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张波
单位
山东省诸城市诸城一中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中国古代的商业
一、教材分析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决定了本课与本单元其他各部分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本课虽然不直接叙述农业、手工业的内容,但一定要以此前已经讲述过的农业发展及其特点,手工业发展及其特点。
商业文明脱胎于农耕文明,同时又有着不一样的特质。在农耕文明的大背景下,商业在重农抑商的环境中仍顽强发展,不断突破,明清时达到鼎盛,呈现出中国商业文明特有的魅力。遗憾的是,没能像西方一样打开工业文明的大门。
二、学生分析
高一学生对商业发展的兴趣要远远大于对农业和手工业。
三、教学目标
首先从总体上介绍了中国在自然经济背景下商业的基本情况,农户以耕作为主,兼营副业,商业活动和城市发展因此受到限制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向学生提供有关本科内容的书籍、报刊、同时,指导学生课前查阅和预习,将相关城 市材料做成简单操作,手机学生感兴趣和难以理解的问题分类整理,在此基础上备好教案,寻找有关本科内容的史料、图片和多媒体资料,朱做好多媒体课件,用 “商人由来”的资料导入新课。通过课堂分组交流,对中国古代“市”的发展和演进、古代中国商业中心城市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和论证;理解商业的发展是一定历 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设计表格
完成表格
表格清晰明了展示商业和城市
讲授
设计资料
探究活动
展示资料
合作探究
设计资料
合作探究
展示资料
评价
展示答案
自主评价
展示资料
实践
展示高考题
讲台 讲解
展示资料
?
?
?
?
?
?
?
?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本节课内容特色为成就丰富多彩,学生感兴趣,却不是很重要,所以采用表格的形 式,学习商业时要注意与当代政治状况相联系,注意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时比较当时世界的情况。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通过课前学案,填写商业发展的状 况,用横向纵向比较商业发展的状况。添加探究问题:宋代商业(归纳中国城市发展规律);宋朝经济突破性创新和渐进式创新的发展,;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对外 贸易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变化。通过师生共同讨论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从中分析其原因,并为现实献计献策,增强对我国经济建设的信心。
课件44张PPT。1、农业的补充与从属
2、历史悠久领先世界
3、多种经营形式并存
4、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复习巩固二这是旧时中国的一些人常常悬挂的八个大字。 猜一猜,这些人一般从事什么行业?你的依据是什么?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课程标准》: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商业活动 中 心制约
因素 中介基 础1、原始社会末期:以物易物的原始商业产生一、商业的发展:2、商朝:产生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你知道为什么把专门从事商品贸易的人称作“商人”吗?商部族的人善于经商,周灭商后,统治者又让殷商遗民继承祖业,贩运物产,后人因此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3、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工商食官”制度:"工"即官府控制下的手工业者,"商"是官商,他们在官府的监督、控制下劳动。“食官”指由官府给以必需的生产原料和衣食等菲薄的生活资料。他们职业世代相袭,没有经营、迁徙的自由,专为官府和贵族服务。★秦朝相国吕不韦,由仕而商,成为成功的大商人后,又由商而仕立国定君,也是中国第一位顺利从政贵居相国之位的富商★与西施一起泛舟齐国。至陶,操计然之术以治产,因成巨富自号陶朱公。因经商有道,逐成巨富,民间有尊陶朱公为财神★白圭准确掌握市场行情,在别人觉得多而抛售时,他就大量地吃进,等别人缺少货物需要吃进时,他就大量抛出。4、春秋战国时期:
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形成许多著名都会5、隋唐时期:商业贸易蓬勃发展1)政治统一和大运河开通密切了南北经济往来;2)西域、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往经商频繁,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川蜀地区商业交易极为繁盛,
但政府强制推行笨重的铁钱,“
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
钱一贯重十二斤。街市买卖至
三五贯,即难以携持。”6、宋代: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盛7、元代:广泛流通纸币,商业发展步入一个新的高峰期
8、明清:商业发展出现许多新的特点商业市镇兴起
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
广泛使用白银
大量农产品进入市场
形成区域性大商帮明清时期商业的新特点山西商帮--义中取利,信誉第一
徽州商帮--贾而好儒,财自道生
龙游商帮--海纳百川,宽以待人
洞庭商帮--审时度势,稳中求胜
江西商帮--广泛从业,小本经营
福建商帮--自强不息,爱拼会赢
广东商帮--敢想敢干,敢为人先
陕西商帮--追求厚利,既和且平
山东商帮--重土乐安,诚实守信
宁波商帮--灵活善变,开拓创新中国明清十大商帮back一、商业发展概况原始社会末期
商朝
周朝
春秋战国
隋唐
宋代
元代
明清A、私商为主,都会兴起。
B、商贸蓬勃发展,外贸繁荣。
C、广泛流通纸币;发展步入新高峰。
D、物物交换,原始商业。
E、 “工商食官”。
F、纸币出现,集镇、夜市兴盛。
G、商业市镇的兴起,白银推广,
农副产品商品化,区域大商帮形成。
H、职业商人、货币产生以物易物出现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工商食官”私商为主,都会兴起蓬勃发展(商人经商频繁、商路空前繁荣)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盛广泛流通纸币;商业发展步入新高峰商业市镇的兴起;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白银广泛使用;农副产品商品化;区域大商帮形成。二、城市的繁荣——商业发展的中心(阅读24页“知识链接”,了解中国古代城市的由来和基本发展状况。) 城市的由来: 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 以后“城”、“市”结合,成为社会的中心,商业的繁荣也就总是与城市联系在一起。二、城市的发展1、政治中心的“市”“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注:七刻:约合1 小时40 分;钲:锣
——《唐六典》“(宋太祖)令京城夜市,至三鼓以来,不得禁止。”
注:三鼓:0点
————《宋会要辑稿》二、城市的发展1、政治中心的“市”有时间的控制打破时间的限制
(夜市、晓市)上图反映出唐代的长安城与宋代的东京有何差异?东
市西
市二、城市的发展1、政治中心的“市”有时间的控制打破时间的限制
(夜市、晓市、草市)有空间限制,凡县治以上的城市才设市;在城中有特定位置,实行坊市制打破空间限制,分散于街巷,打破坊市界限,出现街市、草市材料一 《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
材料二:宋仁宗景佑年问,允许临街开设邸店,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商店。熙宁年间,开封府的鼓楼已不再击鼓,京师的警卫也不再执行夜巡制度。
二、城市的发展1、政治中心的“市”有时间的控制有空间限制:凡县治以上的城市才设市;在城中有特定位置,实行坊市制政府严格管理打破时间的限制
(夜市、晓市)打破空间限制:分散于街巷,打破坊市界限,出现街市、草市不再受官府监控二、城市的发展1、政治中心的“市”有时间的控制政府严格管理主要是 政治中心、军事重镇打破时间的限制
(夜市、晓市)不再受官府监控经济职能加强有空间限制:凡县治以上的城市才设市;在城中有特定位置,实行坊市制打破空间限制:分散于街巷,打破坊市界限,出现街市、草市 将落实进行到底(二)
某电视剧拍摄了一段有关唐朝的片段,出现了四处错误,你能找出来吗(4分)
有一个浙江富商带着自己八岁的儿子到长安城做生意。在客栈安顿好后,他们就兴致盎然地来到了夜市感受京城的繁华。在瓦肆他们津津有味地听起了戏曲。儿子感觉有点冷,他父亲就说:“我没带多少现钱,等明天我把银票换成银两,就给你买件小棉袄。”二、城市的发展1、政治中心的“市”2、沿海港口城市的繁荣1)原因:唐宋时期,海上贸易的兴盛2)主要港口城市:泉州、明州、杭州、扬州、登州3)繁荣表现:“蕃客”云集,船舶数不胜数,货物堆积如山二、城市的发展1、政治中心的“市”2、沿海港口城市的繁荣3、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的兴起兴起地点: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特点:商业繁荣,人口密集经济城市古代城市发展的趋势是?经济功能不断增强 三、商业政策
重农抑商
政策因素:重农抑商1.含义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材料一 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提供给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通过发展农业,封建国家可以征收稳定的土地税来保证财政收入,还有利于社会稳定,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统治者认为,发展工商业不如经营土地使生活有保障,还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
材料二 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古代,“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而商人们不事生产,“聚弗靡之财,蓄积待时”,他们依仗其雄厚的财力,生活上“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政治上“交通王侯,力过吏势”,因而被韩非视为“邦之蠹也”。
材料三 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孟子曰:“何必曰利,唯有仁义而已矣。” 从此之后, “重义轻利”成了中国两千多年伦理思想的铁则。古时商人多以欺瞒和垄断牟利,……于是“奸商”和“私贩”几乎成为商人的代名词。这是为深受“重义轻利”思想影响的人们所不齿的。 2.原因①封建经济以农业为本,农业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
②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的流动性,与农耕经济和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相矛盾;
④“重义轻利”观念的影响;
⑤根本原因:自然经济的产物,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 政策因素:重农抑商3.演变①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以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限制商人的经营范围、重征商税。
②西汉初年: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税困辱之、严禁购置土地;
③中唐:商人的社会地位有了提高;
④宋代:国家放宽了对商业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商人的地位有所变化。
⑤明清:重农抑商政策强化。严格限制商人活动,重征商税,盘剥商人,严格控制民间对外贸易。材料 这一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政权,起了积极作用。如商鞅变法中重农抑商的规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壮大了秦国实力,为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重农抑商政策的弊端日益暴露。自然经济阻碍社会分工,难以形成完全意义上的商品生产。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产品的流通和交易又是必然的,抑商政策阻碍了产品的流通和工商业的正常发展,打乱了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内部平衡,妨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这一政策的消极作用就更明显。明朝中后期,生产力水平提高,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在这种形势下,统治者依然把商业和农业对立起来,采取各种措施,极力压制和束缚资本主义发展。抑商的结果迫使商业资本流向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商业资本积累,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和发展。重农抑商政策从根本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这是造成近代中国落伍于西方的重要经济原因。 4.评价封建社会前期:
稳定了小农经济,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
封建社会后期:
严重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成为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认识升华
感悟古代商人精神遗产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史记·货殖列传》无商不奸尖五、货物要面验……滥入则质价减
十、期限要约定……马虎则信用失;
——《陶朱公生意经十八法》“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史记·货殖列传》 “售货无决窍,信誉第一条”
“经营信为本,买卖礼为先”
“诚招天下客,义纳八方财”
“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
……常家(山西榆次) “人宁贸诈,吾宁贸信,绝不以五尺童子而饰价为欺。”
——《明清徽商资料选编》 吴南坡:课堂练习 1、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出现了许多新特点,主要有
① 商业市镇的兴起 ② 经济作物普遍出现③ 城市中坊市界限不复存在④区域性商人团体的出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产生于( )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DB课堂练习3、与唐朝的长安城相比,北宋东京城最大的特点是( )
A、商业活动更加频繁
B、城市布局整齐、环境优美
C、商业活动不局限在“市”里
D、依傍河流两岸而建C课堂练习4、有关古代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周秦时期政府在县治以上的城市设交易场所—市②唐代长安城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③宋代时期的坊市界限被取消④明清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尤以黄河流域为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B课堂练习5、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北宋时期,这反映了( )
A、自然经济的衰亡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资本主义的萌芽 D、政府职能的完善
6、唐代以前我国城市中关于坊市设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坊市分开 ②县城以下禁止设市 ③ 出现夜市、晓市等 ④商业贸易受官府严格控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