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誊、励”等6个生字,正确认读“腼腆、谨慎”等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对“腼腆、得意扬扬”等词语的理解。
2.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情感上的变化。
3.通过品读感悟和交流探究,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通过抓住描写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是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谈谈对爱的不同表达方式的理解。
4.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小练笔表达自己对父母之爱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通过抓住描写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是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谈谈对爱的不同表达方式的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情境导入 出示插图
师:同学们,你们能从这副插图中看出一些什么内容呢? 生:一个小孩的父母在争吵,他很难过。
师:这个难过的小男孩就是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巴迪,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秘巴迪父母 争吵之因。
活动一:反馈预习,梳理内容
同学们都预习过课文了,那我就请同学来读一读这些词语吧!
1. 生字检测并以“断言”引出课题 点生读,齐读
根据查看大家学前单,我发现大家不能理解“歧途”“腼腆”“断言”这两个词语的意思
“歧途”“腼腆”“断言”是什么意思呢?断定的话。
2. 解题
课题当中就有两句断言,大家能找出来吗?大声读出来。 标题中还有一组反义词。你发现了没有?
那应该带着怎样的语气来读这两句断言?谁来试试。
这两句断言给巴迪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在正式走进故事前,我们来看到导读提示。
3. 关注导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那我们就带着任务,走进课文吧。
接下来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讲了几方面的内容呢?
4. 梳理概括课文两部分的主要内容: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可以划分为“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 活动二:对比评价,分析原因
接下来我们来看到故事的第一部分。在课前我们就完成了这个表格啊!自主了解了父母对 同一首诗有着不同评价的原因以及这些评价带给“我”的不同感受,谁来分享一下你的学习成果。
看法 理由 带给“我”的感受
母亲 “精彩极了” “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 要鼓励。” 兴奋、激动、自豪、期待
父亲 “糟糕透了” “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失望、难过
活动三:聚焦细节,体会情感
1. 默读第一部分(1-14自然段)
思考:我”更在意谁的评价?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勾画出其中的细节描写。(回顾细节描 写)“我”的心情变化是怎样的呢?
得意——焦急——失望难过
2. 朗读,体会“我”的感受。 师生共读
师:焦急的等待中,父亲终于推门而入。
生:我紧张极了。
师:漫长的等待中,父亲开始读诗。
生: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
师:“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生: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师:沉重的等待中,父母的争吵声响起——
生: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总结: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3. 思考:如果我是巴迪。
同理心:在八九岁的“我”眼中: 母亲的“精彩极了”是( 鼓励 )
父亲的“糟糕透了”是( 批评 )板书 活动四:成长感悟,思辨升华
1. 默读第15自然段。几年后,巴迪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呢 “我”认可了父亲对那首诗的评价。
2. 如今已经功成名就的巴迪是如何看待童年的这件往事的,让我们一起走进16、17自然
段,请大家先自由朗读这两个自然段。思考:在长大后的巴迪看来, “精彩极了”就是指( 爱的力量 )
“糟糕透了”就是指( 警告的力量 )板书
3. 如果只有母亲或者父亲的一种评价,会怎么样? 如果只有母亲的“精彩极了”,( ) 如果只有父亲的“糟糕透了”,( ) 4. 圈画文中的一句话、一个词来概括作者的感悟。 爱(板书)
5.采访:如果你是巴迪,作为国际著名的编剧和作家,回望你的成长之路,你想对谁表示感 谢
活动五:联系生活,畅谈感受
1.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是如何看待巴迪父母表达爱的方式。
总结:在最后,我们一起来朗读第17段的最后两句吧!“我从心底里知道,……我努力地 向前驶去。 ”父母对我们表达爱方式各不相同,无论是严厉之爱,还是呵护之爱,都代表 着爱。因此我们要在今后的生活当中,正视“鼓励 ”与“批评 ”,在爱的鼓舞下努力向前
刚刚大家谈到了你们对于巴迪父母表达爱的方式的看法,回去以后把这个故事说给爸爸妈妈,听一听他们是如何看待的,然后选择创作一首小诗,写写你对父母之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