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教案]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8 冀中的地道战 教学设计和反思(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名师教案]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8 冀中的地道战 教学设计和反思(2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58.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24 12:34: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 冀中的地道战
【教学目标】
1.认识“侵、略”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任”,会写“侵、略”等10个字,会写“侵略、修筑”等12个词语。
2.能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理解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源于中国人民的智慧和保家卫国的顽强斗志。
【教学重难点】
1.能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理解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源于中国人民的智慧和保家卫国的顽强斗志。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理清文本结构,了解地道的结构、特点及作用,快速提取关键信息。
【教学过程】
一 视频导入,明确要求
1.视频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过《地道战》这部电影吗?(播放《地道战》视频片段)电影中,冀中人民利用地道,巧妙地与敌人周旋,打击了日本侵略军。今天我们将学习《冀中的地道战》,了解冀中人民是怎样利用地道打击侵略者,在抗日战争史上创造出惊人的奇迹的。
2.板书课题。指导“冀”读jì。齐读课题。
指导:(1)冀:河北省的简称。(2)冀中:指冀中平原。(3)地道:在地面下掘成的交通坑道(多用于军事)。
3.借助阅读提示,明确新的方法:请大家读一读阅读提示,看看阅读提示告诉了我们什么。(指名读)
课件出示:
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下所用的时间。
4.读完题目后,你有哪些疑问?
指名交流。
预设:地道是怎么产生的?在地道里,人怎么生活?地道里有亮光吗?在地道里待久了,人会不会闷?地道有多大?躲在地道里,怎么打鬼子?……
5.请同学们记录下自己的问题,然后快速默读课文,圈画批注,找到自己所提的问题的答案。在阅读中,我们也可能还会产生新的问题,可以带着新问题继续读课文。
【设计意图】利用电影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相机出示阅读提示,聚焦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读题质疑,培养学生的提问、探究能力。
二 问题导读,检测效果
1.提示方法,初读课文。
(1)复习:前面三课的学习中,我们用过哪些方法帮助我们提高阅读速度?
指名学生交流。
预设:集中注意力读,不回读,连词成句地读,借助关键词句读,带着问题读。
(2)带着你们刚才提出的问题,运用学到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快速默读课文。(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课件出示:
·读完课文并确定自己理解了课文内容后,记下阅读所用的时间。
·完成阅读后再完成检测题。做检测题时不能回读课文。
学生默读,计时器启动。教师巡视,观察学生阅读、记录问题的情况。
2.出示阅读检测题,检查阅读效果。
课件出示:
(1)读完全文,我花了( )分钟。
(2)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空。
①地道战的产生是为了(A)。
A.粉碎敌人的“扫荡” B.躲避敌人
②地道里面(B)。
A.又黑又闷 B.既不气闷,也不黑暗
【设计意图】学生记录自己在阅读中产生的问题,带着问题阅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为避免影响学生阅读的速度,因此要求学生读完后,回忆并记录阅读时产生的问题,为后面的阅读交流作准备。
三 交流体会,指导阅读
1.指名阅读时长不同的学生交流阅读情况。
(1)你是怎样快速阅读这篇课文的?学生交流。
预设:①我看到课题,产生了疑问:“地道是怎样的?在地道里怎样战斗?”带着这些问题读,我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快了,阅读的速度也快了。
②我是借助关键句来边读边理解课文的,例如读到“人在地道里怎么能了解地面上的情况呢”,我就知道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讲这个意思,所以我读得很快。
③读到“扫荡”“堡垒”“孑口”这些词语时,我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但这些词语不影响我理解课文内容,所以我会暂时忽略,做到不回读。
(2)通过刚才的快速默读,你对地道有了哪些认识?
预设:①我从课文第6自然段知道了冀中人民面对敌人的火攻、水攻等想出了妙法。
②我从第7自然段知道了人在地道里可以通过“无线电”和“有线电”来了解地面上的情况。
③我从第4自然段中知道了地道的结构和特点等。
(3)你在阅读中还产生了哪些问题?你是怎么找到答案的?学生交流。
预设:①我读之前想:“为什么要进行地道战呢?”读完课文第1~2自然段,我找到了答案:是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
②我想知道地道有哪些式样,读了第3~4自然段,我知道地道的式样有一百多种。
③我读到“地道的顶离地面三四尺,不妨碍上面种庄稼”时,我就疑惑:离地面这么深,人在地道里会不会闷?继续往下读,我知道了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人们在地道里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既不气闷又不嫌暗。带着问题阅读,边读边想,加深了我对课文的理解。
2.总结:我们在阅读之前,带着问题去读,目标明确,帮助我们搜寻到重要信息,有助于提高阅读速度;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边读边想,产生新的问题,能加深我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们阅读时产生的问题,有的不影响对课文的理解,可以暂时忽略;有的涉及课文主要内容,我们要在读中深入思考,做个积极的阅读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阅读中学习提问、带着问题阅读、读中解决问题几个方面进行读后交流,学生复习巩固前面所学到的阅读方法,在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启发,落实“能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这一教学重点,感受高质量阅读的好处。
四 梳理问题,把握内容
1.小组合作,梳理问题。
大家在阅读中产生了新的问题,有的通过初读已经解决,有的还没有解决,需要我们更进一步深入地理解课文。小组内梳理读课文时产生的问题,并进行归类。
预设:
(1)课文内容理解类问题:地道战是怎么产生的?地道是什么样子的?人们在地道里怎样生活、打仗?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地道战?为什么说地道战是抗日战争史上的奇迹?
(2)课文主旨类问题:作者为什么要介绍冀中的地道战?地道的哪些设计体现了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
(3)写作方法类问题: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了哪些写作方法?
2.确定核心问题,再次快速默读课文。
(1)梳理段落,理清结构。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地道战?
提示:借助关键句,把握每部分内容的主要意思。(可以拟小标题)
(2)指名交流。
(3)教师相机出示课件,指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随着学生的汇报,课件逐一呈现)
课件出示:
第3自然段:四通八达(特点) 第4自然段:保护自己(藏身)
第5自然段:打击敌人(歼敌) 第6自然段:防备进攻(防御)
第7自然段:传递情报(联络)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疑则有进。”这个环节重点在引导学生学习提问并归类梳理问题,然后相机理清课文脉络,用准确的词语概括主要内容,加快对文章的理解,提高阅读的速度。在整理问题、把握内容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快速阅读、概括文章内容的各种方法的能力。
五 学习小结,布置作业
小结:刚才我们初步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各小组还提出了许多值得探究的问题,例如: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为什么说地道战是抗日战争史上的奇迹呢?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读课文,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作好批注。下节课,我们继续交流分享。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侵、略”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任”,会写“侵、略”等10个字,会写“侵略、修筑”等12个词语。
2.深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源于中国人民的智慧和保家卫国的顽强斗志。
【教学过程】
一 自主学习,检测字词
1.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为什么说地道战是抗日战争史上的奇迹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2.学生借助文中注音及生字表、词语表自学生字词。
教师出示词语检测:
课件出示:
侵略 修筑 粉碎 领导 打击 迷惑 游击 坚持 堡垒 任丘 搁置 陷坑 拐弯 岔道 妨碍 隐蔽 不计其数 无穷无尽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指名读。
(2)任(rén)丘:地名,在河北省。“任”作姓氏时也读rén。“任务”中的“任”读rèn。
(3)结合文中具体的句子,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预设:①冀中平原:地处河北省中部,西起平汉路,东至津浦路,北临平津,南至沧石路。该地区河流纵横,物产丰富,交通发达,因为其特殊的战略地位,成为抗日战争时期敌我双方争夺的重要地区之一。(配冀中平原地图)
②“大扫荡”:1942年5月1日,侵华日军纠集日伪军五万余人,在空军的配合下,出动坦克、装甲车几百辆,由其华北驻屯军司令冈村宁次亲自指挥,对我冀中军民发动了空前残酷、空前野蛮的“铁壁合围”式的“大扫荡”。这次“扫荡”,敌人凭借军事上的机动优势,采取多路密集的“拉网式”“梳篦式”战术,企图从四面八方将我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压缩在深县、武强县、饶阳县、安平县四县相接的根据地腹心地带,予以歼灭。
③封锁沟、封锁墙:我国抗日战争期间, 日本侵略军在华北等地为维护其交通和分割、封锁解放区,在解放区与敌占区之间和铁路、公路两侧所挖掘的宽而深的壕沟,叫“封锁沟”;挖出来的泥土就用来修成墙,叫“封锁墙”。
④十里一碉,八里一堡:指实行封锁政策,用密集的碉堡封锁某个区域。碉堡是军事上防守用的坚固建筑物,多用砖、石、钢筋混凝土等建成。(配碉堡图)
【设计意图】学习字词读音,为快速默读课文扫除障碍。本课中的一些特定含义的词语,可以课前提醒学生查找相关的时代背景资料与图片来学习,便于课上交流。
二 深入研读,汇报交流
1.问题导读。为什么说地道战是抗日战争史上的奇迹呢?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深入研读课文,作好批注,然后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2.全班交流。
(1)地道式样多,范围广,相互连通,便于保护群众与打击敌人。
课件出示:
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构造巧妙)敌人来了,我们就钻到地道里去,让他们扑个空;敌人走了,我们就从地道里出来,照常种地过日子,有时候还要打击敌人。靠着地道这种坚强的堡垒,冀中平原上的人民坚持了敌后游击战争。(作用非凡)
①指名画出地道的平面式样图,然后对着平面式样图,说说对“坚强的堡垒”“敌后游击战争”的理解。
预设:面对武器优势强大的敌人,隐蔽的地道,像堡垒一样保护了人民,保存了抗日力量。人们利用地道隐蔽、相通的特点,趁敌不备,打击敌人,然后迅速转移,这就是“敌后游击战争”,这种斗争方式有力地帮助了人们坚持抗日。
小结:地道式样多,范围广,四通八达,便于保护自己与打击敌人,体现了人民的智慧。
②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地道的作用之大。
(2)地道结构精巧,功能齐全,既可以打击敌人,又不影响生产生活。
课件出示:
地道有四尺多高,个儿高的人弯着腰可以通过;地道的顶离地面三四尺,不妨碍上面种庄稼。地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洞,洞顶用木料撑住,很牢靠。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作厕所。(考虑周到,功能齐全)一个大洞容得下一百来人,最大的能容二百多人。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干粮、被子、灯火,在里面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敌人很难发现。人藏在洞里,既不气闷,又不嫌暗。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嗡地纺线呢。(举例说明)
①指名板画,完善地道平面图,然后对着图说说地道结构的主要部分与作用。(相机板书:地道、大洞、小洞、气孔)
②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具体写出了地道的什么特点?(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地道里既不气闷,也不黑暗。)
(3)地道构造巧妙,能有力地打击敌人。
课件出示:
地道的出口也开在隐蔽的地方,外面堆满荆棘。有的还在旁边挖一个陷坑,坑里插上尖刀或者埋上地雷,上面用木板虚盖着,板上铺些草,敌人一踏上去就翻下坑里送了命。在地道里,离出口不远的地方挖几个特别坚固的洞,民兵拿着武器在洞里警戒;拐弯的地方挖一些岔道, 叫“迷惑洞”,敌人万一进来了,分不清哪条是死道,哪条是活道。进了死道,就有地雷埋在那儿等着他们;就算进了活道,他们也过不了关口。原来地道里每隔一段就有个很窄的“孑口”,只能容一个人爬过去。只要一个人拿一根木棒,就可以把“孑口”守住,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我从这里读出了人民的智慧)
①指名学生继续完善地道平面图(出口、陷坑、警戒洞、迷惑洞、孑口)。对着图,试着抓关键词说说地道在打击敌人方面的作用。指名交流。
预设:“堆满荆棘”的出口,出口旁的“陷坑”,“警戒洞”“迷惑洞”和“孑口”的设计都能保护群众,打击敌人。(相机板书:出口)
②指名说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意思。
预设:原形容地势险要,文中指“孑口”易守难攻。
③播放《地道战》电影片段,形象、直观地感受地道的结构特点和应战功能。
④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预设:冀中平原上的抗日军民有着顽强的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相机板书:顽强的斗志,无穷无尽的智慧)
⑤课文中还有哪些描写让你体会到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指名读一读。
预设:第6自然段中防御敌人的破坏和第7自然段中在地道里传递消息。
课件出示:
敌人尝到了地道的厉害,想方设法来破坏,什么火攻啊,水攻啊,毒气攻啊,都用遍了。大家又想出了许多妙法来防备。洞口准备着土和沙,可以用来灭火。“孑口”上装着吊板,如果敌人放毒气,就把吊板放下来挡住,不让毒气往里透。对付水攻的法子更妙了,把地道跟枯井暗沟连接起来,敌人放水的时候,水从洞口进来,就流到枯井暗沟里去了。任敌人想出什么毒辣的法子也不怕,因为各个村子的地道是相通的,大不了转移到旁的村子去。
人在地道里怎么能了解地面上的情况呢?民兵指挥部派出一些人分布在各处,发现了敌情就吆喝起来,一个接一个,一直传到指挥部里。老百姓管这种吆喝叫“无线电”。地道里面可就用“有线电”了,一根铁丝牵住一个小铜铃,这儿一拉,那儿就响,拉几下表示什么意思是早就约好了的。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指导朗读“任敌人想出什么毒辣的法子也不怕,因为各个村子的地道是相通的,大不了转移到旁的村子去”和“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这两句话,读出作者对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的赞叹。
3.齐读课文第8自然段。
(1)大家初读课文后,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在地道战中人民群众能表现出无穷无尽的智慧?为什么说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现在大家应该知道答案了吧!
预设:这是保家卫国的正义的战斗,所以激起了人民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特别勇敢,特别有智慧。他们依靠着地道战这种方式,用落后的武器装备,不但坚持了生产,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粉碎了敌人的“扫荡”,所以说地道战创造了一个奇迹。
(2)相信你们也一定明白了作者为什么介绍冀中的地道战,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了吧。
预设:歌颂冀中抗日军民的无穷无尽的智慧与顽强的斗志。
【设计意图】“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一环节紧扣课后第二题“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尝试画出地道平面图,借助关键词句,了解地道的特点,体会冀中人民的无穷无尽的智慧与顽强的斗志。学生以自读自悟、分享交流为主,自主学习,自己解答提出的问题,教师相机点拨引导。
三 阅读练习,拓展延伸
1.拓展阅读《地雷战》。(课件出示类文链接《地雷战》)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地雷战》,要求:
课件出示:
·先根据题目提问,然后带着问题速读。
·跳读:遇到不太明白的词语,直接跳过,继续往下读。
·用抓关键词句法,抓住每段话中的重点句子,重点读,其他的内容可以快速略读。
·边读边想,及时概括读过的内容的意思。
(2)读后完成练习并交流。
课件出示:
1.根据文章内容判断正误。
(1)在山东境内,海阳民兵是最早发明和使用地雷的。 (×)
(2)1943年5月,小纪区民兵在公路上埋下两颗地雷,炸死炸伤日伪军5名,揭开了海阳地雷战的序幕。 (√)
2.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民兵队长赵同伦和赵守福等民兵一起研究出(拉线)、(绊线)等几种埋雷方法。
(2)为了解决地雷供应不足的问题,民兵们经过反复试验,先后研制出了(石雷)、(绊雷)等多种地雷。
3.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人民群众有着无穷无尽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从地雷的种类繁多、制作方式多样以及让敌人防不胜防的埋地雷方式等地方可以体会到人民群众有着无穷无尽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2.小结:阅读文章时,带着问题读,跳读,借助关键词句快速阅读,可以提高阅读的效率。
3.播放电影《地道战》的主题曲,假如你现在就站在地道战的遗址旁,你最想说什么?
【设计意图】此环节意在拓展阅读,巩固带着问题读、借助关键词句理解等快速阅读的方法。借助拓展阅读,学生能进一步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接受爱国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指导写字,布置作业
1.指导写字。教师提问:你想提醒大家写好哪个字?
预设:
(1)“侵、略、妨、陷、拐”都是左窄右宽。注意“陷”的右下部分“臼”的书写顺序是先写左边,再写右边,最后封口。
(2)“筑、党、蔽”都是上下结构,注意“党”的前三笔是竖、点、撇。
(3)“堡”字上长下短。
2.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五年级学生书写生字已有一定的经验与基础,本环节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学生间的交流,指导学生写好字,巩固生字词教学。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冀中的地道战》这篇课文用质朴的语言记叙了冀中平原上的人民利用地道战打击日本侵略军的事,歌颂了抗日军民顽强的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这篇课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说明冀中的地道战出现的原因和作用;第二部分则重点介绍地道的式样及特点;第三部分对地道战作出了高度的评价。课文中间的重点部分按先总后分的顺序和空间转换顺序,先介绍冀中地道的总体结构,再分别介绍各种具体的设计式样及其保护自己、打击敌人、防止破坏和传递信息的功用,体现了它设计周密、易守难攻、灵活多样、富有创造性的特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带着问题速读课文,理解内容。为突出这一训练要素,我在教学中设计了多次提问环节,引导学生学习提问,主动阅读。例如:根据课题提问,带着问题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初读交流,梳理文章结构,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然后小组合作,将问题归类;最后围绕中心问题“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类文链接借助画地道平面图,综合运用本单元学习的快速阅读的方法深入研读课文,抓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与情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