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讲 声音是什么(含答案)(预习) 2024年新八年级物理暑假提升讲义(苏科版2024)

文档属性

名称 第02讲 声音是什么(含答案)(预习) 2024年新八年级物理暑假提升讲义(苏科版202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8-26 14:02:36

文档简介

第 02 讲 声音是什么
模块一 思维导图串知识 1.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模块二 基础知识全梳理(吃透教材)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
模块三 教材习题学解题
播速度不同;
模块四 核心考点精准练
3.掌握利用声速测距离。
模块五 小试牛刀过关测
■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自然界中凡是发声的
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源:物理学中把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是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
来所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向外传播并存在。
■知识点二:声音的传播
1.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介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
■知识点三:声速 回声
1.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 m/s,读作米每秒。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340m/s,平常我们
讲的声速,指的就是此值。
2.影响声速的因素:(1)介质的种类,一般情况下 v 固>v 液>v 气;
(2)温度,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3.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大的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便形成回声。回声是声音的反射。
教材习题 01 解题方法
一张纸、一根皮筋、一个笔帽、一杯水……怎样才能使它们发 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出声音?请你试一试,并与其他同学交流。
②我们要设法使这些物体振动起来,便能
够发出声音。
【答案】撕扯、揉搓纸张会发出声音;拉紧橡皮筋并拨动会发出声音;吹笔帽会发出声音;敲击或摩擦水
杯会发出声音。
教材习题 02 解题方法
在两端开口的圆筒的一端蒙上橡皮膜,并在皮膜的中央贴一块 ①激光笔发射的光束会通过平面镜反射到
平面镜,将圆筒插入挡光板的圈孔中。当激光笔发出的一束光 光屏上;
射向镜面时,在激光笔后方的光屏上会呈现一个亮点。如图所
②对着圆筒发出声音,声音具有能量会使
示,对着圆筒发出声音,你在光屏上看到什么现象 这说明什
橡皮膜带动平面镜晃动;
么问题
③通过光屏会看到经过平面镜反射的激光
束在光屏上画出不规则的曲线。
【答案】通过光屏会看到经过平面镜反射的激光束在光屏上画出不规则的曲线。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教材习题 03 解题方法
如图 所示,用两个一次性纸杯自制一个“土电话”。与你的同学 ①使细线分别处于松弛状态和拉紧状态时
合作,使细线分别处于松弛状态和拉紧状态,比较通话效果。 会发现,细线处于拉紧状态时,通话效果
再改用不同材料、不同粗细的线,比较通话效果,如果用三个 好。
纸杯,能实现三人之间的通话吗?请你试一试。
②按照题目要求可以实际操作一下,改用
不同材料、不同粗细的线,比较通话效果。
【答案】 略
考向一:声音的产生
【例 1】如图所示小华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而不直接观察音叉是否振动的原因是___________。
当小华用手捂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后,小华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这是因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向二:声音的传播 声速
【例 2】关于声音的传播,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动形式传播
B.声音在真空中的速度传播是 3×108m/s
C.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D.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随介质的变化而变化
一、单选题
1.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如图),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
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
C.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2.前几年在土耳其发生了一场大地震,致使一万多人丧生,有关人士指出,地震发生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
识,是使丧生人数增多的一个原因,以下是关于被埋在废墟里的人自救的一些措施,你认为其中最有效的
方法是(  )
A.大声呼救
B.静等营救人员前来营救
C.见缝隙就钻,从废墟中爬出来
D.用硬物敲击废墟板或墙壁,向营救人员求救
3.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
A.声的回音 B.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C.钟还在振动 D.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4.下列各物体中,不是声源的是(  )
A.发出悠扬声音的笛子 B.放在课桌上的笛子
C.空中飞行的蜜蜂 D.在池塘边“呱呱”叫的青蛙
5.如表所示,是声音在几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介质 水(0℃) 水(15℃) 水(20℃) 冰(0℃) 软橡胶 软木 钢铁
v/(m s-1
1440 1470 1480 3230 45 500 5200
)
根据表中的信息,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液态介质中,声速大小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B.声速大小和介质的物态有关
C.固态介质中,声速大小和介质的种类有关 D.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二、填空题
6.初春时节,柳树发芽,你可以折一根柳条,把皮和芯拧松,抽出木芯,用刀把嫩皮的两端修齐,就制成
了“柳笛”。用力吹,柳笛就发出声响,该声音是由于 的振动而产生的。
7.如图所示、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在竖直方向静止不动,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慢慢靠近并接触乒乓球,观察
到乒乓球被弹起,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音叉发出的声音通过 传入我们的耳中。
8.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 。声音在 15℃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 m/s。
9.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大小不同。根据以下小资料可知:多数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速度比液
体中的 (选填“大”或“小”),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受 的影响。
小资料: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v/(m/s)
空气(0℃) 331 煤油 1324
空气(15℃) 340 水(常温) 1500
空气(25℃) 346 海水(25℃) 1531
三、实验题
10.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它 ,说明了声音是由 产生
的;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
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
明 可以传声;在月球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 ;
并由此推理可知 。
11.小明等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装置如图甲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当小明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多次弹开。通过实
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
(2)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 这种思维方法叫做 (选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
“转换法”或“类比法”);
(3)若将此实验移到月球表面去做。回答下列问题:
①听到和看到的现象分别是 ;
A.既能听到声音,又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B.不能听到声音,但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C.既不能听到声音,也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②根据实验现象的变化,你又可以总结出什么结论是 。
四、简答题
12.如图用牙轻轻咬住铅笔上端,用手指轻敲铅笔下端,注意听这个敲击声,然后张开嘴使牙不接触铅笔,
而保持铅笔位置不变,手指用与前同样的力轻敲铅笔下端,这时他也听到了声音。
(1)两次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两次听到的声音不同?第 02 讲 声音是什么
模块一 思维导图串知识 1.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模块二 基础知识全梳理(吃透教材)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
模块三 教材习题学解题
播速度不同;
模块四 核心考点精准练
3.掌握利用声速测距离。
模块五 小试牛刀过关测
■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自然界中凡是发声的
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源:物理学中把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是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
来所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向外传播并存在。
■知识点二:声音的传播
1.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介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
■知识点三:声速 回声
1.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 m/s,读作米每秒。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340m/s,平常我们
讲的声速,指的就是此值。
2.影响声速的因素:(1)介质的种类,一般情况下 v 固>v 液>v 气;
(2)温度,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3.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大的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便形成回声。回声是声音的反射。
教材习题 01 解题方法
一张纸、一根皮筋、一个笔帽、一杯水……怎样才能使它们发 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出声音?请你试一试,并与其他同学交流。
②我们要设法使这些物体振动起来,便能
够发出声音。
【答案】撕扯、揉搓纸张会发出声音;拉紧橡皮筋并拨动会发出声音;吹笔帽会发出声音;敲击或摩擦水
杯会发出声音。
教材习题 02 解题方法
在两端开口的圆筒的一端蒙上橡皮膜,并在皮膜的中央贴一块 ①激光笔发射的光束会通过平面镜反射到
平面镜,将圆筒插入挡光板的圈孔中。当激光笔发出的一束光 光屏上;
射向镜面时,在激光笔后方的光屏上会呈现一个亮点。如图所
②对着圆筒发出声音,声音具有能量会使
示,对着圆筒发出声音,你在光屏上看到什么现象 这说明什
橡皮膜带动平面镜晃动;
么问题
③通过光屏会看到经过平面镜反射的激光
束在光屏上画出不规则的曲线。
【答案】通过光屏会看到经过平面镜反射的激光束在光屏上画出不规则的曲线。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教材习题 03 解题方法
如图 所示,用两个一次性纸杯自制一个“土电话”。与你的同学 ①使细线分别处于松弛状态和拉紧状态时
合作,使细线分别处于松弛状态和拉紧状态,比较通话效果。 会发现,细线处于拉紧状态时,通话效果
再改用不同材料、不同粗细的线,比较通话效果,如果用三个 好。
纸杯,能实现三人之间的通话吗?请你试一试。
②按照题目要求可以实际操作一下,改用
不同材料、不同粗细的线,比较通话效果。
【答案】 略
考向一:声音的产生
【例 1】如图所示小华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而不直接观察音叉是否振动的原因是___________。
当小华用手捂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后,小华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这是因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可以利用“转化法”把微小的振动转化成容易感知的现象,进
行实验探究。
【答案】音叉振动幅度小;不能;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解析】小华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而不直接观察音叉是否振动的原因是音叉振动幅度小;当
小华用手捂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后,小华不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总结升华】题目考查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有些振动是看不到的,我们就利用“转化法”来感知。如:
说话时虽然看不到声带的振动,但是可以用手触摸声带来感觉,拍桌子时虽然看不到桌面在振动,但是可
以在桌面上放细小的物理,观察到细小物体的振动。
考向二:声音的传播 声速
【例 2】关于声音的传播,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动形式传播
B.声音在真空中的速度传播是 3×108m/s
C.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D.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随介质的变化而变化
【思路点拨】(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
的;
(2)声音的传播速度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传播速度越快;介质不同,传播速度一般
不同。
【答案】A
【解析】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动形式传播,故 A 正确;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 B 错误;
C、一般来说,声音的传播速度随着介质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 C 错误;
D、一般来说,声音的传播速度随着介质种类的不同而不同,故 D 错误。故选 A。
【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声音的传播速度跟介质种类和介质温度的关系,属于识记性内容,比
较简单。
一、单选题
1.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如图),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
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
C.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答案】C
【解析】由于音叉振动的幅度过小,人眼无法直接观察和区分,所以用“转换法”将这个实验效果进行放大,
当把悬挂的泡沫塑料球紧靠在正在发声的音叉上时,音叉的振动将泡沫塑料球弹开,即把音叉的微小振动
放大成泡沫塑料球的振动,以便于观察和进一步的研究。
故选 C。
2.前几年在土耳其发生了一场大地震,致使一万多人丧生,有关人士指出,地震发生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
识,是使丧生人数增多的一个原因,以下是关于被埋在废墟里的人自救的一些措施,你认为其中最有效的
方法是(  )
A.大声呼救
B.静等营救人员前来营救
C.见缝隙就钻,从废墟中爬出来
D.用硬物敲击废墟板或墙壁,向营救人员求救
【答案】D
【解析】A.大声呼救,会浪费体力,且地面上的人不易听到,故 A 不符合题意;
B.静等营救人员前来营救,不发出信号,不一定能被营救人员找到,故 B 不符合题意;
C.见缝隙就钻,从废墟中爬出来,如果不恰当的话,会卡在缝隙里,故 C 不符合题意;
D.因为声音可以在固体中进行传播,所以可以通过敲击废墟板或墙壁,产生声音并通过固体向外传播声音,
这样可以引起救助人员的注意,最后会获得救援,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 D。
3.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
A.声的回音 B.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C.钟还在振动 D.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答案】C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停止敲击大古钟,钟声仍未消失,是由于大古钟仍在振动,仍在发
声,故 C 符合题意,ABD 错误。
故选 C。
4.下列各物体中,不是声源的是(  )
A.发出悠扬声音的笛子 B.放在课桌上的笛子
C.空中飞行的蜜蜂 D.在池塘边“呱呱”叫的青蛙
【答案】B
【解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发出悠扬声音的笛子、空中飞行的蜜蜂、在池塘边“呱呱”叫的青蛙都能发
出声音,是声源,放在课桌上的笛子没有振动,没有发出声音,不是声源,故 ACD 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
意。
故选 B。
5.如表所示,是声音在几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介质 水(0℃) 水(15℃) 水(20℃) 冰(0℃) 软橡胶 软木 钢铁
v/(m s-1
1440 1470 1480 3230 45 500 5200
)
根据表中的信息,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液态介质中,声速大小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B.声速大小和介质的物态有关
C.固态介质中,声速大小和介质的种类有关 D.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答案】D
【解析】A.声音在 0℃、15℃、20℃的水中的速度不同,说明声速大小和液体的温度有关,根据表中的信
息,能得出的结论,故 A 不符合题意;
B.水和冰是同一种物质,状态不同,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说明声速大小和介质的物态有关,根据表中的
信息,能得出的结论,故 B 不符合题意;
C.声音在冰、软橡胶、软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所以固态介质中,声速大小和介质的种类有关,根
据表中的信息,能得出的结论,故 C 不符合题意;
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但从题表中不能得出该结论,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 D。
二、填空题
6.初春时节,柳树发芽,你可以折一根柳条,把皮和芯拧松,抽出木芯,用刀把嫩皮的两端修齐,就制成
了“柳笛”。用力吹,柳笛就发出声响,该声音是由于 的振动而产生的。
【答案】空气柱
【解析】用力吹,柳笛中的空气柱振动产生声音。
7.如图所示、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在竖直方向静止不动,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慢慢靠近并接触乒乓球,观察
到乒乓球被弹起,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音叉发出的声音通过 传入我们的耳中。
【答案】 振动 空气
【解析】[1]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慢慢靠近并接触静止的乒乓球,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是音叉的振动推动乒
乓球弹起,此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我们听到音叉振动的声音是由空气传入人的耳朵的。
8.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 。声音在 15℃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 m/s。
【答案】 振动 声源 340
【解析】[1]所有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声音在 15℃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 340m/s。
9.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大小不同。根据以下小资料可知:多数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速度比液
体中的 (选填“大”或“小”),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受 的影响。
小资料: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v/(m/s)
空气(0℃) 331 煤油 1324
空气(15℃) 340 水(常温) 1500
空气(25℃) 346 海水(25℃) 1531
【答案】 小 温度
【解析】[1]由资料可知,多数情况下,声音在液体中的速度比较大,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小。
[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温度不同,传播的速度不同。
三、实验题
10.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它 ,说明了声音是由 产生
的;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
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
明 可以传声;在月球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 ;
并由此推理可知 。
【答案】 被多次弹开 振动 放大音叉的振动 在桌子上撒一些碎纸屑 空气 不
能 变小 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1)[1][2]由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则发声的音叉在振动,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
声的音叉,会使乒乓球被被多次弹开。
[3]由于音叉的振动幅度较小,用眼睛看不出来,在此实验中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转换为乒乓球的摆动,便于
观察,故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
(2)[4]桌子振动发声时,振动幅度较小,用眼睛看不出来,可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来将桌面的振动放大。
(3)[5]左边的音叉响,说明左边的音叉振动,由于音叉之间有空气,所以空气把右边音叉振动的能量传给
左边音叉,引起泡沫小球的振动,说明右边音叉通过空气这种介质把振动传给了左边音叉。
[6]由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在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所以若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右边音
叉的振动不能传给左边音叉,所以左边音叉不会振动,小球不会弹起。
(4)[7][8]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
空气越来越稀薄,传声效果越来越差,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变小,并由此推理可知,真空不能传声。
11.小明等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装置如图甲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当小明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多次弹开。通过实
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
(2)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 这种思维方法叫做 (选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
“转换法”或“类比法”);
(3)若将此实验移到月球表面去做。回答下列问题:
①听到和看到的现象分别是 ;
A.既能听到声音,又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B.不能听到声音,但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C.既不能听到声音,也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②根据实验现象的变化,你又可以总结出什么结论是 。
【答案】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放大音叉的振动现象 转换法 B 真空不
能传播声音
【解析】(1)[1]通过实验发现,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音叉发出声音的同时,小球会被弹起一定的角度,
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2)[2]乒乓球在实验中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3]物体的振动有时用眼睛无法直接看到,可以通过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判断物体是否在振动,这种思维方法
叫做转换法。
(3)①[4]若将此实验移到月球表面去做,因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所以我们只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但不
能听到声音,故 B 符合题意,AC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②[5]根据实验现象可知,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四、简答题
12.如图用牙轻轻咬住铅笔上端,用手指轻敲铅笔下端,注意听这个敲击声,然后张开嘴使牙不接触铅笔,
而保持铅笔位置不变,手指用与前同样的力轻敲铅笔下端,这时他也听到了声音。
(1)两次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两次听到的声音不同?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
【解析】(1)两次听到的声音响度不同。
(2)用牙轻轻咬住铅笔上端,用手指轻敲铅笔下端,声音会通过颌骨直接传给听觉神经,引起听觉,且声音
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骨传导的效果好于空气,所以用牙齿咬住时听到的敲击声
音较大;张嘴使牙不接触铅笔,手用同样大小的力轻敲铅笔的另一端,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声音
较小,空气传导声音的效果不如骨传导声音的效果好。可见,牙咬住时声音的响度大,这说明了传播声音
的介质不同,且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效果好。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