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艺术之青铜器上的兽面纹
教 材:人民美术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第15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类型教学活动。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感受中国青铜器文化,了解青铜器上的兽面纹产生的原因、艺术特色、类型等,感悟纹样之美,并尝试设计制作兽面纹。本课旨在通过欣赏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青铜器精湛的制作工艺和高超的艺术水准,是继学生感悟生活中美化装饰的提升。
二、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强,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感性、直观的事物,特别是八年级学生通过对中国古代史的学习,对青铜器已有所了解,但是对其上面的纹饰所展示的凝重、庄严、神秘之美,没有引起他们太多关注。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过的纹样的特点,学生能够用点、线、面设计并制作出简单的纹样。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欣赏,让学生了解我国图案精美、造型各异的古代青铜器艺术。掌握青铜器上的兽面纹的一般规律和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设计创作,用超轻粘土制作出兽面纹,培养学生的创作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设计制作兽面纹的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祖国文化瑰宝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青铜器上的兽面纹的特点,学会设计制作兽面纹。
2、教学难点:参照兽面纹的艺术处理手法,设计制作一幅表现动物的纹饰作品。
五、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欣赏《后母戊鼎》的视频,思考以下问题:
1、 青铜器最初的作用是什么?
——祭祀用的礼器,后来还用于制作乐器、兵器、工具及车马具
2、 青铜器上的花纹给你带来什么样的视觉感受?
——庄严、凝重、神秘等。
引入课题:青铜器上的兽面纹(板书)
(二)学习新知,感受狞厉之美
1、兽面纹的起源(结合教材P50内容)
兽面纹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和陶器,青铜器上的兽面纹则出现在夏代,商代晚期到西周早期是兽面纹式样最多的时期。
兽面纹又称饕餮纹,是商周青铜器上最常见的纹饰之一,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早期。宋代金石学家将青铜器上表现了各种野兽及其头部的纹饰统称为饕餮纹。实际上它综合了多种动物的特征,通过艺术的夸张和抽象的手法,形成幻想中的怪兽,给人以神秘威严之感。最具特点的是兽目,炯炯有神,不怒自威。青铜器上的此类纹饰有多种组合,有的有首有身,有的有首无身,还有的无目有身等。
2、兽面纹的艺术特色
⑴、对称的结构
⑵、夸张的形式
⑶、富于装饰性
3、兽面纹的类型
回纹环绕型、牛角型、羊角型、虎头型、熊头型、龙蛇集群型等各种动物造型
(三)分组讨论,探究新知
1、青铜器上的兽面纹与其它常见的动物纹饰有哪些不同?
2、兽面纹通常是对动物的哪些部位进行夸张处理?为什么?
(四)动手实践,创意无限
1、展示兽面纹作品,介绍制作材料及方法步骤,演示制作方法(播放微课视频)
2、以小组为单位,参照兽面纹的艺术处理手法,设计并用超轻粘土制作一幅表现动物的纹饰作品。
(五)展示评价
1、自评:说一说本组设计的兽面纹
2、互评:你喜欢哪一组的作品
3、师评
(六)总结拓展
这节课我们欣赏图案精美、造型各异的兽面纹,了解青铜器上的兽面纹的特点,并设计制作了兽面纹。青铜器就像一幅幅美丽的立体图片,让人赏心悦目。透过青铜器古色斑斓的外表、繁多的造型、神秘的花纹,看到的是一个时代青铜艺术的辉煌。青铜器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国文化史上放射出灿烂的光辉。
课余时间收集资料,进一步了解兽面纹的产生背景和文化内涵,丰富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教后反思:
美术学习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造必须的文化情境,使学生透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本课属于安徽省地方教材,没有现成的教学参考用书,为了能深入解读教材,我利用网络及图书馆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把枯燥的说教式欣赏课变成欣赏+手工的模式,做出仿古的青铜器纹样,学生们非常感兴趣。
我在本课中注重培养同学在学习中的探究能力,让同学拥有学习的机会,给予他们足够的发挥空间。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同学学得轻松,学得快乐,有成就感,他们对自己的作品充满自信。
在镜头面前,我和孩子们都有些紧张,前半段学生们没有放开,不敢举手发言,在后面的展示、评价环节,学生们表现的也很拘谨,尽管他们的作品完成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