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件(13张PPT)2024-2025学年 八年级下册历史人教部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件(13张PPT)2024-2025学年 八年级下册历史人教部编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23 21:55: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学习目标
1、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
3、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
方针的含义
4、概括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
成就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背景:
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王毅
新中国第1任外交部长
中国第11任外交部长(现任)
新中国的三大外交方针:
①另起炉灶:指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③一边倒:就是宣布新中国将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2、外交环境:
①新中国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意义: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苏联首任驻华大使罗申递交国书仪式




中国首任驻苏大使王稼祥递交国书仪式
1949年10月2日,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
图为当年10月16日苏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前排右六)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后合影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2、外交环境:
③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Cold War  
1947年-1991年
②国际:二战后,美苏冷战局面形成,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3、内容:
像中印这样两个接壤的大国之间一定会有某些问题。只要根据这些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
——周恩来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周恩来总理与尼赫鲁
周恩来总理与吴努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4、发展: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1.万隆会议
(1)召开:
(2)性质:
(3)结果:
(4)意义:
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
2.什么是“万隆精神”?
1955年,印度尼西亚万隆
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共同探究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总理是怎么说的
周恩来发言的精髓
求同存异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
——周恩来
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为中国外交事业做了哪些贡献?
1、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外交家们制定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原则。
3、、1954年,周恩来参加了日内瓦会议,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
3、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研讨分享
1.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工作充满硝烟和艰辛,其根本原因是 ( )
A.新中国刚刚成立,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
B.中国的经济比较落后,实力比较弱
C.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敌视
D.我国在国际上基本没有朋友
2. 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既没有去刻意争取对共产主义的支持,也没有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但他达到了此行的重要目的,使许多代表相信了他是一个心怀善意、通情达理而真挚诚恳的人,并相当成功地使人相信了共产党中国奉行和平的政策。周恩来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A. 周恩来的个人魅力 B. 中国综合国力提升
C. 倡导“求同存异”方针 D.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C
课堂达标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