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15-2016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潍坊市2015-2016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卷(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1-15 08:2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山东省潍坊市2015-2016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面批:
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共50分)
1.钱穆先生《国史大纲》目录部分如下:
第一章 中原华夏文化之发祥
第二章 黄河下游之新王朝
第三章 封建帝国之创兴
第四章 霸政时期
第五章 军国斗争之新局面
第六章 民间自由之学术
其中的封建帝国指的是( )
A.周 B. 秦 C. 汉 D. 唐
2. 周礼是各级贵族的政治生活准则。《礼记》曰:“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春秋时期,孔子却提出对民“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反映了( )
A.宗法分封制的延续 B. 传统周礼的瓦解
C.家国体系的发展 D. 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3. 秦廷有集议之制,例如始皇时议帝号、议封建、议刻石功德、议封禅。集议之制为两汉所继承。朝廷每逢大事,君臣集议。这一制度说明( )
A.朝廷大事最终有朝臣议定 B. 相权扩大威胁皇权
C.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D. 皇权尚不稳固
4. 汉高祖曾明约:非刘姓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这里的“功”是指( )
A.嗣侯以待 B. 获得军功 C. 推举孝廉 D. 考取功名
5. 中国古代历代帝王都学会了怎样把权力的缰绳集中在自己手中,保持一个统一的国家。古代帝王为保持国家统一而采取的措施有:
A.封建亲戚 定周礼 B. 用中朝 设刺史
C. 行推恩 置通判 D. 置行省 废丞相
6. 费正清现实评价科举制时曾写道: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的他们也认识了许多同僚,而且和他们的考官、同榜生员以及同乡官员发生很多个人关系,还不说成帮结伙来贺喜吃酒的亲朋旧友。这旨在说明( )
A. 科举考试非常荣耀 B. 互相学习提高素质
C. 互相结识形成士族 D. 易结成关系网滋生腐败
7.“中书置禁中,称政事堂,与枢密为两府。尚书、门下在外,不复与朝廷议论。”这指的是( )
A. 秦三公九卿制 B. 唐三省六部制 C. 宋二府三司制 D. 明初废除丞相
8. 明初废除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使太监头目司礼太监与之相制衡,但司礼监太监成了事实的宰相,甚至是事实上的皇帝。明中朝以后的太监乱政比历史上任何朝代更加严重。这一现象的出现说明了( )
A. 君主专制的强化 B. 皇权渐趋衰弱 C. 中央集权体制破坏 D. 内阁取代六部
9. “(该机构)无特出之首长,亦无权向各部及各督、抚直接发布命令,不过为皇帝一御用机关。不得目之为政府中之最高枢机。”此文描述的是( )
A.汉丞相府 B. 唐中书省 C. 元中书省 D. 清军机处
10. 汉制,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盖外朝为尊,中朝为亲。从这一制度看中国古代中央官制演变的特点( )
A. 中央政府的自主权逐渐削弱 B. 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
C. 起用身边身边近臣形成决策核心 D. 多人共用宰相之权互相牵制
11. 麦克尼尔在《世界史》中指出,(城邦时代)投入文化和政治生活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比任何早期文明都要高。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公民政治的盛行 B. 小国寡民独立自治
C. 思想文化繁荣 D. 古希腊特殊地理环境
12. 雅典官员在短短的一年任期内,要经过资格审查、信任投票、卸任检查和陶片流放四道关卡的严格监督,基本杜绝了官员享有特权,切实维护了多数公民的利益。这主要反映了雅典( )
A. 保护多数人的利益 B. 人民主权的特点
C. 杜绝了官员的腐败 D. 注重民主程序
13.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认为,“法律是由大自然确立起来的,通过健全的理智方能发现,而且对所有的时代和所有的民族都一样有效”。这主要是强调了( )
A. 罗马法的普遍适应性 B. 罗马法巩固统治的需要
C. 罗马法的自然法理念 D. 罗马法的继承性
14. 恩格斯曾指出,罗马法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法律的最高完备形式,是商品生产即资本主义以前的商品生产的完善法”。这突出体现了罗马法的( )
A. 保护私有财产 B. 自然法原则
C. 理性精神 D. 契约精神
15. 沃尔特·白芝浩将英国政治制度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尊严的部分”,一是“效率的部分”。“尊严的部分”具有激发和保留人民崇敬之心的功能,它使政治制度获得了权威和动力。“效率的部分”是对这种权威的现代应用。“尊严的部分”“效率的部分”分别指的是( )
A. 君主制和议会制 B. 君主制和共和制
C. 立宪制和共和制 D. 共和制和议会制
16.2011年8月伦敦发生暴乱后,卡梅伦首相一方面大幅削减公务员奖金,同时推出总额上百亿英镑的减税刺激经济发展计划,如果这一计划议会下院不能通过,卡梅伦首相可以( )
① 强迫投反对票的议员退出议会 ② 率全体内阁成员辞职
③ 呈请女王解散下院提前选举 ④ 呈请女王最终做出裁决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②③
17. 美国宪法的制定者本杰明·富兰克林说:“我们并不想设置一个国王,可是在人类心理,总是有一种倾向,需要一个国王式的政府。……如果我们的制度设计得不好,一位国王就会迅速地降临到我们头上。”这反映美国宪法的制定者们主张( )
A. 联邦制 B. 三权分立 C. 两党制 D. 民主共和制
18.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美国的民主制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结合。这种综合并不容易:它是人们通过许许多多的妥协来完成的。”材料表述的深层含义是( )
A. 美国照搬了英国、法国的民主模式 B. 美国的民主突出了民权
C. 政治妥协对实现民主的重要性 D. 主张继续大规模的社会变革
19. 1896年7月13日,受命出访欧美诸强国的晚晴忠臣李鸿章来到法国,受到盛情接待。访问期间,李鸿章对法国的政治体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依据当时法国宪法的规定,其总统应该( )
A. 由参议院提名,全民直接选举产生 B. 由众议院提名,参议院选举产生
C. 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 D. 由参议院提名,全民间接选举产生
20.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十二条规定:“帝国国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此规定表明帝国议会( )
A. 代表人民监督政府 B. 是帝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C. 依照直接民主原则产生 D. 其产生方式具有民主特征
21. 代议制反映了社会分工日益专业化和国家事务日益复杂化的客观需要。下列关于其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实行议会政治 B.大多数实行政党政治 C.体现权力制衡 D. 民选元首标榜民主
22. 近代史学家蒋廷黻指出:“关于鸦片问题,我方力图禁绝,英方则希望维持原状:我攻彼守。关于通商问题,英方力图获得更大的机会和自由,我方则硬要维持原状:彼攻我守。就世界大势论,那次的战争是不能避免的。”材料论述鸦片战争的爆发是( )
A. 世界大势发展的结果 B. 鸦片问题引起的
C. 各种偶然因素的结果 D. 通商问题引起的
23.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为此,战胜国将要采取的行动是( )
A.掀起瓜分狂潮 B.发动战争扩大市场 C.扩大资本输出 D.割占中国台湾
24.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下列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 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B.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 日本通过《马关条约》设厂输出资本 D. 各国通过《辛丑条约》纷纷设立租界
25. 历史学家雷颐先生说:“一场正义、英勇的运动却为最腐朽、最落后的力量所掌握利用,成为阻碍社会发展、历史进步的运动。历史悲剧,莫过于此。”这场运动指的是(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洋务运动 C. 戊戌变法 D. 义和团运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50分)
26.(14分)制度变革是维护统治的重要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制遇下诏敕,便先有门下省和中书省举行联席会议,会议场所被称为“政事堂”,称为政府最高机构。凡属皇帝命令,在敕字之下,必须加盖“中书门下之印”,而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被认为是违法的,不能为下级机关承认。即“皇帝的敕令,根本是中书门下拟撰”。
根据材料一“政事堂”的工作机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政事堂的作用。
材料二 五代以来,中国多事,惟制西戎为得之。中国未尝遣一骑一卒远屯塞上,但任土豪为众所付者,封以州邑,征赋所入,足以赡兵养士,由是无边鄙之虞。太祖定天下,惩唐末藩镇之盛,削其兵柄,收其赋入,自节度以下,第做给俸禄。或方面有警,则总师出讨,事已则兵归宿衙,将还本镇。……自此……千里馈粮,兵民并困矣。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论证材料二的观点。(要求:概括出观点;运用史实论证;做到史论结合。)(5分)
材料三 明朝洪武年间,设置都察院替代御史台,其职权主要是肃正纲纪,提督地方。地方设十三道御史和各省按察使司,同时设督抚,形成三重网络监察系统。在中央设立六科给事中,监督六部,独立于都察院之外,只对皇帝负责。明朝实行科道并立监督机制,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员都处于严密的监督之下。同时明政府还颁布了《纠弹官邪规定》《出巡事宜》《巡按七察》等法规,既规范了检察机关监察行为,又保障了其依法履行监察职能。
——曹春华《中国古代检察制度论述》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朝监察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监察机制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
的?(5分)
27. (13分)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为人类的政治文明留下了宝贵遗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浩无际和渺渺无限的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的无限的时候,他们就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是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流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边,但是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
——黑格尔:《历史哲学》
(1)概括材料一黑格尔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5分)
-
材料三 随着罗马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法律逐渐影响到国家和个人生活的各个领域。各种法规的及时制定和有效执行,提高了国家各级官吏的办事效率,规范了他们的从政行为;裁决了大量的商业纠纷,保护了正当的商业利益;同时还调节了债务,继承等个人财产关系,减轻了社会各阶层关系的紧张程度,有利于罗马帝国的长治久安与繁荣进步。
——人民出版社高中历史必修一 P114
根据材料三,指出法律在人类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4分)
( ★ 请同学们注意:反面还有两个大题 )
28. (11分)民主政治是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在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俄国的彼得大帝还在南征北战,建立专制帝国;德国和意大利则四分五裂,人民正期待着强有力的王者出现。但是在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
——《大国崛起》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政治上的表现。试以政治制度发展完善的史实说明英国是如何“一步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的?(4分)
材料二 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指出:“在民主国家,政治和官僚精英力量固然强大,远胜于普通公民,但他们还不是专制君主。”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总统“不是专制君主”的原因有哪些?(2分)
材料三 法国戴高乐基金会主席伊夫·盖纳指出:大国之道,无疑是一个多解的答案。在不同时期,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作出了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一个国家的体制应该适合那个国家和人民的情况。英国人的民主和法国人的民主是不同的,法国人和意大利人的民主也是不同的。
(3)材料三认为影响一个国家政体确立的因素有哪些?(2分)
29. (12分)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给中国社会带来一系列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英国对华棉织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外相巴麦尊的信中说:“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逼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为个人所受的委屈要求补偿的地步。……当前局势,不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
(1)根据材料一,概括莫克·维卡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观点的局限性。(4分)
材料二 西方国家通过武力威逼,迫使中国开放了大量的通商口岸,建立起侵略中国的条约体系框架。这些通商口岸称之为条约口号岸。条约口号岸是一个具有双重作用的历史存在,作为强权政治的产物,它对中国的国家主权构成了侵害;作为一个社会窗口,它又展示了西方近代化事务。
——杨天安《口岸开放与社会变革: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研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通商口岸的开放是如何“具有双重作用”的?(4分)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通商口岸和附近地区的手工业者破产。鸦片输入量连年激增、白银外流严重。战争和赔款由参战各省份分摊,官吏趁机搜刮,吏治极端腐败。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太平天国运动与中国古代农民运动相比有何新 特点?(4分)
PAGE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