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第三单元复习课
(基础知识、文言文整理、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
同学们,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一同在语文的知识海洋中畅游,感受了散文的优美,探索了古文的奇妙。今天,让我们再次启航,回顾那些精彩的篇章,巩固我们所学的知识,为未来的学习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掌握课文中的基础生字、词语、文学常识等。
01
归纳整理,重点掌握散文阅读中的答题技巧。(重点)
02
掌握《论语十二章》中的文言常识,能活学活用。(难点)
03
任务一:基础知识梳理
请同学们自主复习第三单元,完成以下基础知识梳理:
1.再次朗读课文,回忆课文的重要内容。
2.熟练理解记忆第三单元的课后生字。
3.记一记每一课的词语。
4.读一读重点文学常识。
任务一:基础知识梳理
一、单元基础字词巩固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窜cuàn 觅mì 跪guì 拗ǎo 确凿què záo 轻捷qīng jié 云霄yún xiāo 倘若 tǎng ruò 鉴赏jiàn shǎng 啄食zhuó shí 和蔼hé ǎi 恭敬gōng jìng 质朴zhì pǔ 博学 bó xué 渊博yuān bó
倜傥tì tǎng 淋漓lín lí 盔甲kuījiǎ 绅士shēn shì
人迹罕至rén jì hǎn zhì 人声鼎沸rén shēng dǐng fèi
10.《往事依依》
漪(yī ) 淼(miǎo) 徜徉(chángyáng) 骚(sāo)
郁(yù) 慷慨(kāngkǎi) 凝(níng)
镌(juān) 谆谆(zhūn)
任务一:基础知识梳理
11、《再塑生命的人》
捡jiǎn 感慨gǎn kǎi 搓捻cuō niǎn 绽开zhàn kāi 惭愧cán kuì 悔恨huǐ hèn 拼凑pīn còu 企盼qǐ pàn 截然不同jié rán bù tóng
疲倦不堪 pí juàn bù kān 小心翼翼 xiǎo xīn yì yì
恍然大悟huǎng rán dà wù 不求甚解 bù qiú shèn jiě
混为一谈hùn wéi yī tán 油然而生yóu rán ér shēng
花团锦簇huā tuán jǐn cù 美不胜收měi bù shèng shōu
任务一:基础知识梳理
二、易错词语
倜傥:形容洒脱,不拘束。
淋漓: 液体湿湿地淌下,即流滴的样子。
盔甲 : 古代打仗穿的服装。
绅士: 举止优雅、待人谦和、谈吐得当的男士。
人迹罕至: 少有人来,指偏僻荒凉的地方。
人声鼎沸: 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一样。
任务一:基础知识梳理
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比喻处境极端困难,找不到出路。
津津有味:形容有滋有味,有趣味。
搜索枯肠:形容竭力思索
搓捻: 将线、纸等放在手里来回搓。
绽开: 绽放;开放。
争执: 各持己见、互不相让地争论。
惭愧: 因有缺点或错误而感到不安;羞愧。
悔恨: 对过去的事后悔怨恨。
激荡: 受到冲击而动荡。
截然不同: 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疲倦不堪: 形容非常疲乏,不能忍受。
小心翼翼:本是虔诚,庄严的意思,现在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只求理解,不着眼于一字一句的解释;现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混为一谈:将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一样事物。
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就明白了,突然醒悟。
油然而生: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也比喻花色繁多,华美艳丽。
美不胜收:美景多得看不过来;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
三、文学常识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朝花夕拾》为鲁迅1926年所作的回忆性散文集,共有十篇,包括《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以及《范爱农》。
任务一:基础知识梳理
2、《往事依依》是语文著名教育家于漪女士的一篇回忆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富有文学情趣的优美散文。作者从不同层面回忆童年的往事,抒发了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及文学的思想感情。特别是在对两位国文老师上课情景的深情回忆时,用老师注满情思的眼睛,体现出作者的爱国情怀。
于漪,女,江苏镇江人,1929年2月7日生,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
任务一:基础知识梳理
3、《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是盲聋哑人。 本文叙述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情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全文真诚地表达了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4、《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任务一:基础知识梳理
任务二:文言文整理
请同学们自主复习《论语》十二章完成以下任务:
1.熟练背诵课文。
2.熟读记忆课下注释及翻译。
3.熟练理解课文内容。
任务二:文言文整理
任务二:文言文整理
一、通假字
1.不亦说乎
(“说”同“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任务二:文言文整理
二、古今异义1.学而时习之 古义:按时 今义:时间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古义:诚信 今义:相信,信用3.温故而知新 古义:学过的知识 今义:原来的,从前的4.可以为师矣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表示许可或可能5.不舍昼夜 古义:停留,止息 今义:舍弃
任务二:文言文整理
三、一词多义
1.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温故而知新(知道,懂得)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志) 博学而笃志(志向)3.逝者如斯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匹夫不可夺志也(成年男子的统称)4.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可以为师矣(担任,充当)
任务二:文言文整理
四、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3.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4.一瓢饮(动词作名词,指水)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动用法,以……为快乐)6.饭疏食(名词作动词,吃)
任务二:文言文整理
五、问题梳理
1.教材思考探究: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有哪些观点?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
【答案】学习态度示例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体会:①讲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②“知之”只是一般了解,“好之”则会有更大的热情投入,“乐之”才能全身心投入其中,才能有真知灼见,才能有所成就。
任务二:文言文整理
2.《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后生可畏”“当仁不让”等。你还知道哪些?课外搜集一些,与同学分享。
【答案】 示例:①不亦乐乎:现常用来表示程度极深(多用在“得”字后做补语)。②三十而立:三十岁能有所成就。指人开始走向成熟。③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指应随时随地学习别人的长处。④箪食瓢饮:一竹筐饭,一瓢水。比喻安贫乐道。
任务二:文言文整理
3.阅读第五章,孔子认为“学”与“思”有怎样的关系?
【答案】 ①“学”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二者相辅相成。②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不能深刻理解,甚至会陷入迷茫。③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实实在在地学习,则终究会疑惑而一无所得。
4.第六章是如何突出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
【答案】 ①对比,②将人们不能忍受简陋巷子里的困苦与颜回在“陋巷”却自得其乐进行对比,③突出颜回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
任务二:文言文整理
5.阅读第八章,孔子是如何看待“富贵”与“义”的关系的?
【答案】 ①孔子认为“富贵”是人们正常的欲求,②但当“富贵”和“义”发生矛盾时,宁愿贫贱而坚守“义”。③如果以损害道德(仁、义)为代价追求富贵,是不可取的,不能不择手段地追求富贵。
任务二:文言文整理
6.阅读第十一章,谈谈你对“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①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要有坚定的志向。②一个人的志向能否被改变,取决于他自己。③所以越是危急的时候,越要捍卫自己的人格,坚守气节。
7.阅读第十二章,分析“博学而笃志”中“博学”和“笃志”二者的关系。
【答案】 ①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②一个人要实现远大的理想不仅需要有渊博的知识还需要有坚定的意志。
任务三: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单元导读中要求,学习本单元课文我们要通过标题、开头、结尾及文中的关键语句等,梳理文章内容,了解文章大意。
那么,怎样分析散文中的标题、句段作用呢?
任务三: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知识点一 标题的理解(含义)
【设问形式】
①分析本文标题的含义。
②分析题目中关键词语的含义。
③谈谈你对××标题的理解。
任务三: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分析标题的含义
①表层含义:围绕标题,概括写了……内容。
②深层含义:表现了……主题。
答题格式:表层含义(内容)+深层含义(中心)
解题思路
任务三: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理解标题
解题思路一
①逐一分析题目中关键词语的含义,即写了什么内容。
②整体分析题目表现的主题思想。
解题思路二
①表层含义:围绕标题,概括写了……内容。
②深层含义:表现了……主题。
任务三: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知识点二 标题的作用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题目往往揭示全文的重点内容,暗示文章的主旨,有的标题还是文章的行文线索。把握好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就能够很好的理解文章内容。
任务三: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答题要点】
①(内容上)表明写作对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写作缘由,点明故事的背景。
②(结构上)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写景状物类散文多是如此)
③(写法上)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双关、象征等表现手法,突出主题;起到双关和象征的作用。
任务三: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④(情感上)表达作者情感;渲染气氛,营造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⑤(主旨上)文章的文眼,暗示(点明、凸显)文章主旨,含蓄地或形象地揭示了文章中心(要具体写出中心是什么),突出主题,点明主旨;暗示文章中心;对主题的体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⑥(形式上)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以上,推荐记住一个口诀:即,“心悬一线,情感双关”。
任务三: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知识点三 段落的作用答题技巧
分析文章段落作用,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一个常规考点,分析段落的作用就是让考生把握某一段落在行文结构和思想内容等方面的作用,它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和分析评价的能力,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结构特点和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段落作用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常见考查方式为:①这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②文章开头(或中间、结尾)一段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③某段内容似乎和故事内容关系不大,能否去掉?为什么?
任务三: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答题技巧】
分析重点段落的作用,一般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
内容上:
1. 分析其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比喻义、象征义、引申义)。
2. 分析其如何起到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或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等的作用。(注:语段的比喻义、象征义、引申义,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点明全文的思想意义等,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简要说明。)
任务三: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结构上:
1.首段:(1)开门见山,开篇点题;(2)统摄全篇,领起下文;(3)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或思考;(3)渲染气氛,奠定基调;(4)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下伏笔等。
2.尾段:(1)总结全文,深化、升华主旨,含蓄深刻;(2)呼应前文或文章标题,使结构严谨;(3)卒章显志(篇末点题),画龙点睛;(4)承接上文,启发联想,暗示、点明或揭示主旨等;(5)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深长,给人启迪,发人深思等。
任务三: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3. 过渡段: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 环境或景物描写语段:(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烘托或渲染××的气氛(营造××的氛围),奠定××的基调;(2)为下文埋下伏笔或做铺垫;(3)表现(烘托)人物××的心情、性格;(4)暗示社会环境;(5)设置××的背景,烘托人物形象;(6)深化主题,与开头形成照应;(7)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8)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同学们,在这堂课中,我们一起探索了单元知识,回顾了重点,解决了难点。
今天的课程即将结束,但学习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歇。希望大家能带着课堂上的思考和疑问,在课后继续探索,也许你们会发现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奥秘。
课 堂 练 习
认真完成对应的单元测试卷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