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5 七律·长征
写作背景
同学们,在1933年,国民党反动派50万大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为粉碎敌人的进攻,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他们一路上跋山涉水,冲过四道封锁线,翻过逶迤的五岭,突破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越岷山,完成了这一史无前例的壮举。毛泽东主席在回首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时,不禁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七律 长征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情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写作背景
整体感知—— 作者简介
七律·长征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你对毛泽东的了解有多少?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诗中哪里证明了红军确实有着乐观的大无畏精神?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也给全诗定下了轻快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
“只等闲”
字词乐园
我会写
索
崖
渡
suǒ
yá
dù
第一部分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里用“逶迤”“磅礴”写出了红军翻过这样的高山峻岭时所面临的情形如何?
难
字词乐园
识字方法
换偏旁:
读一读
苍穹 孕育 冠冕
赠予 摇曳 芳香馥郁
琼浆 鸣啭 婆娑起舞
qióng
yùn
miǎn
yǔ
yè
fù
qióng
zhuàn
suō
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诗,并结合注释和搜集的资料,尝试理解诗
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感情。
2.想好后先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字词乐园
多音字
难
尽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三军过后尽开颜。
jìn
尽管
jǐn
灾难
nán
nàn
【逶迤】形容山脉高低起伏、延续不绝的样子。
【磅礴】 气势盛大,文中指山势险峻。
词语解释
【腾细浪】翻腾的小浪花。
【走泥丸】脚下滚过的小泥球。
【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只剩下13根铁索。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万水千山】形容山水无数,文中指困难多、艰险多。
【等闲】 平平常常。
崖
渡
yá
dù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索
suǒ
上下结构
律
lǜ
左右结构
写一写
万水千山 千辛万苦 山高水险
词语积累(形容困难多、艰险多的词语)
全诗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红军不怕远征难)
我们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呢?
精读诗歌,体会感情
研读诗句,体会诗句饱含的感情。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韵味朗诵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偶句末字押韵
22
翻翻越了一座座高山,克服了一个个困难,疲惫的身躯挂满了带血的伤痕,可红军战士并不退缩,因为他们认为——
面对伤病饥渴的死亡威胁,承受着寒冷酷热的身体折磨,红军战士没有放缓前进的脚步,因为他们总是认为——
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眼看着身边的战友纷纷倒下,红军战士擦干血泪,咬牙前行,因为他们自始至终认为——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运用夸张和对比的手法,反衬出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体现红军不畏艰险、乐观自信的精神品质。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的“腾”和“走”用得甚是巧妙,妙体现在哪里
答:这两个动词的使用妙在:将“五岭”“乌蒙”这些静态的山岭化为动态,动静结合,很有气势,同时突出了红军为了战胜一切困难的无惧、无畏精神。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26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岷山
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三军
指红军队伍
诗意:更让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大家心情爽快,个个喜笑颜开。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诗意】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夸张
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方法。夸张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共鸣。
本诗中“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就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表现了红军敢于蔑视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
本诗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 ,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 、
和 。
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
不畏艰险
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主题概括
腾越五岭
疾跨乌蒙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喜踏岷山雪
这首诗用艺术手法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