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阅读综合实践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这是毛泽东主席说过的一句话。
同学们,阅读对于我们的成长和进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的阅读课,让我们一起沉浸在书的海洋,汲取知识的养分。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第一单元几篇细腻生动而又饱含深情的描写。(难点)
2.领会语言表达。品读语言,品味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妙处。(重点)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品味阅读的能力。
“ 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学校繁星文学社正在开展阅读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文学社成员,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任务一:回顾课文,温故知新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一同领略了几篇精彩的课文。那些生动的文字、细腻的描写仿佛还在眼前。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那些熟悉的篇章,通过回顾课文,挖掘出更多的知识宝藏,温故而知新。
朱自清的《春》,以生动形象的笔法,多层次,多角度地描写一个特定时令的景象;
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描写和赞美一个地方在一个季节里的风貌;
刘湛秋的《雨的四季》,则不限于一时一地,而是描写大自然四季里多姿多彩的雨的形象;
四首古代诗词,或观沧海,或泛江河,或别友人,或诉秋思,所描写的景色和所抒发的情感各异,但都很精彩。
这些古今名篇描绘了优美的四十之景,抒发了真挚热烈的情感,营造了美好而深远的意境,构思精巧,语言精致,值得我们好好欣赏体会。
任务二:深情朗读,品读感悟
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边读边想象文字所描绘的画面,体会其中蕴含的深切情感;并参考课本的链接材料,标示重音和停连,同学两人一组,轮流朗读给对方听,深入体会汉语的美。
朗读的基本要求
读音准确:注意生字、多音字的读音。
吐字清晰:发音清楚,不模糊。
声音洪亮:让听众能够清晰听到。
语速适中:根据内容和情感调整语速。
停顿恰当:在句子中合理停顿,不割裂意思。
重音突出:强调重点词语,增强表现力。
语调抑扬:有高低起伏,体现情感变化。
任务二:深情朗读,品读感悟
怎样来确定重音
重音是指朗读时把句子中的某些词语念得比较重、比较强的音。确定重音可根据朗读作品的中心、表情达意的需要来选定。一个独立完整的句子,通常只有一个主要的重音。重音越少越明确。重音一般分为语法重音、强调重音、感情重音。
我们在朗读时,要注意重音的表达方式,切不可以“加重声音”来代替重音。重音的表达方式可以是“加强音量”的方法,把要强调的词或短语读得重一些、响一些。
朗读技巧,指点迷津
什么时候需要停连?
停连有时是朗读者为调节气息的需要,有时是句子结构上的需要,有时是朗读者为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有时为了满足听者思考、理解和接受也是需要停连的。
朗读技巧,指点迷津
标点符号停顿时间长短的一般规律为:顿号<逗号<分号、冒号<句号、问号、叹号。
段与段之间的停顿时间更长。朗读的作品是复杂的,也不是见到标点符号就停顿,在实际朗读中,停顿的处理应该比标点符号更细致、更灵活。
朗读技巧,指点迷津
课堂活动:多形式朗读
1. 个人朗读
每位同学依次朗读一段课文,展示个人的朗读技巧和对文章的理解。例如,朗读《春》这篇散文,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细腻描绘。
2. 小组朗读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朗读几段文章。小组成员可以分工合作。
3. 接力朗读
同学们依次接力朗读,每人读几句或一段,形成连贯的朗读。
课堂活动:做最美朗读者
1.根据前面的朗读,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朗读展示。
2.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评价,从读音、语调、情感、重音、停连等方面提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3.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表现,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4.根据各组代表表现推荐班级最美朗读者。
课堂活动:做最美朗读者
朗读伴奏音乐,点击播放
任务三:品读语句,赏析修辞
第一单元我们学习这三篇散文,我们会发现它们的语言有什么共同之处?
对,写的很美,并且有很多比喻和拟人的语句,汉语的美也表现在逍词造句上,比如选择巧妙贴切、富有意蕴的词语,运用匀称整齐或错落有致的句子,以及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接下来请同学们在三篇散文中找到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找到后读一读,从修辞角度进行品析。
任务三:品读语句,赏析修辞
分析比喻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答题技法:
1.把握比喻的类型、特征,准确判断比喻句。
2.明确比喻的表达效果,依据实际灵活作答。
一般情况下,可从生动形象地表现本体的特征和表达作者的情感两个方面来分析。
答题模式: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的感情。
任务三:品读语句,赏析修辞
比喻句示例:
(1)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这三个比喻句,构成一组排比,极写了春花的花色之明艳、花态之繁茂。
任务三:品读语句,赏析修辞
(2)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运用比喻的修辞,将野花比作“眼睛”“星星”,表现了阳光下野花忽隐忽现、惹人喜爱的样子。
任务三:品读语句,赏析修辞
(3)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披雪的矮松的美丽风姿。
任务三:品读语句,赏析修辞
(4)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穿”字既准确表现了雪、草覆盖的状态,又引出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雪光之妙。
任务三:品读语句,赏析修辞
【拟人修辞手法答题模板】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态(形态)+表达了作者的……之情。
任务三:品读语句,赏析修辞
拟人句示例: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运用了拟人修辞,“赶趟儿”赋予鲜花人的情态,描写了百花争春的情景,生动而有人情味,把花写活了。
任务三:品读语句,赏析修辞
(2)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用“静默”来形容房屋,采用拟人修辞,赋予草屋以人的情态,烘托出春雨中夜色的宁静、优美、祥和、温馨。
任务三:品读语句,赏析修辞
(3)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水的温暖多情,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
任务三:品读语句,赏析修辞
(4)“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简要赏析。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化了妆”,写出了雨的美丽与妩媚;“飘然莅临”赋予冬雨以人的情态,写出了它变成雪花后美丽轻盈的特点,表现了雨降临的动态美。表达了作者对冬雨的喜爱之情。
任务四:小试牛刀,活学活用
小麦扬花时节,原坡和河川铺天盖地的、青葱葱的麦子,把来自土地最诱人的香味释放到整个乡村的田野和村庄,灌进庄稼院的围墙和窗户。椿树的花儿藏在庞大的树冠和浓密的枝叶里,只能看到绣成一团一串的粉黄,毫不起眼,几乎没有任何观赏价值,香味却令人久久难以忘怀。中国槐大约是乡村树族中最晚开花的一家,时令已进入伏天,燥热难耐的热浪里,闻一缕中国槐花的香气,顿然会使焦躁的心绪沉静下来。
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任务四:小试牛刀,活学活用
【答案】
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麦子香味在乡村广泛传播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的热爱之情。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叙不完的诗情,看不尽的画意。是春姑娘手中的彩笔,是冬带来的暖和安适,更是雨的四季带来的绵绵愁思,了解作家情思,感受字里行间散发的魅力,相信你定会收到美的熏陶。
练习:比比谁最认真
完成对应的分层阅读练习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