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猫》 课件(共6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猫》 课件(共6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24 11:26: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5张PPT)

郑振铎
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猫吗?
古往今来,很多文人都喜欢猫,例如南宋词人陆游,他就是妥妥的猫奴,他既能写出“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豪迈,也能写出“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猫不出门”的宠爱。作家郑振铎他曾经也非常爱猫,后来却决定永不养猫,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猫》,去感受一段养猫的快乐与酸辛。
学习目标
1.学习默读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习惯。
2.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厘清文章的结构。(重点)
3.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难点)
任务一:检查预习
作者介绍
郑振铎
(1898—1958)
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
现代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1920年底,与茅盾、叶圣陶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
曾创办我国最早的儿童刊物《儿童世界》,并主编《小说月报》。译著《新月集》《飞鸟集》等。  
积累字音
惩戒( )消耗( ) 污涩( ) 冤枉( )
忧郁( ) 红绫( ) 懒惰( ) 倚着( )
一缕( ) 怂恿( ) 悲楚( )
安详( ) 乞丐( ) 预警( ) 屋脊( )
怅然( ) 诅骂( ) 蜷伏( ) 虐待( )
hào


línɡ
duò

sǒnɡ yǒnɡ
xiánɡ
ɡài
jǐnɡ
chànɡ

quán
芙蓉鸟( )叮嘱( ) 辩护( )
畏罪潜逃( ) 妄下断语( )

zhǔ
biàn
chénɡ
qián

chǔ
wànɡ
yuān
nüè

积累字词
怂恿
预警
怅然
惩戒
虐待
提心吊胆
畏罪潜逃
妄下断语
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对待。
犯了罪怕受到制裁而偷偷地逃走。
胡乱、随意地下结论。
指事先觉察可能发生某种情况的感觉。
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通过处罚来警戒。
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任务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划分文章层次,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整体感知
明确: 这是一个关于“我”家三次养猫经历的故事。
第一层(第1、2段):写第一次养猫的情景,突出描写小猫的活泼可爱。
第二层次(第3-13段):写第二次养猫的情景,这只小猫更活泼,更可爱。
第三层次(第14-34段):写第三次养猫的情景,这只小猫不讨人喜欢,最后受到冤枉死去。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圈点批注,完成表格内容。
整体感知
第一只 第二只 第三只
来历
外形
性情
地位
结局
“我”的反应
整体感知
第一只 第二只 第三只
来历 从隔壁要来 从舅舅家带来 从门口捡来
外形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浑身黄色 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烧脱好几块,更难看
性情 活泼 更活泼,更有趣 忧郁,懒惰
地位 相伴的小侣 亲爱的同伴,心爱的东西 若有若无的动物,可厌的猫
结局 病死 失踪 冤死
“我”的反应 一缕的酸辛,可怜,“不
要 紧 ” 怅然地、愤恨地诅骂 十分地难过,更难过地多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根据表格及圈点批注的内容,思考作者对三次养猫叙述的异同,体会文章的结构。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整体感知
明确:每只猫都是按照三层式的结构来写 的,每一次经历都包含猫的来历、“我”以及其他 人的感情态度和猫的离开。
这种三层式的结构 使文章脉络清晰,同时以小猫亡失后“我”的情感 态度变化来连接三个故事,承上启下,结构紧凑, 值得借鉴。
整体感知
明确:
异:作者在描写这三次经历上倾注的笔墨呈现出由少到多的变化趋势,对三只小猫的刻画由略到详,涉及的人物由少到多,渗透的情感 逐步强烈、深刻。
任务二:
研读课文,体悟情感
体悟情感
请同学们跳读文本, 找出文中三只猫亡失之后表现“我”的情 感的语句,自由朗读,仔细品味,并设计朗读脚本。
体悟情感
示例: 当第一只猫病亡后——
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 来相伴的小侣!当时只得安慰着三妹道:“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朗读设计: “一缕的酸辛”“不要紧”看出“我”的难过程度之低,可以读出此时“我”内心的平静,朗读时语速应该放慢,低缓地读。
体悟情感
当第二只猫失踪后——
我也怅然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 名的夺取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朗读设计:“怅然” “愤恨”“诅骂”则要读出作者所爱之物被夺走后的不甘和愤怒;“我家好久不养猫”语速要放缓,重音落在“好久”上,读出惋惜、无奈之情。
体悟情感
当第三只猫死去后——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 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 的亡失,更难过地多。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 会了!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朗读设计:“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要读出“我”的懊悔、痛心和 深深的自责,并且在语速上稍微加快,语调上略 有提高;最后两句重音要落在“永无”“永不”上, 要读得沉重、坚决,读出“我”的伤痛之情。
体悟情感
同学们,文中“我”并不喜欢第三只猫,甚至觉得是只“可厌的猫”,可为什么对于它的死亡要比前 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地多”呢
默读课文,用一句文中的或自己的话来概括。
体悟情感
明确:“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 了一只不能说话的动物。有一次妻养的芙蓉鸟被咬死,但“我”和“妻子”在没有调查的情况下认为是第三只猫所为,冤枉并殴打了它,间接导致了它的死亡。
体悟情感
同学们,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请大家化身侦探,回到文章,找到“我”是如何“证实”猫的罪状的。
体悟情感
明确:①猫的凝望——作案动机。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妻子提醒张婶之后“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
体悟情感
明确:②妄下断语——主观臆断。
在文中划出体现“我”妄下断语的相关语句, 读一读。
①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 ②妻听见了……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 ”
③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
④妻听见了……便道:“是猫咬死的。”
体悟情感
请同学们思考:①②句能否用③④句作为替换
明确:不能。文中的句①肯定、反复的修辞强调了“我”的愤怒和确信,表现了“我”的武断,感叹号也使语言在情感的表达更加强烈。句②以反问句式强调了对判断的肯定,略带讽刺的语调在一定程度上也强化了猫的罪状。
体悟情感
明确: ③猫的可厌——内心偏见。
从它来到“我”家的时候,就开始了它“可厌” 的猫生。它瘦,不好看,好像天生忧郁。养胖了 以后,毛又被烧掉了好几块,“却仍不改它的忧郁 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总之,不招人喜欢。也为“我”的误会增添了几分砝码。
教师小结
猫生漫漫,也许这是它仅有的一次获得众人关注的机会,但却是如此令人痛心的致命一击。而小说的情节也在此时被推向了高潮。
体悟情感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一句中,“于是”一词可以读出哪些情感 请同学朗读句子,体会情感,并谈一下你的想法。
体悟情感
明确:“猫的罪状”被证实不是通过确凿的“物证”或“人证”,而只是通过“我”和妻子两个人的主观臆断。“于是”要读出顺理成章、自以为是的情绪,以及反省时的难过、愧疚等情感。
体悟情感
同学们,文章中除了作者养的三只小猫外,还有第四只猫咪,思考一下文中第四只猫——黑猫——的出现,有什么作用
体悟情感
明确:①是非转折点。“黑”与“花白”的颜色 反差之巨大,体现了“我”对第三只猫犯下了严重错误的可能。
②情感转变点。“我”对第三只猫的情感从这里发生了重大转变,由之前的冷落、讨厌、暴怒到后悔,继而是深深的自责和愧疚。
体悟情感
“两个月后,我们猫忽然是在邻家的屋脊上”一句中,“忽然”一词可以读出什么 大家读一读,细细品味一下。
体悟情感
明确:猫唯一的反抗便是那一声悲楚的“咪呜”。在逃离后猫生究竟是怎样的凄楚和可怜。 这一切,作者只用了“忽然”两个字,与第一只小猫死亡前详尽的描述形成巨大反差,留下了无限 大的想象空间。或许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 “我”内心的痛。
体悟情感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文中还有一个人物和第三只猫咪的境况十分相似,除了第三只猫,还有谁同样不能为自己辩护
体悟情感
明确:张妈。第三只可怜的小猫是被“向来不大喜欢”第二只猫的张妈从门口拾进来的,后来芙蓉鸟被咬死,受到责怪的张妈同样是“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体悟情感
请同学根据刚刚所探讨的内容,思考为什么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我”会“更 难过地多”
思考后,小组讨论交流,分享所得。
体悟情感
明确:因为导致这第三只猫死亡的是“我”的 “妄下断语”和“暴怒虐待”。三只猫的亡失原因, 从“天灾”“人祸”到“己过”,这种痛苦情感的渐进 加深是必然的。当一个人因为自己的过失给他者带来伤害且再无任何机缘予以弥补时,那么, 他在心里将永远背负愧疚的沉重十字架。
教师小结
明确:文中虽然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第三只猫是否有罪,但“我”却在这种不确定的情况下,依然作出了深刻的反省,认为是自己无情地剥夺了第三只猫的生命和尊严、平等和自由、诉说和辩护的权利,最终导致了它的夭折。“我”的难过是出于妄下断语的愧疚自责和严于律己的自省担当。“永不养猫”的背后是对生命平等、自由的诉求,是维护生命价值的可贵,是人性中善良、仁爱、公平、正义等美好一面的觉醒。
任务三:
悟读课文,反躬自省
悟读课文
从“我们”对第三只猫的态度中可以看出 “我们”并不喜欢它,那么“我们”是否真的那么爱前两只猫呢 请从文中找出相应语句,分析说明。
隔了几天……三妹便怂恿着她去拿一只来。
三妹特地买了一个很小很小的铜铃,用红 鳗带穿了,挂在它颈下,但只显得不相称,它只是 毫无生意地、懒惰地、郁闷地躺着。
立刻三妹一部分的注意,又被这只黄色小 猫吸引去了。
01
02
03
三妹
悟读课文
5 我也怅然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 名的夺取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4 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当时只得安慰着三妹道:“不要紧, 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悟读课文
明确: ①句当第一只猫出现了反常的情况,三妹关注的并不是猫的健康问题,而是买了小铜铃逗猫。瘦弱的生病的猫与代表生机活力的铜铃形成鲜 明的对比,带不来任何的安慰,徒增负担。在三妹眼里,这只猫只是一个玩具,而不是一个需要呵护的鲜活的生命。
悟读课文
明确: ②句第一只猫的死让三妹难过,但仅“隔了几 天”,她便看上了别的有趣的猫。这种爱未免过于浅薄。“拿”一般用于没有生命的物体,这里的 “拿”表现了三妹的冷淡随意,她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俯视猫的生命。
悟读课文
明确:③句“立刻”“又”表现了三妹情感转移的快速, 说明三妹对猫的爱是一种表面的、肤浅的爱,更 突出了她对猫的生命的不尊重。
悟读课文
明确:④句“一缕”“不要紧”可以看出“我”的难过程 度之低,也表现了“我”对第一只猫的喜欢微不足 道。在“我”看来,大有可以作为替代品的猫在。 虽然是在安慰三妹,但不难看出“我”也仅仅把猫 看作一个玩物。
悟读课文
明确:⑤句将猫当作“心爱的东西”表示“我”并不认为猫是与“我”平等的生命体,而是将其视作自己的所有物,“怅然”“愤恨”“诅骂”也是出于私有物被夺而产生的不甘和愤怒。
悟读课文
教师小结
由此可以看出,“我们”一家人对猫所谓“爱”,只不过是人类高高在上的一种所谓的“恩宠”,只是一个虚伪的假象。面对比自己弱小的物种,“我们”本能地根据外貌、性格和对我们的有益程度对猫表现出不同态度,却很难把它们当 作与人类平等的生命去看待和尊重。
反躬自省
同学们,黑猫的出现从逻辑上并不能排除第三只猫吃鸟的嫌疑,并且“我”的重击不一定直接造成了第三只猫的死亡。为什么“我”会如此难过 “我”为什么会产生“我家永不养猫”的念头呢 “我”的愧疚和自责仅仅是因为冤枉了第三只猫吗
助读资料
《猫》创作的前后时期郑振铎主要的社会经历:
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积极参加反帝反封 建斗争。
1920年11月,与茅盾、叶圣陶等人发起成立 “文学研究会”。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与叶圣陶、胡愈 之等创办《公理日报》,揭露和抨击帝国主义暴 行。同年,发起“中国济难会”,并与郭沫若、茅 盾、胡愈之等人签名发表《人权保障宣言》。
1927年2月,与叶圣陶、胡愈之等人发起成立 “上海著作人公会”,公会积极参加了上海工人第 三次武装起义前后的革命活动。
助读资料
背景链接:《猫》最初发表在1925年。在此之前郑振铎等人发起成立了文学创作团体——文学研究会。他们的创作大都以现实人生问题为题材。郑振铎主要探究的是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他在小说中毫不讳饰地表达了自己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强权,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和心情。
反躬自省
明确:《猫》是其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中的第一篇,书中的小说创作于1924年至1928年之间,多是悲剧,表达的是对下层百姓不幸的同情,对弱势群体苦难的关注,以及对被侮辱、被践踏者的哀怜。而这种对弱者不幸命运的观照,对造成人物悲剧命运根源的思考,以及来自灵魂深处的自我反省的精神,正是五四时期进步作家文学创作共有的母题.
反躬自省
同学们,第三只猫的命运悲剧有没有可能被改写 如果你是文中的作者,应该怎么做
小组内讨论交流,自由发言。
反躬自省
预设2:时刻自省。
①人的自省:我们不能不加考证就妄下断言,不能以貌取人而产生偏见,甚至对他人造成伤害。只有时常反思,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的新鲜和美好。
反躬自省
预设2: ②猫的自立:如果说第三只猫外表的不堪和性情的抑郁是与生俱来的,一时难以改变,但终日的懒惰却是后天形成的,是可以改变但终究没有改变的不良习性。猫即是人,人也是猫。文中的猫象征了一切微小生命和弱势群体。因此,我们何尝不是这个世界中渺小的猫 但我们可以选择生命成长的方式和路径,不断地审视自身,努力活出生命的价值,完善自己的人格和行为。 如是,才能赢得生命的尊严。
反躬自省
同学们,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命?
预设:生命是平等的,所以作为人类,我们要懂得关爱小动物,关爱这些弱小的群体,不能够任凭自己的好恶,私心,偏见去待人接物,而应该尊重事实,客观理性的去对待生命,否则会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后悔莫及。
反躬自省
同学们,联系当下的时代背景和自己的实际生活, 大家谈谈自己的感想。
教师小结
预设:我们生活在当今的中国,倡导着自由、平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不断走向更美好的时代。可现实世界,生命又确实面临着诸多不平等的现象。凡是生命,便应是平等的,但人生却向来不平等。巴尔扎克曾说:“平等或许是一种权利,但却没有任何力量使它变为现实。”那么不平等的人生应追求什么 我们所要追求的平等不是平均,而是人格,是尊严。如果我们处于底层,那我们更应该努力改变自己,创造机会,赢得尊严;如果我们生来幸运,那我们要勇于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因为,每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
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
生命是一条河流,每一朵浪花都值得珍视,愿我们多一点尊重,多一份关爱,让弱者不再失言,生活无需辩诉。愿我们都能伸出自己的友爱之手,平等地对待每个生命。让我们用心架桥,用爱感悟,为弱小搭建一方幸福的生活空间,让他们的心情永远像阳光般灿烂!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请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其一作答,要求做到文从字顺,条理清晰。
1.“我”对第三只猫的表白。
2.第三只猫受屈离家后的内心独白。
感谢观看
人教版 七年级 语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