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课件(24张ppt)+教学设计(2015年山东教师全员远程研修历史优秀作业)(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课件(24张ppt)+教学设计(2015年山东教师全员远程研修历史优秀作业)(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1-15 08:37:19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

十二章花纹织就的是先民智慧和情思的凝结 三千年时光流转,斑驳了郁郁乎文哉的盛世触摸到它的脉络, 感受到它的气息 诗三百里坎坎伐檀的斧声依然敲打着我们世故的灵魂 猜一猜:这是哪个时代?岳麓版 历史必修一主讲人 毕金芳一、封邦建国 同姓亲族功臣殷商降族请思考:分封的对象有哪些?主体是什么?     材料解析    
  一、封邦建国 1.内涵:
分封广泛 王族主体一、封邦建国      汉字寻踪    
      (国)   
      (封)   
  请思考:受封诸侯享有怎样的权利?(土地、人口、武装)一、封邦建国 分封故事: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分封规定:诸侯“一不朝,则削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灭其国”。
----《孟子.告子》     材料解析    
  请思考:两则材料说明诸侯对周王承担怎样的义务?(随从作战、朝觐纳贡、效忠臣服)一、封邦建国 1.内涵:
分封广泛 王族主体权利义务 臣属明确周王诸侯卿大夫士一、封邦建国    等级序列    
  一、封邦建国 1.内涵:
分封广泛 王族主体 权利义务 臣属明确 层层分封 等级森严     实例体会等级在西周日常生活中的典型体现一、封邦建国 猜一猜:谁的“冕旒”是对的?     实例体会一、封邦建国 1.内涵:
分封广泛 王族主体 权利义务 臣属明确 层层分封 等级森严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一、封邦建国 地图探秘请思考:同姓诸侯国地理位置有何特点?周王这样分布的意图?一、封邦建国 地图探秘对周朝巩固统治(御外族、制异姓、抚殷民)扩展疆域 边远(区域)开发对后世地域文明 (齐鲁、燕赵、荆楚、吴越)成语典故姓氏文化一、封邦建国 2.影响:
心态观念“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春秋公羊传》
请回答:在宗法制度下,权力继承的第一原则是什么? 如果同是周王嫡子,谁有资格继承王位呢?二、宗法制度      材料解析请回答:材料中认为“不立贤”的原因是什么?(关键句) “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二、宗法制度      材料解析二、宗法制度           视频制作:宗法制度的运行嫡长子继承制2.体系:

3.特点:4.作用: 防止纷争 稳定统治
凝聚宗族 家国一体血缘亲疏 政治等级
二、宗法制度 1.核心: 大宗、小宗,(相对的)

血缘与政治结合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二、宗法制度    宗法在今天    
任人唯亲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
传男不传女
光宗耀祖
嫡长子继承制血缘亲情家国一体宗族凝聚二、宗法制度   宗法在今天    姓名
毕金芳
单位
山东省实验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 一单元第一课。作为教材的开篇,本课是整个政治文明史的起点,具有价值统领和导向示范作用。西周的政治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其内涵中的等级色 彩、血缘政治、和嫡长子继承等内容对整个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发展影响重大,为本单元即将学习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提供了重要的知识铺垫。因此,本 课既开篇点题,又肩负衔接历史的重要作用。
从教材模块之间的横向关联来看,学好本课宗法内涵中的血缘对于理解必修三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和选修1中的商鞅变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
二、学生分析
在知识铺垫方面,分封制度虽在初中有所涉及,但内容呈现比较浅显,对历史现象的分析缺乏广度和深度;宗法制度是学生初中阶段没有接触过的,其内容相对抽象晦涩,对学生接受能力的挑战要远远高于其他课题。
??? 在学科能力培养方面,西周政治制度年代久远,学生缺乏切实的生活体验,单纯的史料解读,不利于学生亲近历史,给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带来障碍。
???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宗法制度对后世影响良莠并存,以中学生的心理年龄难以把握;同时在知识落实都显得举步维艰的情况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达成容易突兀生硬。
从课题风格上看,本课理论性高,趣味性不足,学生潜意识里会认为这是一节枯燥的理论课,从而降低对本课的心理期待。
?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 掌握分封制度和宗法制度的基本内涵、理解分封和宗法制度的相互联系对维护西周统治的重要作用。
??? 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理解其与后世政治制度的内在联系,了解人类政治文明迈进发展的基本脉络
【能力目标】
??? 通过材料解析,抛锚设问,培养学生史料解读能力,深化“论从史出”意识。
引导学生进行资料搜集,体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分享的乐趣。从生活走进历史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思考习惯。
依托“汉字寻踪”“地图探秘”环节来进行对话探究,提升学生的分析、比较、判断等历史思维能力,并渗透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左图右史,图文互证。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析西周制度中的积极方面和消极因素,使学生形成理性看待传统文明的思辨意识。
认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尊宗敬祖等与古代早期政治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加深对国情的认识。
?通过“汉字寻踪”“宗法传承”感受传统文明之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其自觉担当起传承文明的历史重任。
?
?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 分封制度的影响是本课的重点,内容理解生涩,情感升华困难。通过多媒体手段的充分运用为学生创设最近发展区,力求理解上化难为易
宗法制下权力的运行是理解的难点,也是课标的重点。通过微课程的制作演示,动态呈现并配以讲解,使其更加生动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其内涵。
?
?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情境导入
问题导学
猜谜环节,通过西周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典型成就以谜语的形式呈现,将学生带进特定的学习氛围中
图片、文字
讲授分封
设计活动
让学生通过实例体会,从衣食和俗语等方面入手加深对分封制度蕴含的等级色彩的理解。在对影视剧和课本“纠错”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文字、图片
宗法---播放微视频
播放微视频
观看视频,了解宗法制度的相关内涵
视频制作
宗法传承大讨论
结合图片和网络资源提出问题
充分 讨论
图片配乐
?
?
?
?
?
?
?
?
?
?
?
?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关注学生的思维疑问才能更好地完善教学设计。学生在预习时对课本两 幅图中的文字有疑惑,一个是《西周分封形势图》中“功臣吕尚封国齐”,学生疑问的是姜尚为什么成了吕尚?另一个是《山西太原晋祠》中提到“晋国国君唐叔 虞”,学生不理解晋国国君作为周王室的后代为什么不是姬姓,而是姓了“唐”?面对学生的疑问我增加了《地图探秘》这一环节的设计,随着教学环节的展开,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分封制度对后世的姓氏文化有重要影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尽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这一心理需要,就是互动性教学的目的所在。
情感价值观的提升要以生活化的平台为依托。“宗法传承”的环节,以 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体验为前提,把学生耳熟能详的俗语、诗词、祠堂、节日等内容所蕴含的的宗法内涵逐次呈现,形成了历史就在身边的意识,亲近历史,亲近 传统的情感升华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深入学生的心田。
问题设计的层次性和指向性要清晰明确。“宗法在今天”的教学环节, 提出的问题相对突兀泛化:“你在今天还能找到哪些宗法的影子?”,学生一下会被这个“大”问题问懵。如果在讲到“宗法制度重视血缘”这一内涵时,顺势提 问:在生活中能找到哪些重视血缘亲情的例子?而在讲到“宗法制度强调长幼有序”时,顺着长幼有序的主线,请学生寻找相关例子。在抛锚设问的引领下,学生对 宗法内涵的理解也将逐次展开,步步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