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 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法国时,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课标要求:
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
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或“技术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工厂机器大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它既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自主学习任务: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
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概况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后期英国-----扩展到欧美行业、发明职工凯伊
(1704-1764)飞梭一七三三年,约翰?凯伊发明『飞梭』
揭开工业革命的序幕珍妮纺纱机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水力纺纱机水力织布机飞梭的发明引发了棉纺织业的连锁反应“需要是发明之母”徒工瓦特和他改进的万能蒸汽机动力机器-- 工业革命最重要的发明
工业革命的主角、工业革命的象征瓦特蒸汽机应用的意义?交通运输工具美国人富尔敦制造的第一艘汽船富尔顿据表格归纳小结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发起国:
2、发明者:
3、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第一次工业革命概况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英国-----扩展到欧美行业、发明英国主要是能工巧匠的经验积累科学与技术没有紧密结合材料一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共产党宣言》 依据材料分析工业革命是如何改变世界的。以英国为例: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1850年,英国蒸汽机产生的能量占欧洲的一半以上……1848年,英国的铁产量已经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产量总和。
1854-1856年间英国制成品占领1╱2的世界市场,其中,棉布占世界的1╱2以上。
----人民版《必修二》英国取得___________地位“世界工厂”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前后,英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______进程加快城市化材料二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英国就业人口比重1841年 1877年 就业人口的变化反映了什么?材料三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指出:“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工人无产者,而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工业革命在经济组织和社会关系方面分别引发了怎样的变化? 出现了工厂;整个社会日益分裂成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三、工业革命的影响(一)生产力:极大提高社会生产力,新兴工业部门出现。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二)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取代手工工场(三)生活方式:城市化进程加快(四)社会关系:两大对立阶级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1832年议会改革)(六)主要思想:出现了自由主义思潮和马克思主义(五)世界市场: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 材料一 著名学者钱乘旦先生认为:“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和平的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能力。”
材料二 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英国还在劳动力供应方面占优势;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
——[美]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共产党宣言》
材料一 著名学者钱乘旦先生认为:“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和平的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能力。”
材料二 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英国还在劳动力供应方面占优势;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
——[美]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共产党宣言》
日不落帝国的形成…英东印度公司促使了美波士顿倾茶事件的发生 广阔的市场
充足的资金殖民扩张和掠夺
海外贸易
贩卖黑奴16世纪以来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与技术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己最著名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牛顿用数学方法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运用这些定律,牛顿把星星、地球和自然界所有的力量都放在了他的天平上。 自然科学的进步 欧洲的知识阶层认为,上帝创造了世界,而牛顿发现了上帝创造世界的方法。 “绵羊本来是很驯服的,所欲无多,现在它们却变得很贪婪和凶狠,甚至要把人吃掉,它们要踏平我们的田野、住宅和城市”
——英国作家托马斯·莫尔《乌托邦》从16世纪持续到19世纪的圈地运动1、圈地运动以损害广大农民的利益为前提2、为工业革命提供条件,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失地农民流入城市——廉价雇佣劳动力
◆瓦解了小农经济——扩大市场
◆促进资本主义农场(牧场的建立)
工业革命前的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农业人口仍占总人口的80%以上,而到工业革命后的19世纪中叶,英国的农业人口急剧下降到总人口的25%。 材料:自主创新是英国工业化的关键。英国人口爆炸过程中出现大量的科技和制度创新(如牛顿在21到27岁期间为科学理论奠定了基础;亚当·斯密 创立经济学,著有《国富论》;道耳顿创立近代原子论;法拉第创立电磁学;达尔文提出进化论;麦克斯韦创立经典的电磁场理论),并且大多是民间性质,大多是年轻人所为。 材料:自由宽松的政治和经济环境:首先是产权制度的建设。17、18世纪,英国政府相继在层保护财产和合同、保护消费者的商品检验制度和价格控制制度、保护发明者的专利制度、保护投资者的制度、保护劳动者的评定工资制度、工厂法和济贫法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努力。其次是自由贸易制度的建设。 条 件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经验积累1851年伦敦第一届世博会(万国博览会)1851年万国工业博览会成为了全世界第一场世界博览会,在英国首都伦敦的海德公园举行,展期是1851年5月1日至10月11日,主要内容是世界文化与工业科技,其定名中的“Great”在英文有伟大的、很棒的、壮观的意思,借此博览会英国在当时展现了工业革命后,英国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请你给1851年伦敦第一届世博会英国展厅、中国展厅设计展品。
英国展厅:
中国展厅:
认识:大洋网讯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申办工作领导小组和上海图书馆经过资料发掘和考证,最近确认:中国人最早在1851年就已经参与了在英国伦敦举行的第一届世界博览会。1851年,上海商人徐荣村以自己经营的12包中国特产“荣记湖丝”参加伦敦世博会,引起轰动并夺得金、银两项大奖。 条 件封建专制制度买房置地小农经济、闭关锁国小农经济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文化专制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工业革命?蒸汽机采用新的能源,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推动了燃料工业、机械制造业、冶金业、材料工业的革命;
随着汽船和蒸汽机车的发明,出现了交通运输业革命,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逐渐形成;
蒸汽机的使用,使工厂规模扩大,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蒸汽机导致煤的大量开采和使用,加剧了环境污染,?课件24张PPT。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课标要求:
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
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自主学习任务: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3.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进入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 1、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基本确立
2、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市场、资金等)
3、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一)条件 第二次工业革命概况自然科学、市场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英美德法等几个工业国家同时进行行业、发明据表格归纳小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发起国:
2、发明者:
3、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为了改进这架留声机,爱迪生一连五天没有睡觉。(摄于1888年)爱迪生发明电影后,制作的世界第一部有声电影《打喷嚏》中的画面。贝尔电话贝尔和他的助手在做电话通话实验贝尔制造的一架早期的电话1877年末,人们在用话筒与听筒分
开的电话通话。这是最早的电话操作交换台。
1880年至1889年在挪威投入使用。1904年的法国巴黎电话总局,图中为女
子接线员在工作。电话发明以后,首先被用于处理紧急事件中。该图
是1907年的急救服务广告。进入电气时代 马可尼于1895
年发明无线电通讯
技术。汽车的问世 卡尔·本茨先生是世界汽车工业的先驱者之一(1844-1929),是德国奔驰汽车公司的创始人,被称为“汽车鼻祖”。 卡尔·本茨 奔驰1号三轮汽车于1886年1月29日获汽车制造专利这一天被公认为汽车的诞生日,车速最快为15km/h1897年生产的本茨汽车奔驰西姆皮勒克斯旅游车——1907年制造,最高时速80公里/小时。 箱型车身 1896年,美国人亨利·
福特造出第一辆四轮汽车。飞机的问世百科名片
诺贝尔
阿尔弗雷德·伯纳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 1833.10.21-1896.12.10)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炸药的发明者。他曾拥有Bofors军工厂,主要生产军火;还曾拥有一座钢铁厂。在他的遗嘱中,他利用他的巨大财富创立了诺贝尔奖,各种诺贝尔奖项均以他的名字命名。人造元素锘(Nobelium)就是以诺贝尔命名的。 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了什么影响?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垄断组织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东西方的经济联系更密切,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生产力迅速提高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企业间竞争加剧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产生垄断垄断组织的形成垄断组织形成过程
1、世界市场形成过程
(1)开始形成
(2)初步形成
(3)最终形成(16C—18C中叶)
决定因素:
表现:早期的殖民扩张和世界贸易
(18C中后期—19C中叶)
决定因素:
表现: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居于世界
贸易中心
(19C下半叶—20C初)决定因素:
表现:欧美强国开始挑战和分享世界
贸易中心地位,20C初世界被
基本瓜分完毕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的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四、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工业革命国际贸易的发展武力逼迫人口和资本的流通交通运输和通讯的改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C末20C初)根源 生产力的发展, 资本主义具有开放和扩张的本质方式世界市场形成的原因、方式材料一 1870年~1900年世界贸易总额增长情况表材料二1、国际贸易的发展2、交通运输的改进和通讯技术的发明 世界市场形成的方式及原因单位:亿英镑英国海外投资(资本输出)图3、资本和人口的流通材料三人口的自由流动19世纪,大约有6000万人离开欧洲到海外定居,这些国际移民有利于世界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积极影响:消极影响:1、殖民者:
2、殖民地半殖民地:1、一国发生经济危机,就会波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
2、殖民地半殖民地:贫困落后,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促进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加速了传统经济方式的瓦解。3、世界:世界经济联系加强。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1)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商业交换的品种增多。?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的加剧。
(2)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十九世纪中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十九世纪晚期至二十世纪初,世界市场正式形成。?
(3)?同意。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加强了世界各地联系。???
不同意。加剧了世界各国的贫富分化;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形成了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说明:只答同意或不同意而不说明理由不给分。)
(4)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运河的修建和轮船的改进;跨洲铁路的修建;世界通讯网络的形成。背景:工业革命;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城市出现);城市交通状况日益复杂(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和种类增多)
科技成果: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新式交通工具的不断出现;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的产生和普及;网络技术的出现与应用。
方面: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日益突出的交通问题,改善了城市生活环境;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规则意识、法制观念、行为方式)姓名
张维佳
单位
德州市实验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本单元主要讲述的内容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本课主要讲述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进程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在教材中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本课涉及人类文明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型的重大问题,是学习本册教材的关键内容之一。本课分为三部分: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经济组织形式的变化、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分别从生产工具的进步、生产手段和形式的演进、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运行形式的变化三个方面阐释了工业革命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作用。
二、学生分析
在高中阶段的必修Ⅰ和必修Ⅱ模块的学习 中,学生已掌握了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与世界以及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相关史实。高三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学习态度明确,自我意 识趋向成熟,情感上具有正确的价值观。自主阅读与文字、口头表达有一定的基础,且具备一定的团结协作能力。但分析历史问题的理论和方法还不够成熟。因此在 授课过程中,我将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解决这一问题。
三、教学目标
本课的课标要求是了解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在18世纪60年代开始兴起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它引导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社会带入电气时代。随着欧美国家两次工业革命的完成,生产力极大提高,资本主义经济空前发展。随后这些国家无一例外地进行侵略扩张政策,到世界范围内大肆抢占市场原料产地以及资本输出场所,扩大海外贸易。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一)导入
情景:视频:《摩登时代》片段
设问:这部电影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生产场景,引出课题。
此环节利用电影资源,形象直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在讲授环节,大量运用史料、图片、量表等技术资源。使用这些技术资源主要是为了更形象的引导学生加深对本课的理解和掌握。如展示新技术和新发明、新机器的图片,使学生能更直观的了解工业革命的进程。工业革命的影响使用了量表、图表、史料等手段,使学生在比较中加深认识,有利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体系建构
????学生自行构建本课的知识结构图,相互补充和完善。然后老师多媒体展示标准的结构图,并根据结构图指出本课的重点难点。最后学生背诵知识点,加深理解和记忆,以达到知识巩固的效果。
????多媒体展示巩固练习。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视频《摩登时代》
观看视频
多媒体展示
讲授新课:探究
设计问题: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
小组探究和展示
幻灯片展示
讲授新课:自主学习
设计问题:工业革命开始和结束的标志?蒸汽机的作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新兴部门?两次工业革命分别出现了怎样的经济组织形式?展示图片
学生自主学习,回答问题
幻灯片展示
讲授新课:研讨
设计问题: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
小组研讨,代表发言
幻灯片展示
讲授新课:合作探究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展示材料、图片和量表。
小组探究,黑板展示,组长讲评
幻灯片展示
讲授新课:自主学习
世界市场形成的方式和影响
自主学习,回答问题
幻灯片展示
课堂巩固
展示习题
学生自主学习
幻灯片展示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1、本课以问题为导引,以两次工业革命的过程为主线进行讲授,线索明晰。
2、运用大量的图片、史料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借助幻灯片展示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历史图片及材料,引导学生加强对本课基础知识的巩固。
4、让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活学活用,及时反馈巩固。高三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合作探究和展示讲评,增强了学生概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