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 课件(7)

文档属性

名称 雨霖铃 课件(7)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675.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1-14 17:18:08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雨 霖 铃
柳永
雨霖铃
邓丽君
思考:
1、这首歌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2、歌词的主题是什么?
柳永 (约980--约1053年),
福建崇安人,原名三变,排
行第七,世称柳七。少年时
到汴京应试,狂放不羁,由
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
妓,经常流连于秦楼楚馆,
为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
种浪子作风。柳永因了这举
第不进倍受打击,之后在汴京、苏州、杭州一带过着流浪
的生活。54岁方考取进士,做过几任小官。晚年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妓合金葬之南外 。
作者简介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
·大量创作慢词的第一个词人
·婉约派的代表词人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
雨 霖 铃
柳永
题解
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因在雨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象征:离愁别恨
作者在填这首词的时候,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和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更觉得痛苦万状。所以这首词的基调格外低沉,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体会这一点。
*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yē)。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 ǎi )/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诵读、感悟
*
上阙:词人选取了哪些景物(意象)来渲染这一对恋人的离愁别恨的? 有何特点?
(寒)蝉
深秋萧瑟
长亭(晚)
长亭送别
骤雨(初歇)
雨停人走
秋景、暮景 俱是悲景
听觉、视觉 皆隐离情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一个“竟”字,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态?
◎把“执手”换成“牵手”或“握手”好吗?为什么?
诉无语
泣无声
悲之切
*
“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
楚天(阔)
绵长
浓重
无边无际
把别离之苦引向未来之悲
下阕:词人撷取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哪些典型意象呢?




这些意象引起你怎样的联想
*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酒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 楼饯别校书叔云》
艰难苦恨烦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象征
醉不成欢惨将别
—— 白居易
*
谐音
古人有折柳送行的风俗。折柳赠人是希望对方留下来。离别的人一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
楚岸柳何穷,别愁纷如絮。
—— 杜牧
*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是离合的象征,何况是残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词人的愁思。
象征
离愁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
*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史记·刺客列传》
古语有云: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特别让人伤感的季节。晓风轻拂,带来的并不是快意,而是凉意,凄凉的感觉。
寓意
*
词人将“杨柳岸”、“晓风”、 “残月”三个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起来,谁来描绘这个画面?用了什么手法?
融情入景
化虚为实
这一句被词评家贺裳称为“千古俊句”。“酒”无味,
“柳”留人,“晓风”秀丽,“残月”凄迷。作者借景
抒情,用这些意象集中渲染了自己借酒浇愁、苦
闷难捱的愁苦心情。 正所谓“人生自是有情痴,
此恨不关风与月。 ” (欧阳修《玉楼春》)
:寒蝉 长亭 骤雨
兰舟 烟波 暮霭
作者借助寒蝉、长亭、兰舟、暮霭、杨柳、残月等经典意象,抒发了词人浓重的离愁别绪。上下片将离别时的实景和离别后的联想结合起来,表现了离别时凄清、黯淡的心境,难分难舍的痛苦及离别后的孤独惆怅的心绪。整首词意境缠绵悱恻,凄凉清丽。
:酒 杨柳 晓风 残月











: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
:想象中的别后情景
上阕
(实写)
下阕
(虚写)
物象
物象
*
诗词小结
从整体上看,这首千古名词,通篇围绕“伤离别”三字构思:
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
次写离别之时,重在描摹情态;
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画心理。
全词情景交融,情深意挚,凄楚动人,具有极强的婉约美。
风格赏析 :柳词的婉约美
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东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课外拓展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
李清照
分析这首词运用的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作业:
背诵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