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分章节情境式任务驱动阅读规划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分章节情境式任务驱动阅读规划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23 16:24: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朝花夕拾》分章节情境式任务驱动阅读规划
一、阅读目标
1. 深入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和情感,感受其文字的魅力。
2. 了解旧中国的社会风貌和人情世故。
3. 培养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阅读兴趣。
二、阅读准备
1. 收集《朝花夕拾》的不同版本,可以选择有注释和解读的版本,以便更好地理解文中的生僻字词和文化背景。
2. 准备一本笔记本,用于记录阅读过程中的疑问、感悟、重要语句和人物分析等。
3. 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和创作风格,这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朝花夕拾》的内涵。
4. 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减少干扰,让自己能够全身心地投入阅读。
三、阅读方法建议
1. 批注式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对文中精彩的语句、深刻的思想、独特的表达方式等进行批注,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 比较阅读:将《朝花夕拾》中的篇章与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进行比较,或者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3. 拓展阅读: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文学评论等,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更好地理解作品的背景和内涵。
四、阅读进度安排
第一周:《小引》与《狗·猫·鼠》
- 周一:阅读《小引》,了解作者创作本书的初衷和背景,营造安静的阅读氛围,仿佛自己正与鲁迅先生面对面交流,倾听他的心声。
- 周二 - 周三:阅读《狗·猫·鼠》,想象自己身处鲁迅先生的童年时代,与他一同经历与动物有关的故事,感受他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恶。
- 周四:回顾《狗·猫·鼠》,思考文中所表达的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在笔记上写下自己的感悟。
- 周五:小组讨论或与家人分享对《小引》和《狗·猫·鼠》的理解,交流各自的感受。
【思考】
1. 作者在文中提到他仇猫的原因有哪些?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有喜欢或讨厌某种动物的特别感受呢?
2. 文中写道:“现在说起我仇猫的原因来,自己觉得是理由充足,而且光明正大的。”请你结合文章内容,概括一下作者仇猫的“充足理由”。
3. 思考一下,作者在描写与猫有关的经历时,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这些手法对表达主题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案】
1. 作者仇猫的原因包括:猫的性情和别的猛兽不同,总是尽情折磨猎物才吃下去;猫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它吃了作者小时候心爱的隐鼠。在生活中,个人对动物的喜好可能因动物的外貌、习性、与自己的经历相关。比如有些人喜欢狗的忠诚,有些人讨厌狗的叫声。
2. 作者仇猫的“充足理由”有:猫总是玩弄弱者,一副媚态,嗥叫影响人的心情,还被认为咬死了他心爱的隐鼠。
3. 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对比等写作手法。比如用“像一对还在殃气的小夫妻”来比喻猫的嗥叫,将猫拟人化,说它“尽情折磨”弱者。这些手法使描写更生动形象,突出了猫的令人讨厌的特点,也更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厌恶之情。
第二周:《阿长与〈山海经〉》
- 周一 - 周二:沉浸阅读《阿长与〈山海经〉》,把自己当成童年的鲁迅,体会阿长给自己带来的温暖与感动。
- 周三:分析阿长这一人物形象,想象她的音容笑貌和行为举止,感受鲁迅先生对阿长的深厚感情。
- 周四:比较自己身边类似于阿长的人物,思考他们对自己成长的影响,写下心得体会。
- 周五:以“我身边的阿长”为主题,进行口头讲述或短文写作。
【思考】
1. 阿长为“我”买《山海经》的过程并不容易,作者却没有详细描述,而是用“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一笔带过。请你发挥想象,描述一下阿长是如何历经艰辛买到《山海经》的。
2. 文中的阿长有许多特点,哪一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3. 分析“我”对阿长的情感变化,并找出这种变化的原因。
【答案】
1. 阿长可能走了很多家书店,向不同的人打听哪里有《山海经》。她或许因为不识字,在书店里与店员沟通时遇到了很多困难,还可能因为价钱的问题与店家讨价还价。
2. 阿长的粗俗、迷信给人印象深刻,比如她的各种规矩和讲“长毛”的故事。但她的善良、真诚和对“我”的关爱更令人感动,比如费尽周折为“我”买《山海经》。
3. “我”对阿长的情感变化从不大佩服、不耐烦到产生敬意。这种变化的原因是阿长为“我”买来心心念念的《山海经》,让“我”感受到她对“我”的真心关爱。
第三周:《二十四孝图》
- 周一 - 周二:阅读《二十四孝图》,置身于当时的社会环境,理解鲁迅先生对封建孝道的批判。
- 周三: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二十四孝”的具体内容,对比现代社会的价值观,思考孝道的真正含义。
- 周四:针对文中提到的孝道故事,发表自己的看法,写一篇评论性文章。
- 周五:举办一场关于“传统孝道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的小型辩论会。
【思考】
1. 选择《二十四孝图》中的一个故事,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并谈谈你对这个故事所传达的孝道观念的看法。
2. 鲁迅先生认为《二十四孝图》中的某些故事存在“虚伪”和“残酷”的问题,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关依据吗?
3. 对比现代社会的价值观,讨论一下什么样的孝道才是真正值得倡导的。
【答案】
1. 比如“郭巨埋儿”,郭巨为了供养母亲,决定埋掉自己的儿子节省粮食。这种孝道观念是极端且愚昧的,完全不顾及孩子的生命和人权。
2. 例如“老莱娱亲”中,七十岁的老莱子穿着彩衣扮小孩,跌倒后学婴儿哭,这种行为做作且虚伪;“郭巨埋儿”则是残酷地牺牲孩子的生命来尽孝。
3. 现代社会倡导的孝道应是关爱父母、尊重他们的意愿和选择,在精神和物质上给予支持和陪伴,同时也要平衡好个人生活和家庭责任,而不是盲目地顺从或做出极端的行为。
第四周:《五猖会》
- 周一 - 周二:阅读《五猖会》,感受童年鲁迅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心情,以及被父亲强迫背书时的无奈。
- 周三:回忆自己童年时类似的经历,体会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心理的影响。
- 周四:分析文中的父子关系,与自己的家庭关系进行对比,写下自己的感受。
- 周五:以“童年的渴望与失落”为主题,开展一次读书分享会。
【思考】
1. 文中的父亲让“我”在去看五猖会之前背书,这一行为给“我”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如果你是“我”,你会怎么想?
2. 作者在描写五猖会的场景时,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试找出几处并分析其作用。
3. 想象一下,如果你可以穿越到文中,成为“我”的朋友,你会如何安慰或帮助当时的“我”?
【答案】
1. 这一行为让“我”感到失落和压抑,原本兴奋的心情变得沮丧。如果我是“我”,可能会觉得父亲不理解我的心情,这种临时的要求过于苛刻和不近人情。
2. 例如对五猖会场景的描写:“迎神赛会这一天出巡的神,如果是掌握生杀之权的,——不,这生杀之权四个字不大妥,凡是神,在中国仿佛都有些随意杀人的权柄似的,倒不如说是职掌人民的生死大事的罢,就如城隍和东岳大帝之类。那么,他的卤簿中间就另有一群特别的脚色:鬼卒、鬼王,还有活无常。”通过列举不同的神仙角色,展现出五猖会的神秘和热闹。
3. 可能会安慰“我”不要太难过,先完成背书,以后还有机会看更多有趣的东西,并且和“我”一起想办法尽快背完书。
第五周:《无常》
- 周一 - 周二:阅读《无常》,想象自己在观看无常表演的现场,体会民间艺术的魅力。
- 周三:探究无常这一形象的象征意义,理解鲁迅先生对公正和正义的追求。
- 周四:查阅其他与无常相关的文学作品或民间传说,进行比较分析。
- 周五:绘制一幅自己心目中的无常形象,并配上简短的文字说明。
【思考】
1. 无常是一个具有人情味的鬼,作者通过哪些具体描写来表现他的这一特点?
2. 分析作者塑造无常这一形象的目的是什么?
3. 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人或事让你感受到类似无常的“人情味”?请分享一下。
【答案】
1. 比如无常看到一个寡妇因儿子去世哭得伤心,决定放她儿子“还阳半刻”;无常在勾魂时也会因为同情而网开一面。
2. 目的是借无常这一形象批判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公,表达对公正和正义的渴望。
3. 比如在生活中,遇到有人主动帮助困难中的陌生人,或者在灾难面前大家互相帮助等。
第六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周一 - 周三: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将自己代入到鲁迅的童年生活中,感受百草园的乐趣和三味书屋的规矩。
- 周四:比较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不同的生活环境,思考它们对鲁迅成长的意义。
- 周五:模仿文中的描写手法,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乐园的短文。
【思考】
1. 作者在百草园中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时光,试列举百草园里让作者感到有趣的事物。
2. 比较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种,并阐述理由。
3. 寿镜吾先生是一位怎样的老师?作者对他的态度是怎样的?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答案】
1. 百草园里有趣的事物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覆盆子等。
2. 示例:有人喜欢百草园,因为那里充满了自然的乐趣和自由;有人喜欢三味书屋,因为可以在那里学习知识,感受传统文化的氛围。
3. 寿镜吾先生是一位方正、质朴、博学的老师。作者对他尊敬但也有些不满,比如他不允许学生提问。从作者对他的描写和回忆中可以看出。
第七周:《父亲的病》
- 周一 - 周二:阅读《父亲的病》,体会鲁迅对父亲的关爱和面对庸医时的愤怒。
- 周三:了解当时的医疗状况和社会背景,分析造成父亲悲剧的原因。
- 周四:思考现代医疗与过去的差异,以及如何避免类似的悲剧发生,写一篇思考性文章。
- 周五:组织一次关于“健康与医疗”的主题班会。
【思考】
1. 文中提到了几位“名医”,他们的行医表现有哪些共同点?作者通过这些描写想要批判什么?
2. “我”在父亲临终前的表现反映了“我”怎样的心情?
3. 了解一些现代的医疗知识后,谈谈如果遇到文中父亲类似的病情,现在可能会有哪些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效果。
【答案】
1. 几位“名医”的共同点包括:装腔作势、故弄玄虚、草菅人命、贪婪。作者通过这些描写批判了当时庸医横行、医疗行业的混乱和黑暗。
2. 反映了“我”的无奈、痛苦和愧疚。
3. 现在可能会通过详细的检查(如验血、拍片等)来准确诊断病情,采用更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并注重患者的心理关怀和康复护理。
第八周:《琐记》
- 周一 - 周二:阅读《琐记》,跟随鲁迅的视角,观察他在求学过程中的所见所闻。
- 周三:分析文中提到的各种人物形象,探讨他们对鲁迅思想的影响。
- 周四:联系自己的学习经历,思考教育环境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 周五:写一篇关于“我的求学之路”的记叙文。
【思考】
1. 作者在琐记中主要回忆了求学过程中的哪些经历?这些经历对他的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
2. 文中提到的衍太太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作者对她持怎样的态度?
3. 联系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学校教育环境对你成长的重要性。
【答案】
1. 作者回忆了自己离开家乡去南京求学的经历,包括在雷电学堂和矿路学堂的学习生活。这些经历让他接触到了新的知识和思想,对封建旧教育产生了质疑和批判。
2. 衍太太是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形象。作者对她持反感和批判的态度。
3. 良好的学校教育环境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优秀的师资力量,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品德和思维方式;而不良的教育环境可能限制个人的发展,导致学习积极性下降。
第九周:《藤野先生》
- 周一 - 周三:阅读《藤野先生》,感受鲁迅在日本留学时与藤野先生之间的深厚师生情。
- 周四:研究当时中日两国的文化差异和交流状况,理解鲁迅先生的爱国情怀。
- 周五: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表达自己对他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思考】
1. 藤野先生给作者修改讲义这一情节,体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
2. 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
3. 假设你是作者,在与藤野先生分别时,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答案】
1. 体现了藤野先生认真负责、关爱学生、治学严谨的品质。
2. 作者在看到国人麻木不仁的表现时感到痛心和愤怒,决定弃医从文,希望通过文学来唤醒民众的精神,这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情感。
3. 可能会说:“藤野先生,感谢您对我的关怀和教导。我会牢记您的期望,努力为改变祖国的现状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十周:《范爱农》
- 周一 - 周三:阅读《范爱农》,走进范爱农的内心世界,体会他的坎坷命运。
- 周四:分析范爱农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和悲剧性,思考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
- 周五:以“我眼中的范爱农”为题,写一篇人物分析文章。
【思考】
1. 范爱农的性格比较复杂,从文中找出能体现他不同性格特点的事例。
2. 探讨一下范爱农悲剧命运的原因有哪些?
3.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范爱农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答案】
1. 范爱农倔强耿直,比如他在火车上的表现;他也有些孤独和苦闷,如喝酒发牢骚;但他也有善良和正直的一面。
2. 范爱农悲剧命运的原因包括社会的黑暗和动荡、自身性格的局限、缺乏有力的支持和帮助等。
3. 作者对范爱农既同情又怀念。通过回忆与范爱农的交往经历,以及对他的描写和评价中体现出来。
【注】阅读进度说明:
每周完成阅读任务,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加快进度,但不要拖延滞后。
2.根据情境,深入文本,且能站在不同视角审视文章内容、任务、技巧手法。
3.通过思考练习,可以帮助深入理解《朝花夕拾》各章节的内容、主题和鲁迅先生的思想情感,同时也能锻炼分析、思考和表达能力。可以根据实际阅读情况,适时安排进行这些练习,或者作为阅读后的讨论话题。
五、评估与总结
1. 每周末进行一次本周阅读内容的小结,回顾所读章节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针对每周的思考练习,检查自己的答案,反思回答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有必要,可以重新思考和修改。
3. 每月进行一次阶段性总结,将本月所读的章节联系起来,分析鲁迅先生在写作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4. 与同学、朋友或家人组成阅读小组,定期交流阅读心得,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悟,同时倾听他人的观点,从中获得新的启发。
5. 阅读完全书后,撰写一篇详细的读后感,全面总结自己对《朝花夕拾》的理解和收获,包括对鲁迅先生的思想认识、对旧中国社会的了解以及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等方面的提升。
6. 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对本次阅读计划提出改进建议,以便在今后的阅读中能够制定更合理、更有效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