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05 讲 第一章 机械运动
模块一 思维导图串知识 1.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模块二 基础知识全梳理(吃透教材) 2.能通过日常经验和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估
模块三 教材习题学解题 测长度。
模块四 核心考点精准练(6 大考点) 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模块五 小试牛刀过关测 4.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用 m表示)。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
(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1km=103m,1m=103mm=106μm=109nm;
1m=10dm=100cm。
2、刻度尺的使用
使用前: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使用时:正确放置刻度尺。
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记录数据时:要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3、长度的估测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需要对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进行估测,或采用一些简便的方法粗略测量物体的长度,
这就要求我们了解一些常见物体的尺度以便于进行估测。
二、时间的测量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 s),常用单位还有分钟( min)、小时( h)等。
1h=60min=3600s(1h=60min)。
2、使用停表测量时间时,要注意确定秒针在大表盘的第一周还是第二周,看小表盘的指针是否过半。
三、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宇宙中的万物都在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运动着,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
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
2、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选取某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作参照物。
参照物可任意选取(研究对象不能选作为参照物),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
不同。如: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以路面为参照物,汽车是运动的;以车里的人或物品为参照物,汽车是静
止的。
3、运动状态的判断方法
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关键是抓住“位置变化”这一特点进行分析。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
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则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所选参照物的位置不发生变化,
则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
需要注意的是: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对物体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四、速度
S
1、路程与时间之比叫作速度,公式是 v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t
2、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作匀速直线运动。
S
3、变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常用平均速度 v 来粗略地描述运动的快
t
慢。
4、速度的相关计算
s s
应用公式 v 及其变形公式 s vt,t 解题的一般步骤:
t v
(1)根据题意,明确已知量的数值、单位和物理意义。
(2)找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选用符合题意的物理公式。
(3)将已知物理量的数值和单位代入公式进行计算,得出结果。
注意: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和平均速度公式意义不同,尤其注意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路程与该段
路程所对应的运动时间之比。
五、速度的测量
1、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可以用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时间。测量时应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的测量工
具。例如,用直尺、卷尺等测量长度,用秒表、手表等测量时间。测量时要注意测量工具测量的范围、分
度值等。
s
2、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 v 。测量平均速度时,必须测量出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所用时间。
t
在具体问题中,如何设计实验测出路程和时间时关键。
六、测量误差
误差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误差可以减小,但不能完全消除。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
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教材习题 05 解题方法
观看电视中的百米赛跑时,我们常常 ①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
感觉运动员跑得很快,但实际上他们
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
始终处在屏幕内。我们为什么会认为
他们是运动的呢 谈谈你的看法。 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
教材习题 06 解题方法
中国空间站在太空中绕地球运行一圈 ①速度的计算和公式的应用;
的时间约为 90min,速度为 7.68 km/s,
②已知空间站运行一圈的时间,由速度公式可求
相当于多少千米每小时 空间站绕地
球运行一圈通过的路程约为多少千 得运行速度。
米
……
教材习题 09 解题方法
如图是高速公路上的区间测速提示牌。其中“100” s
的含义是什么 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汽车通过 ①根据 t v 得出在遵守交通规则的该区间的时间不能少于多少分
前提下,汽车通过该测速区间的最短
时间。
……
考点一 长度的测量
1.下列图中,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2.如图所示,圆形物体的直径为 cm;若污渍遮挡了刻度尺上的部分刻度,将 (选填“会”
或“不会”)影响测量物体长度。
考点二 时间的测量
3.在测量 1min 内脉搏跳动次数的活动中,下列工具最适合计时的是( )
A.室外阳光下的日晷 B.没有秒针的挂钟
C.计时 25 分钟的沙漏 D.带秒表功能的手表
4.如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s。
考点三 机械运动
5.在一次滑翔机表演中,惊现滑翔机和飞鸟“比翼齐飞”划过蔚蓝天空的奇观,观众们感叹它们速度之快
时,滑翔者却认为旁边的飞鸟是静止的。滑翔者所选的参照物是( )
A.滑翔者操作的滑翔机 B.看台上的观众
C.地面上的房屋 D.追超过的其他飞鸟
6.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生活体验: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其中一列火车的车厢中向另一列火车的
车厢观望,你突然感觉自己乘坐的火车开始缓缓前进了,但是,“驶过”了另一辆火车的车尾你才发现,
你所乘坐的火车还停在站台上,在这一过程中,你判断火车是运动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考点四 速度
7.今年国庆节放假期间,小美和爸爸一起回爷爷、奶奶家。车经过某一桥头,小美发现桥头立着的如图所
示的交通标志牌。请你结合所学习的物理知识,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大桥车辆限速 40m/s
B.这座大桥的长度为 1200m
C.汽车通过该桥最少需要 18min
D.某汽车不超速在该桥上行驶 3min,则通过的最大路程为 200m
8.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以 为参照物;一辆以 60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车中的货物
相对于货车是 的(选填“静止”“运动”),行驶 20min,通过的路程是 km。
9.某公铁两用大桥全桥长 6400m,上层为限速 100km/h 的高速公路,下层是铁路。一辆轿车匀速通过大桥
用时 320s;一列 400m 长的火车,匀速驶过大桥只要 136s。求:
(1)通过计算说明轿车过桥是否超速;
(2)火车匀速驶过大桥的速度;
(3)火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
考点五 速度的测量
10.在测量小球的平均速度时,让小球从斜面 A 点由静止滚到 C 点,并用照相机每隔 0.1s 拍摄一次,频闪
照片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小球从 A 点运动到 C 点用时 0.6s
②小球在前 0.4s 内通过的路程为 4.00cm
③小球由 A 点滚到 C 点,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11m/s
④小球在 BC 段的平均速度大于 AC 段的平均速度
A.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②④正确
C.只有①④正确 D.只有②③正确
11.滇藏铁路丽江至香格里拉段建成通车后,方便了游客的出行。某次列车从昆明发出后,在 30min 内行
驶了 70km,则列车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km/h。当列车通过一座大桥时,以车内乘客为参
照物,大桥是 的。
12.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车从斜面的甲位置开始静止下滑,记时的时间格
式是“时:分:秒”。
(1)本实验原理是 。
(2)金属片的作用是 。
(3)小车从甲运动到丙的平均速度为 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秒表,若在小车过了甲点才开始计时,测得甲丙段的平均速度会偏
(选填“大”或“小”)。
(5)小车从甲运动到丙的过程中,经过时间中点的速度为 v1,经过路程中点时的速度为 v2,则 v1 v2
(选填“>”、“<”或“=”)。
考点六 测量误差
1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在讨论测量中出现的误差和错误时,理解正确的是( )
A.使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避免误差的产生
B.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
C.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由于测量者估读而产生的误差
D.误差是由于测量者操作错误而产生的,因此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14.“遥遥领先”成为 2023 年度热词,华为 Mate60Pro 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在高端制造领域又一次超越,其
搭载的麒麟 9000s 处理器为 5nm 制程芯片。5nm 可换算成 m。在实际测量中测量值与真实值
之间存在差异,该差异 (选填“能”或者“不能”)避免。
一.选择题(共 15 小题)
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古时称人行走,举足一次为跬,两次为步。按此规定,成年人“一步”约为
( )
A.120cm B.120dm C.12m D.0.12km
2.小球从左向右运动,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其中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3.播放一套完整的眼保健操的时间大约是( )
A.3h B.30s C.300s D.30min
4.一架加油机给两架受油机在空中加油,我们说加油机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地面上的行人 B.下面的山峰
C.受油机 D.蓝天上的白云
5.下面是小明同学对相关物理量的估测,与实际接近的是( )
A.人步行正常的速度约为 1.2m/s
B.正常人脉脉搏跳动约 120 次/min
C.手指甲的厚度约为 1.0cm
D.中学生的课桌高度约 50cm
6.下列测量中,采用了比较合理的方法的是( )
A.测量跑道长度时,用一根有弹性的橡皮筋和跑道重合来测量
B.测量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先测出 200 张同样纸厚,然后除以 200
C.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 N,再乘以车轮的直径 L
D.测乒乓球的直径时,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就可以了
7.如图所示,是 2019 年国庆阅兵仪式上,我国空军展示的轰油﹣6 号空中加油机正在给两架飞行中的战斗
机加油时的场景,以加油机为参照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架战斗机和站立在地面上的阅兵观众都是运动的
B.两架战斗机和站立在地面上的阅兵观众都是静止的
C.两架战斗机是运动的,站立在地面上的阅兵观众是静止的
D.两架战斗机是静止的,站立在地面上的阅兵观众是运动的
8.甲、乙两位同学在操场的平直跑道上做匀速直线跑步,他们同时经过 MN 线,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
图所示。图中分别作出了两人运动的 s 与 t 或 v 与 t 的关系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9.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为 3:1,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3:2,甲、乙运动时间之
比为( )
A.2:9 B.2:1 C.9:2 D.1:2
10.寓言故事《龟兔赛跑》说的是兔子和乌龟比赛,两者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兔子开始跑得很快,但途
中睡了一觉,醒来再追,发现乌龟先到达终点取得了胜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快
B.兔子比赛的平均速度比乌龟大
C.比赛胜负根据相同时间比路程
D.比赛胜负根据相同路程比时间
11.我国运动员全红婵,在 2023 年世界泳联跳水世界杯西安站女子单人 10 米跳台预赛中,出色地完成了
“207C”动作。将其下落阶段中的一段运动简化为直线运动,其中 A、B、C、D 四点是她下落过程中的
四个位置,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0.5s,距离如图所示。关于全红婵在此段运动过程中,下列判断正
确的是( )
A.在 AC 段的平均速度为 5m/s
B.经过 BD 段的平均速度为 5m/s
C.在 AC 段做匀速直线运动
D.在 BC 段的平均速度小于 AB 段的平均速度
12.如图所示为房顶旗帜的飘扬情况,请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甲、乙两只船的运动情况( )
A.甲船一定向左运动,乙船可能静止
B.甲船可能向左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
C.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可能向右运动
D.甲船可能静止,乙船一定向右运动
13.甲、乙两车分别在同一直线上的 M、N 两点(M、N 间距为 10m),同时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
的图象分别如图所示。经过时间 t,甲、乙相距 8m。则该过程中( )
A.t 一定为 10s B.甲车的路程一定为 4m
C.t 可能为 90s D.乙车的路程可能为 36m
14.小明在百米赛跑中第 1s 内通过的路程是 3m,第 2s 内通过的路程是 5m,第 3s 内通过的路程是 7m,则
他( )
A.前 2s 内的平均速度为 4m/s
B.前 3s 内的平均速度为 6m/s
C.后 2s 内的平均速度为 6m/s
D.最后 1s 内的平均速度为 7m/s
15.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上 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
出小车到达 B 点和 C 点的时间,且测得通过 AC 段的时间 tAC=2.5s,通过 AB 段的时间 tAB=1.5s。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原理是 v=
B.图中 AB 段的路程 sAB=40.00cm
C.由实验数据计算可得,小车在下滑时做匀速直线运动
D.如果小车过了 B 点才停止计时,测得 AB 段的平均速度 vAB 会偏大
二.填空题(共 5 小题)
16.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所测木块的长度是 cm,停表的时间示数为 s。
17.2023 年 10 月 26 日,“长征二号 F 遥十七运载火箭”托举着“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直冲云霄,此时以
地球为参照物,飞船是 的;经过 6.5 小时成功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对接成功,形成组合体
一起运动,对接时,以“天和”核心舱为参照物,飞船是 的。
18.图象法是一种整理分析数据的有效方法。如图是描绘两个物体运动路程﹣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甲
物体前 4s 内运动的路程是 m;乙物体前 4s 内运动的路程是 m。
19.王老师积极响应“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抵抗疫情”的号召,坚持每天步行上下班。他用手机 APP 软
件记录自己某一次步行的数据如表格所示,分析可知:他本次步行时间为 h,通过的路程为
km,每走一步的平均长度为 m。
1500 100
总步数:步 步频:步/分钟
4.80 90
时速:千米/小时 消耗:大卡
20.如图 1 所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 2s 经过的路程。从 v﹣t 可看出速度图线和
时间横轴所夹的“面积”可以表示该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我们能利用这一点很方便的计算出路程。小明
同学在笔直的跑道上跑步,他在跑步过程中的速度与时间图象如图 2 所示,则从出发到 20s 间内他通过
的路程是 m,在 0~80s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km/h。
三.实验探究题(共 2 小题)
21.如图所示,是“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装置。
(1)实验小组的同学在讨论实验方案时,提出了以下方案:
方案一:测量气泡从 O 点运动到 10cm、20cm、30cm 和 40cm 处所用的时间;
方案二:测量气泡从计时开始 2s、4s、6s 和 8s 所通过的距离;
你认为从实验获取数据的角度分析,方案 更方便;
(2)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
内运动的较 (“快”或“慢”);
实验中,在如图玻璃管上应选择 (“甲”或“乙”)线作为起点 O 更合理;
(3)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的塞子是 (“运动”或“静止”)的;
(4)记录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从 O 点开始的距离 s/cm 0 12 20 30 40
从 O 点开始计时的时间 t/s 0 1.24 2.51 3.75 5.002
根据实验数据可归纳出: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运动的路程和时间近似成 比(“正”或“反”),
运动速度可以看做是 (“改变”或“不变”)的。
22.笑笑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电子表显示了
小车到达 A、B、C 三处时的时间(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B 点是 AC 的中点。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公式);
(2)实验中应适当调整斜面的坡度使之 (填“较大”或“较小”),其目的是便于更准确的测
量 ;
(3)根据图中信息回答,vAC= 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 A 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 AC 段的平均速度
偏 (填“大”或“小”);
(5)淘气想把小车放在 B 点释放,测量小车后半程的平均速度;笑笑反对说,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并不
需要测量,请你简述笑笑利用实验数据得出后半程平均速度的具体过程:
。
四.计算题(共 2 小题)
23.高铁给人们出行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小明计划从太原坐火车去西安游玩,通过携程旅行查询耗时最短
高铁列车时刻表后,他提出了几个问题:
站序 站名 到站时间 出发时间 停留时间
01 太原南 一 08:20 —
02 临汾西 09:34 09:36 2 分钟
03 运城北 10:18 10:20 2 分钟
04 西安北 11:20 一 —
D2507 次和谐号
(1)太原南到西安北的路程是 567km,列车从太原南驶往西安北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以这个平均速度计算,理论上运城北到西安北高铁线路有多长?
(3)若你从洪洞大槐树景区打车去临汾西站,打算乘同一趟列车与小明一起前往西安,路上看到标志牌
如图所示,最快还需多久可以到达临汾西站?
24.我国自主研制的 C919 大型客机首架机正式下线仪式在上海举行,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飞行之梦,C919
的惊艳亮相让中国人倍感骄傲。如图甲所示,在 C919 大型客机下线仪式上,站立的庆祝队伍长达 61m,
牵引车拉动大飞机以 1m/s 的速度完全通过庆祝队伍需要 100s。飞机飞行过程中会经历起飞加速、定速巡
航匀速飞行、减速降落等过程,图乙为飞机从甲地飞到相距 1500km 的乙地的 s﹣t 图象。求:
(1)C919 大型客机的长度;
(2)飞机定速巡航匀速飞行阶段的速度。第 05 讲 第一章 机械运动
模块一 思维导图串知识 1.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模块二 基础知识全梳理(吃透教材) 2.能通过日常经验和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估
模块三 教材习题学解题 测长度。
模块四 核心考点精准练(6 大考点) 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模块五 小试牛刀过关测 4.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用 m表示)。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
(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1km=103m,1m=103mm=106μm=109nm;
1m=10dm=100cm。
2、刻度尺的使用
使用前: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使用时:正确放置刻度尺。
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记录数据时:要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3、长度的估测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需要对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进行估测,或采用一些简便的方法粗略测量物体的长度,
这就要求我们了解一些常见物体的尺度以便于进行估测。
二、时间的测量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 s),常用单位还有分钟( min)、小时( h)等。
1h=60min=3600s(1h=60min)。
2、使用停表测量时间时,要注意确定秒针在大表盘的第一周还是第二周,看小表盘的指针是否过半。
三、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宇宙中的万物都在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运动着,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
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
2、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选取某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作参照物。
参照物可任意选取(研究对象不能选作为参照物),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
不同。如: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以路面为参照物,汽车是运动的;以车里的人或物品为参照物,汽车是静
止的。
3、运动状态的判断方法
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关键是抓住“位置变化”这一特点进行分析。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
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则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所选参照物的位置不发生变化,
则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
需要注意的是: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对物体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四、速度
S
1、路程与时间之比叫作速度,公式是 v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t
2、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作匀速直线运动。
S
3、变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常用平均速度 v 来粗略地描述运动的快
t
慢。
4、速度的相关计算
s s
应用公式 v 及其变形公式 s vt,t 解题的一般步骤:
t v
(1)根据题意,明确已知量的数值、单位和物理意义。
(2)找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选用符合题意的物理公式。
(3)将已知物理量的数值和单位代入公式进行计算,得出结果。
注意: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和平均速度公式意义不同,尤其注意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路程与该段
路程所对应的运动时间之比。
五、速度的测量
1、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可以用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时间。测量时应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的测量工
具。例如,用直尺、卷尺等测量长度,用秒表、手表等测量时间。测量时要注意测量工具测量的范围、分
度值等。
s
2、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 v 。测量平均速度时,必须测量出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所用时间。
t
在具体问题中,如何设计实验测出路程和时间时关键。
六、测量误差
误差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误差可以减小,但不能完全消除。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
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教材习题 05 解题方法
观看电视中的百米赛跑时,我们常常 ①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
感觉运动员跑得很快,但实际上他们
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
始终处在屏幕内。我们为什么会认为
他们是运动的呢 谈谈你的看法。 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
【答案】答:运动员相对于比赛场上的观众或跑道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说运动员相对于
比赛场上的观众或跑道是运动的,并且运动速度很快。而屏幕中的运动员相对于电视屏幕、
电视屏幕上的一条边、运动员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说运动员相对于电视屏幕、电视屏
幕上的一条边及我们自己都是静止的,即是相对静止的。
教材习题 06 解题方法
中国空间站在太空中绕地球运行一圈 ①速度的计算和公式的应用;
的时间约为 90min,速度为 7.68 km/s,
②已知空间站运行一圈的时间,由速度公式可求
相当于多少千米每小时 空间站绕地
球运行一圈通过的路程约为多少千 得运行速度。
米
……
【答案】解(1)v=7.68 km/s=27648km/h;t=90min=1.5h。
(2)根据速度公式得: s vt 27648km/h 1.5h 41472km;
答:相当于 27648千米每小时,空间站绕地球运行一圈通过的路程约为 41472千米。
教材习题 09 解题方法
如图是高速公路上的区间测速提示牌。其中“100” s
的含义是什么 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汽车通过 ①根据 t 得出在遵守交通规则的
该区间的时间不能少于多少分 v
前提下,汽车通过该测速区间的最短
时间。
……
【答案】解:(1)“100”的含义是汽车通过该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不得超过 100km/h。
(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汽车通过该测速区间的最短时间:
t s 8km 0.08h
v 100km / h 。
答:答: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汽车通过该测速区间的最短时间为 0.08h。
考点一 长度的测量
1.下列图中,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答】解:A、图中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未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故 A 错误;
B、图中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紧贴被测物体且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故 B 正确;
CD、图中刻度尺放置歪斜,故 CD 错误。
故选:B。
2.如图所示,圆形物体的直径为 1.20 cm;若污渍遮挡了刻度尺上的部分刻度,将 不会 (选填
“会”或“不会”)影响测量物体长度。
【答案】1.20;不会。
【解答】解: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读数时要有估测值,圆柱体左侧与 2.00cm 对齐,右
侧与 3.20cm 对齐,则圆形物体的直径 d=3.20cm﹣2.00cm=1.20cm。
若污渍遮挡了刻度尺上的部分刻度,我们可以在测量的时候,从其它的整数刻度测起,所以不会影响测
量物体长度。
故答案为:1.20;不会。
考点二 时间的测量
3.在测量 1min 内脉搏跳动次数的活动中,下列工具最适合计时的是( )
A.室外阳光下的日晷 B.没有秒针的挂钟
C.计时 25 分钟的沙漏 D.带秒表功能的手表
【答案】D
【解答】解:A、B、C、D 都可以用来计时,但是 A、B、C 的计时精度较低,不适合测量 1min 内脉搏
跳动次数,D 的计时精度较高,适合测量 1min 内脉搏跳动次数,故选项 A、B、C 错误,D 正确。
故选:D。
4.如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337.5 s。
【答案】337.5。
【解答】解:停表的小表盘分度值为 0.5min,指针所指时间在 5min 与 6min 之间(且超过 5.5min);
大表盘分度值为 0.1s,指针所指时间在 37.5s 处;即停表的读数为 5min37.5s=337.5s。
故答案为:337.5。
考点三 机械运动
5.在一次滑翔机表演中,惊现滑翔机和飞鸟“比翼齐飞”划过蔚蓝天空的奇观,观众们感叹它们速度之快
时,滑翔者却认为旁边的飞鸟是静止的。滑翔者所选的参照物是( )
A.滑翔者操作的滑翔机 B.看台上的观众
C.地面上的房屋 D.追超过的其他飞鸟
【答案】A
【解答】解:滑翔机和飞鸟“比翼齐飞”时,滑翔机和飞鸟的速度和方向相同,它们之间的位置没有发
生变化,故以滑翔者操作的滑翔机为参照物,飞鸟是静止的。
故选:A。
6.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生活体验: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其中一列火车的车厢中向另一列火车的
车厢观望,你突然感觉自己乘坐的火车开始缓缓前进了,但是,“驶过”了另一辆火车的车尾你才发现,
你所乘坐的火车还停在站台上,在这一过程中,你判断火车是运动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另一列火车 。
【答案】另一列火车。
【解答】解:判断火车是运动的,说明火车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参照物是另一列火车。
故答案为:另一列火车。
考点四 速度
7.今年国庆节放假期间,小美和爸爸一起回爷爷、奶奶家。车经过某一桥头,小美发现桥头立着的如图所
示的交通标志牌。请你结合所学习的物理知识,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大桥车辆限速 40m/s
B.这座大桥的长度为 1200m
C.汽车通过该桥最少需要 18min
D.某汽车不超速在该桥上行驶 3min,则通过的最大路程为 200m
【答案】C
【解答】解:
A.由图可知,该大桥车辆限速为 v=40km/h=40× m/s≈11.1m/s,故 A 错误;
B.这座大桥的长度 s=12km=12000m,故 B 错误;
C.由 v= 可得,汽车通过该桥最少需要的时间:t= = =0.3h=18min,故 C 正确;
D.某汽车不超速在该桥上行驶 3min,通过的最大路程:
s′=vt′=40km/h× h=2km=2000m,故 D 错误。
故选:C。
8.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以 地面 为参照物;一辆以 60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车中的货
物相对于货车是 静止 的(选填“静止”“运动”),行驶 20min,通过的路程是 20 km。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太阳相对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一辆以 60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车中的货物相对于货车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车中的货物是静止的;
行驶过程中,v=60km/h= m/s,t=20min=20×60s=1200s,通过的路程是:s=vt= m/s×1200s=
20000m=20km。
故答案为:地面;静止;20。
9.某公铁两用大桥全桥长 6400m,上层为限速 100km/h 的高速公路,下层是铁路。一辆轿车匀速通过大桥
用时 320s;一列 400m 长的火车,匀速驶过大桥只要 136s。求:
(1)通过计算说明轿车过桥是否超速;
(2)火车匀速驶过大桥的速度;
(3)火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
【答案】(1)轿车过桥不超速;
(2)火车匀速驶过大桥的速度是 50m/s;
(3)火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是 120s。
【解答】解:(1)轿车的速度 ,
72km/h<100km/h,该轿车不超速;
(2)火车完全通过大桥的路程等于火车长度与大桥长度之和,通过大桥的路程 s=s 桥+s 车=6400m+400m
=6800m
火车匀速驶过大桥的速度 ;
(3)火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路程 s′=s 桥﹣s 车=6400m﹣400m=6000m,
行驶的时间 。
答:(1)轿车过桥不超速;
(2)火车匀速驶过大桥的速度是 50m/s;
(3)火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是 120s。
考点五 速度的测量
10.在测量小球的平均速度时,让小球从斜面 A 点由静止滚到 C 点,并用照相机每隔 0.1s 拍摄一次,频闪
照片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小球从 A 点运动到 C 点用时 0.6s
②小球在前 0.4s 内通过的路程为 4.00cm
③小球由 A 点滚到 C 点,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11m/s
④小球在 BC 段的平均速度大于 AC 段的平均速度
A.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②④正确
C.只有①④正确 D.只有②③正确
【答案】B
【解答】解:从图示可知,小球从 A 点运动到 C 点用时 0.5s,故①错误;小球在前 0.4s 内通过的路程
为 4.00cm,故②正确;从 A 点滚到 C 点,用时 0.5s,路程为 5.5cm,根据速度公式可知,它的平均速度
为 11cm/s,故③错误;从 A 点滚到 C 点,用时 0.5s,路程为 5.5cm,它的平均速度为它的平均速度为
11cm/s,而从 B 到 C 点,路程为 2.5cm,耗时 0.2s,故 BC 段的平均速度为 12.5cm/s,故小球在 BC 段的
平均速度大于 AC 段的平均速度,故④正确;故 ACD 错误;B 正确。
故选:B。
11.滇藏铁路丽江至香格里拉段建成通车后,方便了游客的出行。某次列车从昆明发出后,在 30min 内行
驶了 70km,则列车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140 km/h。当列车通过一座大桥时,以车内乘客为参
照物,大桥是 运动 的。
【答案】140;运动。
【解答】解:(1)列车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v= =140km/h;
(2)大桥是被研究的物体,大桥向后运动,大桥相对于列车内的乘客位置发生变化,故大桥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140;运动。
12.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车从斜面的甲位置开始静止下滑,记时的时间格
式是“时:分:秒”。
(1)本实验原理是 v= 。
(2)金属片的作用是 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准确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
(3)小车从甲运动到丙的平均速度为 0.15 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秒表,若在小车过了甲点才开始计时,测得甲丙段的平均速度会偏 大
(选填“大”或“小”)。
(5)小车从甲运动到丙的过程中,经过时间中点的速度为 v1,经过路程中点时的速度为 v2,则 v1 < v2
(选填“>”、“<”或“=”)。
【答案】(1)v= ;(2)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准确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3)0.15;(4)大;
(5)<。
【解答】解:(1)本实验测量平均速度采用的是一种间接测量法,通过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
间,然后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平均速度,所以这个实验的原理是 v= ;
(2)为了让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来,便于测出小车行驶相同路程的时间,需要在斜面上放置一个金属片,
故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准确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3)由图可知,小车通过的总路程 s=90cm=0.9m,所用的时间 t=10s﹣4s=6s,
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v= = =0.15m/s;
(4)过了甲处后计时,所计时间偏小时,根据公式 v= 可知,路程不变的情况下,时间偏小,速度就
会偏大;
(5)从图像中可看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增加而变大,所以小车在做加速运动,则小车到达时间中点时
还没有到达路程中点,则 v1<v2。
故答案为:(1)v= ;(2)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准确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3)0.15;(4)大;
(5)<。
考点六 测量误差
1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在讨论测量中出现的误差和错误时,理解正确的是( )
A.使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避免误差的产生
B.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
C.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由于测量者估读而产生的误差
D.误差是由于测量者操作错误而产生的,因此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答案】C
【解答】解:A、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只能减小误差,但同样会产生误差,故 A 错误;
B、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普遍规律,故 B 错误;
C、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由于测量者估读而产生的误差,故 C 正确;
D、误差是在正确测量的情况下产生的,不是由于测量中的错误操作造成的,故 D 错误。
故选:C。
14.“遥遥领先”成为 2023 年度热词,华为 Mate60Pro 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在高端制造领域又一次超越,其
搭载的麒麟 9000s 处理器为 5nm 制程芯片。5nm 可换算成 5×10﹣9 m。在实际测量中测量值与真实
值之间存在差异,该差异 不能 (选填“能”或者“不能”)避免。
【答案】5×10﹣9;不能。
【解答】解:5nm=5×1nm=5×10﹣9m;
在实际测量中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差异,该差异叫做误差,误差是不能避免的。
故答案为:5×10﹣9;不能。
一.选择题(共 15 小题)
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古时称人行走,举足一次为跬,两次为步。按此规定,成年人“一步”约为
( )
A.120cm B.120dm C.12m D.0.12km
【答案】A
【解答】解:按照古时的规定,“一步”相当于现代的两步,现代人一步约 60cm,两步约为 120cm,按
古时规定,成年人“一步”约为 120cm,故 A 正确。
故选:A。
2.小球从左向右运动,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其中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答】解:读图可知,只有 A 图是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小球运动的距离均相同,而 B 图是做加速运
动,C 图是做减速运动,D 图则是先加速后减速,故只有 A 符合题意。
故选:A。
3.播放一套完整的眼保健操的时间大约是( )
A.3h B.30s C.300s D.30min
【答案】C
【解答】解:中小学课间活动时间一般是 10min,完整播放一套眼保健操的时间约 5min=300s。
故选:C。
4.一架加油机给两架受油机在空中加油,我们说加油机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地面上的行人 B.下面的山峰
C.受油机 D.蓝天上的白云
【答案】C
【解答】解: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和受油机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是静止的;
若以地面上的行人、下面的山峰、蓝天上的白云为参照物,加油机与它们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
是运动的。
故选项 A、B、D 错误,选项 C 正确。
故选:C。
5.下面是小明同学对相关物理量的估测,与实际接近的是( )
A.人步行正常的速度约为 1.2m/s
B.正常人脉脉搏跳动约 120 次/min
C.手指甲的厚度约为 1.0cm
D.中学生的课桌高度约 50cm
【答案】A
【解答】解:A.人步行正常的速度范围约为 1.0~1.5m/s,故 A 正确;
B.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 1s,1min 跳动的次数在 60~70 次左右,故 B 不正确;
C.一枚一角硬币的厚度约 2.0mm,手指甲的厚度大约是此数值的一半,在 1.0mm 左右,故 C 不正确;
D.中学生的身高在 160cm 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 80cm 左右,故 D 不正确。
故选:A。
6.下列测量中,采用了比较合理的方法的是( )
A.测量跑道长度时,用一根有弹性的橡皮筋和跑道重合来测量
B.测量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先测出 200 张同样纸厚,然后除以 200
C.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 N,再乘以车轮的直径 L
D.测乒乓球的直径时,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就可以了
【答案】B
【解答】解:A.测量跑道长度时,应用一根无弹性的棉线和跑道重合来测量,有弹性的橡皮筋测量不
准确,故 A 不正确;
B.测量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先测出 200 张同样纸厚,然后除以 200,是用累积法,是正确的,故 B
正确;
C.自行车车轮的周长可以测出,要测量自行车行驶的路程,可以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 N,再乘以车
轮的周长,故 C 不正确;
D.由于乒乓球直径的长度端点位置不易确定,因此不能用刻度尺直接测量,需要借助于三角板将乒乓
球卡住,故 D 不正确。
故选:B。
7.如图所示,是 2019 年国庆阅兵仪式上,我国空军展示的轰油﹣6 号空中加油机正在给两架飞行中的战斗
机加油时的场景,以加油机为参照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架战斗机和站立在地面上的阅兵观众都是运动的
B.两架战斗机和站立在地面上的阅兵观众都是静止的
C.两架战斗机是运动的,站立在地面上的阅兵观众是静止的
D.两架战斗机是静止的,站立在地面上的阅兵观众是运动的
【答案】D
【解答】解:
加油机正在给两架飞行中的战斗机加油,以加油机为参照物,两架战斗机相对于加油机的位置不变,则
两架战斗机是静止的;而站立在地面上的阅兵观众相对于加油机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则观众是运动的,
故 ABC 错误,D 正确。
故选:D。
8.甲、乙两位同学在操场的平直跑道上做匀速直线跑步,他们同时经过 MN 线,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
图所示。图中分别作出了两人运动的 s 与 t 或 v 与 t 的关系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答】解:由题意知甲、乙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与乙的速度保持不变,在相等时间内,s 甲<s 乙,
由 v= 可知,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AB、因为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则相同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小于乙通过的路程,故 A 错误,B 正确;
C、图中乙的速度小于甲的速度,故 C 错误;
D、该图表示甲乙都做加速运动,故 D 错误。
故选:B。
9.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为 3:1,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3:2,甲、乙运动时间之
比为( )
A.2:9 B.2:1 C.9:2 D.1:2
【答案】D
【解答】解:根据 t= 得,运动的时间之比 = = × = × = 。
故选:D。
10.寓言故事《龟兔赛跑》说的是兔子和乌龟比赛,两者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兔子开始跑得很快,但途
中睡了一觉,醒来再追,发现乌龟先到达终点取得了胜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快
B.兔子比赛的平均速度比乌龟大
C.比赛胜负根据相同时间比路程
D.比赛胜负根据相同路程比时间
【答案】C
【解答】解:A.在兔子睡觉之前,兔子和乌龟运动的时间相同,乌龟通过的路程少,所以兔子跑的快,
故 A 不符合题意;
B.在整个过程中,兔子和乌龟通过的路程相同,乌龟用的时间短,所以乌龟的平均速度比兔子大,故 B
不符合题意;
CD.在整个过程中,兔子和乌龟运动的时间相同,乌龟先到达终点,乌龟通过的路程大,乌龟取得了胜
利,所以是根据相同时间比路程,故 C 符合题意,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我国运动员全红婵,在 2023 年世界泳联跳水世界杯西安站女子单人 10 米跳台预赛中,出色地完成了
“207C”动作。将其下落阶段中的一段运动简化为直线运动,其中 A、B、C、D 四点是她下落过程中的
四个位置,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0.5s,距离如图所示。关于全红婵在此段运动过程中,下列判断正
确的是( )
A.在 AC 段的平均速度为 5m/s
B.经过 BD 段的平均速度为 5m/s
C.在 AC 段做匀速直线运动
D.在 BC 段的平均速度小于 AB 段的平均速度
【答案】A
【解答】解:ABD、在 AC 段的平均速度为 vAC= = =5m/s;
在 BD 段的平均速度为 vBD= = =10m/s;
在 AB 段的平均速度为 vAB= = =2.5m/s;
在 BC 段的平均速度 vBC= = =7.5m/s;
故 A 正确,BD 错误;
C、全红婵通过 AB 段、BC 段用时均为 0.5s,但通过的路程分别为 1.25m、3.75m,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
路程不相等,因此全红婵在 AC 段没有做匀速直线运动,故 C 错误。
故选:A。
12.如图所示为房顶旗帜的飘扬情况,请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甲、乙两只船的运动情况( )
A.甲船一定向左运动,乙船可能静止
B.甲船可能向左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
C.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可能向右运动
D.甲船可能静止,乙船一定向右运动
【答案】C
【解答】解:图中岸上的旗杆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旗向右飘,说明此时风向右吹。
甲船上旗帜向左,说明它在向右运动且速度大于风速;
乙船上的旗子向右,有三种可能:一是乙船可能静止,二是乙船可能向左运动,三是乙船可能向右运动
但速度小于风速。
综上所述,只有选项 C 说法正确。
故选:C。
13.甲、乙两车分别在同一直线上的 M、N 两点(M、N 间距为 10m),同时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
的 图 象 分 别 如 图 所 示 。 经 过 时 间 t , 甲 、 乙 相 距 8m 。 则 该 过 程 中 ( )
A.t 一定为 10s
B.甲车的路程一定为 4m
C.t 可能为 90s
D.乙车的路程可能为 36m
【答案】C
【解答】解:由图象可得:
甲的速度 v 甲= = =0.4m/s;
乙的速度 v 乙= = =0.6m/s,
根据题意可知,经过 t 秒,甲、乙相距 8 米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甲、乙两车未相遇时相距 8m,二是相
遇以后相距 8m。
故可得:v 乙 t﹣v 甲 t=10m﹣8m=2m 或 v 乙 t﹣v 甲 t=10m+8m=18m,
代入数值可得:0.6m/s×t﹣0.4m/s×t=10m 或 0.6m/s×t﹣0.4m/s×t=18m,
解得 t=10s 或 t=90s,即 t 可能为 10s,也可能为 90s。
甲车的路程可能是:s 甲=v 甲 t=0.4m/s×10s=4m 或 s 甲′=v 甲 t′=0.4m/s×90s=36m;
乙车的路程可能是:s 乙=v 乙 t=0.6m/s×10s=6m 或 s 乙′=v 乙 t′=0.6m/s×90s=54m;
综上分析可知,选项 ABD 错误,C 正确。
故选:C。
14.小明在百米赛跑中第 1s 内通过的路程是 3m,第 2s 内通过的路程是 5m,第 3s 内通过的路程是 7m,则
他( )
A.前 2s 内的平均速度为 4m/s
B.前 3s 内的平均速度为 6m/s
C.后 2s 内的平均速度为 6m/s
D.最后 1s 内的平均速度为 7m/s
【答案】A
【解答】解:A.前 2s 通过的路程为 s2=3m+5m=8m,
前 2s 内的平均速度为 ,故 A 正确;
B.前 3s 通过的路程为 s3=3m+5m+7m=15m,
前 3s 内的平均速度为 ,故 B 不正确;
C.此 3s 内的后 2s 通过的路程为 s′2=5m+7m=12m,
后 2s 内的平均速度为 ,
但小明百米赛跑时,不可能只跑这 3s,故百米赛跑的后两秒平均速度无法从题干中数据求出,故 C 不正
确;
D.此 3s 内的最后 1s 通过的路程是 7m,最后 1s 的平均速度为 7m/s,但百米赛跑的最后一秒平均速度无
法从题干中数据求出,故 D 不正确。
故选:A。
15.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上 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
出小车到达 B 点和 C 点的时间,且测得通过 AC 段的时间 tAC=2.5s,通过 AB 段的时间 tAB=1.5s。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原理是 v=
B.图中 AB 段的路程 sAB=40.00cm
C.由实验数据计算可得,小车在下滑时做匀速直线运动
D.如果小车过了 B 点才停止计时,测得 AB 段的平均速度 vAB 会偏大
【答案】A
【解答】解:A、根据 v= 求出平均速度,故 A 正确;
B、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cm,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因此图中 AB 段的路程为 sAB=80.0cm
﹣40.0cm=40.0cm,故 B 错误;
C、小车在 AB 段和在 BC 段的路程相同,时间不同,速度不相同,所以下滑时做变速运动,故 C 错误;
D、若小车过了 B 点才停止计时,则所测量的时间会偏大,由 v= 可知测得的 AB 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小,
故 D 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共 5 小题)
16.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所测木块的长度是 1.90 cm,停表的时间示数为 99.8 s。
【答案】1.90;99.8。
【解答】解:由图知:刻度尺上 1cm 之间有 10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 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木块左侧与 1.00cm 对齐,右侧与 2.90cm 对齐,所以木块的长度为 L=2.90cm﹣1.00cm=1.90cm;
由图知: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 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 0.5min,指针在“1”和“2”
之间,偏向“2”一侧,分针指示的时间为 1min=60s;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 之间有 10 个小格,所以
一个小格代表 0.1s,指针在 39.8s 处,即秒表的读数为 60s+39.8s=99.8s。
故答案为:1.90;99.8。
17.2023 年 10 月 26 日,“长征二号 F 遥十七运载火箭”托举着“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直冲云霄,此时以
地球为参照物,飞船是 运动 的;经过 6.5 小时成功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对接成功,形成组合体
一起运动,对接时,以“天和”核心舱为参照物,飞船是 运动 的。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长征二号 F 遥十七运载火箭”托举着“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直冲云霄,此时以地球为参
照物,飞船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是运动的;
对接时,“天和”核心舱与飞船互相靠近,以“天和”核心舱为参照物,飞船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是运动
的。
故答案为:运动;运动。
18.图象法是一种整理分析数据的有效方法。如图是描绘两个物体运动路程﹣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甲
物体前 4s 内运动的路程是 0 m;乙物体前 4s 内运动的路程是 40 m。
【答案】0;40。
【解答】解:
由 s﹣t 图象可知,甲物体前 4s 内运动的路程不随时间变化,所以甲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其运动的路程为
0m;
乙物体的路程﹣时间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说明乙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速度是一个定值,即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乙物体在 0﹣2s 内通过路程:s=20m,
则乙的速度:v 乙= = =10m/s,
乙物体前 4s 内运动的路程是 s′=v 乙 t′=10m/s×4s=40m。
故答案为:0;40。
19.王老师积极响应“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抵抗疫情”的号召,坚持每天步行上下班。他用手机 APP 软
件记录自己某一次步行的数据如表格所示,分析可知:他本次步行时间为 0.25 h,通过的路程为
1.2 km,每走一步的平均长度为 0.8 m。
1500 100
总步数:步 步频:步/分钟
4.80 90
时速:千米/小时 消耗:大卡
【答案】0.25;1.2;0.8。
【解答】解: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王老师的总步数为 1500 步,步频为 100 步/分钟,那么他本次步行
时间为 t= =15min=0.25h;
他本次步行时间为 0.25h,再从表格中数据可知,他步行的时速为 4.80km/h,他通过的路程为 s=vt=
4.80km/h×0.25h=1.2km=1200m;
他通过的路程为 1.2km,总步数为 1500 步,每走一步的平均长度为 l= =0.8m。
故答案为:0.25;1.2;0.8。
20.如图 1 所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 2s 经过的路程。从 v﹣t 可看出速度图线和
时间横轴所夹的“面积”可以表示该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我们能利用这一点很方便的计算出路程。小明
同学在笔直的跑道上跑步,他在跑步过程中的速度与时间图象如图 2 所示,则从出发到 20s 间内他通过
的路程是 20 m,在 0~80s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5.4 km/h。
【答案】20;5.4。
【解答】解:由图像可知,0~20s 小明做加速运动,通过的路程:s1=v1 t1= ×2m/s×20s=20m;
20~60s 小明做匀速运动,通过的路程 s2=v2 t2=40s×2m/s=80m;
60~80s 小明做减速运动,通过的路程 s3=v3 t3= ×20s×2m/s=20m;
在 0﹣80s 时间内的总路程 s=s1+s2+s3=20m+80m+20m=120m
在 0﹣80s 时间内平均速度是 v= = =1.5m/s=5.4km/h。
故答案为:20;5.4。
三.实验探究题(共 2 小题)
21.如图所示,是“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装置。
(1)实验小组的同学在讨论实验方案时,提出了以下方案:
方案一:测量气泡从 O 点运动到 10cm、20cm、30cm 和 40cm 处所用的时间;
方案二:测量气泡从计时开始 2s、4s、6s 和 8s 所通过的距离;
你认为从实验获取数据的角度分析,方案 一 更方便;
(2)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
内运动的较 慢 (“快”或“慢”);
实验中,在如图玻璃管上应选择 乙 (“甲”或“乙”)线作为起点 O 更合理;
(3)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的塞子是 运动 (“运动”或“静止”)的;
(4)记录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从 O 点开始的距离 s/cm 0 12 20 30 40
从 O 点开始计时的时间 t/s 0 1.24 2.51 3.75 5.002
根据实验数据可归纳出: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运动的路程和时间近似成 正 比(“正”或“反”),
运动速度可以看做是 不变 (“改变”或“不变”)的。
【答案】(1)一; (2)慢;乙;(3)运动;(4)正;不变。
【解答】解:(1)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无法准确测量运动物体的不同时刻的路程,故选方案一;
(2)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的较慢,这样测量的时间就更多;
(3)在气泡上升的过程中,气泡和玻璃管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的塞子是运动
的;
(4)从表中数据可知,运动路程和时间之比是一个定值,故它们成正比,运动速度可以看作不变。
故答案为:(1)一; (2)慢;乙;(3)运动;(4)正;不变。
22.笑笑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电子表显示了
小车到达 A、B、C 三处时的时间(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B 点是 AC 的中点。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v= (公式);
(2)实验中应适当调整斜面的坡度使之 较小 (填“较大”或“较小”),其目的是便于更准确的测
量 时间 ;
(3)根据图中信息回答,vAC= 0.24 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 A 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 AC 段的平均速度
偏 大 (填“大”或“小”);
(5)淘气想把小车放在 B 点释放,测量小车后半程的平均速度;笑笑反对说,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并不
需要测量,请你简述笑笑利用实验数据得出后半程平均速度的具体过程: 求出 BC 段路程,根据秒表
求出 BC 段的时间,根据 v= 得后半程平均速度 。
【答案】(1)v= ;(2)较小;时间;(2)0.24;(4)大;(5)求出 BC 段路程,根据秒表求出 BC 段
的时间,根据 v= 得后半程平均速度。
【解答】解:(1)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再用 v= 计算平均速度。
(2)斜面坡度较小,用时较长,便于测量时间。
(3)sAC=120cm,tAC=5s,vAC= = =24cm/s=0.24m/s。
(4)如果让小车过了 A 点才开始计时,导致测量时间偏小,根据 v= 得,速度偏大。
(5)B 点是 AC 段中点,所以 sBC= sAC,tBC=10:35:05﹣10:35:03=2s,根据 v= 求出后半
程平均速度。
故答案为:(1)v= ;(2)较小;时间;(2)0.24;(4)大;(5)求出 BC 段路程,根据秒表求出 BC
段的时间,根据 v= 得后半程平均速度。
四.计算题(共 2 小题)
23.高铁给人们出行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小明计划从太原坐火车去西安游玩,通过携程旅行查询耗时最短
高铁列车时刻表后,他提出了几个问题:
站序 站名 到站时间 出发时间 停留时间
01 太原南 一 08:20 —
02 临汾西 09:34 09:36 2 分钟
03 运城北 10:18 10:20 2 分钟
04 西安北 11:20 一 —
D2507 次和谐号
(1)太原南到西安北的路程是 567km,列车从太原南驶往西安北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以这个平均速度计算,理论上运城北到西安北高铁线路有多长?
(3)若你从洪洞大槐树景区打车去临汾西站,打算乘同一趟列车与小明一起前往西安,路上看到标志牌
如图所示,最快还需多久可以到达临汾西站?
【答案】(1)太原南到西安北的路程是 567km,列车从太原南驶往西安北的平均速度是 189km/h;
(2)理论上运城北到西安北高铁线路有 189km;
(3)从标志牌到达临汾西站至少需要的时间为 0.25h。
【解答】解:(1)由列车时刻表可知,列车从太原南驶往西安北所用的时间:t=11:20﹣08:20=3h,
列车从太原南驶往西安北的平均速度:v= = =189km/h;
(2)由列车时刻表可知,运城北到西安北的时间:t1=11:20﹣10:20=1h,
由 v= 可知,运城北到西安北线路的长度:s1=vt1=189km/h×1h=189km;
(3)由图可知,从交通标志牌到临汾西站的路程 s2=15km,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 v1=60km/h,
由 v= 可知,从标志牌到达临汾西站至少需要的时间:t2= = =0.25h。
答:(1)太原南到西安北的路程是 567km,列车从太原南驶往西安北的平均速度是 189km/h;
(2)理论上运城北到西安北高铁线路有 189km;
(3)从标志牌到达临汾西站至少需要的时间为 0.25h。
24.我国自主研制的 C919 大型客机首架机正式下线仪式在上海举行,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飞行之梦,C919
的惊艳亮相让中国人倍感骄傲。如图甲所示,在 C919 大型客机下线仪式上,站立的庆祝队伍长达 61m,
牵引车拉动大飞机以 1m/s 的速度完全通过庆祝队伍需要 100s。飞机飞行过程中会经历起飞加速、定速巡
航匀速飞行、减速降落等过程,图乙为飞机从甲地飞到相距 1500km 的乙地的 s﹣t 图象。求:
(1)C919 大型客机的长度;
(2)飞机定速巡航匀速飞行阶段的速度。
【答案】(1)飞机长度是 39m;
(2)飞机定速巡航匀速飞行阶段的速度为 900km/h。
【解答】解:(1)由 v= 得飞机完全通过人群所通过的路程:s=vt=1m/s×100s=100m,
飞机长度 L 飞机=s﹣L 人=100m﹣61m=39m;
(2)由图乙可知,从 B 到 C,飞机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则该段路程为匀速飞行阶段,
由图可知,sBC=1430km﹣80km=1350km,所用的时间 tBC=100min﹣10min=90min=1.5h,
飞机定速巡航匀速飞行阶段的速度:v′= = =900km/h。
答:(1)飞机长度是 39m;
(2)飞机定速巡航匀速飞行阶段的速度为 900km/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