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讲 物质的比热容(含答案) 2024年新九年级物理暑假提升讲义(苏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09讲 物质的比热容(含答案) 2024年新九年级物理暑假提升讲义(苏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8-25 15:42:02

文档简介

第 09 讲 物质的比热容
模块一 思维导图串知识 1.知道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物理意义。
模块二 基础知识全梳理(吃透教材) 2.会应用水的比热容比较大解析生活现象。
模块三 教材习题学解题 3.会设计并进行“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
模块四 核心考点精准练(5 大考点) 的实验。
模块五 小试牛刀过关测 4.能够利用吸热、放热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1、水的比热容的特点及应用
(1)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吸收(或放出)很多的热而自身的温度却变化不多,有利于调节
气候。
①夏天,太阳光照射到海面上,海水的温度在升高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所以人们住在海边并不觉得特别
热。
②冬天,气温低了,海水由于温度降低而放出大量的热,使沿海气温不至于降得太低,所以住在海边的人
们又不觉得特别冷。
(2)一定质量的水升高(或降低)一定温度吸热(或放热)很多,有利于用水作冷却剂或取暖。
①作冷却剂时,是让水吸收带走更多的热量。
②用来取暖时,是让水放出更多热量供给人们,另一方面。
2、比热容的概念及其应用
(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 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比热容是通过比较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升温 1℃时吸收的热量,来表示各种物质的不同性质。
(2)比热容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容的单位是 J/(kg ℃),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3)水的比热容是 4.2×103J/(kg ℃);它的物理意义是 1 千克水,温度升高或者降低 1℃,吸收或者放
出的热量是 4.2×103焦耳。
(4)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如为什么海水与沙子在同一时刻的温度不一样?
因为海水与沙子受光照的时间完全相同,所以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但是海水的比热比沙子的比热大,所
以海水升温比沙子升温慢;没有日照时,海水降温比沙子降温慢。
3、热量的计算
(1)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为:Q 吸=cm(t-t0);降低时放出的热量为:Q 放=cm(t0-t)。
其中 c——物体的比热容——单位 J/(kg ℃)。
m——物体的质量——单位 kg。
t0——物体原来的温度℃。
t——物体后来的温度℃。
若用△t表示物体变化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温度),物体温度升高过程吸收的热量或物体温度降低过程放
出的热量可以统一写为:Q=cm△t。
Q Q Q
公式可以变形为 c 、m 、△t 。
m△t c△t cm
(2)应用热量公式解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质量的单位要用千克。
②注意识别和恰当地使用有关“温度变化”的用词,一定要分清初温、末温,升高了、升高到(或降低了、
降低到)的温度含义,要根据题意作出正确的判断。
③应用热量公式的条件是物质的状态不能改变,若不考虑这个因素,计算结果就会出现错误。
(3)这两个公式解题的一般步骤是
①根据题意是吸热还是放热找出相应的公式。
②明确要求的物理量;③根据所给已知条件求解。
(4)在使用热量公式进行计算时,首先各物理量的单位必须统一用国际单位,如温度 t的单位用℃,质量
m 的单位用 kg,比热容 c 的单位用 J/(kg ℃),热量的单位用 J;其次,对有关温度的文字叙述应特别谨
慎,不可乱套,注意分清“升高”“升高了”“降低”“降低了”对应的都是温度的改变量△t,而不是温度
t;而“升高到”“降低到”对应的才是物体的末温 t。
4、热平衡的应用
(1)热平衡:在热传递过程中,如果没有热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 Q 放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 Q
吸,即 Q 放=Q 吸,把这个关系叫热平衡方程。
(2)热平衡方程式: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放在一起,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当两个物体
温度达到相同时,如果没有热量损失,则有 Q 吸=Q 放,称为热平衡方程,在热量计算题中,常采用此等式。
※注意此方程只适用于绝热系统内的热交换过程,即无热量的损失;在交换过程中无热和功转变问题;而
且在初、末状态都必须达到平衡态。
①系统放热,一般是由于温度降低、凝固、液化及燃料燃烧等过程。
②而系统吸热则是由于温度升高,熔解及汽化过程而引起的。
5、探究比热容的实验
(1)实验目的:探究不同物质吸热(比热容)情况。
(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3)实验器材:2个相同的酒精灯、烧杯、水、沙子、温度计支、铁架台个、石棉网、火柴、停表。
(4)实验步骤::步骤①在两个铁架台的底座上各放一个规格相同的酒精灯,调好铁圈的高度,将石棉网
放在铁圈上。
步骤②将盛有等质量的水和沙子的烧杯分别放在石棉网上。
步骤③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挂在铁架台的支架上,并将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读出此时水和沙子的初温度,
填入表中。
步骤④点燃酒精灯,同时对水和沙子加热,加热时间均为 6 分钟,停止加热前分别读出水和沙子的末温度,
填入表中。
步骤⑤整理实验器材。
(5)实验结论: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吸收相同的热量,食用油的温度升高的较大。
(6)实验分析:判断水与沙子的吸热本领的大小,有两种方法
①可判断两种物质在升高相同温度的情况下,所用时间的多少,用时较多的,说明吸收的热量多,则比热
较大。
②可判断两种物质在吸收相同热量的情况下,升高温度的多少,温度升高较多的,则比热较小。
教材习题 01 解题方法
任选两种物质,将它们放在 ①我们使用相同的加热器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多少,
太阳光下照射,看看哪种物 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质升温快,想一想,影响升 ②比较物质吸热能力的方法: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
温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热量(即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温度的变化,温度变化小的吸
热能力强……
【答案】答:任选两种物质,将它们放在太阳光下照射,物质升温的快慢不同;质量相同的
不同物质,照射相同时间,吸收相同的热量,物质的升温情况不同,这说明影响升温快慢的
因素是物质的种类;质量不相同的同种物质,照射相同时间,吸收相同的热量,质量小的升
温快,这说明影响升温快慢的因素是物质的质量。
教材习题 05 解题方法
某同学在烧杯中装入 500g 水,测得水的温度为 ①已知水的比热容和质量、初温、末温,
20℃,然后用酒精灯给水加热,直至水温上升到 根据 Q 吸=cm△t 求出水吸收的热量,水
70℃。 吸收的热量即为水内能的增加量。
(1)在上述过程中,水的内能增加了多少? ②用酒精灯给水加热时,烧杯会吸收部分
(2)有同学认为,水吸收的热量就等于酒精燃烧所 热量,还有一部分热量散失到空气中,据
放出的热量,你认为对吗?请说明理由。 此分析回答……
【答案】解:(1)在上述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水的内能增加量):
Q 吸=cm△t=4.2×103J/(kg ℃)×0.5kg×(70℃﹣20℃)=1.05×105J;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时,烧杯会吸收部分热量,还有一部分热量散失到空气中,所以,水吸
收的热量不等于酒精燃烧所放出的热量,该同学的说法不对。
答:(1)在此过程中,水的内能增加了 4.2×104J。
(2)不对;烧杯吸收部分热量,还有一部分热量散失到空气中。
教材习题 06 解题方法
在测量温度时,有时需要考虑温度计吸热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例如,被测 ①同质量的两物体
物体的质量很小,但温度较高时,温度计吸收热量就会使被测物体温度降 吸收热量相同的热
低,为了使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应选择酒精温度计还是水银温度计?为 量时,比热容大的
什么?[c =2.4×103J/(kg ℃),c =0.14×103J/(kg ℃)] 温度变化小……酒精 水银
【答案】答:酒精的比热容大于水银的比热容,下降相同的温度时,比热容大的吸收的热量
多,故酒精温度计吸收的热量多,所以要用水银温度计。
考点一 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
1.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劳动课已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课程要求学生要
学会做一些家常菜,小亮利用除夕做年夜饭之时,向妈妈学习炒菜,收获颇丰。其中炒菜过程中涉及的
物理知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切菜前,把刀刃磨得很锋利,是为了减小压强
B.炒菜主要是通过热传递改变了菜的内能
C.用铁锅炒菜是因为铁的比热容大
D.炒菜时菜的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答案】B
【解答】解:A、切菜前,把刀刃磨得很锋利,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 A 错
误;
B、炒菜主要是通过热传递改变了菜的内能,故 B 正确;
C、炒锅一般用铁制造,主要利用了铁的导热性好,而不是比热容大,故 B 错误;
D、热量是过程量,不是状态量,不能用含有热量来表述,故 D 错误。
故选:B。
2.小明在探究“物质的放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分别用质量均为 0.5kg 的水和另一种液体进行对比
实验(水的比热容大于另一种液体),并用图像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实验过程中,水和另一种液体在
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由图像可知: 甲 (选填“甲”或“乙”)物质为水,另一种液体的比热
容为  2.1×103 J/(kg ℃),这种液体在 0~15min 内放出的热量为  4.2×104 J。[c 水=4.2×103J/
(kg ℃)]
【答案】甲;2.1×103;4.2×104。
【解答】解:(1)时间相等时,两种液体放出的热量相等,由图示可以看出,乙液体的温度降低的快,
甲液体温度降低慢,所以,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所以甲液体是水,乙液体是另一种液
体;
(2)由图可知:液体的初温是 60℃,放热 15 分钟后甲液体的末温是 40℃,
则水放出的热量:
Q =c m (t ﹣t )=4.2×103放 水 水 水 0 J/(kg ℃)×0.5kg×(60℃﹣40℃)=4.2×104J。
由题知,而水和乙液体的质量相同,即 m 水=m 乙,
Q 水放=Q 乙放,即:c 水 m 水Δt=c 乙×0.5kg×(60℃﹣20℃)=4.2×104J,
解得 c 乙=2.1×103J/(kg ℃)。
故答案为:甲;2.1×103;4.2×104。
3.质量为 2kg 的某种物质,吸收 8.4×104J 的热量,温度从 10℃升高了 20℃,它的比热容为多少?
【答案】该物质的比热容是 2.1×103J/(kg ℃)。
【解答】解:由 Q 吸=cm△t 可知,它的比热容为 c= = =2.1×103J/(kg ℃)。
答:该物质的比热容是 2.1×103J/(kg ℃)。
考点二 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4.苏颂公园是同安首座以历史名人命名的公园,如图所示,是一座集文化、观赏、休闲于一体的高品位文
化公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漫步公园,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
B.阳光下池水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C.阳光下池水比岸上石头凉,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小
D.傍晚时气温降低,公园内的石头含有的热量增多
【答案】A
【解答】解:A、漫步公园,闻到花香,属于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故 A 正确;
B、阳光下池水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故 B 错误;
C、阳光下池水比岸上石头凉,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石头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
的温度升高得少,故 C 错误;
D、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用含有、具有来修饰,故 D 错误。
故选:A。
5.如图,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取暖用具——黑漆描金手炉。在手炉中装满热水后抱在怀中,便可取暖,这是
利用了  热传递 的方式改变内能,手炉中装水的原因是利用了水的  比热容 较大的特点。
【答案】热传递;比热容。
【解答】解:在手炉中装满热水后抱在怀中,便可取暖,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人体的内能;
在冬天,人们常在手炉中装入热水来取暖,这是利用了水比热容大的特点。
故答案为:热传递;比热容。
考点三 实验 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6.在“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实验中,某同学在两只相同的烧杯里分别装入水和食用油,用相同的加
热器加热它们,如图所示。
(1)水和食用油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  加热时间 (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来反映的。
(2)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  大于 (填“大
于”或“小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物质 质量/g 升温 10℃所需的 升温 20℃所需的 升温 30℃所需的
时间/s 时间/s 时间/s
食用油 30 64 89 124
水 30 96 96 220
(3)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 升高的温度 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不同。
(4)为了表示不同物质在这种性质上的差别,物理学中引入了比热容这个物理量。下列现象中,能用
“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个特点解释的是  AD (填标号)。
A.沿海地区昼夜温差会比内陆地区小;
B.夏天在地面上洒水,人感到凉快;
C.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D.生物体内水的比例很高,有助于调节生物体自身的温度。
【答案】(1)加热时间;(2)大于;(3)升高的温度;(4)AD。
【解答】解:
(1)根据转换法,水和食用油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加热时间来反映的。
(2)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温度时,水加热时间长,由转换法,吸收
的热量大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3)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不同。
(4)A.沿海地区,水多,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土壤、砂石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
水的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使得在沿海地区气温变化较小,故 A
符合题意;
B.夏天在地面上洒水,人感到凉快,是因为水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故 B 不符合题意;
C.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隙,故 C 不符合题意;
D、生物体内水的比例很高,有助于调节生物体自身的温度,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其温度变化不明显,
有助于调节生物体自身的温度,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AD。
故答案为:(1)加热时间;(2)大于;(3)升高的温度;(4)AD。
7.“热量”不可见,也没有熟悉的测量工具可以直接测量,在实验中我们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或用
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判断物体是否吸收(或放出)热量、比较物体吸收(放出)热量的多少。
(1)小泽用图甲装置比较”水和铁砂的吸热能力“,实验时,用同一酒精灯分别加热两个相同试管中的
水和铁砂,通过比较  加热时间 ,来比较水和铁砂吸收热量的多少;用图乙装置探究”影响电流热效
应的因素“时,通过比较细玻璃管内  红色液柱上升的高度 ,来比较电流通过镍铬合金丝产生热量的
多少。
(2)小泽同学用图丙装置探究“海波熔化过程的规律”,并依据实验证据描绘出海波的熔化曲线,如图
所示。这种加热方法的优点是(一条即可)  使海波受热均匀 ,由实验可知海波熔化的特点是: 继
续吸热,温度不变 。
(3)由丙图图像可知,液态海波的比热容与固态海波比热容之比是  2:1 。
【答案】(1)加热时间;红色液柱上升的高度;(2)使海波受热均匀;继续吸热,温度不变;(3)2:1。
【解答】解:(1)实验时,用同一酒精灯分别加热两个相同试管中的水和铁砂,加热时间相同,则水和
铁砂吸收的热量相同,加热时间不同,则水和铁砂吸收的热量不相同,因此通过比较加热时间,来比较
水和铁砂吸收热量的多少;
根据热胀冷缩道理可知,镍铬合金丝产生的热量越多,玻璃管内红色液柱的高度越高,因此可以通过比
较细玻璃管内红色液柱的高度,来比较电流通过镍铬合金丝产生热量的多少;这两种比较吸收热量的多
少的方法是转换法;
(2)图丙装置探究“海波熔化过程的规律”的实验中用水加热试管内的海波,这种方法叫做水浴法,该
方法可以使海波受热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由图丙可知海波在 4min~7min 为熔化过程,熔化的特点是: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3)海波在固态时和液态时的质量是相等的,在固态时 2min 内,温度从 40℃升高到 44℃,温度变化为
4℃,在液态时 2min 内,温度从 48℃升高到 50℃,升高了 2℃,根据吸热公式 Q 吸=cmΔt 可知,在吸
收热量和质量相同时,温度变化与比热容成反比,所以液态海波的比热容与固态海波比热容之比是:c 液:
c 固=Δt 固:Δt 液=4℃:2℃=2:1。
故答案为:(1)加热时间;红色液柱上升的高度;(2)使海波受热均匀;继续吸热,温度不变;(3)2:
1。
考点四 热量的计算
8.小明对质量为 500g 的冰缓慢加热,不计冰和水的质量变化,他根据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中记录
的实验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时间图像[c 水=4.2×103J/(kg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像中的 DE 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其温度不变
B.在图像中 CD 段中水共吸收了 2.1×105J 的热量
C.图像中 BC 段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内能也不变
D.冰熔化过程用时 6min,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答案】B
【解答】解:A、由图可知,DE 段表示水的沸腾过程,BC 段是冰的熔化过程,此时吸收热量,但温度
保持 0℃不变,故 A 错误;
B、在图像中 CD 段中水共吸收热量:
Q 吸=c 水 mΔt=4.2×103J/(kg ℃)×0.5kg×100℃=2.1×105J,故 B 正确;
C、由图可知,BC 段是冰的熔化过程,此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大,故 C 错误;
D.冰熔化过程用时 8min﹣2min=6min,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故 D 错误。
故选:B。
9.小明将质量为 100g 的碎冰放入试管中探究冰的熔化特点,根据数据绘制了温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
冰属于  晶体 (晶体/非晶体)。若在持续加热的过程中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则冰在熔化过程
中吸收的热量是  4.2×103 J[已知 c 水=4.2×103J/(kg ℃)]。
【答案】晶体;4.2×103。
【解答】解:
(1)晶体有固定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熔点,由图象可知冰在 5min~15min 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有固定熔点,故冰是晶体;
(2)冰熔化过程中质量不变,所以水的质量 m=100g=0.1kg,
在 15~20min 内,水的温度升高了 5℃,则在 15~20min 内水吸收的热量为:
Q=c 水 mΔt=4.2×103J/(kg ℃)×0.1kg×5℃=2.1×103J;
因为物质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
所以 5~15min 内冰吸收的热量为 Q′=2Q=2×2.1×103J=4.2×103J。
故答案为:晶体;4.2×103。
10.如图,是 2kg 冰在空气中熔化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请解答:已知:c 3水=4.2×10 J/(kg ℃),
c 冰=2.1×103J/(kg ℃)。
(1)冰在开始熔化前共吸收了多少热量?
(2)上述热量可以让熔化后的水温度升高多少摄氏度?
【答案】(1)冰在开始熔化前共吸收了 4.2×104J 的热量;
(2)上述热量可以让熔化后的水温度升高 5℃。
【解答】解:(1)由图可知,冰在开始熔化前的初温为﹣10℃、末温为 0℃,则温度的变化量:
Δt 冰=0℃﹣(﹣10℃)=10℃,
冰在开始熔化前吸收的热量:
Q 3吸冰=c 冰 m 冰Δt 冰=2.1×10 J/(kg ℃)×2kg×10℃=4.2×104J;
(2)由题意可知,熔化后的水吸收的热量:
Q 4吸水=Q 吸冰=4.2×10 J,
因冰熔化后质量不变,
所以,m 水=m 冰=2kg,
则熔化后的水升高的温度:
Δt 水= = =5℃。
答:(1)冰在开始熔化前共吸收了 4.2×104J 的热量;
(2)上述热量可以让熔化后的水温度升高 5℃。
考点五 热平衡方程的应用
11.将质量为 m0 的一小杯热水倒入盛有质量为 m 的冷水的保温容器中,使得冷水温度升高了 3℃,然后又
向保温容器中倒入一小杯同质量同温度的热水,水温又上升了 2.5℃。不计热量的损失,则可判断(  )
A.热水和冷水的温度差为 87℃,m0:m=1:28
B.热水和冷水的温度差为 33℃,m0:m=1:10
C.热水和冷水的温度差为 54℃,m0:m=1:24
D.热水和冷水的温度差为 48℃,m0:m=1:20
【答案】B
【解答】解:设热水和冷水的温度差为 t,
由题知,将质量为 m0 的一小杯热水倒入盛有质量为 m 的冷水的保温容器中,使得冷水温度升高了 3℃,
不计热量的损失,所以 Q 放=Q 吸,由下图可知热水降低的温度Δt 降=t﹣3℃,而冷水升高的温度Δt 升=
3℃,
根据热量计算公式可得:c 水 m0(t﹣3℃)=c 水 m×3℃,即 m0(t﹣3℃)=m×3℃﹣﹣﹣﹣﹣﹣①
又向保温容器中倒入一小杯同质量为 m0 同温度的热水,水温又上升了 2.5℃,原来容器中温水的质量为
m+m0,由上图可知热水降低的温度Δt 降′=t﹣3℃﹣2.5℃=t﹣5.5℃,而温水升高的温度Δt 升′=
2.5℃,
不计热量的损失,所以 Q 放′=Q 吸′,
根据热量计算公式可得:c 水 m0(t﹣5.5℃)=c 水(m+m0)×2.5℃,即 m0(t﹣5.5℃)=(m+m0)×
2.5℃﹣﹣﹣﹣﹣﹣②
则①﹣②得:2.5℃×m0=3℃×m﹣2.5℃×m﹣2.5℃×m0,
整理得:5℃×m0=0.5℃×m,
所以 = = ,即 m=10m0,
把 m=10m0 代入①式可得:m0(t﹣3℃)=10m0×3℃,
解得:t=33℃,故 B 正确。
故选:B。
12.我国南海海底蕴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其作为新型能源,有着巨大的开发使用潜力。经过测算,可燃
冰的热值大约为 6×109J/m3。则 2m3 的“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以 70%效率计算,可以使  4×
104 kg 的水从温度 10℃升高到 60℃。[c 水=4.2×103J/(kg ℃)]
【答案】4×104。
【解答】解: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 =Vq=2m3×6×109J/m3=1.2×1010放 J,
由 η= 可知,水吸收的热量:Q 吸=ηQ 放=70%×1.2×1010J=8.4×109J,
由 Q 吸=cm(t﹣t0)可知,水的质量:m= = =
4×104kg。
故答案为:4×104。
13.有一根烧红的金属棒,温度是 820℃,质量是 0.2kg,把它浸没到温度为 10℃的水中,达到热平衡时水
的温度变为 20℃,若这种金属的比热容是 c=0.42×103J/(kg ℃),不考虑热损失,求这个过程中:
(1)金属棒放出的热量;
(2)水的质量。水的比热容是 c 水=4.2×103J/(kg ℃)
【答案】(1)金属棒放出的热量为 6.72×104J;
(2)水的质量为 1.6kg。
【解答】解:(1)金属棒放出的热量:Q 放=cm(t0﹣t)=0.42×103J/(kg ℃)×0.2kg×(820℃﹣
20℃)=6.72×104J;
(2)根据题意可知,水升高的温度:Δt=t﹣t 水=20℃﹣10℃=10℃,
不考虑热损失,水吸收的热量:Q 吸=Q 放=6.72×104J,
由 Q 吸=cmΔ可知,水的质量:m 水= = =1.6kg。
答:(1)金属棒放出的热量为 6.72×104J;
(2)水的质量为 1.6kg。
一.选择题(共 8 小题)
1.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有些优美词句中还蕴含有物理知识。下列词句与对应的物理知识叙述正确
的是(  )
A.“大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大量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昼化形成浓露
B.“春蚤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C.“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温度升高后分子运动速度变慢
D.“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同样的太阳照射,沙子比热容比水小升温快
【答案】D
【解答】解:A.露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 A 正确;
B.蜡烛是非晶体,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不断改变,没有固定的熔点,故 B 错误;
C.物体的温度升高,则分子热运动一定更剧烈,温度升高后分子运动速度变快,故 C 错误;
D.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但水的温度变化比沙小,
而沙子的温度变化较大。因此,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沙子比水的温度升高快,故 D 正确。
故选:D。
2.青铜冰鉴是我国战国时代发明的“原始冰箱”如图所示。冰鉴是一件双层的器皿,鉴内有一缶。夏季,
鉴缶之间装冰块,缶内装食物,就可起到降温的作用;冬季,鉴缶之间装热水,还可起到保温作用。下
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夏天是利用冰熔化时吸热,内能减小,起到降温的作用
B.夏天从缶中拿出的水果表面有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碰到冷的水果液化而成
C.冬天鉴缶之间装热水,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来实现更好的保温效果
D.青铜冰鉴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食物的内能的
【答案】A
【解答】解:
A、冰熔化时会吸收热量,内能会增大,从而能起到降温的作用,故 A 错误;
B、缶中拿出的水果表面有水珠,是水蒸气液化为小水珠,故 B 正确;
C、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小,所以用
水来保温,故 C 正确;
D、食物夏季放出热量,冬季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食物的内能的,故 D 正确。
故选:A。
3.如图是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对 a、b、c 三个物体加热时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其中 a、c 质量相同。
下列对图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t1﹣t2 时间内物质 a 的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B.如果 a、b 是同种物质,b 的质量一定大于 a 的质量
C.温度从 T1 升高到 T2 时,a 物质吸收的热量比 b 多
D.由图可知,b 的比热容一定大于 a 的比热容
【答案】B
【解答】解:由图象知:
A、t1﹣t2 时间内物质 a 的温度虽然不变,但继续吸收热量,所以其内能增加,故 A 错误;
B、如果 a、b 是同种物质,比热容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时,b 的加热时间长,b 吸收的热量多,根据 Q
=cmΔt 知,b 的质量大于 a 的质量,故 B 正确;
C、温度从 T1 升高到 T2 时,a 物质的加热时间比 b 物质短,所以 a 物质吸收的热量比 b 少,故 C 错误;
D、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对 b、c 两种物质加热时,0﹣t1 时间内两种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c 物质升高的温
度较小,但由于不知道 b、c 质量的大小,不能判断出 b、c 比热容的大小,故 D 错误。
故选:B。
4.在两个上端开口的正方体容器内,分别装有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和乙两种液体,如图所示。一起放在
太阳下暴晒 10min,测得甲、乙两种液体上升相同的温度,已知单位面积的液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
热量是相同的,忽略容器吸、放热的影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液体的比热容较大
B.乙液体的比热容较大
C.它们的比热容一样大
D.无法比较它们比热容的大小
【答案】B
【解答】解:由图可知,乙液体的面积大于甲液体的面积,根据单位面积的液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
热量是相同的可知,甲、乙两种液体都暴晒 10min,乙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甲液体吸收的热量;由于甲、
乙液体的质量和初温相同,暴晒 10min,甲、乙液体升高的温度相同,根据 Q 吸=cmΔt,当 m、Δt 相
同时,c 越大,Q 吸越大,由此可知,乙液体的比热容较大。
故选:B。
5.如图所示,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质量相同的甲和乙两种液体,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以下判断正确的
是(  )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甲的温度/℃ 20 22 24 26 28
乙的温度/℃ 20 24 28 32 36
A.吸收相同热量,甲的温度变化量大于乙的温度变化量
B.变化相同的温度,乙需要更多的加热时间
C.如果要制作一个供热时间较长的暖手袋,在甲和乙两种液体中应选择甲作为供热物质
D.甲的比热容比乙的小
【答案】C
【解答】解:A、根据表中数据,加热相同时间,吸收相同热量,甲的温度变化量小于乙的温度变化量,
故 A 错误;
B、吸收相同热量,甲的温度变化量小于乙的温度变化量,据此推理,变化相同的温度,甲需要更多的
加热时间,故 B 错误;
CD、加热相同时间,吸收相同热量,甲的温度变化量小于乙的温度变化量,甲的比热容大,根据 Q=cm
Δt,在质量和降低的温度相同时,甲放热多,如果要制作一个供热时间较长的暖手袋,在甲和乙两种液
体中应选择甲作为供热物质,故 C 正确,故 D 错误;
故选:C。
6.炎炎夏日的中午,将井水盛入盆中,置于阳光下晾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的温度升高 B.水的蒸发加快
C.水的比热容变大 D.水分子的运动更剧烈
【答案】C
【解答】解:ABD、将井水盛入盆中,置于阳光下晾晒,水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水分子的
运动更剧烈,水的蒸发加快,故 ABD 正确;
C、水的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与温度无关,所以比热容不变,故 C 错误。
故选:C。
7.图中的融侨公园绿意盎然,是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散步的市民为参照物,岸边的树木是静止的
B.湖边柳絮纷飞能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气温降低时,湖水分子运动变慢,含有的热量减少
D.烈日下,湖水比岸上石头凉,主要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答案】D
【解答】解:A、以人为参照物,人与岸边的树木之间有位置变化,所以树木是运动的,故 A 错误;
B、柳絮是肉眼可见的,分子是肉眼看不见的粒子;所以春天柳絮纷飞不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
规则运动,故 B 错误;
C、气温降低时,湖水分子运动变慢,但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热量的多少,故 C 错误;
D、烈日下,湖水比岸上石头凉,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石头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
水的温度升高得少,故 D 正确。
故选:D。
8.汽车发动机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使其损坏,通常发动机正常工作温度在 80~90℃之间。参考表格中数据,
汽车应该加的冷却液是(  )
物质 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 比热容/J (kg ℃)﹣1
水 100 4.2×103
甘油 290 2.4×103
A.甘油,因为甘油的沸点比水高
B.甘油,因为甘油的比热容比水小
C.冷水,因为水的比热容比甘油大
D.沸水,因为水沸腾时会吸收大量的热
【答案】C
【解答】解:由表格数据可知,水的比热容大于甘油的比热容,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相比,升高相同的
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冷水适合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故 C 正确,ABD 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共 4 小题)
9.北方的暖气大多用水作为散热剂,是因为水的  比热容大 的特性;有质量为 50kg 的水流过暖气,温
度下降 2℃,放出的热量是  4.2×105 J。[c 水=4.2×103J/(kg ℃)]
【答案】比热容较大;4.2×105。
【解答】解:北方的暖气大多用水作为散热剂,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
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
质量为 50kg 的水流过暖气,温度下降 2℃,放出的热量:
Q 放=cmΔt=4.2×103J/(kg ℃)×50kg×2℃=4.2×105J。
故答案为:比热容较大;4.2×105。
10.在热传递的过程中,若不计热量损失,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和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相等。现将质量为
40kg,初温为 550℃的铁块投入温度为 20℃的水中迅速冷却,水的质量为 460kg,不计热量损失,则热
传递结束时的水温为  25 ℃。[已知铁的比热容 c 铁=0.46×103J/(kg ℃),水的比热容 c=4.2×103J/
(kg ℃)]
【答案】25。
【解答】解:假设最终水的温度为 t,则铁块最终的温度也是 t,
则铁放出的热量:Q 放=c 铁 m 铁(t 铁﹣t)=0.46×103J/(kg ℃)×40kg×(550℃﹣t),
水吸收的热量:Q 吸=cm(t﹣t 水)=4.2×103J/(kg ℃)×460kg×(t﹣20℃),
不计热量损失,则 Q 放=Q 吸,
即 0.46×103J/(kg ℃)×40kg×(550℃﹣t)=4.2×103J/(kg ℃)×460kg×(t﹣20℃),
解得:t=25℃。
故答案为:25。
11.如图所示,随着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小明听到罩内闹钟铃声的  响度 (响度/音调/音色)变低,
如果罩内的空气被完全抽空则不能听到铃声,由此我们可以推理得出的结论是  真空不能传声 。小红
来到公园,闻到阵阵花香,说明分子在做  无规则运动 ;接着她来到人工湖旁,感觉到河岸的沙滩很
热,而湖水却是凉凉的,这是因为水的  比热容 较大的缘故。
【答案】(1)响度;真空不能传声;(2)无规则运动;(3)比热容。
【解答】解:(1)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的过程中,闹钟铃声响度越来越小,直到听不见,这说明:真
空不能传声;
(2)闻到阵阵花香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水的比热容大,在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升高幅度较小,且水在蒸发时候吸热,所以湖水是凉凉的。
故答案为:(1)响度;真空不能传声;(2)无规则运动;(3)比热容。
12.如图所示是古代的省油灯,灯体内部有一夹层,将水注入夹层用来吸热以减慢油的蒸发,达到省油的
目的,这是利用了水的  比热容 较大的特性,该过程是通过  热传递 的方式改变油的内能。质量
为 300g 的水温度升高 10℃时吸收的热量为  1.26×104 J。[c 水=4.2×103J/(kg ℃)]
【答案】比热容;热传递;1.26×104。
【解答】解:(1)如果在夹层中加水,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使油的温度升高的
较慢些,所以相对耗油量就少些,该过程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油的内能;
(2)水吸收的热量为:
Q =c mΔt=4.2×103J/(kg ℃)×300×10﹣3吸 水 kg×10℃=1.26×104J。
故答案为:比热容;热传递;1.26×104。
三.实验探究题(共 1 小题)
13.同样日照条件下,夏天中午海边的沙子热得烫脚,但海水较凉爽;傍晚日落后,海边的沙子很快变凉,
而海水仍然温暖。对此现象小强提出猜想,并利用如图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1)小强的猜想是物质温度变化的快慢可能与  物质种类 有关;
(2)实验时需要的测量工具有温度计、停表和  天平 ;
(3)用相同酒精灯加热,控制水和沙子的质量和加热时间相同,通过比较水和沙子  升高的温度 ,
来验证猜想。
(4)同组的小红提出不同的猜想:中午海水比沙子温度低,可能是因为海水蒸发吸热造成的。大家基于
此猜想进一步推理,得出日落后海水比沙子降温  快 (选填“快”或“慢”),这与实际不符。
【答案】(1)物质种类;(2)天平;(3)升高的温度;(4)快。
【解答】解:(1)夏天中午海边的沙子热得烫脚,但海水较凉爽;傍晚日落后,海边的沙子很快变凉,
而海水仍然温暖。对此小强的猜想是物质温度变化的快慢可能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2)根据 Q=cmΔt,必须控制变量,控制水和沙子的质量相同,就需要用天平;
(3)比较“水和沙子吸热能力”的方法是: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加热时间相同,通过比较升高的温度,来
比较水和沙子吸热能力,温度升高的越多,吸热能力越弱; (4)海水蒸发吸热,在白天和晚上都会进
行;如果猜想正确,那么无论白天、晚上,都会因海水的蒸发吸热导致其温度较低,日落后海水比沙子
降温快,显然与事实不符。
故答案为:(1)物质种类;(2)天平;(3)升高的温度;(4)快。
四.计算题(共 2 小题)
14.将质量为 4 千克的铜加热,铜的温度升高了 50℃,求:铜吸收的热量 Q 3吸.[c 铜=0.39×10 焦/(千克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铜吸收的热量:
Q=cm△t=0.39×103J/(kg ℃)×4kg×50℃=7.8×104J。
答:铜吸收的热量为 7.8×104J
15.一壶体积为 2L、温度为 20℃的水,加热到 70℃[已知 ρ 3水=1.0×10 kg/m3,c 水=4.2×103J/(kg ℃)]。
求:
(1)水的质量是多少 kg。
(2)水吸收的热量。
(3)接着再继续加热,若水又吸收了 1.68×105J 的热量,水的末温。
【答案】(1)水的质量为 2kg;
(2)水吸收的热量为 4.2×105J;
(3)水的末温为 90℃。
【解答】解:(1)由 ρ= 得 2L 水的质量为:
m=ρ 水 V=1.0×103kg/m3×2×10﹣3m3=2kg;
(2)水需要吸收的热量:
Q=c 水 mΔt=4.2×103J/(kg ℃)×2kg×(70℃﹣20℃)=4.2×105J;
(3)由 Q 吸=cmΔt 可得水升高的温度:
Δt′= = =20℃,
水的末温 t 末=t+Δt′=70℃+20℃=90℃。
答:(1)水的质量为 2kg;
(2)水吸收的热量为 4.2×105J;
(3)水的末温为 90℃。第 09 讲 物质的比热容
模块一 思维导图串知识 1.知道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物理意义。
模块二 基础知识全梳理(吃透教材) 2.会应用水的比热容比较大解析生活现象。
模块三 教材习题学解题 3.会设计并进行“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
模块四 核心考点精准练(5 大考点) 的实验。
模块五 小试牛刀过关测 4.能够利用吸热、放热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1、水的比热容的特点及应用
(1)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吸收(或放出)很多的热而自身的温度却变化不多,有利于调节
气候。
①夏天,太阳光照射到海面上,海水的温度在升高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所以人们住在海边并不觉得特别
热。
②冬天,气温低了,海水由于温度降低而放出大量的热,使沿海气温不至于降得太低,所以住在海边的人
们又不觉得特别冷。
(2)一定质量的水升高(或降低)一定温度吸热(或放热)很多,有利于用水作冷却剂或取暖。
①作冷却剂时,是让水吸收带走更多的热量。
②用来取暖时,是让水放出更多热量供给人们,另一方面。
2、比热容的概念及其应用
(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 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比热容是通过比较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升温 1℃时吸收的热量,来表示各种物质的不同性质。
(2)比热容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容的单位是 J/(kg ℃),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3)水的比热容是 4.2×103J/(kg ℃);它的物理意义是 1 千克水,温度升高或者降低 1℃,吸收或者放
出的热量是 4.2×103焦耳。
(4)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如为什么海水与沙子在同一时刻的温度不一样?
因为海水与沙子受光照的时间完全相同,所以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但是海水的比热比沙子的比热大,所
以海水升温比沙子升温慢;没有日照时,海水降温比沙子降温慢。
3、热量的计算
(1)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为:Q 吸=cm(t-t0);降低时放出的热量为:Q 放=cm(t0-t)。
其中 c——物体的比热容——单位 J/(kg ℃)。
m——物体的质量——单位 kg。
t0——物体原来的温度℃。
t——物体后来的温度℃。
若用△t表示物体变化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温度),物体温度升高过程吸收的热量或物体温度降低过程放
出的热量可以统一写为:Q=cm△t。
Q Q Q
公式可以变形为 c 、m 、△t 。
m△t c△t cm
(2)应用热量公式解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质量的单位要用千克。
②注意识别和恰当地使用有关“温度变化”的用词,一定要分清初温、末温,升高了、升高到(或降低了、
降低到)的温度含义,要根据题意作出正确的判断。
③应用热量公式的条件是物质的状态不能改变,若不考虑这个因素,计算结果就会出现错误。
(3)这两个公式解题的一般步骤是
①根据题意是吸热还是放热找出相应的公式。
②明确要求的物理量;③根据所给已知条件求解。
(4)在使用热量公式进行计算时,首先各物理量的单位必须统一用国际单位,如温度 t的单位用℃,质量
m 的单位用 kg,比热容 c 的单位用 J/(kg ℃),热量的单位用 J;其次,对有关温度的文字叙述应特别谨
慎,不可乱套,注意分清“升高”“升高了”“降低”“降低了”对应的都是温度的改变量△t,而不是温度
t;而“升高到”“降低到”对应的才是物体的末温 t。
4、热平衡的应用
(1)热平衡:在热传递过程中,如果没有热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 Q 放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 Q
吸,即 Q 放=Q 吸,把这个关系叫热平衡方程。
(2)热平衡方程式: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放在一起,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当两个物体
温度达到相同时,如果没有热量损失,则有 Q 吸=Q 放,称为热平衡方程,在热量计算题中,常采用此等式。
※注意此方程只适用于绝热系统内的热交换过程,即无热量的损失;在交换过程中无热和功转变问题;而
且在初、末状态都必须达到平衡态。
①系统放热,一般是由于温度降低、凝固、液化及燃料燃烧等过程。
②而系统吸热则是由于温度升高,熔解及汽化过程而引起的。
5、探究比热容的实验
(1)实验目的:探究不同物质吸热(比热容)情况。
(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3)实验器材:2个相同的酒精灯、烧杯、水、沙子、温度计支、铁架台个、石棉网、火柴、停表。
(4)实验步骤::步骤①在两个铁架台的底座上各放一个规格相同的酒精灯,调好铁圈的高度,将石棉网
放在铁圈上。
步骤②将盛有等质量的水和沙子的烧杯分别放在石棉网上。
步骤③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挂在铁架台的支架上,并将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读出此时水和沙子的初温度,
填入表中。
步骤④点燃酒精灯,同时对水和沙子加热,加热时间均为 6 分钟,停止加热前分别读出水和沙子的末温度,
填入表中。
步骤⑤整理实验器材。
(5)实验结论: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吸收相同的热量,食用油的温度升高的较大。
(6)实验分析:判断水与沙子的吸热本领的大小,有两种方法
①可判断两种物质在升高相同温度的情况下,所用时间的多少,用时较多的,说明吸收的热量多,则比热
较大。
②可判断两种物质在吸收相同热量的情况下,升高温度的多少,温度升高较多的,则比热较小。
教材习题 01 解题方法
任选两种物质,将它们放在 ①我们使用相同的加热器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多少,
太阳光下照射,看看哪种物 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质升温快,想一想,影响升 ②比较物质吸热能力的方法: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
温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热量(即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温度的变化,温度变化小的吸
热能力强……
【答案】
教材习题 05 解题方法
某同学在烧杯中装入 500g 水,测得水的温度为 ①已知水的比热容和质量、初温、末温,
20℃,然后用酒精灯给水加热,直至水温上升到 根据 Q 吸=cm△t 求出水吸收的热量,水
70℃。 吸收的热量即为水内能的增加量。
(1)在上述过程中,水的内能增加了多少? ②用酒精灯给水加热时,烧杯会吸收部分
(2)有同学认为,水吸收的热量就等于酒精燃烧所 热量,还有一部分热量散失到空气中,据
放出的热量,你认为对吗?请说明理由。 此分析回答……
【答案】
教材习题 06 解题方法
在测量温度时,有时需要考虑温度计吸热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例如,被测 ①同质量的两物体
物体的质量很小,但温度较高时,温度计吸收热量就会使被测物体温度降 吸收热量相同的热
低,为了使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应选择酒精温度计还是水银温度计?为 量时,比热容大的
什么?[c =2.4×103J/(kg ℃),c =0.14×103J/(kg ℃)] 温度变化小……酒精 水银
【答案】
考点一 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
1.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劳动课已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课程要求学生要
学会做一些家常菜,小亮利用除夕做年夜饭之时,向妈妈学习炒菜,收获颇丰。其中炒菜过程中涉及的
物理知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切菜前,把刀刃磨得很锋利,是为了减小压强
B.炒菜主要是通过热传递改变了菜的内能
C.用铁锅炒菜是因为铁的比热容大
D.炒菜时菜的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2.小明在探究“物质的放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分别用质量均为 0.5kg 的水和另一种液体进行对比
实验(水的比热容大于另一种液体),并用图像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实验过程中,水和另一种液体在
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由图像可知:   (选填“甲”或“乙”)物质为水,另一种液体的比热
容为  J/(kg ℃),这种液体在 0~15min 内放出的热量为    J。[c 水=4.2×103J/
(kg ℃)]
3.质量为 2kg 的某种物质,吸收 8.4×104J 的热量,温度从 10℃升高了 20℃,它的比热容为多少?
考点二 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4.苏颂公园是同安首座以历史名人命名的公园,如图所示,是一座集文化、观赏、休闲于一体的高品位文
化公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漫步公园,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
B.阳光下池水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C.阳光下池水比岸上石头凉,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小
D.傍晚时气温降低,公园内的石头含有的热量增多
5.如图,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取暖用具——黑漆描金手炉。在手炉中装满热水后抱在怀中,便可取暖,这是
利用了    的方式改变内能,手炉中装水的原因是利用了水的    较大的特点。
考点三 实验 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6.在“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实验中,某同学在两只相同的烧杯里分别装入水和食用油,用相同的加
热器加热它们,如图所示。
(1)水和食用油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    (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来反映的。
(2)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    (填“大
于”或“小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物质 质量/g 升温 10℃所需的 升温 20℃所需的 升温 30℃所需的
时间/s 时间/s 时间/s
食用油 30 64 89 124
水 30 96 96 220
(3)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   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不同。
(4)为了表示不同物质在这种性质上的差别,物理学中引入了比热容这个物理量。下列现象中,能用
“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个特点解释的是    (填标号)。
A.沿海地区昼夜温差会比内陆地区小;
B.夏天在地面上洒水,人感到凉快;
C.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D.生物体内水的比例很高,有助于调节生物体自身的温度。
7.“热量”不可见,也没有熟悉的测量工具可以直接测量,在实验中我们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或用
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判断物体是否吸收(或放出)热量、比较物体吸收(放出)热量的多少。
(1)小泽用图甲装置比较”水和铁砂的吸热能力“,实验时,用同一酒精灯分别加热两个相同试管中的
水和铁砂,通过比较    ,来比较水和铁砂吸收热量的多少;用图乙装置探究”影响电流热效
应的因素“时,通过比较细玻璃管内    ,来比较电流通过镍铬合金丝产生热量的多少。
(2)小泽同学用图丙装置探究“海波熔化过程的规律”,并依据实验证据描绘出海波的熔化曲线,如图
所示。这种加热方法的优点是(一条即可)    ,由实验可知海波熔化的
特点是:   。
(3)由丙图图像可知,液态海波的比热容与固态海波比热容之比是    。
考点四 热量的计算
8.小明对质量为 500g 的冰缓慢加热,不计冰和水的质量变化,他根据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中记录
的实验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时间图像[c 水=4.2×103J/(kg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像中的 DE 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其温度不变
B.在图像中 CD 段中水共吸收了 2.1×105J 的热量
C.图像中 BC 段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内能也不变
D.冰熔化过程用时 6min,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9.小明将质量为 100g 的碎冰放入试管中探究冰的熔化特点,根据数据绘制了温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
冰属于    (晶体/非晶体)。若在持续加热的过程中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则冰在熔化过程
中吸收的热量是    J[已知 c 水=4.2×103J/(kg ℃)]。
10.如图,是 2kg 冰在空气中熔化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请解答:已知:c 水=4.2×103J/(kg ℃),
c 冰=2.1×103J/(kg ℃)。
(1)冰在开始熔化前共吸收了多少热量?
(2)上述热量可以让熔化后的水温度升高多少摄氏度?
考点五 热平衡方程的应用
11.将质量为 m0 的一小杯热水倒入盛有质量为 m 的冷水的保温容器中,使得冷水温度升高了 3℃,然后又
向保温容器中倒入一小杯同质量同温度的热水,水温又上升了 2.5℃。不计热量的损失,则可判断(  )
A.热水和冷水的温度差为 87℃,m0:m=1:28
B.热水和冷水的温度差为 33℃,m0:m=1:10
C.热水和冷水的温度差为 54℃,m0:m=1:24
D.热水和冷水的温度差为 48℃,m0:m=1:20
12.我国南海海底蕴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其作为新型能源,有着巨大的开发使用潜力。经过测算,可燃
冰的热值大约为 6×109J/m3。则 2m3 的“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以 70%效率计算,可以使    kg
的水从温度 10℃升高到 60℃。[c 水=4.2×103J/(kg ℃)]
13.有一根烧红的金属棒,温度是 820℃,质量是 0.2kg,把它浸没到温度为 10℃的水中,达到热平衡时水
的温度变为 20℃,若这种金属的比热容是 c=0.42×103J/(kg ℃),不考虑热损失,求这个过程中:
(1)金属棒放出的热量;
(2)水的质量。水的比热容是 c 水=4.2×103J/(kg ℃)
一.选择题(共 8 小题)
1.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有些优美词句中还蕴含有物理知识。下列词句与对应的物理知识叙述正确
的是(  )
A.“大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大量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昼化形成浓露
B.“春蚤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C.“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温度升高后分子运动速度变慢
D.“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同样的太阳照射,沙子比热容比水小升温快
2.青铜冰鉴是我国战国时代发明的“原始冰箱”如图所示。冰鉴是一件双层的器皿,鉴内有一缶。夏季,
鉴缶之间装冰块,缶内装食物,就可起到降温的作用;冬季,鉴缶之间装热水,还可起到保温作用。下
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夏天是利用冰熔化时吸热,内能减小,起到降温的作用
B.夏天从缶中拿出的水果表面有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碰到冷的水果液化而成
C.冬天鉴缶之间装热水,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来实现更好的保温效果
D.青铜冰鉴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食物的内能的
3.如图是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对 a、b、c 三个物体加热时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其中 a、c 质量相同。
下列对图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t1﹣t2 时间内物质 a 的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B.如果 a、b 是同种物质,b 的质量一定大于 a 的质量
C.温度从 T1 升高到 T2 时,a 物质吸收的热量比 b 多
D.由图可知,b 的比热容一定大于 a 的比热容
4.在两个上端开口的正方体容器内,分别装有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和乙两种液体,如图所示。一起放在
太阳下暴晒 10min,测得甲、乙两种液体上升相同的温度,已知单位面积的液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
热量是相同的,忽略容器吸、放热的影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液体的比热容较大
B.乙液体的比热容较大
C.它们的比热容一样大
D.无法比较它们比热容的大小
5.如图所示,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质量相同的甲和乙两种液体,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以下判断正确的
是(  )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甲的温度/℃ 20 22 24 26 28
乙的温度/℃ 20 24 28 32 36
A.吸收相同热量,甲的温度变化量大于乙的温度变化量
B.变化相同的温度,乙需要更多的加热时间
C.如果要制作一个供热时间较长的暖手袋,在甲和乙两种液体中应选择甲作为供热物质
D.甲的比热容比乙的小
6.炎炎夏日的中午,将井水盛入盆中,置于阳光下晾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的温度升高 B.水的蒸发加快
C.水的比热容变大 D.水分子的运动更剧烈
7.图中的融侨公园绿意盎然,是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散步的市民为参照物,岸边的树木是静止的
B.湖边柳絮纷飞能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气温降低时,湖水分子运动变慢,含有的热量减少
D.烈日下,湖水比岸上石头凉,主要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8.汽车发动机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使其损坏,通常发动机正常工作温度在 80~90℃之间。参考表格中数据,
汽车应该加的冷却液是(  )
物质 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 比热容/J( kg ℃)﹣1
水 100 4.2×103
甘油 290 2.4×103
A.甘油,因为甘油的沸点比水高 B.甘油,因为甘油的比热容比水小
C.冷水,因为水的比热容比甘油大 D.沸水,因为水沸腾时会吸收大量的热
二.填空题(共 4 小题)
9.北方的暖气大多用水作为散热剂,是因为水的    的特性;有质量为 50kg 的水流过暖气,温
度下降 2℃,放出的热量是    J。[c 水=4.2×103J/(kg ℃)]
10.在热传递的过程中,若不计热量损失,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和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相等。现将质量为
40kg,初温为 550℃的铁块投入温度为 20℃的水中迅速冷却,水的质量为 460kg,不计热量损失,则热
传递结束时的水温为  ℃。[已知铁的比热容 c =0.46×103铁 J/(kg ℃),水的比热容 c=4.2×103J/
(kg ℃)]
11.如图所示,随着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小明听到罩内闹钟铃声的    (响度/音调/音色)变低,
如果罩内的空气被完全抽空则不能听到铃声,由此我们可以推理得出的结论是    。小红来
到公园,闻到阵阵花香,说明分子在做    ;接着她来到人工湖旁,感觉到河岸的沙滩很
热,而湖水却是凉凉的,这是因为水的    较大的缘故。
12.如图所示是古代的省油灯,灯体内部有一夹层,将水注入夹层用来吸热以减慢油的蒸发,达到省油的
目的,这是利用了水的    较大的特性,该过程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油的内能。质量为
300g 的水温度升高 10℃时吸收的热量为    J。[c 水=4.2×103J/(kg ℃)]
三.实验探究题(共 1 小题)
13.同样日照条件下,夏天中午海边的沙子热得烫脚,但海水较凉爽;傍晚日落后,海边的沙子很快变凉,
而海水仍然温暖。对此现象小强提出猜想,并利用如图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1)小强的猜想是物质温度变化的快慢可能与    有关;
(2)实验时需要的测量工具有温度计、停表和    ;
(3)用相同酒精灯加热,控制水和沙子的质量和加热时间相同,通过比较水和沙子    ,
来验证猜想。
(4)同组的小红提出不同的猜想:中午海水比沙子温度低,可能是因为海水蒸发吸热造成的。大家基于
此猜想进一步推理,得出日落后海水比沙子降温    (选填“快”或“慢”),这与实际不符。
四.计算题(共 2 小题)
14.将质量为 4 千克的铜加热,铜的温度升高了 50℃,求:铜吸收的热量 Q 吸.[c 铜=0.39×103 焦/(千克
℃)]。
15.一壶体积为 2L、温度为 20℃的水,加热到 70℃[已知 ρ 水=1.0×103kg/m3,c 水=4.2×103J/(kg ℃)]。
求:
(1)水的质量是多少 kg。
(2)水吸收的热量。
(3)接着再继续加热,若水又吸收了 1.68×105J 的热量,水的末温。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