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桂花雨》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认识 “箩、杭”2 个生字,会写 “懂、兰、婆” 等 10 个生字,理解 “姿态、迷人、香飘十里” 等词语的意思。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摇桂花带给作者的快乐和无穷的回味。 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抓住 “桂花香”“摇花乐” 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感受作者儿时的 “摇花乐”。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包含童年游戏图片、桂花图片、音频朗读、生字词、课文内容等。 复备课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童年回忆 教师展示童年游戏图片,播放舒缓音乐,营造美好氛围。 教师深情引导:“童年是一首歌,清脆悦耳;童年是一首诗,耐人寻味。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同学们,每个人的童年都有独特的色彩,那你们的童年里发生过哪些趣事呢?这些趣事是否依然在你们的记忆深处闪耀?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回忆那些美好的童年时光,和同学们分享你童年的乐趣吧!” 学生自由发言,讲述自己的童年趣事。 学生甲:“我小时候最喜欢和小伙伴们去田野里捉蚂蚱。我们在草丛中小心翼翼地寻找,一旦发现目标,就迅速扑上去。有时候捉了满满一瓶子蚂蚱,那种成就感至今难忘。” 学生乙:“我的童年乐趣是在夏天的夜晚捉萤火虫。当夜幕降临,萤火虫就像小精灵一样在草丛中飞舞。我们拿着小瓶子,追逐着这些闪亮的光点,仿佛进入了一个梦幻的世界。” 学生丙:“我童年里最开心的事是和家人一起去海边度假。在沙滩上堆城堡、捡贝壳,还可以在海里游泳、冲浪,那真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二)引入新课 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引出课文。 教师微笑着说:“同学们的童年趣事真是丰富多彩,让人听了都心生向往。大家的童年充满了欢乐和惊喜,而今天我们要走进的课文,作者也回忆了她童年的一段美好经历。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满满的回忆,跟随作者一起去体会她童年的无限乐趣吧!” 教师板书课题 “桂花雨”,引导学生理解课题含义。 教师解释道:“‘桂花雨’这个题目充满了诗情画意。同学们想想,为什么叫桂花雨呢?对,当摇桂花的时候,桂花纷纷飘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所以叫做桂花雨。这个题目给人以美好的遐想,让我们迫不及待地想走进课文,去看看那美丽的桂花雨究竟是怎样的景象。”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一)作者与桂花介绍 教师介绍作者琦君,展示桂花图片,帮助学生认识桂花。 教师娓娓道来:“琦君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现代女作家。她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她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主要著作有《烟愁》《红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等。现在,我们来看一看桂花的图片。桂花也称木樨,属木樨科常绿乔木。最高可达 18 米,树冠卵圆形。叶片呈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花簇生,黄色或白色,极香,花期在中秋时节。核果椭圆形,蓝紫色,翌年夏初成熟。变种较多,有金桂、银桂、丹桂等。桂花树是城市绿化的重要树种。桂花经蜜饯后,可做各种甜食。” (二)听读课文 学生听音频朗读,学习朗读技巧,注意语气、节奏变化。 教师播放音频朗读,学生们静静地聆听。朗读声中,那深情昂扬的基调、亲切自然的语气、清新上扬的语调,仿佛把学生们带入了一个充满桂花香气的世界。 教师明确朗读基调、语气和语调。 教师讲解道:“同学们,刚才我们听了音频朗读。大家可以感受到,这篇课文的朗读基调是深情昂扬的,语气是亲切自然的,语调是清新上扬的。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把握这些特点,读出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三)自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圈画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 学生们拿起课本,认真地朗读课文。他们一边读,一边用铅笔圈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同桌交流圈画内容,借助工具书弄清字音、词义。 学生们读完课文后,与同桌交流自己圈画的内容。他们互相帮助,借助工具书查找字音、词义,共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四)汇报交流 学生汇报自学成果,教师相机指导、点拨。 认读生字:教师出示识字卡,学生读准字音。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易读错的字,如 “兰、箩” 是边音,“缠” 是翘舌音,“浸” 是前鼻音,“饼、杭” 是后鼻音。 区分字形:学生认清字形,区分容易写错、记混的字。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识字方法,注意易写错的字,如 “糕” 字右边 “羔” 的下方有四点,不要少写一点;“茶” 字下方是 “”,不要写成 “木” 或 “小”。教师还让学生区分易混淆的字,如 “箩 — 萝”“浸 — 侵”“捡 — 检 — 俭”“杭 — 吭 — 抗 — 坑” 等,并通过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引吭高歌开口唱,挖坑放水把鱼养,寒冬点火来烧炕,对手抗争不相让,秀美风光数苏杭,男女相爱结伉俪。” 理解词语: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含义。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如 “欣赏” 一词,可以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出示春天繁花盛开的场景图,让学生体会 “欣赏” 的意思。对于 “姿态” 一词,教师出示桂花树和梅树的图片,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明确 “姿态” 在句子中是指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如梅树姿势优雅好看。对于 “香飘十里” 一词,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十里” 的实际距离,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白 “香飘十里” 是指桂花盛开时,其香气传到了很远的地方。教师还引导学生用找近义词、说反义词、换词语等方法理解词语,以及用拆分法理解词语的含义。 (五)消化字词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消化字词知识。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在阅读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字词知识。他们更加流畅地阅读课文,感受着文字的魅力。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圈画内容 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圈画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学生们迅速进入默读状态,他们专注地阅读课文,用彩色笔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这些词语和句子或许是描写生动的,或许是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它们都吸引着学生们的目光。 学生分组交流圈画的内容,分享童年乐趣。 学生们分成小组,互相交流自己圈画的内容。他们分享着自己从课文中体验到的作者童年的乐趣,感受着文字中传递出的快乐和温暖。 (二)思考问题 教师出示问题,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问题包括:全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桂花给 “我” 带来了哪些快乐?母亲为什么就开始担心桂花?作者心中的桂花树是怎样的?作者为什么喜欢桂花呢? 学生思考问题并回答,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们认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回答。他们明确了全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桂花给 “我” 带来了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母亲担心桂花是因为八月是台风季节,怕桂花被台风打落;作者心中的桂花树样子笨笨的,不开花时只见满树叶子,开花时仔细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作者喜欢桂花是因为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三)概括内容 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教师出示填空,学生完成填空后齐读。 学生们根据对课文的理解,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出示填空: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叙事散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之情。学生们完成填空后,齐声朗读,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明确文章主题和线索,体会作者情感。 通过填空和齐读,学生们明确了文章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叙事散文,以 “桂花雨” 为题,以 “桂花香” 为线索,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之情。 (四)划分层次 学生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给自然段标序号,小组合作划分层次。 学生们轮流朗读课文,为各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然后,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划分课文层次,并交流为什么这样划分。 归纳每一层大意,理解课文结构。 学生们通过讨论,明确了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 1 - 2 自然段)写作者最喜欢桂花,喜欢它那迷人的香气;第二部分(第 3 - 6 自然段)主要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代 “摇花乐” 的事情;第三部分(第 7 - 8 自然段)写作者离开家乡到杭州后常常去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心里却时时想起童年时代的 “摇花乐” 和 “桂花雨”。通过归纳每一层的大意,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了课文的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思路。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听写词语 教师听写词语,小结指导学生书写易错字。 明确 “欣赏”“香飘十里”“杭州” 等词语的易错点,如 “欣” 与 “析”、“飘” 与 “漂”、“州” 与 “洲” 的区别。 回顾内容 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作者主要回忆了故乡童年时代的 “摇花乐” 和 “桂花雨”,弥漫着淡淡的思乡情怀和对故乡美好生活的回忆。 导入新课 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童年记忆中的桂花树的样子和特点。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默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出自读要求,并引导学生圈画重点语句。 自读要求包括画出描写桂花树样子、桂花香气、摇桂花场景、思念桂花的句子。 小组合作交流,仔细读一读圈画的语句,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汇报展示 学生汇报展示,品析语句。 独爱桂花:通过对比手法,突出桂花在 “我” 心目中的地位。 桂花树的样子普通:从两个方面写桂花树的样子,用对比写法突出其普通,表现花开和不开花时的特点。 桂花的香气迷人:分析 “浸” 字的作用,形象地写出桂花香气迷人,挣脱季节束缚,香甜人们的生活。 摇桂花的快乐:体会作者将桂花飘落想象成桂花雨的欢乐,蕴含着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桂花的用途:描写桂花用途广,融入人们生活。 思念桂花:分析母亲和 “我” 对桂花的思念之情,体会母亲话中蕴含的对家乡的分量,以及 “我” 对故乡桂花的深深怀念。 想象 “摇花乐” 学生想象摇桂花的情景,体验其中的乐趣。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 5 自然段,引导学生想象三个画面:“我” 缠着母亲要母亲摇桂花、“我” 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摇、桂花纷纷落下来 “我们” 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学生齐读第 5 自然段,边读边想象。 讨论思乡情 学生讨论文章中浓浓的思乡情,结合重点语句、发挥想象等感受文章表达的情感。 教师巡视课堂,参加学生讨论活动,鼓励学生多方面感受。 小结情感 教师小结,升华文章表达的真挚情感。 强调桂花带给人们的不仅是芬芳、香甜、快乐、温馨,更是心灵的滋润、长长的相思、暖暖的牵挂和人生的幸福 (三)知识延伸,提升素养 感受桂花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文中描写桂花的文字,指名说说自己的感受。 学生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概括对桂花的感受,如 “香”。 了解雅称 指名说说桂花的雅称,教师适当扩充。 展示桂花的雅称资料卡,如 “岩桂”“九里香”“金粟”“秋香” 等。 诵读诗句 引导学生说说关于桂花的诗句。 教师出示关于桂花的诗词名句示例,如宋之问、王建、杨万里、李清照的诗句。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激发他们背诵诗词名句的兴趣。
教 学 反 思 通过两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桂花雨》这篇课文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感悟。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激趣导入、初读检测、再读感知、研读探究、知识延伸、读写结合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但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在理解某些词语时引导不够深入,课堂上学生的发言还可以更加丰富等。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