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伶官传序》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2《伶官传序》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24 08:2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披文入理启迪观照——《伶官传序》教学设计
一、确立思路
《伶官传序》所在单元主题为“散而不乱,气脉中贯”,单元“赏析指导”中明确指出“作者贯注在文章中的思想情感,是沟通各个部分的精气血脉”。
《伶官传序》基于五代后唐盛衰的历史,评点庄宗李存勖得失,做出“盛衰乃人事”的历史评价,并由此引经据典,总结历史,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最后观照时代,用“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曲笔劝诫北宋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力图自强。
《伶官传序》叙史评史不是目的,而是言道传道的津途。那么,《伶官传序》文中之气脉,即其所言所传之道当可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切入点;依据其文之道,可将“挖掘文本体悟作者思想主张,传袭作者文道思想,启迪学生当代文化参与”作为教学设计的理念依据。
二、创意设计
依据“披文入理,启迪观照”的教学设计理念,可以从欧阳修的文道观导入,设置“言何道”的主问题贯穿全过程,分“读道一悟道一弘道”三步梳理文本、深掘思想和拓展延伸,通过在“文”的梳理解读中解决“言”的方式,最终完成体悟作者深邃思想并据此进行“当代文化参与”的教学目的。具体教学如下:
(一)读文:梳理理清思路
“道”即思想、主张,并提出欧阳修究竟要在文章中传递怎样的思想、主张的主学习任务,即“言何道”。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完成这一学习任务,在主问题之下为学生提供三个梯度的子任务:
1.画出文中集中体现欧阳修观点的句子。
2.根据前后文,思考欧阳修得出这些观点的依据。
3.思考这些观点之间有何相互联系。
任务(一 )明确本文四个观点性句子,即:“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教师在明确这四个句子时,可以引导学生将其凝练为“盛衰乃人事”“成败由人”“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祸患积于忽微,智勇困于所溺”四个观点。
任务(二)重在通过梳理欧阳修得出这四个观点的文本依据,理解文本内容,理清文章结构。首先,作者依据庄宗兴亡的史实,以史作论,得出“盛衰乃人事”。其次,具体分析庄宗“所以得天下”和“所以失天下”,秉志图强则“可谓壮”,耽于享乐则“何其衰”,援史证论,得出“成败由人”的史实判断。再次,作者引用儒家经典《尚书》,在史实的基础上加以古训佐证,将具体史实判断抽象为一般性规律判断,据史为理,得出“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结论。最后,将“人事”具体指向“忽微”“所溺”,明确“忧劳”和“逸豫”的内涵,发出反问,曲笔申戒,完成了观照时势、劝诫当朝的写作目的。
任务(三)明确“庄宗兴亡”是“盛衰乃人事”的依据,“成败由人”是“盛衰乃人事”的印证,“忧劳兴国,逸豫亡身”是“盛衰乃人事”的深化,“祸患积于忽微,智勇困于所溺”是“盛衰乃人事”的题旨之所在。
教学过程中,学生未必能按照文本的思维逻辑完成任务,这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如下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结构。
(二)悟道:提升抽象,深掘思想
本环节旨在挖掘文本的思想之美,通过文本和课外素材推送,引导学生回答“言何道”的主问题。道在这里有三层含义:治国之道、济世之道和君子之道。具体归纳提升过程如下:
通过梳理文章,可以小结如下:《伶官传序》通过分析后唐的盛衰,说明“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以“祸患积于忽微,智勇困于所溺”告诫北宋统治者汲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力图自强。正如欧阳修所言“以治法而正乱君”,我们可以将欧阳修所言之道的第一层归纳为“治国之道”。
同时,欧阳修撰文的目的还在“正乱君”,他提出治国的方略,匡扶昏昧的君王,体现的正是读书人的使命担当,因此,欧阳修所言之道第二层便是“济世之道”。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以下几则材料:
《宋史 欧阳修传》:“自撰五代史,法严词约,多取《春秋》遗旨。”
《文章精要》:“欧阳永叔《五代史》篇首有’呜呼'二字,固是世变可叹,亦是此等文字,遇感慨处便精神。”
《六一居士集叙》:“自欧阳子出,天下争自濯磨,以通经学古为高,以救时行道为贤,以犯颜纳谏为忠。”
“自撰”《新五代史》的为仁由己,“呜呼”里蕴涵对家国之忧的痛心疾首,“自欧阳子出”是对后学的激励感悟,都让欧阳修的担当精神熠熠生辉。以天下为己忧,是谓仁;据史为理,是谓智;观照时代,劝喻当权,是谓勇;感召后世,被封为标榜,足以证明所行之义,这便是孔子所说的“君子之德”。以此,可提升挖掘出道的第三层意义“君子之道”。
(三)弘道:承续文化,当代参与
莫砺锋说:“历史最大的价值和意义是给予人启迪。”文化最好的传承是实践。因此,课后拓展,以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核心素养为依据,提供两则材料,要求学生根据材料的含义,仿照《伶官传序》的行文结构和写作手法,谈谈新中国70年历程给自己的启迪,完成当代文化参与,引导学生观照时代。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连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开国大典的阅兵式上,因为数量太少,几架飞机只好飞了两次。从一穷二白的起点出发,我们还曾遭遇封锁与遏制,经历洪水、地震、非典疫情的考验,面对金融危机和贸易摩擦的挑战。但愈是艰险愈向前,我们在游泳中学会了游泳,一路行进至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正在建设人类历史上规模最浩大、气势最雄伟的现代化事业。
材料二:70年来,从探索建立公有制到建立 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学习苏联经验”到“走自己的路”,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变革的实践气势如虹。从“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气魄,到“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的改革精神,再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坚定决心,变革的精神一以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