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 配套教学设计(3)

文档属性

名称 雨霖铃 配套教学设计(3)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1-14 17:17:05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反复朗读,感知词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2)通过意象,品味意境和情感;
(3)掌握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诵读, 合作探究, 交流分享;教师点拨、小结。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诗歌兴趣和文学素养
2学情分析
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词这种体裁并不算陌生。在初中时已有接触,但他们对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还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老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意象,品味意境和情感。
教学难点:虚实结合的手法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导入
播放邓丽君的歌曲,营造氛围
活动2【讲授】二、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
名:原名三变,后改为永
字:耆(qí)卿
世称:柳七 柳屯田
成就: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 词千首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2.写作背景 :《雨霖铃》这首词是柳永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不得不离开都城汴京之时所写。词中写出了他离开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3、检查预习:都门帐饮无绪:(没有心绪) 竟:终,直到最后
多情自古伤离别:为……伤心 经年:经过一年或多年,年复一年 清秋节:凄清的季节
活动3【讲授】三、整体感知词。
1、齐读《雨霖铃》
明确诵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舒缓 ,情感哀伤
2、听录音诵读
(1)找出这首词的主旨句
明确:多情自古伤离别
(2)这首词写了离别的哪些内容?
上阕:别时的场景;
下阕:别后的感受。
(3)这两者之间并不突兀,而是有一个过渡性的语句,是哪一句?
明确: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活动4【讲授】四、赏析诗歌,体味意境和情感。
1.找出“景语”(景物描写)和“情语”(人物情态)
2、柳永在《雨霖铃》中不仅将这种情演绎得淋漓尽致,他还给我们留下了一幅幅颇具“诗情画意”的“离别图”。
明确:黄昏送别图、执手泪眼图、此去行征图、酒醒柳月图、良辰美景图。
3.请各小组选择一幅你们最喜欢的图景,试从景物、环境的氛围、技巧、语言的特点、情感等角度中任选一角度进行欣赏 。学生交流分享,老师点拨
建议形式:“我喜欢 (任选一幅), (图景对应的文字,有感情地读出来),喜欢它,是因为 (欣赏的角度): (稍加分析)”
活动5【讲授】五.小结
手法:虚实结合 情景交融
方法:抓关键词句 积累意象
活动6【练习】五、反馈练习《送魏二》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划出情感关键字,指出虚写和实写.
参考答案:
(1)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2)前两句实写江楼醉别,橘柚飘香,江风骤雨;后两句虚写,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遥远的潇湘愁听凄清的猿啼的孤寂与愁苦的情景。
(3)虚实互相映衬,烘托出与友人分别时的惆怅悲凉的氛围,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牵挂之情。
活动7【讲授】六.配乐朗诵
带着柳永的离愁别绪再来读一下这首词
活动8【作业】布置作业
背诵这首词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