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写作背景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范仲淹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分辩而获罪,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醉翁亭记》就写在这个时期。
被贬滁州后,欧阳修经常去滁州城西南的琅琊山游玩,庆历六年(1046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
关于作者
壹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欧阳修领导了北宋古文运动,散文创作成就巨大,也擅长诗词。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有《欧阳文忠公文集》存世。
欧阳修
学习目标
壹
贰
叁
肆
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创作背景,积累文言词汇。
理清段落层次,能准确翻译并背诵全文。
理清叙事写景的顺序,把握文章的主旨。
体会作者的旷达胸襟,学会正确看待挫折。
全文整体感知
壹
字词过关
壹
词语积累
根据预习任务,朗读下面词语的正确读音,并在文中标注出来。
环滁
chú
林壑
琅琊
潺潺
辄
暝
伛偻
野蔌
hè
lánɡ yá
chán
zhé
mínɡ
yǔ lǚ
sù
觥筹交错
颓然
ɡōnɡ chóu
tuí
阴翳
yì
酣
zhǔ
朗读全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 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注意:语句的节奏、停顿和重低音。
朗读全文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 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 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 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注意:语句的节奏、停顿和重低音。
字词过关
壹
古今异义词
阅读全文,结合上下文和课文的注释,思考下列词语的古今含义。
醉翁之意不在酒
古义:意趣,情趣
今义:意思或愿望
游人去
古义:离开
今义:到、往
射者中
古义: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
今义:用推力或弹力送出(箭等)
字词过关
壹
古今异义词
阅读全文,结合上下文和课文的注释,思考下列词语的古今含义。
野芳发而幽香
古义:花
今义:芳香
佳木秀而繁阴
古义:茂盛
今义:清秀
山间之四时也
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非丝非竹
古义:管乐器
今义:竹子
探究:《醉翁亭记》全文翻译
翻译过关
壹
疏通文意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 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滁州
各种、众多
山谷
特别
草木繁盛的样子
(沿着)
流水声
曲折环绕
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译文: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出来的,是酿泉啊。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
翻译过关
壹
疏通文意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建造
名词作动词,命名
就,总是
名词作动词,取别号
情趣
相当于“于”
领会
寄托
译文:造亭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给它起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称它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得少也总是醉,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
翻译过关
壹
疏通文意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 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雾气
等到
聚拢
昏暗
花
开放
茂盛
(不一)
秋风高爽,霜色洁白
四季
穷尽
译文:像那太阳出来之时,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黑暗与光明交替变化,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一片浓荫,秋风浩浩,天气晴好,霜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翻译过关
壹
疏通文意
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 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 陈者,太守宴也。
来到
背着东西的人
老年人
小孩子
清澈
野菜
杂乱的样子
摆开,陈列
译文: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人弯着腰,小孩由大人抱着领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山上野味菜蔬,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
翻译过关
壹
疏通文意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尽情地喝酒
不是音乐
投壶
下棋
酒杯
容颜苍老
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是醉醺醺的样子
译文:酒宴上的乐趣,没有管弦乐器(助兴),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杂乱交错,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翻译过关
壹
疏通文意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 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返回,回家
随后,不久
遮盖
高处和低处的树林
欢唱
以…为乐
乐事
记述
为,是
翻译过关
壹
疏通文意
译文: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树林茂密荫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记述这事的,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
内容过关
壹
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写醉翁亭周边的自然环境以及亭名的由来,引出醉翁寄情山水的乐趣。
描写山间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的景色。
写滁州人的游乐和作者同宾客游宴的欢乐情景,描写太守与滁人游山宴饮之乐
写作者游醉回归和愉快心情。
文章结构
内容过关
壹
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情景设置:如果以醉翁亭为主题,给本文的四段分别起一个名字,你会怎么取?
醉翁观亭之乐
醉翁赏山水之乐
醉翁亭中宴之乐
醉翁离宴之乐
课文内容精细研读
贰
贰
精细研读——第一段
(1)阅读分析文章的第1段,说说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
第一段主要写了醉翁亭的位置、环境、命名缘由。写对山水的喜爱,点出“乐”字,贯串全文。
环滁皆山也
全景移向局部
“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琅琊山“蔚然而深秀
写酿泉,透出泉与酒的关系
“行六七里,峰回路转,有亭翼然”写醉翁亭的位置
重点研读
贰
精细研读——第一段
(2)文章第一段前几句交代了醉翁亭周边的自然环境以及亭名的由来,后几句作者转向了叙事抒情,从哪两句开始的?
重点研读
用两个短句自问自答,“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道出醉翁亭的来历,转向叙事抒情。前一问答,明白无疑;后一问答,隐约其辞,为下文的解释留有余地。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由山而峰,由峰而泉,由泉而亭,由亭而人,由人而酒,由酒而醉翁
全文的核心句,为写景抒情定下了基调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贰
精细研读——第二段
(3)仔细阅读第二段的主要内容,说一说第二段的内容是按照什么结构写的?按照内容划分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重点研读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描绘出山间两幅对比鲜明的朝暮画面。
一句话概括了山间春、夏、秋、冬的不同风光
小结,作者抒发了自己被美景陶醉的心情
贰
精细研读——第二段
(4)分析第二段是怎样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又是怎样描写山间四季之景的?
重点研读
通过抓住“明”和“晦”的特点来描写山间朝暮之景,而描写山间四季之景则是通过抓住山间独特的景物:花、木、泉、石来展现。
作者通过日出和云归的描写,展现了“林开”和“岩暝”的景色变化。朝景描绘了从暗到明的变化,而暮景则展现了从明到暗的过程
春天野花盛开,夏天树木茂盛,秋天风高霜洁,冬天水落石出,每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展现了山间四季的变化和美丽 。
贰
精细研读——第三段
(5)第三段描写由景物转移到人事上,描写了宴会之乐,说一说宴会上描写了那几个场景突显“宴会之乐”
重点研读
滁人游
太守宴
众宾欢
太守醉
核心是太守醉。太守乐中酒酣而醉,此醉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为能与吏民同乐而醉,体现太守与下属关系融洽,“政通人和”才能有这样的乐。
滁人游览:有“负者”,有“行者”,有老人,有小孩子,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
太守设宴:众宾宴饮之乐。宴席丰盛而充满野趣,众宾起坐喧哗,乐不可支
贰
精细研读——第四段
(6)作者在写第四段的时候主要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乐”,这样有什么好处?
重点研读
主要采用了衬托的手法,作者巧妙地用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层层推进,突出太守之乐。
这种手法不仅突出了太守的乐,还体现了作者的政治失意和仕途坎坷中的内心抑郁和苦闷。作者通过寄情于山水之间,消融于与民同乐之中,表现了随遇而安、旷达情怀。
贰
精细研读——第四段
(7)第四段禽鸟之乐、人之乐、太守之乐有什么不同?作者借此表达了什么?
重点研读
禽鸟之“乐”
源于自然条件的优越,指的是鸟儿在山林中享受自然的乐趣,这是最直接的、基于自然环境的快乐。
人之“乐”
不仅源于自然条件的优越,还因为能纵情山水,同时享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之乐;
贰
精细研读——第四段
(7)第四段禽鸟之乐、人之乐、太守之乐有什么不同?作者借此表达了什么?
重点研读
太守之“乐”
不以贬官遭谪的政治处境为悲,反而还能娱情山水,与民同乐。这种快乐是更高层次的,体现了太守对政治困境的超脱和对与民同乐的重视。
贰
精细研读——第四段
(8)阅读第四段说一说如何理解“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重点研读
含蓄的表达了太守之乐与众不同,不是众人所能理解的。另外此句与醉翁亭的名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前后呼应,并与“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联成一条抒情的线索,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
叁
深层分析总结收获
叁
深层探究分析
(1)仔细阅读全文,如果用三个字来概况全文的内容,你会用哪三个字?为什么?
深层探究
美
醉
乐
山水相映之美
朝暮变化之美
四季变幻之美
为山水而醉
宴会饮酒而醉
与民同乐而醉
山水、禽鸟之乐
游人、宾客之乐
太守之乐
叁
深层探究分析
(2)分析思考文章2、3、4段的开头“若夫”“至于”“已而”有什么特殊的含义?是不是可以去掉?
深层探究
“若夫”是表示转接的连词,含有假设和例说的意思,为下文设定一个前提;
“至于” 同样表示转接,但含有进层的意思,表示描写的进一步深入;
“已而” 表示时间的副词,用来描述时间上的短暂变化,提供时间上的过渡。
这三个词都有各自具有特定的作用,写作顺序是“写景——写人——写乐”,不应该被去掉。
叁
深层探究分析
(3)通读全文,说一说本文在写法上体现了哪些意境之美?具体是怎么描写的。
深层探究
山水相映之美
醉翁亭的远近左右是一张山水画,有山,有泉,有林,有亭……
朝暮变化之美
写出了醉翁亭早晚变化的优美景色,早晨有宁静之状,傍晚则有薄暮之气。
四季变幻之美
四幅画面相互映衬,春光如海映衬了秋色肃杀;夏日繁茂映衬了冬景寒洌
动静对比之美
文中先说景物与景物之间的动静对比,再说景物与人物间的动静对比。
肆
总结归纳
内容总结
醉翁亭记
醉翁亭之所在
醉翁亭外风景
滁人游和太守宴
宴会散、众人归
环境:皆山→琅琊山→酿泉→有亭翼然
得名:作亭者→名之者→命名之意
山间朝暮:“日出”、“云归”
四时之景:花、木、泉、石来展现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体现太守与下属关系融洽
太守归-游人去-禽鸟乐-众宾乐-太守乐
对政治困境的超脱和对与民同乐的重视
肆
总结归纳
课堂练习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环滁(chú) 林壑(hè) 射者中(zhōng)
B.琅琊(yá) 辄醉(zhé) 酒洌(lèi)
C.岩穴暝(míng) 晦明(huì) 伛偻(yǔ)
D.野蔌(sù) 觥筹(guāng) 阴翳(yì)
2.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描写山间朝暮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全文的核心命意。
zhòng
liè
gōng
C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晦明变化者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肆
巩固练习
课堂练习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醉翁亭记》的作者是欧阳修,他是北宋文学家。
B.“记”是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
C.“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唐代韩愈和宋代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D.“号”,是名与字之外的称号,一般用于自称,以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
C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
肆
巩固练习
课堂练习
4.下列对《醉翁亭记》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至于”一词把文章推进一层,由写欣赏美景之乐转写与众人游宴之乐。
B.短文以醉翁亭的美丽风光为背景,描绘出一幅与民同乐图,同时也曲折地显示了太守治滁的政绩。
C.“颓然乎其间者”形象地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以酒浇愁的样子。
D.“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均指老人和小孩。
C
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颓然”在此形容醉酒的状态。
作者醉酒是因为享受山水之乐,享受宴饮之乐,与民同乐,表现了作者虽被贬滁州却为政一方,自得其乐的处事态度;“形象地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以酒浇愁的样子”表述有误;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