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往事依依
于 漪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能读准文中的字词,并能用正楷字抄写文章中的好词佳句。
2.浏览全文,能筛选、提炼、归纳作者回忆了哪几件事。
3.能够从文中找出一些语段,在诵读中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祖国的赞颂。
4.能够学习模仿文中如何写景、描写人物的方法。
学习目标
作者介绍
于漪(yī),1929年生,江苏镇江人,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教育家。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她努力探索语文教学规律,坚持以文育人,着力塑造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训练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2019年,相继获得国家“人民教育家”“最美奋斗者”称号。
模糊 ( ) 浩渺( ) 重读( )
绚丽 ( ) 雕镂( ) 角色( )
镌刻 ( ) 谆谆( ) 素娥( )
婵娟 ( ) 徜徉( )
眼花缭乱( ) 心旷神怡( )
chóng
miǎo
mó
xuàn
lòu
zhūn
juān
chán
cháng yáng
liáo
yí
jué
é
字音字形
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划分文章层次。
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写童年往事的,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
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文中能说明作者对往事“依依”之情的句子是?
几十年过去了,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部分(2-- 6)
引出往事。
金色的回忆。
第一部分(1)
第三部分(7)
往事给我的鼓舞。
事件典型是回忆性散文的特点之一。默读全文,找一找作者回忆了哪些往事,标注出关键词语,说说它们又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和影响,完成学习表单。
山水画
《千家诗》
讲课
教导
《评注图像水浒传》
关键词语:
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阶段 主要事件 感受 影响
小时候 看山水画和《评注图像水浒传》插图 启发“我”
的形象思维
童年 《读千家诗》 美不胜收 心旷神怡
初中 深深感动 深受感染 培养“我”课
外阅读的兴趣
老师谆谆教导 铭刻在心
乐在其中,身临其境(津津有味)
听两位国文老师诵读宋词和诗歌
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获得美的享受、生活情趣
再读课文,品味语言之美
结合全文来思考,为什么作者对这几件事“仍历历在目”?
这些往事都与“读书”有关,不仅在当时带给“我”很多乐趣,而且对于“我“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读书,不仅启发了“我”的形象思维,也给“我”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还使“我”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再读课文,品味语言之美
作者在追溯少年时代的往事时,字里行间也流露出缕缕情思。试着体会这种感情是什么样的,你能从她的依依往事中探寻到她成长的源头吗
看山水画
写专注凝视、徜徉画中之乐,表现了热爱大自然之情。
读《评注图像水浒传》
写浮想联翩、如历其境之乐,表现了好读书、善品味之趣。
再读课文,品味语言之美
作者成长的源头是:少年时代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
听国文老师上课
写朗诵诗词、深受感染之乐,表现了酷爱文学、关注时代的情思。
读《千家诗》
写吟诵诗句、沉醉诗境之乐,表现了爱国、爱美、爱生活之情。
再读课文,品味语言之美
再读课文,品味语言之美
课文中引用《千家诗》诗句次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不能,课文在引用这类诗句时依次为我们展现了春夏秋冬的风光,这样写符合大自然的演化时序,切合人们的感受习惯,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引导读者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自然。
再读课文,品味语言之美
在作者心中,两位国文老师留给作者的印象有何异同?对她又有哪些影响?
相同点:1讲课内容都是抒情诗,诗作者都是爱国人,2都采用诵读的方法,都入情入理,学生都深受感染。“我”都牢记了所讲内容,且由此激发了喜爱诗词,爱好新文学的热情。
不同点:①一个是国文老师,一个是代课的国文老师,②所讲内容是一古一今③讲课的情状不同,一个是…
影响:“我”读了辛词,每“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感慨万端,”而读了许多有名的小说,“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
第4段引用了许多诗句,这些诗句的顺序能否调换 为什么
“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平章”……
不能调换。因为它们是按春、夏、秋、冬的时序来编排的,同前文相照应。如果随意调换,会使文章条理不清,显得杂乱。
再读课文,品味语言之美
第5段中的“雕镂”和“镌刻”在词典中都解释为“雕刻”,既然意思相同,为什么不用同一个呢 谈谈你的理解。
①为了避免重复,使语言富于变化。
②二者表达的情感及程度不同。“雕镂”写出了老师的讲课对“我”的影响之深,让“我”永不忘记;“镌刻”则指“我”对诗歌的深刻印象。
再读课文,品味语言之美
精读课文,探究文章主旨
①老师深情的朗诵使这几句诗令“我”深受感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②老师对这几句诗的深情朗诵,触发了“我”对新文学的兴趣,开阔了“我”的眼界,使“我”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
为什么下面“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至今难以忘怀
模糊的村庄迎在面前,
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
依稀还辨得出五年前的园柳,
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
再读课文,探究文章主旨
①最后一段点题,并呼应开头的“记忆犹新”,简短有力收束全文,点明文章中心。“金色的回忆”一语包含着“我”对这些往事深深的留恋之情。
最后一段中“金色的回忆”一语包含着怎样的情感
②这些往事对“我”的成长意义重大,也在今后不断催“我”奋进,是“我”十分珍贵的记忆。因而,“金色的回忆”一语也包含着“我”对这些往事的珍视之情。
再读课文,探究文章主旨
有两个因素,一是课文内容要切合给中学生看的,二是作者的切身感受:"初中求学生涯中的一些人和事常萦绕胸怀,十分留恋,故用'往事依依'为标题。""依依"一词,释为"形容留恋,不忍分离",课文题目中是"萦绕胸怀,十分留恋"的意思。
课文题目为什么定为"往事依依"?
再读课文,探究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对童年及初中求学生涯中一些常萦绕胸怀而十分留恋的往事的回忆,抒写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告诉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再读课文,探究文章主旨
引出回忆(总)
回忆往事(分)
总结往事(总)
历历在目
记忆犹新
看图画、读诗歌
听讲课、聆教诲
金色回忆
“催我”奋进
读书
往事依依
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
理:多读书,读好书
再读课文,探究文章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