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词,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解决围绕课文提出的关键问题,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借物抒情的表达手法。
3. 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理解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以及摇桂花的乐趣。
体会作者通过桂花所表达的思乡之情。
2. 难点
掌握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并能在阅读和写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质疑,提出问题
1. 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桂花吗?对桂花有什么印象?”
2. 引出课题《桂花雨》,让学生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
桂花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在哪里看到桂花的?“桂花雨”这个词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二)以问促学,初读课文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 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重点指导易错字的读音和写法。
3.默读课文,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继续提出自己的问题。
问题预设:
1. 作者为什么喜欢桂花?
2. 摇桂花时的情景是怎样的?作者的心情如何?
3. 文中哪些语句体现了作者对童年摇桂花的怀念?
4. 母亲为什么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5.作者是怎样借助桂花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三)合作梳理问题,建构问题系统
1.小组内交流解决部分问题,筛选出有价值并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全班展示
2. 明确本节课重点解决的问题:作者为什么最喜欢桂花?
(四)深入研读,解决核心问题
1. 学生自主阅读相关段落,批准寻找答案。
2. 组织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3. 分组汇报,教师点拨。
①桂花香气迷人:作者提到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这种浓郁的香气给作者带来了愉悦的感受。 ②桂花朴实无华:桂花不像梅花那样有姿态,它笨笨拙拙的,却有着独特的美和魅力。 ③ 摇花带来快乐:摇桂花的过程充满了乐趣,“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这种快乐成为了作者美好的回忆。 4. 桂花承载思乡情:桂花与作者的家乡紧密相连,离开家乡后,桂花成为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寄托。
4.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段落,
(五)课堂小结
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理清文章脉络:赏桂花、摇桂花、忆桂花
2.《桂花雨》文章借助具体事物表达情感的方法一: 借对桂花的香味用途等表达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3. 课堂练习:能力测试基础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听写生字词。
2.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作者琦君特别喜欢桂花的原因,而在她的记忆中,摇桂花是最让她难忘和快乐的事情。同学们上节课也还提了一个问题: 摇桂花时的情景是怎样的?作者的心情如何?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美好的回忆,感受摇桂花的乐趣。(板书:摇桂花
(二)继续探究,解决问题
1.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中描写摇桂花的段落(第 3 - 6 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让你感受到作者快乐心情的词句。
2. 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学生分享自己找到的词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预设 1: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引导学生抓住“可乐了”“使劲地摇”等词语,体会作者迫不及待、兴奋不已的心情。
预设 2:
“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让学生想象桂花纷纷飘落的情景,感受作者的惊喜和快乐。
指导学生朗读这两句话,读出作者的快乐和兴奋。
教师追问:作者为什么这么快乐呢?如果你也在桂花树下,你想说什么做什么呢?
4.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体会。(引导学生从桂花的香气、摇花的乐趣、与家人一起的温馨等方面进行思考和交流)
教师追问:作者是怎样把摇桂花的快乐写得这么生动形象的让人这么有画面感呢?
预设:作者通过准确的动作描写(抱、摇)和生动的语言描写(“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摇桂花的快乐。
5. 再次朗读,体会摇桂花的乐趣。总结:《桂花雨》借助具体事物表达情感的方法二:以摇花乐展现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及思乡之情。
(三)理解思乡,体会情感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是留下的最后一个问题,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小组讨论,交流看法。
1. 情感寄托: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承载着作者对童年、对亲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美好回忆。这种情感的分量(熟悉亲切)是任何其他地方的桂花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在作者心中家乡的桂花更香。 2 .思乡之情:这句话主要表达的是作者的思乡之情。不是说别处的桂花真的不如家乡的香,而是因为家乡的一切在作者心中都有着特殊的地位,是无法被替代的。 4. 个人体验:对于作者来说,在家乡摇桂花、赏桂花的经历是独一无二的,那种与家人一起分享的快乐和温馨,使得家乡的桂花成为了一种情感的象征,其香气也因此被赋予了更深厚的意义。
教师小结:这句话重点不在于比较桂花香气的实际差异,而是借桂花抒发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借物抒情)作者借母亲的话深化情感。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 推荐阅读《白杨礼赞》茅盾
2.让学生回忆自己家乡的一种特产或景物,想想它给自己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把自己写的短文读给家人听,听取他们的意见并修改。
课堂总结:
全文好像没有写一个爱字,但是我们读到的都是爱。作者怎么抒发情感的呀?
1.借事抒情:写的是跟桂花有关的事的解释抒情。
2.借景抒情:描写的是桂花的形和香味。
3.对比抒情,故乡的桂花与他乡的桂花对比,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