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部编本九年级语文上册
《周总理,你在哪里》
第二课时
柯岩
1.提写生字词。
2.指名背诵课文。
复习检查
革命征途 停息 大地轰鸣 沉甸甸 谷穗 辛勤的汗滴 松涛阵阵 篝火 海防 辽阔 足迹
1.齐读第一节,回答诗歌第一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合作探究
运用了呼告和反复的修辞手法,直抒胸臆,抒发了人民对总理无比强烈的思念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第2—7节,思考以下问题
这几节诗抓住了哪几个自然景象来写总理?有哪些细节?分别表现了周总理怎样的品质?
高山
大地
森林
大海
广场
山谷回音
大地轰鸣
松涛阵阵
海浪声声
广场回音
(闪汗滴)
(忆笑语)
(披大衣)
为国家为人民日理万机地操劳。
(大步走)
忠于革命,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深入基层,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光辉形象。
平易近人,关心工人,与人民群众心连心。
关心战士,爱民如子。
(接见外宾
出席会议)
连续反复。多次使用“在这里”“在一起”,与前面的“在哪里”相呼应,突出表现了周总理虽死犹生,与祖国江河大地同在,在人民的心里,强烈地表达了人民内心的惊喜、激动之情,以及对敬爱的周总理无限的怀念与哀思。反复手法的运用使情感达到了高潮。
3.第8节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永远”表明周总理的精神永垂不朽;从“太阳升起的地方”到“人民心里”,让人联想到周总理的形象与日月同辉,为人民带来光和热。
4.第9节中“永远”“太阳升起的地方”有怎样的内涵?
1.写作特色
课堂总结
⑴结构精巧。
这首诗以“呼唤”为线索,展开一幅幅动人的画面,用热切的呼唤和山谷、大地、松涛、海浪、广场的回音,来抒发对周总理的无限怀念与崇敬,创造了一种“询问——呼唤——寻找——回答”的新颖形式,把怀念周总理和追述周总理一生不朽的业绩巧妙结合起来。
⑵运用反复表达强烈的情感。
诗中多处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如连续反复,“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想念你啊,想念你,——想——念——你……”,表达了对敬爱的周总理无限的怀念,无边的哀思。间隔反复,“我们对着高山喊:周总理……我们对着大地喊:周总理……我们对着森林喊:周总理……我们对着大海喊:周总理……”呼唤声声,使情感抒发得更加浓烈,更动人地表现出人民对总理的思念;有利于场景的展开,意境的开拓,层次显得更加清晰,诗行回环反复,富有节奏感。
2.主题归纳
这篇抒情诗通过热切的呼唤和山谷、大地、松涛、海浪、广场的回音,逐步展现周总理与人民心连心的动人情景,歌颂周总理鞠躬尽瘁为人民服务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亿万人民无限怀念周总理的深厚感情。
阅读《周总理,你在哪里》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破折号起到了声音延长的作用。
课堂检测
1.文中的破折号有何作用?
2.诗中在整个世界逡巡一遍,对周总理的寻觅追问回到了哪里?为什么要写这个地方?
回到了祖国的心脏——中南海。因为这里是周总理工作的岗位,他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也活在全国人民的心坎上。
3.“我们找遍整个世界……到处是你深深的足迹”与前面几节是什么关系?
这节文字和前面几节是都是写呼唤寻找周总理,前面几节写的是具体的“点”,是分述,这节文字是“面”的概括,是总写。
4.“山谷回音”“松涛阵阵”“海浪声声”等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拟人。
①以雄壮的事物衬托总理伟大的形象,他与天地共存,日月同在; ②它们是周总理革命一生的见证人;③寄托了亿万人民对总理的怀念。
5.诗人多次重复“他刚离去,他刚离去”的作用是( )
A.表现周总理生前没有一刻停息。
B.表明周总理生前常抽空视察祖国的山山水水。
C.加强语气,反映人民想念总理太切,四处寻找总理的足迹。
D.加强了语气的亲切感,巧妙暗示周总理“虽死犹生”,寄寓了人民的无限哀思。
D
1.背诵这首诗歌。
2.收集周恩来的名人轶事,做好积累。
布置作业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