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5课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课件(36张ppt)+教学设计(2015年山东教师全员远程研修历史优秀作业)(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5课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课件(36张ppt)+教学设计(2015年山东教师全员远程研修历史优秀作业)(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1-15 19:31:44

文档简介

姓名
李晋川
单位
邹平县第一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历史必修三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第五课的内容。本单元主要讲述儒家思想的演变,本课主要讲述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批判宋明理学,倡导求实精神,开创了儒家思想活跃的新局面。这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总结,也是近代文化到来的铺垫,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到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生分析
本课内容主要集中于思想史,个别主张用文言文表述而且比较抽象,比如李贽主张世界源于矛盾着的阴阳二气、王夫之的理气关系以及顾炎武的经世致用等,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优劣势如下:
优势:高二阶段的学生个体差异明显,个性鲜明,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且经过高一阶段的历史学习,已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理解能力,这为本节课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劣势:但也不能过高估计他们的能力。因为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特别是缺乏对历史的整体感知,大多数认识还停留在表层,而且学生对文言文理解不够,这给本节课的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分析明清之际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概括并理解明清之际思想批判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正确评价明清之际思想批判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
2、通过自主预习、互动解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新材料的阅读,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多角度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历史资料和图表,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2. 设置各种问题,培养学生归纳历史事件,透过现象看本质,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进步思想家们反封建思想和经世致用思想,培养学生立足现实、实事求是、学以致用的思想观念,促使学生进一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微课程《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质疑并提交,为课堂小组交流做好准备,为教师二次备课提供素材,学生的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能力提高。
2微课程《历史评价方法》,课堂指导学生当堂总结归纳评价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学生认知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
3 引导学生小组运用概念图建构本课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归纳建构能力。
4 运用问卷星,进行班级总体评价,个别同学、个别题目、个别选项评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展示明清之际政治、经济、文化阶段特征图片,并进行比对
通过图片比对感受明清之际时代变化的暗流涌动
PPT? 图片
讲授
表格展示明清之际的新旧现象之间的冲突
学生体会时代新方向所受到的压迫和希望突破的愿望
PPT 表格
训练
展示明清之际人物小名片,要求找共同点
通过人物经历相同点认知,认识这些思想家实际上是儒家思想家中的与时俱进者
PPT 名片
探究
老师引导学生将明清之际思想家的思想与程朱理学思想相对比
学生为主体,合作学习。学生小组长分工引导小组讨论解决疑难
PPT,学生可以回看,暂停课前微视频
总结
教师引导
学生总结归纳,互评
PPT
展示
教师抽查,鼓励主动展示
学生展示,互评或质疑补充
?
方法指导
引导学生学习微视频
学生观看微视频后,运用所学小组交流,展示成果
微视频
建构体系
教师展示概念图的基本架构
学生自主建构
概念图
评价
小组评价
整体班级评价,个别同学评价,题目选项评价
老师板书
小组长汇报分数
网络评价平台,
数据分析
研讨疑难,当堂解决
明确讨论疑难题目,必讨论,个性化疑难
学生讨论展示解决疑难
?
历史启示和感悟
学生体会,体验,感受,情感升华
?
PPT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1.运用PPT展示时代大背景、思想家个人名片(成长经历)及思想家思想与程朱理学对比,
让学生理解明清之际为什么出现进步思潮,有哪些进步思潮,为什么说进步,然后为后面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2.微课程前置导学,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发现自己的个性化疑难,通过合作学习,并能够在课堂上解决个性化疑难。
3.小组合作学习,精细化管理,并展示,当堂小组评价,可以增强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能力,在展示过程中的倾听思考、质疑、判断能力。
4.学习方法指导,即学即用,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辩证全面的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5.概念图自主建构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把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的归纳,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课件36张PPT。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课标要求: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主张,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执教人:邹平一中 李晋川 明清之际,中国逐渐进入一个社会转型期,处在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在政治、经济领域还是在思想、文化领域,旧的传统思想与新的价值观念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激烈的冲击和碰撞。
--------岳麓书社历史教参进步之源《南都繁会景物图》明农耕图主体农业、重农抑商
明清商业活跃进步之源明内阁军机处制度腐朽没落 人民反抗不断八股取士 汤若望(中)
与利玛窦、
南怀仁画像文化专制、
西学东渐、注入活力进步之光人物名片姓名:________________
籍贯:________________
身世:_________________
地位:_________________
李贽福建泉州晋江商人世家、一生坎坷“异端”思想家进步之光 中文原义为异常之征兆,后引申为社会主流思想和意识形态对异己思想、理论的称呼。在中国古代,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常将儒家学说之外的其他学说、学派统称为异端。
--------百度百科异端①反权威,独立思考②批判儒学纲常伦理,提倡个性自由和男女平等。③否定“天理”的存在,摇撼理论基础李贽思想和程朱理学的交锋进步之思 卓吾书盛行,咳唾间非卓吾不欢,几案间
非卓吾不适,朝廷虽禁毁之,而士大夫则相与
重锓(刻印),且流传于日本。
-----[明] 陈明卿 李贽的思想顺应了当时时代发展的方向,其思想具有鲜明反传统、反权威、反教条精神。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冲击迂腐的纲常名教,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有利于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为什么一个“异端”的思想得到如此流传?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共同经历:出生于南方------商品经济发展,思想较自由活跃都参与抗清斗争,失败后,不与清廷合作,隐居
著书立说-----忠于明朝,深刻反思明亡教训,并
形成理论成果。进步之光王夫之:其思想系统地批判程朱理学,建立起较为完整的 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理在气先理在气中格物致知考察客观事物得到正确认识存天理,灭人欲私欲之中,天理所寓
材料一:“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原君》
(1)批判君主专制;
材料二:黄宗羲主张做官的应该是“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2)君臣关系:
认为君臣是平等的“师友”关系。
(3)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A.言论自由; B.用“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C.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学校。
材料三: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材料体现了什么思想?
(4)工商皆本的思想。进步之光黄梨洲是中国过去民主思想的一个伟大的代表。”
----------------现代哲学家张岱年进步之思民贵君轻君舟民水批判君主专制,鼓吹民主思想△黄宗羲的民主思想与孟子、荀子的民本思想有何区别?同----都关怀民众,关心民众命运。
异----黄宗羲否定君主专制;民本从统治者利益出发。 进步之思 梁启超说这部书(《明夷待访录》):对于三千年专制政治思想为极大胆的反抗,在三十年前——我们当学生时代,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运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深。
——摘自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中国全史》  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进步之光顾炎武大力倡导经世致用的顾炎武经世致用:要学习对现实社会有用的东西,研究学问要和社会实际相结合,不要空谈,要活学活用。 把学术研究和解决社会问题联系起来,着意探寻国家治乱之源和解决国计民生等重大问题。 何谓亡国与亡天下?亡国:改朝换代,统治者政权的变更。
亡天下:民族、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进步之光进步之思通过不同视角来探讨明清进步思潮与传统儒学间的关系视角一:李贽否定孔孟权威,但不否定孔孟学说。 视角二:王夫之秉持理学“理”、“气”概念,发展成了唯物主义
思想体系。视角三:黄宗羲继承先秦儒家民本思想,并发展成新民本思想
,即早期民主思想。视角四: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
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先解决实际问题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是儒家思想的一次批判继承和发展,其本质仍是儒学思想。请归纳: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主要包含哪些主要内容(政治、经济、思想)?具有哪些进步意义?主体自然经济、
重农抑商、
商品经济活跃君主专制加强、礼教纲常苛严、
人民起义不断文化专制、因循守旧的八股取士、空谈心性的理学、
新思想的传入批判君主
专制,限制
君权。提倡个性自由冲击了当时的专制统治,对后世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具有启蒙作用。主张工商皆本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和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批判继承传统儒学倡导经世致用、独立思考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明清之际思想家们,面临风云变幻的社会转型,身体力行,上下求索,不仅敢于反叛权威,直面强权,甚至不惜付出生命来为时代呐喊,寻求救世方案。而我们现在也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期,也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积极努力,从明末清初的思想家身上,我们能体会哪些精神?
不盲从盲信的理性精神不畏强权敢于坚持正义的斗争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敢于质疑传统的创新精神进步之思进步之伤思考: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比卢梭的《民约论》还要早100年光景,有人称它为“另一部《人权宣言》”。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 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现象:(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得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要深蒂固。(3)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进步之伤进步之思学愈博则思愈远。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进步之思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进步之思 身处明清鼎革之际先驱们上下求索,承古萌新,在痛定思痛中发出抑制君权、振兴工商等前瞻性的呐喊,但由于缺少现实的条件和经济动因,仅仅是晚风轻拂,最终未能突破传统的藩篱,实现社会的转型。但这些积淀了一个个“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学者深邃反思的著作,连同他们文化精神已然跨越时空,薪火传承。进步之思 指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社会变迁和发展。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社会转型 在中国封建社会,许多年轻丧夫的女人,苦守一生,直到坟墓,难道她们都是为了立“贞节牌坊”吗?
其实不然,是三纲五常等封建礼教的绳索死死地套住了她们。
难道就没有人猛烈地抨击这种吃人的封建礼教吗?
让我们到第5课中寻求答案吧。进步之光鞭挞程朱理学
否认孔孟权威万物皆生于两个性得到自由发展反权威
独立思考反教条
否认天理反传统
个性解放此牌坊是怎样获得的?从一而终
夫亡不嫁
饿死事小
失节事大
一生孤苦
直到坟墓进步之思材料一 史料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缘夫天下而仕也,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以群工。 夫治天下犹曳(yè,拖拉)大木然,……群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摘自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史论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 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8分) 明末清初,专制王朝犹如一艘沉舟已风雨飘摇;传统的儒学思想好象一棵病树充满枯枝败叶。而当时的世界却千帆竟发,万木争春。这几位进步思想家上下求索,承古萌新,试图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启蒙思想框架,但仅仅是晚风轻拂,难以形成大潮巨浪。李贽思想和程朱理学的交锋程朱理学:认为孔孟学说是绝对权威,是万世之至论。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李贽思想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
李贽说:“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各从其好,各骋所长”“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程朱理学: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
李贽说:“然则天下万物皆生于两,”世界源于矛盾着的阴阳二气。否认孔孟权威,鞭挞程朱理学人皆有私,使个性得到自由发展 ,男女平等 否定了“天理”的存在,摇撼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李贽思想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贽思想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批判君主专制;
(2)君臣关系:
认为君臣是平等的“师友”关系。
(3)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A.言论自由; B.用“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C.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学校。
材料三: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4)工商皆本的思想。归纳教材中黄宗羲的主张。黄梨洲是中国过去民主思想的一个伟大的代表。”
----------------现代哲学家张岱年进步之光黄梨洲是中国过去民主思想的一个伟大的代表。”
----------------现代哲学家张岱年进步之光材料一:“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原君》
(1)批判君主专制;
材料二:“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2)君臣关系:
认为君臣是平等的“师友”关系。
(3)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A.言论自由; B.用“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C.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学校。
材料三: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材料体现了什么思想?
(4)工商皆本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