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桂花雨 课堂实录

文档属性

名称 3桂花雨 课堂实录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23 22:4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桂花雨 课堂实录
教材分析
《桂花雨》这篇课文借助桂花这一具体事物,以细腻的笔触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与桂花相关的生活场景,抒发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童年生活无比怀念的感情。
课文以桂花为主线贯穿始终,语言清新质朴,意味隽永,作者童年的快乐和思乡思亲之情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浓郁,溢满字里行间。
教学目标
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字,会写“桂花、懂得”等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作者带来的回忆。
3.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说出桂花给作者带来的回忆;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环节一:雨的寻踪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桂花雨》这篇文章。首先,让我们通过阅读来寻找文中的"雨"。
活动1:寻找"雨"的段落
师:请大家默读全文,找一找哪个段落写到了"雨"。读完后,请举手告诉我。(学生默读,教师巡视)
师:好,谁来告诉我,哪个段落写到了"雨"?
生:第五自然段写到了雨。
师:没错!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生:只有第五自然段写到了雨,而且这个雨是人工摇下来的"桂花雨",不是天上下的雨。
师:观察得非常仔细!这个发现很重要,我们待会儿再来详细讨论这个特殊的"雨"。
活动2:梳理全文内容
师:既然只有第五段写到了雨,那么其他段落都写了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全文的内容。谁来说说第一段写了什么?
生:第一段写了桂花开放的时节。
师:很好!那么第二段呢?
生:第二段讲作者儿时认识桂花的经历。
师:没错。我们继续,第三段呢?(学生依次回答,教师引导并板书或者课件展示)
师:太棒了!让我们一起看看黑板(或者课件)上的内容:
1.桂花开放的时节
2.儿时认识桂花
3.作者的故乡记忆
4.摇花的习俗
5.桂花雨
6.收纳摇下来的桂花
7.杭州赏桂花
8.回忆家乡
师:同学们,通过这样的梳理,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虽然文章题目叫《桂花雨》,但只有一个段落真正写到了雨。生:文章主要写的是关于桂花的回忆和经历。
师:非常好的观察!这篇文章确实是以"桂花"为线索,串联起作者的多个回忆和感受。那么,为什么作者要把题目定为《桂花雨》呢?
生:可能是因为"桂花雨"最特别,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师:有道理!让我们再回到第五段,仔细看看这个特殊的"桂花雨"。谁来读一读这段?
(一名学生朗读第五段)
师:谢谢。现在请大家思考:这个"桂花雨"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生:这是人工摇下来的,不是自然的雨。
生:桂花像雨一样落下来,所以叫"桂花雨"。
师:很好的理解!作者用"雨"来形容落下的桂花,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借物抒情"的方法。作者借"雨"来表达什么感情呢?
生:可能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师:没错!通过这个特殊的"桂花雨",作者巧妙地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师:现在,请大家完成以下任务:
1.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说说你认为"桂花雨"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给学生5分钟时间完成,然后互相讨论)
环节二:赏"桂花雨"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找到了描写"桂花雨"的段落。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仔细品味这段文字,看看作者是如何借"桂花雨"来抒发情感的。
活动1:理解"桂花雨"
师:请大家默读第五自然段。读完后,谁能告诉我,什么是"桂花雨"?(学生默读)生:桂花雨就是摇桂花树,让桂花落下来。师:没错!这个"雨"不是天上下的雨,而是人为制造的。那么,作者是怎么描述这个过程的呢?生:作者说自己一直盯着母亲问什么时候摇桂花,还帮着铺篾簟,抱住树使劲摇。师:很好!你们注意到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来形容桂花落下的样子吗?生:作者说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师:这些描述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桂花飘落的景象。
活动2:感受情感
师:在这样的"桂花雨"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感?生:我感受到了作者的喜悦和兴奋。生:我觉得还有对童年的怀念。师:很棒的感受!作者确实通过这个场景表达了童年的快乐和对家乡的思念。
活动3:分析写作效果
师:大家觉得作者描写"桂花雨"的效果如何?生:我觉得写得很细致,连对话和天气都描写得很清楚。生:而且很生动,让人感觉自己也在那里摇桂花树。
师:说得太好了!作者确实写得非常细致生动。那么,你们知道为什么作者能写得这么细致吗?
(展示作者简介:童年在温州,中学在杭州,中年在台湾教书,晚年定居美国。)
师:看了作者的经历,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作者离家乡越来越远了。
师:对!随着年龄的增长,作者与家乡的距离越来越远。但是,童年的记忆却变得越来越清晰。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可能是因为作者很想念家乡。
师:没错!当我们远离家乡时,常常会更加怀念儿时的美好回忆。这种思乡之情,就通过对"桂花雨"的细致描写表现出来了。
活动4:学习写作方法
师: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学到一些写作的方法。谁能总结一下作者是怎么写的?(引导学生讨论,然后总结)
1.从生活写起:作者以摇桂花这个生活场景为背景,让读者容易进入情境。
2.以具体事件切入:在大背景中,作者聚焦于摇桂花这个具体事件。
3.突显个人感受:通过细节描写,表达了作者的个人感受。师:这种写法不仅让文章生动有趣,还能引发读者的共鸣。大家以后写作时也可以尝试这种方法哦!
活动5:练习活动(此环节依据学情自行增减)
师:现在,请大家想一想自己童年的一个美好回忆,用我们刚学到的方法,写一段百字作文。
记住要求:
1.选择一个生活场景
2.描述一个具体事件
3.表达你的个人感受
【范文参考】
夏日蝉鸣
盛夏的午后,知了的叫声此起彼伏,仿佛整个小区都成了它们的音乐厅。我和小伙伴们手持长竹竿,蹑手蹑脚地在树下寻找蝉的踪迹。突然,我发现一只金黄色的蝉静静地趴在树干上。我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将竹竿伸向它。就在即将触碰的瞬间,蝉儿猛地振翅高飞,留下了一串清脆的笑声。虽然没能捉到蝉,但那一刻的紧张和兴奋,至今回想起来仍让我心潮澎湃。夏天的味道,就藏在这欢快的蝉鸣和孩童的笑声中。
这段百字作文符合以下写作要求:
1.选择了夏日捉蝉这个生活场景作为背景。
2.描述了尝试捉蝉这个具体事件。
3.表达了作者对这段童年回忆的怀念和感慨。
环节三:赏桂花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欣赏了"桂花雨",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桂花本身的。
活动1:寻找桂花描写
师: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描写桂花的段落。(学生阅读,教师巡视)师:好,谁来告诉我们,哪些段落写到了桂花?
生:第1、2、3、4、6、7、8段都写到了桂花。
师:非常好!你们观察得很仔细。
活动2:探讨桂花与情感
师:大家觉得,仅仅写桂花,能不能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呢?
生:我觉得能。因为桂花是作者家乡的特产,写桂花就是在写家乡。
生:而且作者写桂花时,总是带着怀念的语气。
师:说得太好了!那么,作者是怎么写桂花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活动3:分析桂花描写
师:请大家仔细阅读这些描写桂花的段落,看看作者都写了桂花的哪些方面?(学生阅读,教师引导)
师:好,我们来总结一下,作者是怎么描写桂花的?
生:作者写了桂花的样子,说它很小。
生:还写了桂花的颜色是白色的。
生:作者还描述了桂花的香味,说它香气浓郁,能飘得很远。
师:还有吗?
生:作者还写了桂花的用途,可以用来做茶和做饼。
师:非常棒!你们观察得真仔细。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地描写桂花呢?
生:因为桂花代表了作者的家乡,描写桂花就是在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师:说得太好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借物抒情"的方法。
活动4:总结写作技巧
师: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借物抒情的一些技巧:
1.选择与情感密切相关的物品
2.详细描写物品的特征,包括外形、颜色、气味等
3.写出物品的用途或在生活中的意义
4.将物品与个人情感或记忆联系起来
师:记住,当我们借物抒情时,要把"物"写得细致一些,要让这个"物"与我们要表达的情感有紧密的联系。因为情感是存在于生活中的,我们要善于选择能代表我们情感的事物来写。
活动5:练习活动(此环节依据学情自行增减)
师:现在,请大家想一想,有什么物品能代表你对家乡的思念?试着用我们刚学到的方法,写一段短文,描写这个物品,并表达你的思乡之情。
【要求】
1.选择一个与家乡有关的物品
2.详细描写这个物品的特征
3.说明这个物品在你生活中的意义
4.表达你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范文参考】
外婆的青花瓷碗
在我家的餐柜里,有一只青花瓷碗,是外婆留给我的。碗口略大,底部略窄,通体洁白如玉。碗身绘有淡雅的青花图案,细细的藤蔓缠绕着盛开的牡丹,栩栩如生。每当我轻轻抚摸碗身,仿佛能感受到那光滑细腻的瓷质,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这只碗承载着我儿时的回忆。记得每次去外婆家,她总会用这只碗盛上香喷喷的鸡汤,那浓郁的香味至今难忘。外婆说,这碗是我们家乡的特产,代表着家的味道。
如今,我远离家乡,每次看到这只碗,就会想起外婆慈祥的笑容和家乡的温馨。它不仅是一件器皿,更是连接我与家乡的纽带,寄托着我对亲人和故土的思念。
【这段百字作文符合以下写作要求】
1.选择了与家乡有关的物品:青花瓷碗
2.详细描写了碗的特征,包括形状、颜色、图案和质感
3.说明了碗在生活中的用途和意义
4.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环节四:雨的归位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深入探讨了"桂花雨",现在让我们来思考一下"雨"这个意象在文学中的更广泛意义。
活动1:探索"雨"的多重意境
师:在中国文学中,"雨"常常被用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境。我们来看几个例子。(课件出示,呈现以下诗句)
1.欢喜希望: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杜甫《春夜喜雨》
2.离别愁苦: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杜牧《清明》
3.朦胧纷乱: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 李商隐《夜雨寄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4.清新脱俗: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王维《山居秋暝》"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师:同学们,从这些诗句中,你们感受到"雨"带来了哪些不同的意境?(引导学生讨论,总结不同意境)
活动2:理解借物抒情的深层含义
师:在《桂花雨》这篇文章中,"桂花"是一种实物,而"雨"则代表了一种丰富的意境。当"物"和"意"结合在一起,就产生了情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借物抒情"。
师: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理解:物 + 意 = 情
师:当"意"与情感结合后,就升华成了"意境"。而这个意境,其实就是我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活动3:拓展阅读
师:通过学习《桂花雨》,我们不仅理解了这篇文章,还掌握了理解其他类似作品的方法。
比如《丁香结》、《荔枝蜜》、《胭脂泪》、《忘情水》、《同心锁》、《西窗烛》、《女儿红》、《碧血剑》、《回乡桥》、《边关月》
师:我们重在去体会意境。上面这些作品都是用具体的物来表达深刻的情感。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通过"物"和"意"的结合来表达情感,创造意境。这不仅是理解文学作品的重要方法,也是提升我们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更加敏锐地观察身边的事物,用心感受它们所蕴含的情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丽意境。
拓展延伸: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借物抒情的散文,如《丁香结》、《荔枝蜜》等,体会不同作品中的意境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