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同步练习
第I卷(选择题)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2010-2020)》提出要逐步实现“均衡教育”。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言行中最能体现“均衡教育”思想的是( )
A.提出“仁”的学说 B.提出“为政以德”
C.创办私学 D.提出学习要“温故而知新”
2.战国初期,促进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原因是
①铁器的普遍使用 ②各国君主的圣明 ③牛耕的推广 ④人口的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
A.商朝 B.西周 C. 春秋战国时期 D. 秦汉时期
4.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方言不一致,汉文字却是统一的。这是因为( )
A.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B.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
C.文字书写在丝帛和竹简上
D.秦始皇统一了文字
5.某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安慰他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次的失败不要紧,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没考好,你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你知道老师引用了哪家的思想来教育学生的吗(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6.主张“仁政”治国,按时令进山伐树,对自然资源要持续利用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子
7.下列有关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墨子——“兼爱”“非攻”
B.韩非——“春秋无义战”
C.庄子——“无为而治”
D.孙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8.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包粽子、划龙舟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 )
A.屈原 B.蔡伦 C.李白 D.魏源
9.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是( )
A.奖励耕战 B.承认土地私有
C.废除旧贵族特权 D.建立县制
10.战国七雄中不包括( )
A秦国 B魏国 C赵国 D晋国
11.成语故事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成语源于春秋争霸的是( )
A.退避三舍 B.围魏救赵
C.纸上谈兵 D.破釜沉舟
12.假如你来导演一部反映牧野大战的电视剧,剧中不应该出现的场景是( )
A.奴隶们戴着枷锁在农田集体劳动
B.将士们使用青铜兵器
C.将士使用瓷器,食“五谷”
D.大将身穿铁盔铁甲
13.人们常将山东称作齐鲁大地,将河北称作燕赵大地。这源于西周实行的(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制 D.世袭制
14.中国古代史学名著《左传》中说:“多行不义必自毙。” 下列历史人物的结局可以作为该论断的有力证据的是 ( )
①桀 ②纣 ③汤 ④秦二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5.2015年的五月初五,在上海世博园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华美食街上,挂着“中国味,世界享”特色招牌的五芳斋店铺里散发着阵阵诱人的粽子清香。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记念我国历史上的哪位文化名人( )
A、大禹 B、屈原 C、孔子 D、黄帝
16.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在湖北随县出土的大量钟鼓乐器中,最为珍贵的是( )
A、司母戊鼎 B、整套编钟 C、青铜神树 D、四羊方尊
17.战国时期,个体小农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战争不断
B.分封制度的瓦解
C.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D.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18.按地图位置,战国七雄中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诸侯国依次是( )
A.秦、楚、齐、燕 B.楚、燕、齐、秦
C.齐、秦、燕、楚 D.齐、楚、秦、燕
第II卷(非选择题)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周平王即位,把都城迁到洛邑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避开犬戎族的进攻。平王时期,周王室势力已经衰弱,诸侯以强并弱,齐、楚、晋等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握。
(1)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诸侯已经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这与周初分封诸侯的初衷背道而驰。那么,周初分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
(2)材料中的“周平王东迁”之后这一阶段称为什么时期?
(3)后来,晋国分裂成了哪三个国家?
(4)秦始皇结束了这一分裂局面,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什么?统一于何时?
20. 读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材料二:旧贵族由于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太子串通一气,诽谤他。他被诬陷“谋反”,惨遭杀害。他虽然遭到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国的国势日趋强盛。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次著名的变法?变法是在哪一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这次变法对于秦国有什么意义?
(3)变法之后,何种矛盾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1.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的名将赵奢,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特别聪明的儿子,学透兵法,讨论起战事来连赵奢也难不倒他,在赵国很有名气。后来,他替代了老将廉颇去与秦军作战,在战争中,他只知道根据书上所说的去做,而没有任何的变通,结果被秦军打败。四十多万赵军也被秦军坑杀。
材料(二):公元前207年,一位将 ( http: / / www.21cnjy.com )军率领楚军在巨鹿与秦军决战,当时秦军有30多万,而楚军只有几万人,但楚军在渡过了漳河以后,领兵大帅命令兵士砸破了锅,凿沉了船只,以此激励将士们。之后的楚军军威大振,一鼓作气,冲向秦军。这场战役史称“巨鹿之战”。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一个特别聪明的儿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哪位历史人物?根据此演变成的成语是什么?材料中所说的造成“四十多万赵军也被秦军坑杀”的战役是什么?
(2)材料(二)中所说的将 ( http: / / www.21cnjy.com )军是哪一位历史人物?在这场战役中,楚军砸破了锅,凿沉了船只,以此激励将士,由此留下的一个成语叫什么?这场战役的结果如何?
22.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夏王自比于太阳,可以永世长存,百姓却咒骂他,愿意和他一起去死。
材料二:商王施用“炮烙之刑”,残酷镇压人民。
材料三:周王为了取悦王妃褒姒,竟然以烽火戏诸侯。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中的“夏王”“商王”“周王”分别指谁?他们共同的统治特征是什么?
(2)公元前1046年,一场大战决定了商朝的灭亡,在战场上,奴隶们纷纷倒戈,引导周军攻入商都,周军的统帅是谁?这场大战的名称是什么?
(3)烽火戏诸侯后不久,西周灭亡,东周于公元前770年建立,建立者是哪一位君主?定都在哪里?
23.(20分)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如图,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材料二 据《史记·商君列 ( http: / / www.21cnjy.com )传》记载:商鞅把小的乡邑合并为县,全国共设31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用法令的形式保护土地私有制;在全国范围内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哪四项措施
(3)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的哪个诸侯国?在何人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
(4)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
1.C
2.C
3.C
4.D
5.B
6.B
7.B
8.A
9.D
10.D
11.A
12.D
13.A
14.C
15.B
16.B
17.C
18.D
19.
(1)为了巩固对周边的统治
(2)春秋时期
(3)韩赵魏三家分晋
(4)秦朝 公元前221年
20.
(1)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
变法的主要内容:1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允许自由买卖。2 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3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3)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21.
(1)赵括,纸上谈兵,长平之战
(2)这位将军是楚霸王项羽,留下的成语是破釜沉舟,结果:项羽以少胜多,大败了秦军的主力。
22.
(1)“夏王”指夏桀,“商王”指的是商纣,“周王”指的是周幽王
他们的共同特征是统治残暴、昏庸无道。
(2)周军统帅是周武王,这场大战史称“牧野之战”
(3)建立者是周平王,定都于洛
23.(1)信息: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并推广;说明:当时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
(2)推行县制;承认土地私有;统一度量衡;奖励生产。
(3)秦国;秦孝公
(4)使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