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猫》 同步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猫》 同步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24 11:23: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

猫,是一种温顺、活泼乖巧,被许多人所喜爱的动物。可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却见不得猫,甚至再也养不得猫。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猫》,去寻找谜底吧。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识记“懒惰、怂恿、怅然、惩戒”等重点词语。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文中生动的描写。(重点)
3.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通过品读探究,学会关爱动物、善待生命,与动物和谐相处。(难点)
观视频,知作者
走近作者
郑振铎,笔名西谛,现代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福建长乐人。1920年底,与茅盾、叶圣陶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解放后历任中央文化部文物局局长、文化部副部长。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访问阿联酋,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还是著名藏书家,逝世后,其家属将近十万册藏书全部献给国家。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郑振铎选集》上册(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猫》是郑振铎早期从事文学创作的作品,适逢五四运动时期提倡自由平等、个性解放,他认为即使对不会说话的猫也应如此。他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了新思想、新观念,表达了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逗( ) 消耗( ) 污涩( )
忧郁( ) 红绫( ) 懒惰( )
一缕( ) 怂恿( )
安详( ) 乞丐( ) 预警( )
怅然( ) 诅骂( ) 蜷伏( )
dòu
hào


línɡ
duò

sǒnɡ yǒnɡ
xiánɡ
ɡài
jǐnɡ
chànɡ

quán
读一读:读准字音
芙蓉鸟( ) 叮嘱( ) 辩护( )
惩戒( ) 畏罪潜逃( ) 倚着( )
悲楚( ) 妄下断语( ) 冤枉( )
虐待( ) 屋脊( )

zhǔ
biàn
chénɡ
qián

chǔ
wànɡ
yuān
nüè

读一读:读准字音
记一记:理解词义
蜷伏:弯着身体卧着。
畏罪潜逃:犯了罪怕受到制裁而偷偷地逃走。
悲楚:悲伤凄楚,悲苦。
惩戒:通过处罚来警戒。
妄下断语:胡乱、随意地下结论。
虐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对待。
记一记:理解词义
污涩:肮脏且不光滑。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安详:从容不迫,稳重。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预警:指事先觉察可能发生某种情况的感觉。
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为增强同学们培养尊重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学校繁星文学社正在开展“人与动物”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文学社成员,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任务一:把握故事情节,关注小猫命运
快速默读课文,标出段落,划出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句段。(提示:重要句段一般指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议论句、独句成段等。)
1.请根据划出的重点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除了总起句和总结句,大家还划住了哪些特殊句段?它们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呢?
任务一:把握故事情节,关注小猫命运
1.请根据划出的重点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我们”家在养了三只小猫或死或丢之后, “我”决定永不养猫。
【启示】
总起句和总结句往往可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概括内容方法:主要人物+主要事件
任务一:把握故事情节,关注小猫命运
2.除了总起句和总结句,大家还划住了哪些特殊句段?它们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呢?
总起句——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过渡句——“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过渡句、独句成段——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总结句、独句成段——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启示:总结性句子、过渡句、独句成段、句式相同的句子往往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文章结构。
任务一:把握故事情节,关注小猫命运
3.作者笔下的三只猫,特点不同,命运各异。请摘录课文内容,填写下表。
猫 来 历 外 貌 性 情 在家中的地位 结局 对我的
影响
第一只
第二只
第三只
从隔壁
要来的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很活泼
招人喜爱
病亡
一缕酸辛
舅舅家要来的
浑身黄色
活泼、会爬树捉鼠
全家都喜爱它
被一个过路人捉去
怅然、愤恨、诅咒路人
遭人遗
弃,拾
来的
毛色花白,并不好看,又很瘦。烧脱了好几块毛之后,样子更难看了。
忧郁
懒惰
若有若无,都不喜欢,不大注意。
被冤枉、误打、流浪而死
更难过得多。
永不养猫。
任务一:把握故事情节,关注小猫命运
三只小猫或来自邻友亲戚,或来自街头巷陌;
三只小猫或一身毛色亮丽,或长得丑陋瘦弱;
三只小猫或憨态可掬,或活泼淘气,或安静忧郁。
同样是猫,它们遭遇不同,这取决于它们的外形性格是否讨人喜欢 。
任务一:把握故事情节,关注小猫命运
4.关注小猫悲剧时人物的表现。
第一只小猫(死于忽视):生病了——“三妹想着种种方法去逗它”;给它挂铜铃;死了——“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第二只小猫(死于冷漠):丢失了—— “他们看见了,为什么不出来阻止?他们明晓得它是我家的!”
遇到“爱猫”的“我”家,三只小猫际遇不同,命运却殊途同归。因为人类对动物的生命缺乏尊重。
任务一:把握故事情节,关注小猫命运
5.课文开头的第一句话“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1)这是全文的中心句,点明了“我”家养猫的结局,为全文定下基调,抛出线索,总领全文。
(2)为末尾“我家永不养猫”埋下伏笔。
任务一:把握故事情节,关注小猫命运
①如果开篇即点题,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奠定感情基调)。
②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垫。
③文章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那么,首段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作用,从景物描写上看,它的作用是以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渲染)某种气氛。
开头的作用
任务一:把握故事情节,关注小猫命运
④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
⑤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⑥开头还有可能是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1.刚刚我们看见了三只栩栩如生的小猫,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勾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并批注你体味到的情感。
准备用这样的句式交流:读“___________”,我体味到___________。声情并茂地表达你体味到的养猫之情。
任务二:话猫——声情并茂传猫情
任务二:话猫——声情并茂传猫情
提示:
在第一只小猫因病死掉之后,第二段写到“我心里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 能够体会到“我”的难过、心酸,当他们对自己喜爱的事物产生了感情时,他们会为它的不幸而感到悲伤。“酸辛”一词语气应该较为低沉,“可怜”可重读,要注意朗读的语气轻重缓急以及感情的投入。
任务二:话猫——声情并茂传猫情
2.“我”一家特别喜欢第二只小猫,在文中第二只小猫遗失时全家都出动开始寻找小猫,其中的对话能够感受到不同人物的情绪,下面请几位同学分角色进行朗读。
任务二:话猫——声情并茂传猫情
提示:
“我”、三妹、李妈、张妈都有话语,其中“我”的语气是焦急的,“三妹,小猫呢?”这句话应该以较为快、着急的语气朗读,而三妹的语气从“我刚才也寻了一遍,没有看见”从焦急的状态转变成“他们看见了,为什么不出来阻止?他们明晓得它是我家的!”的不满、愤怒。张妈与李妈的语气也应该是遗憾。
任务三:悟猫——七嘴八舌悟猫理
1.三妹是真的爱猫吗?谁是真的爱猫人?
三妹 “最喜欢猫”,但她喜欢的更多是前两只猫活泼的性格和颜值,而不是猫本身这个生命。对于第三只丑陋、懒惰的猫,三妹不怎么陪它玩,也并不关注它,甚至在最后还揭发了这只猫所在的地方,叫 “我” 们过来。三妹的爱只是把猫当玩物,宠物,并不真正关心猫爱猫。
真正爱猫的是张妈。第二只小猫丢失后是张妈一直在找并确定猫被偷的,第三只小猫被众人嫌弃,只有张妈在怜惜它喂养它。
“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大家在这一细节中看到了谁的影子?
看到了第三只猫的影子,都受到冤枉无可辩白。这里猫的悲剧和人的悲剧合二为一。
张妈:身份卑微但心存善意,尽力保护但无能为力。
任务三:悟猫——七嘴八舌悟猫理
一、芙蓉鸟悬案
再读课文,小组合作探案,注意圈点批注,理清第三只猫屈死的前后经过,体味案件当事人作者的情感变化。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找原文,做分析,寻找以下案件的真相。
(案发现场状态、案件嫌疑人、案件嫌疑人犯案证据、对案件嫌疑人的惩处方式、案件真正犯案人、案件犯案性质、案件结果反思)
任务三:悟猫——七嘴八舌悟猫理
案发现场状况:
(1) 芙蓉鸟死了一只,死去鸟的一条腿被咬去,笼板布满鲜血。
(2)一只芙蓉鸟已经死去,它的羽毛松软无力,仿佛已经与它的对手搏斗了很长时间。
案件嫌疑人:
第三只猫
任务三:悟猫——七嘴八舌悟猫理
犯罪嫌疑人作案证据
(1)案件发生前嫌疑人的表现:①那只花白猫似乎对这对黄鸟格外关注,它总是跳跃在桌子上,凝视着笼子里的鸟儿。②在案发前,它一直保持着这种状态。
(2)案件发生后嫌疑人的表现: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
任务三:悟猫——七嘴八舌悟猫理
对案件嫌疑人的惩处措施:
“我”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
案件真正犯案人:
一只黑猫
案件犯案性质:
冤案
任务三:悟猫——七嘴八舌悟猫理
试想,如果芙蓉鸟被害案发生在养第二只猫时,会不会有不同的结果?这起“冤案”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我”对于两只猫的态度有很大不同,如果是非常喜爱的第二只猫,“我”可能不会怪罪它,这起冤案背后的原因是我对于这两只猫的态度不同,一只喜爱一只不怎么喜欢,是我的偏见导致了这个冤案的发生。
任务三:悟猫——七嘴八舌悟猫理
你觉得郑振铎写下这篇文章是想表达什么?
观点一:这篇文章中寓有作者对当时社会人生的感触,表现了一个进步知识分子严于律己的精神和仁爱之心。
观点二:无论做什么事情,千万不能凭个人的好恶、私心和偏见加以处置,否则就会出错,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过失。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作品,识记了本课的生字、词语,并且通过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我”的三次养猫经历,也理清了课文的结构,其中仔细分析了前两只猫的形象和作者写作的用意。下节课我们将重点分析作者笔下的第三只猫,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去世的悔恨与内疚。
练习:比比谁最认真
1.请同学们仿照课文对你最喜欢的动物进行描写。(150字左右)
2.完成对应的分层练习题。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