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改造我们的学习》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1《改造我们的学习》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23 19:12: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改造我们的学习》新授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尖锐地批评了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等不良学风,阐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思想,号召全党在学习问题上进行一次根本的改造,树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的实事求是的学习风气。这篇重要报告,不仅在当时对党的整风运动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在当今这样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事业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毛泽东生平和本文的写作背景,以及在当时的重要意义。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理清论证思路,分析文章运用的论证方法。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对文中重要语句的分析,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鉴赏文章准确严谨、生动活泼的语言特点。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提高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的认识,树立实事求是的学风。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提高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的认识,树立实事求是的学风。
(二)教学难点:通过对文中重要语句的分析,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高尔基说:“应当随时学习,学习一切。”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能让人紧跟时代步伐,让思路更加清晰,视野更加广阔。正确的理论,需要人们用学来的知识总结;陈旧的思想,更需要人们用学来的知识改造。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学习对每个人很重要,对一个集体、一个政党更加重要。今天,我们一起研读毛主席的《改造我们的学习》。
(二)知人论世
1.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他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思想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2.写作背景: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虽然结束了王明“左”倾路线在党内的统治,但党内历次“左”、“右”倾错误思想尚未肃清,仍然存在着党风不正、学风不正和文风不正的问题。党中央决定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
1941年初,中共中央集中在延安的120多名高级干部学习马列著作和党的历史文献。5月19日,毛泽东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严肃地提出了党内反对主观主义的斗争任务。同年七八月间,党中央号召全党加强调查研究,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加强党性锻炼。这是全党整风的预备阶段。
3.文体知识:政论文是以政治问题为主要内容的论述文。它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论述政治问题的,自然是政论文;从政治角度论述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的社会论文、思想论文,也可以归入政论文;报纸杂志的社论、评论员文章、观察家评论等大多数也是政论文。政论文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政治性:政论文常常研究重大政治问题,对于那些政治色彩浓厚的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也会进行理论与实际的探讨体现政论文的政治敏锐性。
(2)指导性:政论文不仅要用道理说服人,而且常常会进而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导。
(3)严密性:政论文特别强调评价的准确性、论证的逻辑性以及行文的周密性。
4.解题:“改造”是指这篇文章的具体目的(不是一般的“改变”,而是从根本上改掉旧的、树立新的,体现了在学风问题上破旧立新的精神。“改进”“改善”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变,“改造”是从根本上改变旧的,建立新的。“改造”的程度重于“改进”“改善”,反映出毛泽东对当时的学风极为不满,对教条主义深恶痛绝,而且这不是个别现象,用“改造”表明程度深,范围广,希望彻底改变学风,否则革命事业就难以前进。)
“我们”指全党的同志,特别是党的干部;
“学习”指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
(三)梳理脉络,理清结构
1.请试着从文中各部分找出关键句,理清文章的思路。
明确:
引论(1):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
本论(2~18):一、“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进步和成绩(理论和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
二、但是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存在的缺点(理论和实际脱离的三大缺点)
三、我想将两种互相对立的态度对照地讲一下。——两种对立的态度(两种不同学风的比较)
结论(19~23):四、依据上述意见,我有下列提议。——具体建议(转变学风的具体提议)
全文的论述结构:明确主张——阐释理由——提出建议
2.分析“为什么要改造”
(1)第一部分可分为几层意思?中心句是什么 文中是怎样来进行论证的
明确:三层:①二十年的回顾——总结基本经验,这是中心句。②一百年来的回顾——论述巨大变化;③抗日以来的回顾——肯定新的进步,第②句用对比法,第③~⑦句用例证法,从“一百年来”“十月革命以后”“抗日战争以来”三个时期进一步说明了马列主义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重大意义。这段文字实际上是从正面论证改造我们学习的重要性。历史经验证明了,只有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革命才能前进,因此对理论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坏学风要进行彻底的改造。
(2)第二部分从三个方面反思了我党现在学习中存在的哪些缺点?产生了什么危害?
(3)文章披露我们党的缺点,会影响我党的形象吗?
明确:不会,主观主义的坏学风带坏了我们队伍中许多同志,严重地影响了我们的革命工作,应当彻底根除,并要树立实事求是的马列主义学风。文章详尽披露我们的缺点,正是我党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表现,还能起到从反面论述中心论点的作用。
(4)第三部分从五个角度对两种态度进行的对比,展现出两者有何不同?
(5)根据以上从五个角度对两种态度进行的对比,概括回答可以得出关于“学习改造”的结论。
明确:改造的目标:消除主观主义态度及作风,推行马列主义态度及作风。
改造的关键之处:①研究中国实际问题:杜绝凭主观,凭热情,忽视客观实际的行为;倡导注重实际,实事求是的行为。②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杜绝单纯学习马列主义理论,理论和实际分离的方法;倡导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的方法。
(6)分析第三部分第16段“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的含义,作者通过这句话,形象地讽刺了哪类人?
明确:这是毛泽东引用明代文学家解缙的话。前一句把那些学习根基不深厚的人比喻为芦苇,只会随风摇摆,四处附和;后一句把那些倚老卖老、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比喻为竹笋,空有其表,华而不实。
毛泽东以此作比喻论证,给那些主观主义者画像,从而形象有力地讽刺了主观主义学风,讽刺了只会背诵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徒有虚名,而无实学的主观主义者。
小结:文章一二部分围绕“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这一核心正反对照来写,第一部分总结了中国革命实践中把二者结合所取得的成就,第二部分从学习制度和学习方法上反思了在研究“中国实际”和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时存在的缺点,产生的危害,明确了“学习改造”的必要性。为此,作者在第三部分将“主观主义态度”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态度” 进行了对照。
3.分析“怎样改造学习?”
思考:文章的第四部分,作者针对上述三种主观主义存在的错误,就如何改造我们的学习提出了什么应对的方法?
4.总结
主旨: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尖锐地批评了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等不良学风,阐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思想,号召全党在学习问题上进行一次根本的改造,树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的实事求是的学习风气。
这篇重要报告,不仅在当时对党的整风运动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在当今这样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事业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学生学习这篇文章,对于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正确学风,也是非常必要、非常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