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24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本章体系课题理解——两极对峙格局1、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这种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2、两极格局: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政治格局。
3、对峙:对立,对抗,抗衡
4、冷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之间的关系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即建立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
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它从属于雅尔塔体系;
冷战是雅尔塔体系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一般来说,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着冷战局面的结束及雅尔塔体系的瓦解。 日俄北方四岛之争钓鱼岛形势日韩独岛之争中菲对峙黄岩岛课程标准:
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学习目标:
1、了解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过程、影响。
2、分析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的实质。
3、体会文明共存,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重要性。美苏交恶 寻根朔源 ——背景篇
苍茫大地 谁主浮沉 ——表现篇
是非功过 我来评说 ——影响篇
文明共存 和平解决 ——认识篇一条主线:“冷战”格局形成的背景、表现、影响、认识。学习思路美苏交恶 寻根朔源 ——背景篇 假设你是斯大林请结合冷战背景谈一谈苏联战后的意图是什么?角色体验要求:以第一人称回答,声音洪亮,仪态大方。假设你是杜鲁门请结合冷战背景谈一谈美国战后的意图 是什么?社会制度与意
识形态的冲突美苏关系恶化国家利益冲突根本原因合作基础丧失苍茫大地 谁主浮沉 -----表现篇冷战开始的标志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一个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方法:
活动一:阅读教材 落实基础
活动二:档案解密 理解实质
活动三:总结梳理 能力提升
活动四:当堂检测 知能达标
重难点突破: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P106最后1段、P107页1、2段,解决如下问题
(1)杜鲁门主义援助了哪两个国家?其内容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
(2)马歇尔计划又叫什么计划?其目的是什么?重难点突破: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要求:自主完成;教师抽查;3分钟完成。活动一:阅读教材 落实基础
杜鲁门1947年3月12日《国情咨文》原文:
今天希腊这个国家的生存,受到共产党领导的数千武装人员恐怖活动的威胁,他们在很多地点,特别是沿着希腊北部边境,对抗政府的管辖……
如果我们在这个关系重大的时期不去帮助希腊和土耳其,其影响不仅殃及西方…
我相信,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自由民族,他们抵抗着企图征服他们的掌握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的压力。
如果我们在起领导作用方面迟疑不决,我们可能危及世界和平--而且一定会危及本国的繁荣昌盛。重难点突破: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活动二:档案解密 理解实质杜鲁门主义
实质:反苏反共,称霸世界。马歇尔计划的最终目的是想帮助欧洲经济复兴吗?为什么?重难点突破: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
目的:援助西欧、控制西欧、稳定资本主义制度、遏制苏联材料一:通过马歇尔计划,美国向欧洲提供了130多亿美元的援助,90%是赠与。被丘吉尔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重难点突破: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活动三:小组合作 能力提升
材料:杜鲁门说:“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
根据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回答:
(1)胡桃指什么?两半指什么?(4分)
(2)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关系是什么?(6分)要求:①请同学先自主学习,将答案写在学案上。
②小组合作探究:A层次为主讲人,B层次作补充,C层次作好记录。
③小组长从B层次中选出本小组的展示的同学,其他小组的A层次同学点评。
④展示的同学要求回答问题时要脱稿,声音洪亮,仪表大方。(1)胡桃指冷战(2分)两半指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2)、都是美国冷战的表现;杜鲁门主义是马歇尔计划的指导思想;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一次大规模应用。(每点2 分)重难点突破: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活动四:当堂检测 知能达标杜鲁门曾说过:“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其含义不包括
A.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B.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
C.其目的都是反苏反共 D. 都是为了美国的自身利益
重难点突破: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了解两极对峙下的国际关系 柏林危机(1948) 朝鲜战争(1950—1953)
冷战 热战
德国分裂(1949) 越南战争(1961—1975)
朝韩分裂是非功过 我来评说 -----影响篇三、功过是非 我来评说 —影响程序:
①读(教材)——抓(关)——找(规律)——记(内容)——查(效果)
②时间:6分钟
地位:冷战主流
积极:
1、势均力敌 避免大战
2、客观推动 科技发展
消极:
1、世界分裂 美西苏东
2、军备竞赛 核战威胁
3、干涉内政 破坏和平规律总结:
影响=地位(性质)+积极+消极(抓关键词)三、功过是非 我来评说 —影响文明共存 和平解决 -----认识篇日俄北方四岛之争钓鱼岛形势日韩独岛之争中菲对峙黄岩岛怎样才能避免新的“冷战”?相互尊重,文明共存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互信遏制与对抗没有出路,
和平与合作才能共赢。畅所欲言……课堂小结与评价自我评价
请同学们将各部分得分汇总,计算本节课的学习活动总分,将总分写在学案最后的总得分栏。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绘制本课的知识树,自主进行总结。本课结构为什么
对峙什么
影响怎样
对峙姓名
周利梅
单位
山东省诸城第一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一大特点是历史概念多,理论性强。学生要掌握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冷战思维的概念。同时要掌握雅尔塔体系与两极关系、“冷战”等 内容。要加强对教材的整合,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大胆对教材取舍。尽量运用本节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强教学效果,扩展学生视野。本课内容由从盟友到对手、美 苏“冷战”和“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三部分组成,主要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局势的重大变化——以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格局的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 本主义世界遏制社会主义苏联的政策及苏联的对抗措施,双方以“冷战”方式进行的激烈争夺。本课的学习不仅有助于理解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也有助于理解 必修二中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二、学生分析
高三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系统学习,抽象思维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用历史发展的眼光来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也有待进一步引导和加强。
学生对冷战的理解有限,认识是比较模糊而肤浅的。针对这一情况,本课通过动态的地图、丰富的图片、史料教学等符合学生认知的学习方式,呈现身边鲜活的历史,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积极思维,从而让学生对冷战形成深刻认识,更好地理解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
三、教学目标
1、了解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过程、影响。
2、分析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的实质。
3、体会文明共存,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重要性。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在本课的设计中运用了概念图、多媒体、视频、思维导图等现代教学技术。概念图用 于课前,在课前部分使用概念图做成简洁的知识列表,有助于学生从宏观上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进行整体的把握,便于突破难点;多媒体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直观 形象,调动学生积极性;视频用于导入和课中,激发兴趣,引起关注,导入学习;中间环节有利于衔接过渡,引起兴趣。思维导图用于小结,直观形象便于记忆知识 点。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新课
四幅图片
学生看图思考:什么是冷战?冷战思维?
Ppt图片展示
美苏交恶? 寻根朔源 ——背景篇
展示材料、点拔
学生角色扮演,分析背景。
Ppt图片展示
苍茫大地? 谁主浮沉 ——表现篇
展示表格,指导学生结合课本填写,通过四步曲分析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关系。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再次认识本课的重难点。
Ppt??多媒体展示
是非功过? 我来评说 ——影响篇
通过德国分裂的地图原子弹爆炸侵越战争苏联卫星美国登月等图片和课本内容引导学生分析冷战的影响
学生结合图片思考问题,、图片、图表等方式对知识点进行学习,明确美苏冷战的影响
?
Ppt??多媒体展示
文明共存? 和平解决 ——认识篇
?
通过视频并结合所学思考:怎样才能避免新的“冷战”?
学生畅所欲言,得出结论:遏制与对抗没有出路,
和平与合作才能共赢。
?
ppt展示
本课小结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
独立总结
ppt
?
?
?
?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本课的设计中运用了概念图、多媒体、视频、思维导图等现代教学技术。概念图用于 课前,便于突破难点;多媒体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直观形象,调动学生积极性;视频用于导入和课中,激发兴趣,引起关注,导入学习;中间环节有利于衔接过 渡,引起兴趣。思维导图用于小结,直观形象便于记忆知识点;从课堂效果看,比较明显。对美国采取的冷战政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有利于学生以世界意识去学习 国际关系。充分利用本节课的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问题引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相结合,师生互动,教师起好引导和指导作 用,组织课堂讨论,问题引导思考,帮助学生归纳总结,适时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