的:
分封依据:
分封对象:
诸侯权利:
诸侯义务:
特点:
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血缘关系、功劳
宗亲、功臣
管理土地和人民、有较大独立性
进献贡物、服从周王调兵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三、西周的兴衰
4.分封内容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
授民授疆土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被统治者:平民奴隶
士
【卿】大夫
诸侯
天子
三、西周的兴衰
5.分封制的影响
材料1: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三字经》
材料2: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汉·司马迁《史记》
积极作用:
扩大了周王朝的统治区域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
使周的文化具有稳定性、持续性
消极作用:
诸侯拥兵自重,导致周王室衰微,出现春秋战国的诸侯割据局面。
三、西周的兴衰
6.西周的灭亡
(1)原因
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厉王逃亡;到周幽王时,朝政更趋腐败,内外矛盾激化。
(2)灭亡
公元前771年,周朝西部地区的犬戎攻陷镐京,曾经强盛一时的西周灭亡。
国人暴动
烽火戏诸侯
平王东迁
朝代 夏 商(殷商) 周(西周)
时间 约公元前2070年— 约公元前1600年 约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771年
建立者 禹 汤 周武王
都城 阳城(今河南登封) 亳---殷 镐京(今陕西西安)
亡国之君 桀(夏桀) 纣(商纣王) 周厉王——周幽王
课堂小结
思考: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有什么经验教训?
·共同原因: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暴政而亡)
·历史教训:“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经验:统治者要关爱百姓,重用贤臣,发展经济,勤俭节约。
小试牛刀
1. 《礼记·礼运》中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天下为家”始于( )
A.尧 B.舜 C.禹 D.启
D
2.学者考证,历史上的商族屡屡迁徙,最后一次迁徙后,定都二百多年,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这次迁徙的组织者是( )
A.商汤 B.武丁 C.盘庚 D.商纣
C
小试牛刀
3.《荀子》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与此相关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B
4.西周时期,周王定期到各地巡视,考察诸侯的政绩,诸侯则需定期朝觐周王,接受周王重新宣布的爵位等级。周王旨在( )
A.发展农业生产 B.提高军队实力
C.巩固国家统治 D.加强封建专制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