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下列有关物理量的估测,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
A.考场内日光灯的电流约为0.2A
B.我国家庭照明电路电压为380V
C.人体的安全电压是36V
D.人干燥时双手间的电阻约为500Ω
2.(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如图所示为三种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进行如图甲所示的过滤操作,玻璃棒的作用是加快溶解
B.进行如图乙所示的蒸发操作,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C.进行如图丙所示的蒸馏操作,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是a进b出
D.在粗盐提纯实验中,需要用到图示甲、乙、丙三种操作
3.(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小曙因感冒在家安静休息,他每隔一段时间对自己的体温进行了测量,其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在15:00测定体温后小曙服用了退烧药)。对此,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小曙在家安静休息时,体内产热的器官主要是内脏
B.小曙在服用了退烧药后的四个小时内,体内的产热小于散热
C.小曙在11:00~13:00间,其体内的产热与散热保持相对平衡
D.小曙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大脑皮层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
4.(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指农历四月时,市井间的百花已凋谢,而高山寺庙中的桃花才刚盛开。这诗句反映了一些科学知识,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桃树对温度作出的反应属于植物的向性运动
B.地形影响了气温,从而影响桃花盛开的时间
C.高山寺庙的气压比市井间的高,从而影响桃花盛开的时间
D.诗句反映的主要是两地天气特征中的降水情况
5.(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如图甲可表示M与N的并列关系,图乙可表示M属于N的从属关系。下列概念间的关系符合图丙所示关系的是( )
X Y Z
A 溶质 溶液 溶剂
B 脑干 脑 中枢神经系统
C 饱和溶液 稀溶液 浓溶液
D 悬浊液 乳浊液 混合物
A.A B.B C.C D.D
6.(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如图甲所示是一种简易的天气预报瓶,瓶内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硝酸钾晶体,可根据瓶内晶体析出量来判断气温的大致变化(已知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大)。如将瓶子放置于20℃的环境下,出现的现象如图乙所示。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也会出现如图丙、丁所示的现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三种情况下,外界温度最高的是丁图的环境
B.从图乙到图丙,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C.图丙中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D.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是:丙>乙>丁
7.(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2022年12月4日,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乘坐神舟十四号返回舱成功返回地球。返回舱返回过程中,需高速穿过大气层。关于地球大气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气层能保护地球,减少小天体的撞击
B.雷电风雨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
C.大气层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D.返回舱返回地球时依次经过外层→暖层→平流层→中间层→对流层
8.(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为研究球形磁体的磁极,将两个磁体放置一起,两球相互吸引,扭转其中一球180度,两球相互排斥,在球形磁铁的周围分别放置了四枚小磁针,如图所示,置于P处的小磁针的指向最有可能的是( )
A. B. C. D.
9.(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下列四幅图中有关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高气压区一般情况下多晴朗干燥天气
B.图乙,两个小灯泡属于同一条干路,是串联
C.图丙,闭合回路导线中的自由电子总是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D.图丁,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是因为带了异种电荷
10.(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如下表是小科运用所学知识对患者的症状进行分析。你认为分析错误的是( )
选项 患者的症状 分析
A 呼吸和心跳正常的昏迷植物人 病人的脑干没有受到损伤
B 身体矮小、智力低下 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C 假性近视 用眼过度,晶状体凸度过大
D 身体逐渐消瘦,情绪容易激动 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A.A B.B C.C D.D
11.(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如图所示,容器内装水,一个小球连接在弹簧的一端,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容器的底部(弹簧处于伸长状态)。设想当地球的引力减为一半时,则图中的小球将( )
A.球受到的重力减小,浮力不变,小球向上运动
B.球受到的重力减小,浮力不变,小球向下运动
C.球受到的重力减小,浮力减小,小球向上运动
D.球受到的重力减小,浮力减小,小球向下运动
12.(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在交流发电机中,当线圈平面,①转至与磁感线垂直位置时,感应电流为零:②转过与磁感线平行时,感应电流改变方向;③转至与磁感线平行时,感应电流为零;④转过与磁感线方向垂直时,感应电流方向改变,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④
13.(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如图是关于浮力知识的应用实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A中浸没在水中的潜水艇,下潜时浮力逐渐变大
B.图B中巨轮从江河驶向海洋的过程中,船体会上浮
C.图C中液体的密度越大,密度计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D.图D中气球上升时,气球的体积会变小
14.(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如图所示,是“线圈不能连续转动”的三幅实验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三图中,导线ab与cd所受的磁力方向始终没有发生改变
B.乙图中,线圈能够连续往下转动变成丙图所示,是由于惯性
C.通电一段时间后,线圈abcd最终会停止在乙图所示的位置
D.只要开关始终闭合,线圈abcd一定会在乙图的平衡位置左右摆动,永不停止
15.(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10Ω,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20Ω,电压表接入电路的量程(0~3V),电流表接入电路的量程(0~0.6A)。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b端缓慢向a端移动,直至某一电表的指针达到满偏。有关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②电流表的示数变化范围为0.2A~0.6A
③电压表的示数变化范围为2V~6V
④R2阻值变化范围为20Ω~10Ω⑤指针达到满偏的是电流表
A.只有②⑤正确 B.只有③④正确
C.只有①④正确 D.都正确
16.(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如图所示,若茎的a侧生长素浓度在曲线B点以下的范围内,则下列对b侧生长素浓度范围的描述较为准确的一项是( )
A.在OB段范围内 B.在BD段范围内
C.在CD段范围内 D.在DA段范围内
17.(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将60g某固体物质放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如图是测得的溶液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a点时固体完全溶解
B.t1℃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C.图中c点对应的溶液一定饱和
D.t3℃时,向c点对应的溶液中加90g水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溶液
18.(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如图所示,电磁铁的左下方有一铁块,在弹簧测力计作用下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当铁块从电磁铁的左下方运动到正下方的过程中,同时滑动变阻器上的滑片逐渐向上滑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磁铁的上端是N极,下端是S极
B.电磁铁的磁性逐渐减弱
C.铁块对地面的压强逐渐减小
D.地面对铁块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19.(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如图所示,将两块相同的橡皮泥做成实心球形和碗形,分别放入相同的甲、乙两杯水中,甲杯橡皮泥沉入水底,乙杯橡皮泥浮在水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橡皮泥受到的浮力大小F甲>F乙
B.橡皮泥受到的浮力大小F甲=F乙
C.甲、乙液面高度h甲>h乙
D.甲、乙液面高度h甲<h乙
20.(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如图甲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R1是定值电阻,R2由三段材料不同、横截面积相同的均匀直导体EF、FG、GH连接而成,其中一段是铜导体,其电阻可忽略不计,另两段导体的阻值与自身长成正比,P是与R2良好接触并能移动的滑动触头。闭合开关S将P从H端移到E端时,电流表示数I与P向左移动距离x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R1=10Ω,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源电压为12V
B.GH导体的电阻为10Ω
C.当电流表示数为0.5A时,x的值为31cm
D.P位于x=0cm时,R1两端的电压为4V
21.(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根据图中的“水循环示意图”和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地球上的水约有96.53%是分布在 中。
(2)夏季,台风对温州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台风形成、移动、登陆主要涉及的水循环环节有:②蒸发;③水汽输送;①降水;⑤ 等。
(3)A管中产生的气体和B管中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拔下注射器,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管口,打开活塞,观察到 ,说明A管中产生的气体为氧气。
(4)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
22.(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下列物质:①冰水混合物②酱油滴入水中,搅拌③白酒④钡餐⑤肥皂水⑥植物油放入汽油中,搅拌⑦碘酒⑧新鲜的血液⑨胡椒粉倒入水中。其中属于溶液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乳浊液的是 。
23.(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第19届亚运会,女子龙舟200米直道竞速赛决赛上中国队拿下第一,夺得冠军,嘉兴姑娘史莹莹作为中国亚运龙舟队中的一员荣获金牌。
(1)赛前训练时,水花溅入某运动员眼时掉眼泪,其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 (用序号表示)。
(2)比赛时,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响立即奋力起划,这说明脊髓具有 功能。以下实例与上述反射活动类型相同的是 (填序号)①触动含羞草,它的小叶会闭合;②草履虫摄食;③听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会不自觉回头;④手碰到高温物体迅速缩回⑤司机看到红灯会及时刹车
24.(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温度计中填充的液态金属 (用元素符号表示);Ca的物质名称是 ;碳酸根的离子符号 ;常见的化合物中,氢总是显 价,氧总是显 价。
25.(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小明同学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规律”的实验中,按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实物,闭合开关,发现灯L1和L2都不亮,排除接触不良的因素后,小明用电压表逐一与元件并联,以查找故障。测量得出Uab=0,Uac=0,Ucd=6v,Uad=6V。如果电路只发生在L1或者L2上,且有一处故障,则故障可能为 。
26.(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水是重要的物质,在实验中常用于溶解物质、配制溶液。
向50mL水(密度为1g/mL)中溶解一定量KNO3固体的操作如下,请根据如图实验现象和溶解度曲线回答。
(1)A、B、C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 (填字母);
(2)当x= g时,B中恰好没有固体剩余;
(3)硝酸钾从溶液中析出晶体常用 方法。
27.(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如表为相对湿度表局部,请根据表中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干球温度 干湿差
1.0℃ 2.0℃ 3.0℃ 4.0℃
0.0℃ 82% 65% 47% 31%
5.0℃ 86% 71% 58% 45%
10.0℃ 88% 76% 65% 54%
15.0℃ 90% 80% 70% 61%
20.0℃ 91% 82% 74% 66%
25.0℃ 92% 83% 76% 68%
30.0℃ 93% 86% 79% 73%
(1)气温相同时,干湿差越小,空气的相对湿度越 。
(2)当一位同学用干湿球温度计测量空气的相对湿度时,测得干球的温度为25℃,而湿球的温度为24℃,那么当时空气的相对湿度为 。
28.(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实验室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如图是小军实验操作过程示意图。
(1)图中一处明显错误的操作是 (填序号),改正操作后,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 。
(2)纠正错误后,若用固体氯化钠和水配制,用已调节平衡的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固体时,发现指针偏右,接下来的操作是 。
(3)在配制16%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导致溶液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小于16%的可能原因有 。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②所用砝码有部分锈蚀情况
③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
④在转移所配溶液的过程中,有部分溶液洒落
29.(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某同学利用硬币做实验(如图所示),已知硬币质量为m,查找规律:在地面附近同一高度或高度差不显著的情况下,空气流速v与压强p的关系可表示为1/2ρv2+p=C,式中C是常量,ρ表示空气密度,根据关系式可知:
(1)近海面时,空气流速为0时,常量C等于 帕;
(2)当硬币被吹起时,硬币上、下表面的压力差ΔF= ;
(3)写出刚好将硬币吹起时吹气速度v的表达式v= (用ρ,S,m,g表示,S为硬币的底面积)。
30.(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小明制作了一个可测量物体质量的装置,如图甲所示小筒与大筒均为圆柱形容器.小筒和托盘的总质量为200g,小筒底面积50cm2,高12cm,大筒中装有适量的水,托盘上不放物体时,在小筒和大筒上与水面相平的位置的刻度均为“0”,将小筒竖直压入水中,当水面距小筒底10cm时,在小筒和大筒上与水面相平位置的刻度均为最大测量值,小筒和大筒的分度值相同。把被测物体放入托盘中,读出小筒或大筒上与水面相平位置对应的刻度值,即为被测物体的质量。
(1)该装置所能测量物体的最大质量为 g;
(2)小筒上相邻两刻度线的间距比大筒上相邻两刻度线间的距离 (选填“大”或“小”);
(3)他想利用此装置测算出石块的密度,操作如下,如图乙所示,将石块放入托盘中,读出大筒上的示数为m1;如图丙所示,将此石块沉入水中,读出大筒上的示数为m2,该石块密度的表达式为ρ石= (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
31.(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小明利用最大刻度值标有2.5mL的一次性注射器等器材,对大气压的值进行测量,其实验步骤如下:
a.将活塞推至注射器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b.用细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如图所示,当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7.5N;
c.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4cm;
d.根据测量数据,算出大气压的值。
(1)小明发现,同学们在做此实验时测得的大气压值误差较大,对此小明与同学找出了下列可能的原因:①橡皮帽封住的注射器小孔中有残余气体:②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有摩擦;③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没有读准;④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上述原因一定会使测量值小于真实值的是____。
A.①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④
(2)小红对小明所做实验进行改进,在完成a、b步骤、活塞回到注射器底端后,添加了“取下封住注射器小孔的橡皮帽,再次水平向右慢慢匀速拉动注射器筒,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25N”这一实验步骤,这样做的目的是 ,小红计算出的大气压强是 Pa。
32.(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小山同学对手机无线充电的原理感到好奇。查阅资料后得知:充电时充电器内的发射线圈产生磁场,手机内的接收线圈会产生感应电流给电池充电,结构如图甲。学过电磁感应原理的小山同学提出质疑:手机和充电器在充电过程中都不动,并没有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为何会产生感应电流?对此,她设计了图乙实验进行验证。
操作序号 开关及滑动变阻器状态 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
1 开关由断开变为闭合 向左
2 开关由闭合变为断开 向右
3 开关闭合时,滑片向左移动 向左
4 开关闭合时,滑片向右移动 向右
5 开关闭合后,滑片不移动 不偏转
6 改变电源正负极,闭合开关,滑片向左移动 向左
7 改变电源正负极,闭合开关,滑片向右移动 向右
(1)闭合开关后灵敏电流计指针并没有发生偏转,小山认为,可能是P线圈中的感应电流过小原因是Q线圈的磁性过小,于是将变阻器滑片向 移。他这样做是基于假设:感应电流大小与磁场强弱有关。
(2)滑片移动后,仍未观察到指针偏转,但再断开开关、闭合开关、移动滑片时灵敏电流计指针有明显偏转。请教科学老师后得知:当闭合电路围成的平面内磁感线数量发生改变时,电路中就能产生感应电流。请根据上述事实,解释丙图实验中导体ab上下运动时,闭合电路中无法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 。
(3)小山发现不同情况下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不同。她猜测与Q线圈中的电流方向改变有关。于是进行实验并记录现象。小海认为小山的说法并不正确,表格中的 (填操作序号)这两次实验可成为小海作出这个判断的理由。
33.(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小舟和小嘉两位同学分别探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小舟探究过程如下:
【实验步骤】
Ⅰ.根据设计的方案将阻值为5Ω的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观察并记录相关数据;
Ⅱ.换用阻值为10Ω、20Ω的电阻,重复上述过程。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压表接入图甲电路中 。
次数 电阻/Ω 电流/A
1 5 0.30
2 10 0.20
3 20 0.12
【得出结论】小舟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处理,并绘制成图乙,据此得出的结论是 。
【深入思考】为确保小舟的实验顺利进行,R’的最大电阻值至少为 Ω。
【交流反思】小嘉用和小舟同样的器材进行实验却无法得出正确结论,其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请你帮他分析原因: 。
34.(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川航的空中客车A319飞机,在近万米高空飞经成都空管区域时,该飞机驾驶舱右座前风挡玻璃突然破裂并脱落,造成飞机客舱失压,副驾驶半个身体被“吸”出窗外,机组实施紧急迫降,机上所有人员安全落地。一万米高空的气压约为1标准大气压的0.3倍,机舱内气压约为1标准大气压(1.0×105Pa),请回答。
(1)若飞机风挡玻璃的面积约为0.5m2,请计算其受到的舱内外压力差。
(2)请解释副驾驶半个身体被“吸”出窗外的原因。
35.(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从最右端a处向左移到b处,记录滑片在a、b处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并标于图乙中M、N两点。
(1)将滑片P向左移动的过程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R1的阻值为多少Ω?
(3)电源电压是多少V?
36.(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某城市已经有旧小区加装了电梯,解决老年人的出行困难。出于安全考虑,电梯都设置超载自动报警系统,其工作原理如图甲所示。当压敏电阻R2受到的压力F增大时,其阻值减小(如图2所示),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增大,电磁铁的磁性增强,当电磁铁线圈电流增大至20毫安时,衔铁被电磁铁吸住,电铃发出警报声,电梯超载。
(1)根据要求将图甲的工作电路连接完整;
(2)已知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U为8伏,保护电压R1为200欧。若该电梯厢内乘客总质量为800千克时,通过计算说明电梯是否超载。(电梯底架自重和电磁铁线圈的阻值都忽略不计)
37.(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下表为某种溶液的密度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20℃):
密度(g/mL) 1.01 1.07 1.14 1.22 1.30 1.40 1.50 1.61 1.73 1.81 1.84
质量分数(%) 1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98
现有一物块A,其体积为500cm3,密度为1.3g/cm3。将它放入盛有该溶液的容器中,静止后如图所示,此时物块A有2/15的体积露出液面。
(1)物块A静止时受到的浮力为多少牛?
(2)这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3)若将该溶液与等体积的水混合,则混合液的溶液质量分数为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电流和电流的单位换算;电压;电阻和电阻的串联、并联
【解析】【分析】根据对电流、电压和电阻的认识判断。
【解答】A.考场内日光灯的功率大约40W,那么通过电流约为,故A正确;
B.我国家庭照明电路电压为220V,故B错误;
C.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V,故C错误;
D.人干燥时双手间的电阻约为2000Ω,故D错误。
故选A。
2.【答案】B
【知识点】蒸馏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A、根据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分析;
B、根据蒸发操作步骤分析;
C、根据蒸馏冷水下进上出分析;
D、根据粗盐提纯主要步骤分析。
【解答】A、过滤操作中玻璃棒作用是引流,不符合题意;
B、蒸发操作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剩余液体靠余温蒸干,符合题意;
C、 蒸馏操作中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是b进a出 ,不符合题意;
D、 在粗盐提纯实验中,不需用到丙操作,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答案】D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 人体在安静下,主要产热器官是内脏。在剧烈运动时主要的产热器官则会发生变化。人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但不是绝对不变的。人体产热与散热相对平衡时体温才能保持平衡。
【解答】 A、在平静状态下,人体产生热量的主要器官是内脏,故小曙在家安静休息时,体内产热的器官主要是内脏,不符合题意;
B、小明在服用了退烧药后的4小时内,体温明显降低,说明体内的产热速度小于散热速度,不符合题意;
C、由数据知,在11:00-13:00间,小明的体温保持不变,说明其体内产热与散热相互平衡,不符合题意;
D、人的体温一般都为37℃左右,这是人体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控制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趋于平衡,小曙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气温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 A. 向性运动是指植物对外界环境中的单方向刺激而引起的定向生长运动。根据刺激的种类可以相应地分为向光性、向重力性、向水性和向化性等;
BCD.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海拔的升 高气温降低,降水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
【解答】 A.桃树对温度作出的反应不属于植物的向性运动,故A错误;
BCD.“人间四月芳菲尽”指的是山脚下或平原地区,海拔低,温度较高,花开较早,而“山寺”之中由于海拔较高,温度较低, 花开较晚,故B正确,而C、D错误。
故选B。
5.【答案】D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解析】【分析】A.根据溶液组成的知识判断;
B.根据神经系统的组成判断;
C.根据溶液的饱和浓稀的关系判断;
D.根据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区别判断。
【解答】 A.溶液由溶质、溶剂组成,故溶剂不包括溶液和溶质,故A错误;
B.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因此大脑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脑干,故B错误;
C.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不能再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饱和溶液是指溶液的一种状态,而浓稀溶液则是指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二者没有必然联系。饱和溶液是指溶液的一种状态,而浓稀溶液则是指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二者没有必然联系,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故C错误;
D.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悬浊液和乳浊液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悬浊液、乳浊液不稳定不透明不均匀,故D正确。
故选D。
6.【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A.根据图片确定溶解度大小,进而判断溶液温度变化;
B.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C.如果溶液中存在为溶的晶体,那么溶液肯定饱和;如果没有未溶的晶体,那么溶液是否饱和无法判断;
D.加入硝酸钾晶体质量相同,则未溶的越多,则溶质质量越小。
【解答】 A.将瓶子放置于20℃的环境下,丙没有硝酸钾晶体存在,丁中硝酸钾晶体最多。根据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大可知,外界温度最高的是丙图的环境,故A错误;
B.从图乙到图丙,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增加,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故B错误;
C.图丙中没有未溶的晶体,则溶液不一定是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恰好饱和的溶液,故C错误;
D.根据图片可知,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是丙>乙>丁,故D正确。
故选D。
7.【答案】D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大气层的作用
【解析】【分析】大气层的空气密度随高度而减小,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上,但没有明显的界限,整个大气层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变化,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
【解答】A、大气层是地球大气与宇宙空间的过渡层,可以保护地球,减沙小天体的撞击,A说法正确;
B、风、雷、雨、电等强对流活动都发生在对流层,B说法正确;
C、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大气层分层的主要依据,C说法正确;
D、飞船离开地球时依次经过外层→暖层→中间层→平流层→对流层,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8.【答案】C
【知识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解析】【分析】 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磁场中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将两个球形磁体放置一起,两球相互吸引,扭转其中一球180度,两球相互排斥,说明球形磁体相对的两边磁极相反。图中球形磁体下方小磁针N极指向球形磁体,说明此球形磁体下方为S极,则上方为N极。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P处的小磁针的S极应指向球形磁体,故A、B、D错误,而C正确。
故选C。
9.【答案】A
【知识点】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电流和电流的单位换算;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解析】【分析】A.晴天气压高,阴天气压低;冬季气压高,夏季气压低;
B.用电器首尾相连为串联,并排连接为并联;
C.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D.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判断。
【解答】A.图甲,高气压区一般情况下多晴朗干燥天气,故A正确;
B.图乙,两个小灯泡并排连接在两点之间,应该为并联,故B错误;
C.图丙,闭合回路导线中的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而自由电子总是从电源负极流向负极,故C错误;
D.图丁,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是因为带了同种电荷,故D错误。
故选A。
10.【答案】D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1)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2)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易患呆小症呆小症患者身体矮小,智力低下,生殖器官发育不全;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得甲亢;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成年人缺碘易患大脖子病。
(3) 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所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造成近视。
【解答】 A、脑干灰质中,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等。呼吸和心跳正常的昏迷植物人,说明脑干没有受到损伤,不符合题意;
B、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生长发育,幼年时期分泌不足会导致呆小症,身体矮小,智力低下,不符合题意;
C、用眼过度,晶状体凸度过大,会造成假性近视眼,注意用眼卫生,认真做眼保健操,一般可恢复视力,不符合题意;
D、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如果成年时期分泌过多会导致甲亢,病人身体逐渐消瘦,情绪容易激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1.【答案】D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弹力
【解析】【分析】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力的知识分析弹簧产生弹力的变化,进而确定弹簧的长度变化,最终确定小球的运动方向即可。
【解答】当小球保持静止状态时,向上的弹力和浮力与向下的重力相互平衡,即G=F浮+F弹,那么F弹=G-F浮。当地球的引力减为一半时,即F弹'=G-F浮=(G-F浮),则浮力和重力减小,那么弹力减小,因此弹簧缩短,因此小球向下运动,故D正确,故A、B、C错误。
故选D。
12.【答案】C
【知识点】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原理与工作过程
【解析】【分析】 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感应电流方向与导体运动方向、磁感线方向有关,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①线圈在转动过程中,当转至与磁感线垂直位置时,这一瞬间线圈不切割磁感线,线圈中没有感应电流,即此时感应电流 为零,故①正确;
②线圈在转过与磁感线平行时,线圈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都不变,所以线圈中电流方向不变,故②错误;
③线圈在转至与磁感线平行时,线圈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此时线圈中的感应电流最大,故③错误;
④线圈在转动过程中,当转过与磁感线垂直位置时,这一瞬间感应电流方向改变,故④正确。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①④。
故选C。
13.【答案】B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解析】【分析】A.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分析潜水艇受到浮力的变化;
B.首先根据漂浮条件比较巨轮受到的浮力变化,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分析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化即可;
C.根据漂浮条件比较密度计受到的浮力大小;
D.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据此分析气球内气压变化,进而确定气体体积变化。
【解答】 A.浸没在水中的潜水艇,下潜时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潜水艇受到的浮力不变,故A错误;
B.巨轮从江河驶向海洋的过程中,所受浮力始终等于重力,即它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变。海水的密度变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则巨轮排开海水的体积会变小,即船体会上浮一些, 故B正确;
C.图C中密度计始终漂浮,所受浮力始终等于重力,即浮力大小始终不变,与液体的密度无关,故C错误;
D.在气球上升的过程中,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压强不断减小,气球内的气压比外面的气压大,于是气球内气体膨胀,体积变大,故D错误。
故选B。
14.【答案】D
【知识点】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的判断
【解析】【分析】 电动机利用了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原理,且导体受力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磁场的方向有关,据此对线圈在磁场中的受力 情况进行分析可对选项中的描述做出判断。
【解答】 A.导体受力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磁场的方向有关,三图中,线圈在转动,但电流方向、磁场方向均未改变,所以 导线受力方向没有发生改变,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乙图中,线圈中的ab与cd所受磁力在一条直线上,且方向相反,无法使线圈再转动,因此线圈能够连续往下转动变成丙图所示,是由于惯性,故B正确不合题意;
C.通电一段时间后,线圈abcd由于在竖直方向受力平衡,所以最终会停止在乙图所示的位置,故C正确不合题意;
D.闭合开关,线圈abcd会在乙图的平衡位置左右摆动,但最终会因为受力平衡而停止,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5.【答案】C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由电路图可知,电阻R1和滑动变阻器R2串联,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
(1)根据滑动变阻器的移动可知电路中总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再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压表的示数变化;
(2)当滑片在b端时,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表示数,结合电流量程判断达到满偏的仪表和变化范围;
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和欧姆定律求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小阻值,进而得出R2阻值变化范围。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电阻R1和滑动变阻器R2串联,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
①滑片由b端移到a端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电源电压不变,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示数变大;
根据U=IR可知,R1两端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示数变大,故①正确;
②⑤当滑片在b端时,电路的总电阻:R=R1+R2=10Ω+20Ω=30Ω,
电路中的电流最小为:,
由欧姆定律可知,电压表的示数为:U1最小=I最小R1=0.2A×10Ω=2V;
因电压表接入电路的量程为 0~3V,所以电压表示数为3V时,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
为:,
故滑片由b端移到a端的过程中,达到满偏的仪表是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变化范围是0.2A~0.3A,故②⑤错误;
③电压表的示数变化范围是2V~3V,故③错误;
④根据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可得:滑动变阻器两端的最小电压:U2最小=U-U1最大=6V-3V=3V;
那么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最小阻值:,
因此R2阻值变化范围为20Ω~10Ω,故④正确。
那么正确的是①④。
故选C。
16.【答案】B
【知识点】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生长素的作用特点: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同种植物不同器官敏感程度不同。
【解答】 由于重力作用引起生长素横向运输,导致分布不均,b侧生长素浓度高于a侧,由图示可知,b侧生长速率快于a侧。已知茎的a侧生长素浓度在曲线B点以下的范围内,则b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高于B点,且作用效果是促进生长范围、速率快于点a侧,所以,b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在BD段范围内。
故答案为:B。
17.【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A、根据图示中所给溶液质量,确定溶解的溶质质量分析;
B、根据溶解度是某温度下100克水中最多溶解的质量分析;
C、根据饱和溶液是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分析;
D、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分析。
【解答】A、 a点时固体只溶解了20克 ,不符合题意;
B、 t1℃时50克水中最多溶解了该物质20克,则溶解度为40克 ,不符合题意;
C、该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当达到b点时物质恰好完全溶解,c点温度高于b点,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不符合题意;
D、 t3℃时,向c点对应的溶液中加90g水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 ,符合题意;
故选D。
18.【答案】C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
【解析】【分析】 A.由安培定则可判断电磁铁的极性;
B.根据滑片移动确定变阻器的阻值变化,进而确定电流大小变化,进而确定电磁铁磁场强弱变化;
CD.电磁铁对铁块的吸引会改变铁块对桌面的压力,进而根据改变压强,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因素的知识分析摩擦力的大小。
【解答】 A.根据图片可知,线圈上电流方向向左。伸出右手,弯曲的四指指向左边,大拇指指向下端,则电磁铁的下端是N极,上端是S 极,故A错误;
B.由电路图知,滑片逐渐向上滑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小,电路电流变大,通过电磁铁的电流逐渐增大,电磁 铁的磁性逐渐增强,故B错误;
C.电磁铁磁性增强,当铁块运动到其下方时会受到较大的吸引力,使铁块对桌面的压力减小,在接触面积不变的情况 下,根据可知,铁块对地面的压强减小,故C正确;
D.铁块因被电磁铁吸引而压力减小,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的情况下,摩擦力也跟着减小,故D错误。 故选C。
19.【答案】D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AB.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橡皮泥受到浮力大小;
CD.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比较橡皮泥排开液体体积的变化,进而确定液面升高大小即可。
【解答】AB.甲图中橡皮泥沉底,则它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乙图中橡皮泥在水面漂浮,则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比较可知,浮力F甲CD.橡皮泥在甲中受到的浮力小于乙中受到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甲故选D。
20.【答案】C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零时,电路中电流最大,根据图象读出电路中的最大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源的电压;
(2)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总电阻,根据电阻的串联求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EH。根据图乙可知滑片从G向F移动时电路中的电流不变,则GF段为铜导线,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的总电阻,利用电阻的串联求出EF段的总电阻,然后求出GH导体的电阻;
(3)由图象可知滑片P从H端向E端移动出现拐点,据此确定GH、FG、EF的长度,由EF段导体的阻值与自身长成正比得出导体每1cm的电阻,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流表示数为0.5A时电路中的总电阻,然后求出此时R2接入电路中电阻,与REF比较判断出滑片应位于EF段,进一步求出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电阻的长度,最后求出x的值。
(4)当x=0cm时,滑片P正好在H端,此时电阻最大,电流最小,根据乙图确定电流后,再利用公式U1=I1R1计算R1两端电压。
【解答】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根据乙图可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0.6A,此时滑片P位于x=35cm时,滑片在E端,接入的阻值为0,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
电源的电压U=I大R1=0.6A×10Ω=6V,故A错误;
当P位于x=0cm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由图乙可知I小=0.2A,
则电路中的总电阻;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EH=R总-R1=30Ω-10Ω=20Ω,
由图乙可知,滑片从G向F移动时,电路中的电流I=0.4A不变,即GF段为铜导线,
此时电路的总电阻
EF段的总电阻REF=R总′-R1=15Ω-10Ω=5Ω,
所以,GH导体的电阻RGH=REH-REF=20Ω-5Ω=15Ω,故B错误;
由于滑片P从H端向E端移动,由图象的拐点可知:
GH=15cm,FG=25cm-15cm=10cm,EF=35cm-25cm=10cm,
因EF段导体的阻值与自身长成正比,
所以,EF段导体每1cm的电阻;
当电流表示数为0.5A时,电路中的总电阻;
此时R2接入电路中电阻R2=R总″-R1=12Ω-10Ω=2Ω,
由REF>R2可知,滑片应位于EF段,
此时接入电路中的长度;
所以x=35cm-4cm=31cm,故C正确;
当P位于x=0cm处时,EH全部接入电路,此时电流最小为0.2A;
那么此时R1两端的电压为:U1=I1R1=0.2A×10Ω=2V,故D错误。
故选C。
21.【答案】(1)海洋
(2)地表径流
(3)1:2;木条复燃
(4)
【知识点】水循环;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在水循环示意图中:①表示降水;②表示蒸发;③表示水汽输送;④表示植物的蒸腾作用;⑤表示地表径流;⑥表示地下径流;
水在通过的条件下能够生成氢气和氧气,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之比约为:2:1。
【解答】(1)在地球上的水约有96.53%是分布在海洋中;
(2)夏季,台风对温州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台风形成、移动、登陆主要涉及的水循环环节有:②蒸发;③水汽输送;①降水;⑤地表径流;
(3)从电解水的实验图可以看出,A端和正极相联,生成氧气,B端与负极相连,生成氢气,由于生成的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所以A管中产生的气体和B管中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拔下注射器,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管口,打开活塞,观察到木条能够得燃,说明A管中产生的气体为氧气;
(4)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
故答案为:(1)海洋;(2)地表径流;(3)1:2;木条复燃;(4)水氢气+氧气。
22.【答案】②③⑥⑦;⑤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根据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为溶液,难溶性液体与水混合形成的为乳浊液分析。
【解答】 ①冰水混合物为纯净物,②酱油滴入水中,搅拌可形成溶液,③白酒属于溶液,④钡餐为悬浊液,⑤肥皂水为乳浊液,⑥植物油放入汽油中,搅拌为溶液,⑦碘酒的溶液,⑧新鲜的血液中有很多不溶于水的有机物,为悬浊液 ⑨胡椒粉倒入水中为悬浊液。
故答案为: ②③⑥⑦ ; ⑤ 。
23.【答案】(1)①③⑤④②
(2)传导;③⑤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图中:①感受器,②效应器,③传入神经,④传出神经,⑤神经中枢,⑥上行神经,⑦下行神经,⑧大脑皮层。
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解答】(1)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传导神经中枢,神经中枢的神经元接受冲动信号,并将冲动传到传出神经,神经冲动沿着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效应器接收到指令做出反应。因此,赛前训练时,水花溅入某运动员眼时掉眼泪,其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 :①→③→⑤→④→②。
(2)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下端与第一腰椎下缘平齐,脊髓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 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响立即奋力起划 ”说明脊髓具有传导作用。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是一种本能,在大脑皮层一下的中枢的参与下完成;条件反射是后天通过学习或训练形成的,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 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响立即奋力起划 ”属于条件反射,在大脑皮层完成。 ①触动含羞草,它的小叶会闭合,属于植物的应激性;②草履虫摄食属于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不属于反射;③听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会不自觉回头、⑤司机看到红灯会及时刹车,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条件反射;④手碰到高温物体迅速缩回,是生来就有的非条件反射。
24.【答案】Hg;钙;;+1;-2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1)根据常见物质的名称、元素符号和离子符号的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1)温度计中填充的液态金属汞,符号为Hg。Ca的物质名称是钙;碳酸根的离子符号CO32-;
(2)常见的化合物中,氢总是显+1价,氧总是显-2价。
25.【答案】L2断路
【知识点】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
【解析】【分析】当用电压表并联发生检测故障时,如果电压表有示数,那么说明它与电源两极之间连接正常;如果电压表没有示数,那么说明它与电源两极之间存下断路,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根据Uad=6V可知,电源正常连接。根据Ucd=6V可知,c与正极,d与负极之间连接正常,那么肯定是与电压表并联的灯泡L2发生断路。
26.【答案】(1)B;A
(2)5.8
(3)降温结晶或者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1)根据溶解度及物质的溶解情况确定各溶液是否饱和,固体全部溶解可能饱和分析;
(2)根据溶解度计算一定量溶剂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时溶解的质量分析;
(3)根据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采用降温结晶分析。
【解答】(1)20oC时硝酸钾溶解度为31.6克,A为20oC时50克水中加入10克硝酸钾形成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B为有硝酸钾剩余的溶液,为饱和溶液,C为T20oC时硝酸钾完全溶解的溶液,可能饱和可能不饱和。
(2)当x=15.8-10-5.8g时,B中恰好没有固体剩余;
(3) 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明显增大,从溶液中析出晶体常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故答案为:(1)B;A;(2)5.8;(3) 降温结晶或者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
27.【答案】(1)大
(2)92%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中数据分析解答;
(2)将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相见得到干湿差,然后表格数据得到空气相对湿度。
【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第一行可知, 气温相同时,干湿差越小,空气的相对湿度大;
(2)干球的温度为25℃,而湿球的温度为24℃ ,则干湿差为:25℃-24℃=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当干球温度为25℃,干湿差为1℃时,空气相对湿度为92%。
28.【答案】(1)③;⑤③④②①
(2)向左盘继续增加氯化钠,直到天平平衡
(3)③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分析错误之处。根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实验过程确定操作顺序。
(2)在进行定量称量药品的过程中,一旦右盘砝码和游码放好后,就要保持不变,只能通过调整左盘药品的质量,让天平实现平衡。
(3)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造成氯化钠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①氯化钠的质量偏小;②水的质量偏大,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根据“左物右码”的规范可知,③中砝码和氯化钠的位置放反了。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过程;
⑤从试剂瓶中取出氯化钠;
③用天平称量出合适质量的氯化钠;
④将称量出的氯化钠倒入烧杯备用;
②用量筒量取规定体积的水,然后倒入烧杯;
①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到氯化钠完全溶解。
则正确操作顺序为:⑤③④②①。
(2)用已调节平衡的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固体时,发现指针偏右,说明砝码的质量大,而左盘氯化钠的质量小,则接下来的操作是:向左盘继续增加氯化钠,直到天平平衡。
(3)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出的示数偏大,而实际得到水的体积偏小,故①不合题意;
②所用砝码有部分锈蚀情况,那么称量出的氯化钠的质量偏大,故②不合题意;
③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会使水的质量偏大,故③符合题意;
④在转移所配溶液的过程中,有部分溶液洒落,由于溶液均一稳定,因此不会影响溶质的质量分数,故④不合题意。
故选③。
29.【答案】(1)1.01×105
(2)mg
(3)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在计算C时,要把握住“空气流速为0”的条件,将其代入已知的公式即可得出C表示的物理量。
(2)硬币刚要被抬起时,仍处于平衡状态;然后根据题目所求的物理量进行相应的代值计算和受力分析即可。
(3)将硬币上下方的压力差用F=pS表示出来,通过所列等式来寻求v的表达式。
【解答】解:(1)由公式
【解答】(1)由公式ρv2+p=C(式中C是常量,ρ表示空气密度)可知:空气流速越大,压强小;空气流速越小,压强大。常量C表示空气流速为0时的压强p=1.01×105Pa。
(2)在吹硬币时,硬币受到三个力的共同作用:硬币上表面的压力F上、下表面的压力F下、硬币的自重G;
那么刚好被吹起时,F下=F上+G,即:硬币上、下表面的压力差ΔF=G=mg。
(3)刚好吹起硬币时可看作硬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即ΔF=G。
此时硬币上方的压强为:p上=C-ρv2;
硬币下方的压强为:p下=C(空气流速为0);
那么硬币上下方的压强差为:p下-p上=Δp=ρv2;
因为ΔF=Δp S
所以ρv2 S=G=mg,
即:。
30.【答案】(1)300
(2)大
(3)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当水面距小筒底10cm时,根据漂浮条件求出小筒、托盘和所测物体的重力,减去小筒和托盘的重力,然后即可求出测量物体的最大质量;
(2)根据V排=V浸即可判断;
(3)根据该装置可知石块质量为m1;将此石块沉入水中,读出大筒上的示数为是石块排开的水的质量m2,所以据此即可求出石块的体积,然后利用即可求出密度。
【解答】(1)当水面距小筒底10cm时,则V排=S小h=50cm2×10cm=500cm3=5×10-4m3,
则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5×10-4m3=5N。
由于小筒和托盘处于漂浮,则G总=F浮=5N;
所以;
则测量物体的最大质量m大=m总-m小=500g-200g=300g;
(2)由于托盘上不放物体时,在小筒和大筒上与水面相平的位置的刻度均为“0”,当托盘上放物体时,则小筒再浸入水的体积为V浸=S小h小;
大筒中水面上升后增加的体积V排=S大h大;
由于S小<S大,则:h小>h大,
即:小筒上相邻两刻度线的间距比大筒上相邻两刻度线间的距离大;
(3)根据该装置可知石块质量为m1;将此石块沉入水中,读出大筒上的示数为是石块排开的水的质量m2,
则石块的体积为:;
则石块的密度:。
31.【答案】(1)B
(2)减小了摩擦力对实验造成的影响;1х105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1)根据测量大气压强的实验过程,结合平衡力的知识,分析各个现象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即可;
(2)①当取下橡皮膜且活塞被匀速拉动时,它受到的拉力和摩擦阻力相互平衡,即此时可借助测力计测出活塞受到的阻力,从而减小对实验的影响。
②首先根据F大气=F-f计算出活塞受到的大气压力,然后根据计算活塞的横截面积,最后根据计算大气压强。
【解答】(1)①橡皮帽封住的注射器小孔中有残余气体,则气体对活塞产生向外的压力,从而使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即导致测出结果偏小,故①符合题意;
②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有摩擦,根据F拉=F大气+f可知,会导致测力计的示数偏大,即测量结果偏大,故②不合题意;
③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没有读准,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也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小,故③不合题意;
④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会导致外面的空气进入针筒,对活塞产生向外的压力,进而导致测力计的示数偏小,即测量结果偏小,故④符合题意。
故选B。
(2)①小红对小明所做实验进行改进,在完成a、b步骤、活塞回到注射器底端后,添加了“取下封住注射器小孔的橡皮帽,再次水平向右慢慢匀速拉动注射器筒,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25N”这一实验步骤,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小了摩擦力对实验造成的影响;
②活塞受到的大气压力F大气=F-f=7.5N-1.25N=6.25N;
活塞的横截面积;
那么大气压强为:。
32.【答案】(1)左
(2)该闭合电路中磁感线数量不变
(3)3、6
【知识点】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和规律
【解析】【分析】(1)感应电流大小与磁场强弱有关,而磁场强弱与电流大小有关,即电流越大,电磁场越强,据此分析变阻器的滑片移动方向即可。
(2)根据“ 当闭合电路围成的平面内磁感线数量发生改变时,电路中就能产生感应电流 ”分析无法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
(3)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即可。
【解答】(1)根据乙图可知,变阻器左下角的接线柱接入电路,因此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电阻减小而电流增大,那么他将变阻器滑片向左移。
(2)根据“ 当闭合电路围成的平面内磁感线数量发生改变时,电路中就能产生感应电流 ”可知,实验中导体ab上下运动时,闭合电路中无法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该闭合电路中磁感线数量不变。
(3)探究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时,需要控制变阻器滑片的移动方向相同,只改变电流方向,故选实验3、6。
33.【答案】;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10;没有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解析】【分析】【实验步骤】II.根据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完成作图;
【得出结论】将电阻与对应的电流相乘,比较乘积大小,从而确定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深入思考】根据图乙确定电路的最小电流和对应的电阻,根据计算出总电阻,再根据R'=R总-R计算变阻器接入的阻值即可。
【交流反思】将表格中的电流与电阻相乘,比较乘积大小,从而确定电压表的示数是否相同即可。
【解答】【实验步骤】II.在探究电流和电阻关系的实验中,电压表应该与定值电阻并联。由于电源电压为3V,所以电压表选择量程0~3V,如下图所示:
【得出结论】根据乙图可知,电流与电阻的乘积相等,那么得到结论: 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
【得出结论】根据图像可知,电路的最小电流为0.1A,此时定值电阻的阻值为20Ω;
那么总电阻为:;
则R'的最大阻值为:R'=R总-R=30Ω-20Ω=10Ω。
【交流反思】将表格中电流与电阻相乘,发现乘积不等,那么二者无法得到正确结论的原因: 没有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
34.【答案】(1)解:若飞机风挡玻璃的面积约为0.5m2,其受到的舱内外压力差3.5×104N;
(2)解:窗外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机内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机内的气压大于机外的气压。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1)首先根据△p=p内-p外计算出机舱内外的压强差,再根据△F=△FS计算内外压力差;
(2)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分析窗内和窗外的气压大小,从而明确身体被西厨窗外的原因。
【解答】(1)机舱内外的压强差△p=p内-p外=(1-0.3)×105Pa=0.7×105Pa;
则舱内外的压力差为:△F=△FS=7×105Pa×0.5m2=3.5×104N;
35.【答案】(1)变小
(2)20
(3)12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式分析解答;
(2)(3)由图甲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量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当滑片位于a端时,R2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由图乙可知此时电路中的电流和R2两端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求得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根据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列出滑片在a、b两处时的电源电压表达式,根据电源电压不变,联立等式求得电源电压和R1的阻值。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电压表测变阻器的电压,电流表测通过变阻器的电流,根据可知,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比值将不变。
(2)(3)由图甲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量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当滑片位于a端时,R2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电路中的电流最小。
由图乙可知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I=0.2A,R2两端的电压为:U2=8V,
根据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可得,滑片在a处时,
电源电压为:U=U1+U2=IR1+U2=0.2A×R1+8V……①
滑片在b处时,电流表示数为0.4A,电压表示数为4V,
电源电压为:U=U1'+U2'=I'R1+U2=0.4A×R1+4V……②
联立①②两式可得:U=12V,R1=20Ω。
36.【答案】(1)
(2)控制电路中的设定电流为20mA,由欧姆定律得,控制电路超载时的总电阻为∶,控制电路中两电阻串联,由串联电路中的电阻规律知:R总=R1+R2,则R2=R总-R1=400Ω-200Ω=200Ω,由图乙知,R2=200Ω时,电梯的载重为9000N,当该电梯厢内乘客总质量为800千克时,电梯厢内乘客总重力为:G=mg=800kg×10N/kg=8000N<9000N,说明电梯没有超载。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磁铁的其他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题目描述,分析电路的工作状态,确定正在工作的用电器,再结合图片确定连接方式即可;
(2)首先根据 计算控制电路超载时的总电阻,再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规律 R总=R1+R2 计算R2的阻值。根据图2确定此时电梯的载重,最后与乘客的总重力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电梯超载时,衔铁被电磁铁吸住,电梯电机断路停止工作,电铃接通电源发出警报声,电路连接图如下:
37.【答案】(1)漂浮物体重力=浮力,物块A体积为500cm3, 密度为1.3g/cm3 ,则A的质量为500cm3×1.3g/cm3 =650g,受到浮力为0.65g×10N/kg=6.5N.
(2)由浮力公式可知,液体的密度为=1.5g/cm3,查表可知,溶液的质量分数为60%。
(3)若将该溶液与等体积的水混合,设溶液体积为V,则混合液的溶液质量分数。
【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漂浮物体浮力=重力,利用物块的体积和密度计算出所受浮力分析;
(2)根据物块所受浮力计算出液体的密度,由密度确定溶液的质量分数分析;
(3)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加水稀释溶质质量不变分析。
1 / 11.(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下列有关物理量的估测,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
A.考场内日光灯的电流约为0.2A
B.我国家庭照明电路电压为380V
C.人体的安全电压是36V
D.人干燥时双手间的电阻约为500Ω
【答案】A
【知识点】电流和电流的单位换算;电压;电阻和电阻的串联、并联
【解析】【分析】根据对电流、电压和电阻的认识判断。
【解答】A.考场内日光灯的功率大约40W,那么通过电流约为,故A正确;
B.我国家庭照明电路电压为220V,故B错误;
C.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V,故C错误;
D.人干燥时双手间的电阻约为2000Ω,故D错误。
故选A。
2.(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如图所示为三种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进行如图甲所示的过滤操作,玻璃棒的作用是加快溶解
B.进行如图乙所示的蒸发操作,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C.进行如图丙所示的蒸馏操作,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是a进b出
D.在粗盐提纯实验中,需要用到图示甲、乙、丙三种操作
【答案】B
【知识点】蒸馏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A、根据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分析;
B、根据蒸发操作步骤分析;
C、根据蒸馏冷水下进上出分析;
D、根据粗盐提纯主要步骤分析。
【解答】A、过滤操作中玻璃棒作用是引流,不符合题意;
B、蒸发操作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剩余液体靠余温蒸干,符合题意;
C、 蒸馏操作中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是b进a出 ,不符合题意;
D、 在粗盐提纯实验中,不需用到丙操作,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小曙因感冒在家安静休息,他每隔一段时间对自己的体温进行了测量,其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在15:00测定体温后小曙服用了退烧药)。对此,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小曙在家安静休息时,体内产热的器官主要是内脏
B.小曙在服用了退烧药后的四个小时内,体内的产热小于散热
C.小曙在11:00~13:00间,其体内的产热与散热保持相对平衡
D.小曙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大脑皮层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
【答案】D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 人体在安静下,主要产热器官是内脏。在剧烈运动时主要的产热器官则会发生变化。人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但不是绝对不变的。人体产热与散热相对平衡时体温才能保持平衡。
【解答】 A、在平静状态下,人体产生热量的主要器官是内脏,故小曙在家安静休息时,体内产热的器官主要是内脏,不符合题意;
B、小明在服用了退烧药后的4小时内,体温明显降低,说明体内的产热速度小于散热速度,不符合题意;
C、由数据知,在11:00-13:00间,小明的体温保持不变,说明其体内产热与散热相互平衡,不符合题意;
D、人的体温一般都为37℃左右,这是人体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控制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趋于平衡,小曙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指农历四月时,市井间的百花已凋谢,而高山寺庙中的桃花才刚盛开。这诗句反映了一些科学知识,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桃树对温度作出的反应属于植物的向性运动
B.地形影响了气温,从而影响桃花盛开的时间
C.高山寺庙的气压比市井间的高,从而影响桃花盛开的时间
D.诗句反映的主要是两地天气特征中的降水情况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气温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 A. 向性运动是指植物对外界环境中的单方向刺激而引起的定向生长运动。根据刺激的种类可以相应地分为向光性、向重力性、向水性和向化性等;
BCD.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海拔的升 高气温降低,降水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
【解答】 A.桃树对温度作出的反应不属于植物的向性运动,故A错误;
BCD.“人间四月芳菲尽”指的是山脚下或平原地区,海拔低,温度较高,花开较早,而“山寺”之中由于海拔较高,温度较低, 花开较晚,故B正确,而C、D错误。
故选B。
5.(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如图甲可表示M与N的并列关系,图乙可表示M属于N的从属关系。下列概念间的关系符合图丙所示关系的是( )
X Y Z
A 溶质 溶液 溶剂
B 脑干 脑 中枢神经系统
C 饱和溶液 稀溶液 浓溶液
D 悬浊液 乳浊液 混合物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解析】【分析】A.根据溶液组成的知识判断;
B.根据神经系统的组成判断;
C.根据溶液的饱和浓稀的关系判断;
D.根据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区别判断。
【解答】 A.溶液由溶质、溶剂组成,故溶剂不包括溶液和溶质,故A错误;
B.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因此大脑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脑干,故B错误;
C.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不能再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饱和溶液是指溶液的一种状态,而浓稀溶液则是指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二者没有必然联系。饱和溶液是指溶液的一种状态,而浓稀溶液则是指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二者没有必然联系,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故C错误;
D.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悬浊液和乳浊液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悬浊液、乳浊液不稳定不透明不均匀,故D正确。
故选D。
6.(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如图甲所示是一种简易的天气预报瓶,瓶内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硝酸钾晶体,可根据瓶内晶体析出量来判断气温的大致变化(已知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大)。如将瓶子放置于20℃的环境下,出现的现象如图乙所示。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也会出现如图丙、丁所示的现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三种情况下,外界温度最高的是丁图的环境
B.从图乙到图丙,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C.图丙中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D.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是:丙>乙>丁
【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A.根据图片确定溶解度大小,进而判断溶液温度变化;
B.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C.如果溶液中存在为溶的晶体,那么溶液肯定饱和;如果没有未溶的晶体,那么溶液是否饱和无法判断;
D.加入硝酸钾晶体质量相同,则未溶的越多,则溶质质量越小。
【解答】 A.将瓶子放置于20℃的环境下,丙没有硝酸钾晶体存在,丁中硝酸钾晶体最多。根据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大可知,外界温度最高的是丙图的环境,故A错误;
B.从图乙到图丙,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增加,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故B错误;
C.图丙中没有未溶的晶体,则溶液不一定是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恰好饱和的溶液,故C错误;
D.根据图片可知,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是丙>乙>丁,故D正确。
故选D。
7.(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2022年12月4日,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乘坐神舟十四号返回舱成功返回地球。返回舱返回过程中,需高速穿过大气层。关于地球大气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气层能保护地球,减少小天体的撞击
B.雷电风雨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
C.大气层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D.返回舱返回地球时依次经过外层→暖层→平流层→中间层→对流层
【答案】D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大气层的作用
【解析】【分析】大气层的空气密度随高度而减小,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上,但没有明显的界限,整个大气层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变化,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
【解答】A、大气层是地球大气与宇宙空间的过渡层,可以保护地球,减沙小天体的撞击,A说法正确;
B、风、雷、雨、电等强对流活动都发生在对流层,B说法正确;
C、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大气层分层的主要依据,C说法正确;
D、飞船离开地球时依次经过外层→暖层→中间层→平流层→对流层,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8.(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为研究球形磁体的磁极,将两个磁体放置一起,两球相互吸引,扭转其中一球180度,两球相互排斥,在球形磁铁的周围分别放置了四枚小磁针,如图所示,置于P处的小磁针的指向最有可能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解析】【分析】 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磁场中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将两个球形磁体放置一起,两球相互吸引,扭转其中一球180度,两球相互排斥,说明球形磁体相对的两边磁极相反。图中球形磁体下方小磁针N极指向球形磁体,说明此球形磁体下方为S极,则上方为N极。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P处的小磁针的S极应指向球形磁体,故A、B、D错误,而C正确。
故选C。
9.(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下列四幅图中有关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高气压区一般情况下多晴朗干燥天气
B.图乙,两个小灯泡属于同一条干路,是串联
C.图丙,闭合回路导线中的自由电子总是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D.图丁,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是因为带了异种电荷
【答案】A
【知识点】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电流和电流的单位换算;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解析】【分析】A.晴天气压高,阴天气压低;冬季气压高,夏季气压低;
B.用电器首尾相连为串联,并排连接为并联;
C.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D.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判断。
【解答】A.图甲,高气压区一般情况下多晴朗干燥天气,故A正确;
B.图乙,两个小灯泡并排连接在两点之间,应该为并联,故B错误;
C.图丙,闭合回路导线中的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而自由电子总是从电源负极流向负极,故C错误;
D.图丁,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是因为带了同种电荷,故D错误。
故选A。
10.(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如下表是小科运用所学知识对患者的症状进行分析。你认为分析错误的是( )
选项 患者的症状 分析
A 呼吸和心跳正常的昏迷植物人 病人的脑干没有受到损伤
B 身体矮小、智力低下 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C 假性近视 用眼过度,晶状体凸度过大
D 身体逐渐消瘦,情绪容易激动 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1)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2)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易患呆小症呆小症患者身体矮小,智力低下,生殖器官发育不全;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得甲亢;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成年人缺碘易患大脖子病。
(3) 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所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造成近视。
【解答】 A、脑干灰质中,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等。呼吸和心跳正常的昏迷植物人,说明脑干没有受到损伤,不符合题意;
B、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生长发育,幼年时期分泌不足会导致呆小症,身体矮小,智力低下,不符合题意;
C、用眼过度,晶状体凸度过大,会造成假性近视眼,注意用眼卫生,认真做眼保健操,一般可恢复视力,不符合题意;
D、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如果成年时期分泌过多会导致甲亢,病人身体逐渐消瘦,情绪容易激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1.(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如图所示,容器内装水,一个小球连接在弹簧的一端,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容器的底部(弹簧处于伸长状态)。设想当地球的引力减为一半时,则图中的小球将( )
A.球受到的重力减小,浮力不变,小球向上运动
B.球受到的重力减小,浮力不变,小球向下运动
C.球受到的重力减小,浮力减小,小球向上运动
D.球受到的重力减小,浮力减小,小球向下运动
【答案】D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弹力
【解析】【分析】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力的知识分析弹簧产生弹力的变化,进而确定弹簧的长度变化,最终确定小球的运动方向即可。
【解答】当小球保持静止状态时,向上的弹力和浮力与向下的重力相互平衡,即G=F浮+F弹,那么F弹=G-F浮。当地球的引力减为一半时,即F弹'=G-F浮=(G-F浮),则浮力和重力减小,那么弹力减小,因此弹簧缩短,因此小球向下运动,故D正确,故A、B、C错误。
故选D。
12.(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在交流发电机中,当线圈平面,①转至与磁感线垂直位置时,感应电流为零:②转过与磁感线平行时,感应电流改变方向;③转至与磁感线平行时,感应电流为零;④转过与磁感线方向垂直时,感应电流方向改变,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④
【答案】C
【知识点】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原理与工作过程
【解析】【分析】 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感应电流方向与导体运动方向、磁感线方向有关,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①线圈在转动过程中,当转至与磁感线垂直位置时,这一瞬间线圈不切割磁感线,线圈中没有感应电流,即此时感应电流 为零,故①正确;
②线圈在转过与磁感线平行时,线圈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都不变,所以线圈中电流方向不变,故②错误;
③线圈在转至与磁感线平行时,线圈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此时线圈中的感应电流最大,故③错误;
④线圈在转动过程中,当转过与磁感线垂直位置时,这一瞬间感应电流方向改变,故④正确。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①④。
故选C。
13.(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如图是关于浮力知识的应用实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A中浸没在水中的潜水艇,下潜时浮力逐渐变大
B.图B中巨轮从江河驶向海洋的过程中,船体会上浮
C.图C中液体的密度越大,密度计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D.图D中气球上升时,气球的体积会变小
【答案】B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解析】【分析】A.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分析潜水艇受到浮力的变化;
B.首先根据漂浮条件比较巨轮受到的浮力变化,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分析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化即可;
C.根据漂浮条件比较密度计受到的浮力大小;
D.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据此分析气球内气压变化,进而确定气体体积变化。
【解答】 A.浸没在水中的潜水艇,下潜时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潜水艇受到的浮力不变,故A错误;
B.巨轮从江河驶向海洋的过程中,所受浮力始终等于重力,即它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变。海水的密度变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则巨轮排开海水的体积会变小,即船体会上浮一些, 故B正确;
C.图C中密度计始终漂浮,所受浮力始终等于重力,即浮力大小始终不变,与液体的密度无关,故C错误;
D.在气球上升的过程中,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压强不断减小,气球内的气压比外面的气压大,于是气球内气体膨胀,体积变大,故D错误。
故选B。
14.(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如图所示,是“线圈不能连续转动”的三幅实验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三图中,导线ab与cd所受的磁力方向始终没有发生改变
B.乙图中,线圈能够连续往下转动变成丙图所示,是由于惯性
C.通电一段时间后,线圈abcd最终会停止在乙图所示的位置
D.只要开关始终闭合,线圈abcd一定会在乙图的平衡位置左右摆动,永不停止
【答案】D
【知识点】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的判断
【解析】【分析】 电动机利用了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原理,且导体受力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磁场的方向有关,据此对线圈在磁场中的受力 情况进行分析可对选项中的描述做出判断。
【解答】 A.导体受力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磁场的方向有关,三图中,线圈在转动,但电流方向、磁场方向均未改变,所以 导线受力方向没有发生改变,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乙图中,线圈中的ab与cd所受磁力在一条直线上,且方向相反,无法使线圈再转动,因此线圈能够连续往下转动变成丙图所示,是由于惯性,故B正确不合题意;
C.通电一段时间后,线圈abcd由于在竖直方向受力平衡,所以最终会停止在乙图所示的位置,故C正确不合题意;
D.闭合开关,线圈abcd会在乙图的平衡位置左右摆动,但最终会因为受力平衡而停止,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5.(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10Ω,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20Ω,电压表接入电路的量程(0~3V),电流表接入电路的量程(0~0.6A)。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b端缓慢向a端移动,直至某一电表的指针达到满偏。有关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②电流表的示数变化范围为0.2A~0.6A
③电压表的示数变化范围为2V~6V
④R2阻值变化范围为20Ω~10Ω⑤指针达到满偏的是电流表
A.只有②⑤正确 B.只有③④正确
C.只有①④正确 D.都正确
【答案】C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由电路图可知,电阻R1和滑动变阻器R2串联,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
(1)根据滑动变阻器的移动可知电路中总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再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压表的示数变化;
(2)当滑片在b端时,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表示数,结合电流量程判断达到满偏的仪表和变化范围;
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和欧姆定律求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小阻值,进而得出R2阻值变化范围。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电阻R1和滑动变阻器R2串联,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
①滑片由b端移到a端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电源电压不变,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示数变大;
根据U=IR可知,R1两端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示数变大,故①正确;
②⑤当滑片在b端时,电路的总电阻:R=R1+R2=10Ω+20Ω=30Ω,
电路中的电流最小为:,
由欧姆定律可知,电压表的示数为:U1最小=I最小R1=0.2A×10Ω=2V;
因电压表接入电路的量程为 0~3V,所以电压表示数为3V时,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
为:,
故滑片由b端移到a端的过程中,达到满偏的仪表是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变化范围是0.2A~0.3A,故②⑤错误;
③电压表的示数变化范围是2V~3V,故③错误;
④根据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可得:滑动变阻器两端的最小电压:U2最小=U-U1最大=6V-3V=3V;
那么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最小阻值:,
因此R2阻值变化范围为20Ω~10Ω,故④正确。
那么正确的是①④。
故选C。
16.(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如图所示,若茎的a侧生长素浓度在曲线B点以下的范围内,则下列对b侧生长素浓度范围的描述较为准确的一项是( )
A.在OB段范围内 B.在BD段范围内
C.在CD段范围内 D.在DA段范围内
【答案】B
【知识点】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生长素的作用特点: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同种植物不同器官敏感程度不同。
【解答】 由于重力作用引起生长素横向运输,导致分布不均,b侧生长素浓度高于a侧,由图示可知,b侧生长速率快于a侧。已知茎的a侧生长素浓度在曲线B点以下的范围内,则b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高于B点,且作用效果是促进生长范围、速率快于点a侧,所以,b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在BD段范围内。
故答案为:B。
17.(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将60g某固体物质放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如图是测得的溶液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a点时固体完全溶解
B.t1℃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C.图中c点对应的溶液一定饱和
D.t3℃时,向c点对应的溶液中加90g水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溶液
【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A、根据图示中所给溶液质量,确定溶解的溶质质量分析;
B、根据溶解度是某温度下100克水中最多溶解的质量分析;
C、根据饱和溶液是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分析;
D、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分析。
【解答】A、 a点时固体只溶解了20克 ,不符合题意;
B、 t1℃时50克水中最多溶解了该物质20克,则溶解度为40克 ,不符合题意;
C、该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当达到b点时物质恰好完全溶解,c点温度高于b点,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不符合题意;
D、 t3℃时,向c点对应的溶液中加90g水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 ,符合题意;
故选D。
18.(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如图所示,电磁铁的左下方有一铁块,在弹簧测力计作用下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当铁块从电磁铁的左下方运动到正下方的过程中,同时滑动变阻器上的滑片逐渐向上滑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磁铁的上端是N极,下端是S极
B.电磁铁的磁性逐渐减弱
C.铁块对地面的压强逐渐减小
D.地面对铁块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答案】C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
【解析】【分析】 A.由安培定则可判断电磁铁的极性;
B.根据滑片移动确定变阻器的阻值变化,进而确定电流大小变化,进而确定电磁铁磁场强弱变化;
CD.电磁铁对铁块的吸引会改变铁块对桌面的压力,进而根据改变压强,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因素的知识分析摩擦力的大小。
【解答】 A.根据图片可知,线圈上电流方向向左。伸出右手,弯曲的四指指向左边,大拇指指向下端,则电磁铁的下端是N极,上端是S 极,故A错误;
B.由电路图知,滑片逐渐向上滑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小,电路电流变大,通过电磁铁的电流逐渐增大,电磁 铁的磁性逐渐增强,故B错误;
C.电磁铁磁性增强,当铁块运动到其下方时会受到较大的吸引力,使铁块对桌面的压力减小,在接触面积不变的情况 下,根据可知,铁块对地面的压强减小,故C正确;
D.铁块因被电磁铁吸引而压力减小,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的情况下,摩擦力也跟着减小,故D错误。 故选C。
19.(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如图所示,将两块相同的橡皮泥做成实心球形和碗形,分别放入相同的甲、乙两杯水中,甲杯橡皮泥沉入水底,乙杯橡皮泥浮在水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橡皮泥受到的浮力大小F甲>F乙
B.橡皮泥受到的浮力大小F甲=F乙
C.甲、乙液面高度h甲>h乙
D.甲、乙液面高度h甲<h乙
【答案】D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AB.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橡皮泥受到浮力大小;
CD.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比较橡皮泥排开液体体积的变化,进而确定液面升高大小即可。
【解答】AB.甲图中橡皮泥沉底,则它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乙图中橡皮泥在水面漂浮,则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比较可知,浮力F甲CD.橡皮泥在甲中受到的浮力小于乙中受到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甲故选D。
20.(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如图甲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R1是定值电阻,R2由三段材料不同、横截面积相同的均匀直导体EF、FG、GH连接而成,其中一段是铜导体,其电阻可忽略不计,另两段导体的阻值与自身长成正比,P是与R2良好接触并能移动的滑动触头。闭合开关S将P从H端移到E端时,电流表示数I与P向左移动距离x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R1=10Ω,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源电压为12V
B.GH导体的电阻为10Ω
C.当电流表示数为0.5A时,x的值为31cm
D.P位于x=0cm时,R1两端的电压为4V
【答案】C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零时,电路中电流最大,根据图象读出电路中的最大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源的电压;
(2)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总电阻,根据电阻的串联求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EH。根据图乙可知滑片从G向F移动时电路中的电流不变,则GF段为铜导线,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的总电阻,利用电阻的串联求出EF段的总电阻,然后求出GH导体的电阻;
(3)由图象可知滑片P从H端向E端移动出现拐点,据此确定GH、FG、EF的长度,由EF段导体的阻值与自身长成正比得出导体每1cm的电阻,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流表示数为0.5A时电路中的总电阻,然后求出此时R2接入电路中电阻,与REF比较判断出滑片应位于EF段,进一步求出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电阻的长度,最后求出x的值。
(4)当x=0cm时,滑片P正好在H端,此时电阻最大,电流最小,根据乙图确定电流后,再利用公式U1=I1R1计算R1两端电压。
【解答】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根据乙图可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0.6A,此时滑片P位于x=35cm时,滑片在E端,接入的阻值为0,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
电源的电压U=I大R1=0.6A×10Ω=6V,故A错误;
当P位于x=0cm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由图乙可知I小=0.2A,
则电路中的总电阻;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EH=R总-R1=30Ω-10Ω=20Ω,
由图乙可知,滑片从G向F移动时,电路中的电流I=0.4A不变,即GF段为铜导线,
此时电路的总电阻
EF段的总电阻REF=R总′-R1=15Ω-10Ω=5Ω,
所以,GH导体的电阻RGH=REH-REF=20Ω-5Ω=15Ω,故B错误;
由于滑片P从H端向E端移动,由图象的拐点可知:
GH=15cm,FG=25cm-15cm=10cm,EF=35cm-25cm=10cm,
因EF段导体的阻值与自身长成正比,
所以,EF段导体每1cm的电阻;
当电流表示数为0.5A时,电路中的总电阻;
此时R2接入电路中电阻R2=R总″-R1=12Ω-10Ω=2Ω,
由REF>R2可知,滑片应位于EF段,
此时接入电路中的长度;
所以x=35cm-4cm=31cm,故C正确;
当P位于x=0cm处时,EH全部接入电路,此时电流最小为0.2A;
那么此时R1两端的电压为:U1=I1R1=0.2A×10Ω=2V,故D错误。
故选C。
21.(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根据图中的“水循环示意图”和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地球上的水约有96.53%是分布在 中。
(2)夏季,台风对温州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台风形成、移动、登陆主要涉及的水循环环节有:②蒸发;③水汽输送;①降水;⑤ 等。
(3)A管中产生的气体和B管中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拔下注射器,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管口,打开活塞,观察到 ,说明A管中产生的气体为氧气。
(4)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
【答案】(1)海洋
(2)地表径流
(3)1:2;木条复燃
(4)
【知识点】水循环;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在水循环示意图中:①表示降水;②表示蒸发;③表示水汽输送;④表示植物的蒸腾作用;⑤表示地表径流;⑥表示地下径流;
水在通过的条件下能够生成氢气和氧气,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之比约为:2:1。
【解答】(1)在地球上的水约有96.53%是分布在海洋中;
(2)夏季,台风对温州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台风形成、移动、登陆主要涉及的水循环环节有:②蒸发;③水汽输送;①降水;⑤地表径流;
(3)从电解水的实验图可以看出,A端和正极相联,生成氧气,B端与负极相连,生成氢气,由于生成的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所以A管中产生的气体和B管中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拔下注射器,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管口,打开活塞,观察到木条能够得燃,说明A管中产生的气体为氧气;
(4)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
故答案为:(1)海洋;(2)地表径流;(3)1:2;木条复燃;(4)水氢气+氧气。
22.(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下列物质:①冰水混合物②酱油滴入水中,搅拌③白酒④钡餐⑤肥皂水⑥植物油放入汽油中,搅拌⑦碘酒⑧新鲜的血液⑨胡椒粉倒入水中。其中属于溶液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乳浊液的是 。
【答案】②③⑥⑦;⑤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根据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为溶液,难溶性液体与水混合形成的为乳浊液分析。
【解答】 ①冰水混合物为纯净物,②酱油滴入水中,搅拌可形成溶液,③白酒属于溶液,④钡餐为悬浊液,⑤肥皂水为乳浊液,⑥植物油放入汽油中,搅拌为溶液,⑦碘酒的溶液,⑧新鲜的血液中有很多不溶于水的有机物,为悬浊液 ⑨胡椒粉倒入水中为悬浊液。
故答案为: ②③⑥⑦ ; ⑤ 。
23.(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第19届亚运会,女子龙舟200米直道竞速赛决赛上中国队拿下第一,夺得冠军,嘉兴姑娘史莹莹作为中国亚运龙舟队中的一员荣获金牌。
(1)赛前训练时,水花溅入某运动员眼时掉眼泪,其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 (用序号表示)。
(2)比赛时,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响立即奋力起划,这说明脊髓具有 功能。以下实例与上述反射活动类型相同的是 (填序号)①触动含羞草,它的小叶会闭合;②草履虫摄食;③听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会不自觉回头;④手碰到高温物体迅速缩回⑤司机看到红灯会及时刹车
【答案】(1)①③⑤④②
(2)传导;③⑤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图中:①感受器,②效应器,③传入神经,④传出神经,⑤神经中枢,⑥上行神经,⑦下行神经,⑧大脑皮层。
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解答】(1)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传导神经中枢,神经中枢的神经元接受冲动信号,并将冲动传到传出神经,神经冲动沿着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效应器接收到指令做出反应。因此,赛前训练时,水花溅入某运动员眼时掉眼泪,其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 :①→③→⑤→④→②。
(2)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下端与第一腰椎下缘平齐,脊髓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 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响立即奋力起划 ”说明脊髓具有传导作用。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是一种本能,在大脑皮层一下的中枢的参与下完成;条件反射是后天通过学习或训练形成的,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 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响立即奋力起划 ”属于条件反射,在大脑皮层完成。 ①触动含羞草,它的小叶会闭合,属于植物的应激性;②草履虫摄食属于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不属于反射;③听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会不自觉回头、⑤司机看到红灯会及时刹车,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条件反射;④手碰到高温物体迅速缩回,是生来就有的非条件反射。
24.(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温度计中填充的液态金属 (用元素符号表示);Ca的物质名称是 ;碳酸根的离子符号 ;常见的化合物中,氢总是显 价,氧总是显 价。
【答案】Hg;钙;;+1;-2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1)根据常见物质的名称、元素符号和离子符号的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1)温度计中填充的液态金属汞,符号为Hg。Ca的物质名称是钙;碳酸根的离子符号CO32-;
(2)常见的化合物中,氢总是显+1价,氧总是显-2价。
25.(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小明同学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规律”的实验中,按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实物,闭合开关,发现灯L1和L2都不亮,排除接触不良的因素后,小明用电压表逐一与元件并联,以查找故障。测量得出Uab=0,Uac=0,Ucd=6v,Uad=6V。如果电路只发生在L1或者L2上,且有一处故障,则故障可能为 。
【答案】L2断路
【知识点】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
【解析】【分析】当用电压表并联发生检测故障时,如果电压表有示数,那么说明它与电源两极之间连接正常;如果电压表没有示数,那么说明它与电源两极之间存下断路,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根据Uad=6V可知,电源正常连接。根据Ucd=6V可知,c与正极,d与负极之间连接正常,那么肯定是与电压表并联的灯泡L2发生断路。
26.(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水是重要的物质,在实验中常用于溶解物质、配制溶液。
向50mL水(密度为1g/mL)中溶解一定量KNO3固体的操作如下,请根据如图实验现象和溶解度曲线回答。
(1)A、B、C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 (填字母);
(2)当x= g时,B中恰好没有固体剩余;
(3)硝酸钾从溶液中析出晶体常用 方法。
【答案】(1)B;A
(2)5.8
(3)降温结晶或者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1)根据溶解度及物质的溶解情况确定各溶液是否饱和,固体全部溶解可能饱和分析;
(2)根据溶解度计算一定量溶剂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时溶解的质量分析;
(3)根据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采用降温结晶分析。
【解答】(1)20oC时硝酸钾溶解度为31.6克,A为20oC时50克水中加入10克硝酸钾形成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B为有硝酸钾剩余的溶液,为饱和溶液,C为T20oC时硝酸钾完全溶解的溶液,可能饱和可能不饱和。
(2)当x=15.8-10-5.8g时,B中恰好没有固体剩余;
(3) 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明显增大,从溶液中析出晶体常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故答案为:(1)B;A;(2)5.8;(3) 降温结晶或者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
27.(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如表为相对湿度表局部,请根据表中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干球温度 干湿差
1.0℃ 2.0℃ 3.0℃ 4.0℃
0.0℃ 82% 65% 47% 31%
5.0℃ 86% 71% 58% 45%
10.0℃ 88% 76% 65% 54%
15.0℃ 90% 80% 70% 61%
20.0℃ 91% 82% 74% 66%
25.0℃ 92% 83% 76% 68%
30.0℃ 93% 86% 79% 73%
(1)气温相同时,干湿差越小,空气的相对湿度越 。
(2)当一位同学用干湿球温度计测量空气的相对湿度时,测得干球的温度为25℃,而湿球的温度为24℃,那么当时空气的相对湿度为 。
【答案】(1)大
(2)92%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中数据分析解答;
(2)将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相见得到干湿差,然后表格数据得到空气相对湿度。
【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第一行可知, 气温相同时,干湿差越小,空气的相对湿度大;
(2)干球的温度为25℃,而湿球的温度为24℃ ,则干湿差为:25℃-24℃=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当干球温度为25℃,干湿差为1℃时,空气相对湿度为92%。
28.(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实验室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如图是小军实验操作过程示意图。
(1)图中一处明显错误的操作是 (填序号),改正操作后,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 。
(2)纠正错误后,若用固体氯化钠和水配制,用已调节平衡的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固体时,发现指针偏右,接下来的操作是 。
(3)在配制16%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导致溶液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小于16%的可能原因有 。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②所用砝码有部分锈蚀情况
③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
④在转移所配溶液的过程中,有部分溶液洒落
【答案】(1)③;⑤③④②①
(2)向左盘继续增加氯化钠,直到天平平衡
(3)③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分析错误之处。根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实验过程确定操作顺序。
(2)在进行定量称量药品的过程中,一旦右盘砝码和游码放好后,就要保持不变,只能通过调整左盘药品的质量,让天平实现平衡。
(3)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造成氯化钠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①氯化钠的质量偏小;②水的质量偏大,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根据“左物右码”的规范可知,③中砝码和氯化钠的位置放反了。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过程;
⑤从试剂瓶中取出氯化钠;
③用天平称量出合适质量的氯化钠;
④将称量出的氯化钠倒入烧杯备用;
②用量筒量取规定体积的水,然后倒入烧杯;
①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到氯化钠完全溶解。
则正确操作顺序为:⑤③④②①。
(2)用已调节平衡的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固体时,发现指针偏右,说明砝码的质量大,而左盘氯化钠的质量小,则接下来的操作是:向左盘继续增加氯化钠,直到天平平衡。
(3)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出的示数偏大,而实际得到水的体积偏小,故①不合题意;
②所用砝码有部分锈蚀情况,那么称量出的氯化钠的质量偏大,故②不合题意;
③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会使水的质量偏大,故③符合题意;
④在转移所配溶液的过程中,有部分溶液洒落,由于溶液均一稳定,因此不会影响溶质的质量分数,故④不合题意。
故选③。
29.(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某同学利用硬币做实验(如图所示),已知硬币质量为m,查找规律:在地面附近同一高度或高度差不显著的情况下,空气流速v与压强p的关系可表示为1/2ρv2+p=C,式中C是常量,ρ表示空气密度,根据关系式可知:
(1)近海面时,空气流速为0时,常量C等于 帕;
(2)当硬币被吹起时,硬币上、下表面的压力差ΔF= ;
(3)写出刚好将硬币吹起时吹气速度v的表达式v= (用ρ,S,m,g表示,S为硬币的底面积)。
【答案】(1)1.01×105
(2)mg
(3)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在计算C时,要把握住“空气流速为0”的条件,将其代入已知的公式即可得出C表示的物理量。
(2)硬币刚要被抬起时,仍处于平衡状态;然后根据题目所求的物理量进行相应的代值计算和受力分析即可。
(3)将硬币上下方的压力差用F=pS表示出来,通过所列等式来寻求v的表达式。
【解答】解:(1)由公式
【解答】(1)由公式ρv2+p=C(式中C是常量,ρ表示空气密度)可知:空气流速越大,压强小;空气流速越小,压强大。常量C表示空气流速为0时的压强p=1.01×105Pa。
(2)在吹硬币时,硬币受到三个力的共同作用:硬币上表面的压力F上、下表面的压力F下、硬币的自重G;
那么刚好被吹起时,F下=F上+G,即:硬币上、下表面的压力差ΔF=G=mg。
(3)刚好吹起硬币时可看作硬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即ΔF=G。
此时硬币上方的压强为:p上=C-ρv2;
硬币下方的压强为:p下=C(空气流速为0);
那么硬币上下方的压强差为:p下-p上=Δp=ρv2;
因为ΔF=Δp S
所以ρv2 S=G=mg,
即:。
30.(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小明制作了一个可测量物体质量的装置,如图甲所示小筒与大筒均为圆柱形容器.小筒和托盘的总质量为200g,小筒底面积50cm2,高12cm,大筒中装有适量的水,托盘上不放物体时,在小筒和大筒上与水面相平的位置的刻度均为“0”,将小筒竖直压入水中,当水面距小筒底10cm时,在小筒和大筒上与水面相平位置的刻度均为最大测量值,小筒和大筒的分度值相同。把被测物体放入托盘中,读出小筒或大筒上与水面相平位置对应的刻度值,即为被测物体的质量。
(1)该装置所能测量物体的最大质量为 g;
(2)小筒上相邻两刻度线的间距比大筒上相邻两刻度线间的距离 (选填“大”或“小”);
(3)他想利用此装置测算出石块的密度,操作如下,如图乙所示,将石块放入托盘中,读出大筒上的示数为m1;如图丙所示,将此石块沉入水中,读出大筒上的示数为m2,该石块密度的表达式为ρ石= (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
【答案】(1)300
(2)大
(3)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当水面距小筒底10cm时,根据漂浮条件求出小筒、托盘和所测物体的重力,减去小筒和托盘的重力,然后即可求出测量物体的最大质量;
(2)根据V排=V浸即可判断;
(3)根据该装置可知石块质量为m1;将此石块沉入水中,读出大筒上的示数为是石块排开的水的质量m2,所以据此即可求出石块的体积,然后利用即可求出密度。
【解答】(1)当水面距小筒底10cm时,则V排=S小h=50cm2×10cm=500cm3=5×10-4m3,
则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5×10-4m3=5N。
由于小筒和托盘处于漂浮,则G总=F浮=5N;
所以;
则测量物体的最大质量m大=m总-m小=500g-200g=300g;
(2)由于托盘上不放物体时,在小筒和大筒上与水面相平的位置的刻度均为“0”,当托盘上放物体时,则小筒再浸入水的体积为V浸=S小h小;
大筒中水面上升后增加的体积V排=S大h大;
由于S小<S大,则:h小>h大,
即:小筒上相邻两刻度线的间距比大筒上相邻两刻度线间的距离大;
(3)根据该装置可知石块质量为m1;将此石块沉入水中,读出大筒上的示数为是石块排开的水的质量m2,
则石块的体积为:;
则石块的密度:。
31.(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小明利用最大刻度值标有2.5mL的一次性注射器等器材,对大气压的值进行测量,其实验步骤如下:
a.将活塞推至注射器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b.用细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如图所示,当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7.5N;
c.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4cm;
d.根据测量数据,算出大气压的值。
(1)小明发现,同学们在做此实验时测得的大气压值误差较大,对此小明与同学找出了下列可能的原因:①橡皮帽封住的注射器小孔中有残余气体:②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有摩擦;③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没有读准;④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上述原因一定会使测量值小于真实值的是____。
A.①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④
(2)小红对小明所做实验进行改进,在完成a、b步骤、活塞回到注射器底端后,添加了“取下封住注射器小孔的橡皮帽,再次水平向右慢慢匀速拉动注射器筒,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25N”这一实验步骤,这样做的目的是 ,小红计算出的大气压强是 Pa。
【答案】(1)B
(2)减小了摩擦力对实验造成的影响;1х105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1)根据测量大气压强的实验过程,结合平衡力的知识,分析各个现象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即可;
(2)①当取下橡皮膜且活塞被匀速拉动时,它受到的拉力和摩擦阻力相互平衡,即此时可借助测力计测出活塞受到的阻力,从而减小对实验的影响。
②首先根据F大气=F-f计算出活塞受到的大气压力,然后根据计算活塞的横截面积,最后根据计算大气压强。
【解答】(1)①橡皮帽封住的注射器小孔中有残余气体,则气体对活塞产生向外的压力,从而使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即导致测出结果偏小,故①符合题意;
②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有摩擦,根据F拉=F大气+f可知,会导致测力计的示数偏大,即测量结果偏大,故②不合题意;
③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没有读准,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也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小,故③不合题意;
④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会导致外面的空气进入针筒,对活塞产生向外的压力,进而导致测力计的示数偏小,即测量结果偏小,故④符合题意。
故选B。
(2)①小红对小明所做实验进行改进,在完成a、b步骤、活塞回到注射器底端后,添加了“取下封住注射器小孔的橡皮帽,再次水平向右慢慢匀速拉动注射器筒,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25N”这一实验步骤,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小了摩擦力对实验造成的影响;
②活塞受到的大气压力F大气=F-f=7.5N-1.25N=6.25N;
活塞的横截面积;
那么大气压强为:。
32.(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小山同学对手机无线充电的原理感到好奇。查阅资料后得知:充电时充电器内的发射线圈产生磁场,手机内的接收线圈会产生感应电流给电池充电,结构如图甲。学过电磁感应原理的小山同学提出质疑:手机和充电器在充电过程中都不动,并没有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为何会产生感应电流?对此,她设计了图乙实验进行验证。
操作序号 开关及滑动变阻器状态 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
1 开关由断开变为闭合 向左
2 开关由闭合变为断开 向右
3 开关闭合时,滑片向左移动 向左
4 开关闭合时,滑片向右移动 向右
5 开关闭合后,滑片不移动 不偏转
6 改变电源正负极,闭合开关,滑片向左移动 向左
7 改变电源正负极,闭合开关,滑片向右移动 向右
(1)闭合开关后灵敏电流计指针并没有发生偏转,小山认为,可能是P线圈中的感应电流过小原因是Q线圈的磁性过小,于是将变阻器滑片向 移。他这样做是基于假设:感应电流大小与磁场强弱有关。
(2)滑片移动后,仍未观察到指针偏转,但再断开开关、闭合开关、移动滑片时灵敏电流计指针有明显偏转。请教科学老师后得知:当闭合电路围成的平面内磁感线数量发生改变时,电路中就能产生感应电流。请根据上述事实,解释丙图实验中导体ab上下运动时,闭合电路中无法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 。
(3)小山发现不同情况下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不同。她猜测与Q线圈中的电流方向改变有关。于是进行实验并记录现象。小海认为小山的说法并不正确,表格中的 (填操作序号)这两次实验可成为小海作出这个判断的理由。
【答案】(1)左
(2)该闭合电路中磁感线数量不变
(3)3、6
【知识点】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和规律
【解析】【分析】(1)感应电流大小与磁场强弱有关,而磁场强弱与电流大小有关,即电流越大,电磁场越强,据此分析变阻器的滑片移动方向即可。
(2)根据“ 当闭合电路围成的平面内磁感线数量发生改变时,电路中就能产生感应电流 ”分析无法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
(3)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即可。
【解答】(1)根据乙图可知,变阻器左下角的接线柱接入电路,因此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电阻减小而电流增大,那么他将变阻器滑片向左移。
(2)根据“ 当闭合电路围成的平面内磁感线数量发生改变时,电路中就能产生感应电流 ”可知,实验中导体ab上下运动时,闭合电路中无法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该闭合电路中磁感线数量不变。
(3)探究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时,需要控制变阻器滑片的移动方向相同,只改变电流方向,故选实验3、6。
33.(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小舟和小嘉两位同学分别探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小舟探究过程如下:
【实验步骤】
Ⅰ.根据设计的方案将阻值为5Ω的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观察并记录相关数据;
Ⅱ.换用阻值为10Ω、20Ω的电阻,重复上述过程。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压表接入图甲电路中 。
次数 电阻/Ω 电流/A
1 5 0.30
2 10 0.20
3 20 0.12
【得出结论】小舟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处理,并绘制成图乙,据此得出的结论是 。
【深入思考】为确保小舟的实验顺利进行,R’的最大电阻值至少为 Ω。
【交流反思】小嘉用和小舟同样的器材进行实验却无法得出正确结论,其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请你帮他分析原因: 。
【答案】;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10;没有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解析】【分析】【实验步骤】II.根据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完成作图;
【得出结论】将电阻与对应的电流相乘,比较乘积大小,从而确定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深入思考】根据图乙确定电路的最小电流和对应的电阻,根据计算出总电阻,再根据R'=R总-R计算变阻器接入的阻值即可。
【交流反思】将表格中的电流与电阻相乘,比较乘积大小,从而确定电压表的示数是否相同即可。
【解答】【实验步骤】II.在探究电流和电阻关系的实验中,电压表应该与定值电阻并联。由于电源电压为3V,所以电压表选择量程0~3V,如下图所示:
【得出结论】根据乙图可知,电流与电阻的乘积相等,那么得到结论: 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
【得出结论】根据图像可知,电路的最小电流为0.1A,此时定值电阻的阻值为20Ω;
那么总电阻为:;
则R'的最大阻值为:R'=R总-R=30Ω-20Ω=10Ω。
【交流反思】将表格中电流与电阻相乘,发现乘积不等,那么二者无法得到正确结论的原因: 没有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
34.(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川航的空中客车A319飞机,在近万米高空飞经成都空管区域时,该飞机驾驶舱右座前风挡玻璃突然破裂并脱落,造成飞机客舱失压,副驾驶半个身体被“吸”出窗外,机组实施紧急迫降,机上所有人员安全落地。一万米高空的气压约为1标准大气压的0.3倍,机舱内气压约为1标准大气压(1.0×105Pa),请回答。
(1)若飞机风挡玻璃的面积约为0.5m2,请计算其受到的舱内外压力差。
(2)请解释副驾驶半个身体被“吸”出窗外的原因。
【答案】(1)解:若飞机风挡玻璃的面积约为0.5m2,其受到的舱内外压力差3.5×104N;
(2)解:窗外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机内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机内的气压大于机外的气压。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1)首先根据△p=p内-p外计算出机舱内外的压强差,再根据△F=△FS计算内外压力差;
(2)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分析窗内和窗外的气压大小,从而明确身体被西厨窗外的原因。
【解答】(1)机舱内外的压强差△p=p内-p外=(1-0.3)×105Pa=0.7×105Pa;
则舱内外的压力差为:△F=△FS=7×105Pa×0.5m2=3.5×104N;
35.(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从最右端a处向左移到b处,记录滑片在a、b处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并标于图乙中M、N两点。
(1)将滑片P向左移动的过程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R1的阻值为多少Ω?
(3)电源电压是多少V?
【答案】(1)变小
(2)20
(3)12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式分析解答;
(2)(3)由图甲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量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当滑片位于a端时,R2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由图乙可知此时电路中的电流和R2两端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求得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根据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列出滑片在a、b两处时的电源电压表达式,根据电源电压不变,联立等式求得电源电压和R1的阻值。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电压表测变阻器的电压,电流表测通过变阻器的电流,根据可知,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比值将不变。
(2)(3)由图甲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量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当滑片位于a端时,R2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电路中的电流最小。
由图乙可知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I=0.2A,R2两端的电压为:U2=8V,
根据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可得,滑片在a处时,
电源电压为:U=U1+U2=IR1+U2=0.2A×R1+8V……①
滑片在b处时,电流表示数为0.4A,电压表示数为4V,
电源电压为:U=U1'+U2'=I'R1+U2=0.4A×R1+4V……②
联立①②两式可得:U=12V,R1=20Ω。
36.(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某城市已经有旧小区加装了电梯,解决老年人的出行困难。出于安全考虑,电梯都设置超载自动报警系统,其工作原理如图甲所示。当压敏电阻R2受到的压力F增大时,其阻值减小(如图2所示),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增大,电磁铁的磁性增强,当电磁铁线圈电流增大至20毫安时,衔铁被电磁铁吸住,电铃发出警报声,电梯超载。
(1)根据要求将图甲的工作电路连接完整;
(2)已知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U为8伏,保护电压R1为200欧。若该电梯厢内乘客总质量为800千克时,通过计算说明电梯是否超载。(电梯底架自重和电磁铁线圈的阻值都忽略不计)
【答案】(1)
(2)控制电路中的设定电流为20mA,由欧姆定律得,控制电路超载时的总电阻为∶,控制电路中两电阻串联,由串联电路中的电阻规律知:R总=R1+R2,则R2=R总-R1=400Ω-200Ω=200Ω,由图乙知,R2=200Ω时,电梯的载重为9000N,当该电梯厢内乘客总质量为800千克时,电梯厢内乘客总重力为:G=mg=800kg×10N/kg=8000N<9000N,说明电梯没有超载。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磁铁的其他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题目描述,分析电路的工作状态,确定正在工作的用电器,再结合图片确定连接方式即可;
(2)首先根据 计算控制电路超载时的总电阻,再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规律 R总=R1+R2 计算R2的阻值。根据图2确定此时电梯的载重,最后与乘客的总重力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电梯超载时,衔铁被电磁铁吸住,电梯电机断路停止工作,电铃接通电源发出警报声,电路连接图如下:
37.(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下表为某种溶液的密度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20℃):
密度(g/mL) 1.01 1.07 1.14 1.22 1.30 1.40 1.50 1.61 1.73 1.81 1.84
质量分数(%) 1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98
现有一物块A,其体积为500cm3,密度为1.3g/cm3。将它放入盛有该溶液的容器中,静止后如图所示,此时物块A有2/15的体积露出液面。
(1)物块A静止时受到的浮力为多少牛?
(2)这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3)若将该溶液与等体积的水混合,则混合液的溶液质量分数为多少?
【答案】(1)漂浮物体重力=浮力,物块A体积为500cm3, 密度为1.3g/cm3 ,则A的质量为500cm3×1.3g/cm3 =650g,受到浮力为0.65g×10N/kg=6.5N.
(2)由浮力公式可知,液体的密度为=1.5g/cm3,查表可知,溶液的质量分数为60%。
(3)若将该溶液与等体积的水混合,设溶液体积为V,则混合液的溶液质量分数。
【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漂浮物体浮力=重力,利用物块的体积和密度计算出所受浮力分析;
(2)根据物块所受浮力计算出液体的密度,由密度确定溶液的质量分数分析;
(3)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加水稀释溶质质量不变分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