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内容 《认识三角形》
第 1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第1课时内容。该单元是在学生能够初步辨认三角形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本单元的学习,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观念,还可以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认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后续学习其他平面图形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能结合已有经验探索图形的特征,但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对三角形概念的认识还不够深刻,仅停留在浅层的观察及辨认,对三角形的顶点、边和角与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的关系的理解还比较模糊。根据学生的经验和学习困难,形成本节课的教学策略: 1.生活中抽象图形:图形认识教学的重要价值,在于发展学生的抽象能力。本课从生活节目"你知道吗?"引入,感受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活动中认识图形:结合已有经验,自主画出三角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明晰三角形的特征,关注画图过程,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目标 1.掌握三角形的概念及特征,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能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理解底和高的含义,能画出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2.经历观察、操作、推理、分析等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画图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及含义,会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教学难点;理解底和高的含义,知道底和高是互相对应且垂直的。
教法、学法 教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和练习法、多媒体教学法等。 学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和迁移法等。
教学准备 直角三角尺、等
教学过程 (一)智慧引学 师:这是古老而神秘的埃及金字塔,这是恩施最美的桥梁施州大桥,仔细观察这两幅图片,你首先看到的平面图形是什么?师:一起说,伸出手指比划一下。 师: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三角形? 师:老师也找到了生活中的一些三角形,见过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立体图形上抽象出平面图形,帮助学生感受各种形状的三角形的同时,初步感受三角形在建筑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任务导学 师:看来三角形在生活中应用的十分广泛,那它一定有着特殊的性质,今天让我们进一步来认识三角形。 板书课题:认识三角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现实世界,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引出课题】 过渡语:一年级时我们就初步认识了三角形,你能把心目中的三角形画出来吗? 活动促学 请看活动要求: 1.任意画一个三角形,边看边想你是怎样画的? 2.小组内相互看一看,你们画的三角形相同吗? 3.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师:(拍照分享)请这个同学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 师:和他的画法一样的举手,有不同画法吗? 师:大家用不用方法都画出了三角形,谁能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师:同意吗? 师:结合刚刚你们画的过程,谁能说一说什么的图形是三角形?师:围成(封闭)?怎样围(怎样才能封闭起来)?老师这里有3条线段,哪位同学能来示范一下? 师:也就是把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这样就围成了三角形了。来一起读一读。 板书: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 师:为了表达方便,可以把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用大写字母 ABC 来表示,这个三角形就叫做三角形 ABC . 师:请同学们读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 生:顶点A、顶点B、顶点C。 师:谁能读出它的三个角和三条边吗? 生:AB边、 AC边、 BC边、角A、角B、角C. 师:同学们, 当你再看这个三角形时,你有什么感受? 生:感觉更清楚了。 生:感觉更简洁了。 师:是的,数学就是具有这样的简洁之美。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画一画、比一比、辨一辨,引导学生再次经历三角形的概念的形成过程,有效突破概念中“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这一关键点和难点的理解,并在活动中充分感知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强化对三角形基本特征的认识。学生逐步经历概念抽象表达的不断完善过程,发展了数学语言进行表述概括的能力。】 (四)互动研学 师:我们的数学小精灵想从三角形顶点 A 到达 BC 边,怎样走最近呢? 出示: 师:你能画出这条路线吗? 学生上台尝试画出从顶点 A 到 BC 边的垂直线段。 师:老师发现你画得很熟练,难道你以前学过吗? 生:以前在画过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最短距离时,画的就是垂直线段。 生2:我们以前画平行四边形的高也是这样画的。 师:能够把今天的知识和以前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真好!在数学上,把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所作的垂直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出示高的定义,并介绍高对应的边叫做底。 师:如何画三角形的高?我们一起看一段微视频。请同学们尝试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中也画一条高。 请三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画高的过程。 师:请大家思考:你认为一个三角形可以画几条高? 师:究竟可以画几条呢?请大家根据高的定义在小组内相互讨论。 生:因为三角形有3个顶点和3条边,每一个顶点都可以向它的对边画1条高,所以三角形可以画3条高。 师:谁来画出另外2条高? 指一学生继续画出另外2条高,此时黑板上的三角形呈现出3条高。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3条高有什么不同? 生1:每一条高的位置不同。 生2:不同的高都对应着不同的底边。 师:说明三角形的高和底边是相互对应的。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引出垂直线段,从而理解高和底的含义,是建立在学生对于"点到直线之间垂直线段最短"的认知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缓解了学生对新知的接受难度,建立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自然衔接。通过想一想"三角形有几条高",引导学生从三角形的特征入手分析推导出三角形的高有3条,培养学生有理有据的理性思考和推理能力。】 动态移动一个三角形的顶点,使三角形在底不变的情况下形状发生变化。引 导学生分别比划出不同三角形的高,直观感知三角形的高由内而外的变化过程。 理解三角形的高有的在里面,有的在外面,有的就是它的一条边。 出示方格中的三角形。 师:你能画出 BC 边上的高吗?请用手比划一下。当三角形的顶点 A 向左移动两格,这时 BC 边上的高从哪里画?还是从顶点 A 画)当三角形的顶点 A 继续向左移动(成直角三角形),这时 BC 边上的高在哪里?(与 AB 边重合, AB 边就是 BC 边上的高)当顶点 A 继续移动(成钝角三角形) 你还能画出 BC 边上的高吗? 生:画在了三角形的外面。 师:说明三角形的高有时画在三角形的里面,有时画在三角形的外面,有时会与一条直角边重合。 【设计意图;通过动态演示,学生在对比中进一步理解了三角形的底和高的相互依存关系,既巩固了学生对三角形的特征的认识,又让学生明白了三角形的高可能在形内、形上、形外,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教材对"画钝角三角形的外高"是不作要求的,但让学生了解一下,对后续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还是十分有益的。】 (五)多维固学 1.画一个三角形 ABC,标出它各部分的名称,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 我认为三角形是: 2.根据你画的三角形,画出它其中的一条高。 【设计意图: 通过画三角形,标注各部分的名称,感受三角形的特点, 在画图的过程中理解三角形的含义。】 (六)延伸拓展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三角形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师: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还见过三角形?(学生尝试举例) 师:为什么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得如此广泛?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下节课继续探究三角形的秘密。 【设计意图:通过一节课的探究,学生对三角形又有了新的认识,此时引导学生及时回顾,并促使学生思考"为什么三角形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既发展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又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建立知识的连接点。】
教学板书 三角形的认识 底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