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第二章 地球的运动及其影响
第二节 地球的自转
知识点1 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跨学科·信息技术 在共青杯编程大赛上,某编程小组设
计了地球自转实时动画演示程序。下图为该程序的某个演
示片段。据此,完成1—2题。
基础过关全练
1.(2024四川宜宾翠屏期末)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G710200
4)( )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B
解析 地球围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作地球自转,自转的方向
为自西向东。
2.(2024四川宜宾翠屏期末)为了同步演示地球自转的实时情
况,程序中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需设定为(G7102004)( )
A.一分钟 B.一小时
C.一天 D.一年
C
解析 地球的自转周期为一天即24小时。故程序中地球自
转一周的时间需设定为一天。
地理实践力 地球仪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为了更
好地认识地球,同学们制作了简易的地球模型——地球仪。
读图,完成3—4题。
3.(2024安徽宣城六中期中改编)图中的铅笔表示 ( )
A.经线 B.纬线
C.赤道 D.地轴
D
解析 图中的铅笔表示地轴,地轴是地球的自转轴,是从地球
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的轴,北端与地表的交点是北极,南端与
地表的交点是南极,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
4.(2024安徽宣城六中期中改编)同学想要成功演示地球表面
有昼夜现象,需要的条件是 ( )
①地球仪不发光
②有模拟太阳光照射
③地球仪不透明
④地球仪不停地自转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A
解析 昼夜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
的球体,所以想要成功演示地球表面有昼夜现象需要的条件
是地球仪不发光、有模拟太阳光照射、地球仪不透明。
知识点2 昼夜更替
新情境·生活情境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数千年的历史
发展中形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顺应天地的生存法
则。读地球昼与夜示意图,完成5—6题。
5.(2024山东济宁嘉祥期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遵循规
律(G7102005)( )
A.物影变化 B.四季更替
C.昼夜更替 D.纬度差异
C
解析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遵循的规律是昼夜更替;与物
影变化、四季更替、纬度差异无关。
6.(2024山东济宁嘉祥期末)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球围绕太阳旋转 B.地球本身不发光
C.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自转 D.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
C
解析 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身不发光不透明,在阳光照射
下而形成;由于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
由于地球公转而形成昼夜长短的变化现象。地球绕着地轴
不停地自转是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新情境·地理实验 下图示意某地理学习小组进行某种
地理现象的演示实验,在光线较暗的地方用手电筒模拟太阳
光照射地球仪,并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7—8题。
7.(2022四川资阳中考)该实验能较好地演示 ( )
A.昼夜现象 B.昼夜更替现象
C.季节变化 D.昼夜长短变化
B
解析 图中手电筒代表太阳,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被太阳照
到的一面是白天,照不到的一面是黑夜,随着地球的自转,白
天和黑夜会不断地交替出现,所以该实验能较好地演示地球
的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现象。昼夜现象是因为地球是一个
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季节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是由于地
球的公转。
8.(2022四川资阳中考)如图所示时刻,北京正处于 ( )
A.日出 B.日落 C.夜晚 D.白天
C
解析 读图可知图中阴影部分是黑夜,被阳光(手电筒)照到
的一半是白天,图中北京正处于夜晚。
知识点3 时差
新独家原创 读太阳光照图,完成9—11题。
9.图中四地中,处于正午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D
解析 图中四地中,②正处于黑夜,①③④三地中,④地与晨
线和昏线距离相等,正好处于正午。
10.图中①地的地方时是 ( )
A.12点 B.10点 C.8点 D.6点
B
解析 相邻两条经线相差30°,时刻相差2个小时,图中④地为
正午,即12点。据此可知,①地的地方时为12-2=10点。
11.图中四地中,地方时相同的是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C
解析 同一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图中四地中,①③两地都在
90°E经线上,所以,①③地方时相同。
在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中,人类在地球赤道装备多台行星
发动机,用反向于地球自转的推力,逐步迫使地球停止自转。
据此完成12—13题。
能力提升全练
12.(2023河北石家庄中考,24,★☆☆)地球自转的方向是(G71
02004)(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北向南 D.自南向北
A
解析 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旋转,
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旋转。
13.(2023河北石家庄中考,25,★★☆)停止自转后,地球上依
然存在的现象是(G7102005)( )
A.昼夜现象
B.太阳每天东升西落
C.人类昼伏夜出,作息规律
D.乌苏里江清晨时帕米尔高原为黑夜
A
解析 地球是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若地球停止自转,有
太阳照射的一半永远是白昼,无太阳照射的一半永远是黑夜,
有昼夜现象;地球自西向东进行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时间
差异和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因此若地球停止自转,地球上不
可能见到以一天为周期的昼夜交替、时间差异和日月星辰
的东升西落现象。
日期 日出时间(北京时间) 日落时间(北京时间) 成都 杭州 成都 杭州
7月1日 6:04 5:01 20:10 19:05
9月1日 6:40 5:36 19:27 18:22
11月1日 7:18 6:13 18:16 17:12
新情境·生活情境 下表是我国成都(30.6°N,104°E),杭
州(30.2°N,120.2°E)两城市在7、9、11月份某一天的日出日
落时间表,读表,完成14—15题。
14.(2024山东德州宁津期末,3,★★☆)根据日出日落时间,成
都与杭州相比 ( )
A.成都比杭州靠东
B.成都更早迎来日出
C.杭州更早迎来日落
D.白昼时间相差很大
C
解析 成都与杭州纬度位置相近,而同一纬度的不同地点,东
边比西边先看到日出;读表格可知,三个日期中,成都与杭州
相比,日出时间更早的是杭州,由此推断杭州比成都靠东;成
都更晚迎来日出;杭州更早迎来日落;日落时间与日出时间的
差即白昼时间,通过计算得出,成都与杭州白昼时间相差不
大。
15.(2024山东德州宁津期末,4,★☆☆)9月到11月成都和杭州
白昼时间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纬度差异 D.海陆差异
B
解析 产生昼夜长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公转,与地球自
转、纬度差异、海陆差异无关。
新考向·时事热点 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2023年11月
28日被选为2030年世博会的举办地。读图,完成16—17题。
16.(2024安徽安庆期末,4,★☆☆)利雅得与北京存在时差是
由于(G7102005)( )
A.地球自转 B.两地分属东西半球
C.地球公转 D.两地海陆位置不同
A
解析 利雅得与北京存在时差是由于地球自转。
17.(2024安徽安庆期末,5,★★☆)日常生活中与地球自转有
关的是 ( )
①一天约24小时 ②一年约365天
④北京四季分明 ④人们白天工作,夜间休息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D
解析 地球自转的周期为一天,即24小时,地球自转产生了昼
夜交替现象,因此人们白天工作,夜间休息;一年约365天和北
京四季分明是地球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
18.地理实践力 (2024山东临沂平邑期末)临沂某中学的小
明同学做了用手电筒(表示太阳)和地球仪(表示地球)演示地
球自转运动的实验,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运动,观察地球
仪上的受光区域及其变化。下图为演示实验的瞬间照片。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素养探究全练
方向、周期
(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
。
自西向东
一天或24小时
现象1∶根据照片显示,此时北京是① (白天/黑夜)时,新德里是② (白天/黑夜)。 → 地球自转产生③
。
现象2:再过几个小时,新德里即将进入④ (白天/黑夜)。 → 地球自转产生⑤
黑夜
白天
时间差异
黑夜
昼夜交替
地理现象
(2)小明同学观察到以下两个现象,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拓展应用
日晷是古人利用日影测定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晷针
(表)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
并划分一天的时刻。小明同学拍摄了临沂某校园内一幅日
晷照片(图1)并绘制了日晷计时示意图(图2)。
(3)根据示意图,推测日晷计时用到的地理现象是
。图2中日晷晷针的影子朝
(方向),推测小明拍照的时间最接近 。
(4)一天中从日出到日落,晷针投影长度变化规律为
。(1分)
A.先变长后变短
B.先变短后变长
C.保持不变
D.逐渐变短
地球的自转
北
正午或12点
B
解析 (1)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
周期是一天或约24小时。(2)照片显示此时北京是黑夜,新德
里是白天,这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时间差异。再过几个小
时新德里即将进入黑夜,这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
现象。(3)一天之中,日出、日落时太阳高度最小,影子最长;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影子最短。从日出到正午到日落,影子先
变短后变长,推测日晷计时用到的地理现象是地球的自转,当
太阳达正南最高位置时,针影位于正北(下)方,指示着当地的
正午时刻,推测小明拍照的时间最接近正午(12点)。(4)根据
材料可知,日晷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一天的
时刻,日出到正午,太阳高度角增大,投影长度在变短,正午到
日落,太阳高度角减小,投影长度在变长。因此一天中从日出
到日落,晷针投影长度变化规律为先变短后变长。(共17张PPT)
第二章 地球的运动及其影响
第一节 地球仪
第1课时 地球的模型 经线和经度
知识点1 地球的模型
地理实践力 下图显示了制作地球仪的步骤和过程。
据此完成1—2题。
基础过关全练
1.(2023陕西西安新城期中)同学们制作的地球仪的半径只有
3厘米,但实际上地球(G7102001)( )
A.很小,直径只有6厘米
B.不大,人们一眼可以观其全貌
C.太大了,比太阳还大若干倍
D.很大,平均半径是6 371千米
D
解析 地球仪是人们按照地球的形状按比例缩小的模型,实
际中的地球很大,人们站在地面不能一眼看到它的全貌,地球
平均半径为6 371千米,但是相对于太阳来说,地球很小。
2.(2023陕西西安新城期中)图中虚线④代表的地理事物是
( )
A.赤道 B.地轴
C.地球最大周长 D.地球表面积
B
解析 图中④连接南北两极,与赤道面垂直,应该是地球的地
轴,地轴是一条人们假想的地球旋转轴。
知识点2 经线和经度
读地球经纬网示意图,完成3—4题。
3.(2024四川雅安期末)图中数字代号代表经线的是(G710200
2) ( )
A.① B.② C.③ D.④
A
解析 代表经线的是①80°W;②北回归线(23.5°N)和③赤道
(0°)是纬线;④既不是纬线也不是经线。
4.(2024四川雅安期末)图中甲点所在经线的经度为 ( )
A.23.5°N B.23.5°S
C.40°E D.80°W
C
解析 经线向东增大为东经,经线向西增大为西经。甲位于
东经,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差是30°,故甲在40°E经线上;
23.5°N和23.5°S是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
5.(2024四川绵阳涪城期末)与80°E共同组成经线圈的是
( )
A.60°E B.120°E
C.100°W D.120°W
C
解析 经线圈的特点是两条相对的经线之和是180°,一条是
东经度,一条是西经度,由此可知,与80°E共同组成经线圈的
经线是100°W。
6.(2024四川眉山青神部分学校期中)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G
7102003)( )
A.0°经线和180°经线
B.西经10°经线和东经170°经线
C.西经20°经线和东经160°经线
D.西经90°经线和东经90°经线
C
解析 任何两条相对的经线(经度之和为180°),都组成一个
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把地球分成相等的两个半球,东
经180°和西经180°实际上重合为一条经线,即180°经线。国
际上习惯用20°W和160°E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
分东西半球的界线,因为这个经线圈基本上是从海洋通过,避
免了将一些国家分隔在两个半球上。
地理实践力 下图为某同学用铁丝、乒乓球制作简易
地球仪的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能力提升全练
7.(2023湖北宜昌中考,4,★☆☆)铁丝弯成的角①的度数应为
( )
A.66.5° B.45°
C.30° D.23.5°
A
解析 铁丝代表地轴,地轴始终倾斜着,其北端指向北极星的
方向,和地面的夹角为66.5°。
8.(2023湖北宜昌中考改编,5,★☆☆)乒乓球上线条②代表的
是(G7102003) ( )
A.最长的经线
B.0°经线
C.赤道
D.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C
解析 图中②和地轴垂直,应为赤道;经线长度都相等;0°经
线是经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和东经160°组成的经线圈。
地理实践力 阳阳学习完地球和地球仪的相关知识后,
尝试自选材料制作简易地球仪,如图为制作过程的照片。读
图和材料完成9—10题。
9.(2024广西南宁期末,5,★★☆)照片中,阳阳制作地球仪的
正确顺序应该是(G7102001)( )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③④②① D.④②③①
B
解析 首先在小球上②画赤道、南北极,然后④绘制经纬线
及度数,随后③制作铁丝支架,将铁丝按照一定的倾斜角度弯
成支架,最后①将小球固定在支架上,所以制作地球仪的正确
顺序应该是②④③①。
10.(2024广西南宁期末,6,★☆☆)阳阳制作的地球仪上,有4
条30°的线,图④中,黑点所标注的30°,应该是 ( )
A.北纬30° B.南纬30°
C.西经30° D.东经30°
D
解析 在网格状经纬网图中,一般竖着的线表示经线,其中经
度向东(图中一般是向右)增大的为东经,经度向西(图中一般
是向左)增大的为西经,图④中,黑点所标注的30°应该为东经
30°。(共24张PPT)
第二章 地球的运动及其影响
第一节 地球仪
第2课时 纬线和纬度 经纬网
知识点3 纬线和纬度
下图示意纬度划分的模型,读图完成1—3题。
1.(2024福建三明永安期末)某地的纬度,即该地与地心连线
和 之间的夹角 ( )
A.赤道平面 B.地轴
C.0°经线所在平面 D.地平面
A
解析 由图可知,某地纬度即某地与地心连线和赤道平面之
间的夹角。
2.(2024福建三明永安期末)关于纬线和纬度,描述正确的是
(G7102002)( )
①赤道是最长的纬线 ②纬线都沿南北方向延伸
③纬线随纬度增加而长度减小 ④纬线为长短不等的半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解析 纬线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即纬线长度随纬度增加
而减小),赤道最长;纬线都沿东西方向延伸;纬线形状都是圆
(极点除外)。
3.(2024福建三明永安期末)甲地到地心的距离和纬度分别是
( )
A.约6 371 km,30°S B.约40 000 km,30°S
C.约6 371 km,30°N D.约40 000 km,30°N
A
解析 地球表面任意一点到地心的距离为地球半径,约为地
球的平均半径,即6 371 km;图中相邻纬线度数差为10°,甲在
赤道以南第三条纬线,应为30°S。
知识点4 经纬网
读图,完成4—5题。
4.(2023重庆中考)②地位于(G7102003)( )
A.东半球、北半球 B.东半球、南半球
C.西半球、北半球 D.西半球、南半球
C
解析 读经纬网图可知,图中②地的经纬度是(40°N,40°W)。
南北半球分界线是赤道,以北为北半球,20°W以西、160°E以
东为西半球,由此可判断,②地位于西半球、北半球。
5.(2023重庆中考)①地位于③地的 ( )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北方 D.西南方
A
解析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与③地相比,
①地更靠近北极点,因而①地位于③地以北;①地的经度是12
0°W,③地的经度是80°E,①地与③地之间相差160°,根据劣弧判断①位于③东方,所以①地位于③地的东北方。
新考向·时事热点 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至1
0月8日在杭州(30°16'N,120°12'E)举办。杭州也成为继北
京、广州之后,第三个举办亚运会的中国城市。读下图,据此
完成6—7题。
6.(2024安徽亳州月考)杭州位于图中的 ( )
A.甲点 B.乙点 C.丙点 D.丁点
B
解析 根据经纬度的变化规律,经度数向东增加的是东经,纬
度数向北增加的是北纬,30°16'N位于30°N以北,120°12'E位于120°E以东,由此推断杭州位于图中的乙点位置。
7.(2024安徽亳州月考)杭州(30°16'N,120°12'E),位于 ( )
A.东半球、北半球、中纬度
B.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
C.西半球、南半球、低纬度
D.西半球、北半球、中纬度
A
解析 南北半球的界线是赤道,北纬在北半球,南纬在南半球;东西半球的界线是西经20°和东经160°组成的经线圈,西经20°以东至东经160°以西为东半球。由此判断杭州(30°16'N,120°12'E)位于北半球、东半球。杭州的纬度是30°16'N,在30°—60°之间,位于中纬度。
地球仪是我们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
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下图为地球仪示意图。据此完成
8—9题。
能力提升全练
8.(2023吉林中考,4,★☆☆)甲点的经纬度位置是(G7102002)
( )
A.(30°N,30°W) B.(30°N,30°E)
C.(30°S,30°W) D.(30°S,30°E)
B
解析 甲位于30°经线上,位于0°经线东侧,甲位于30°E经线
上;乙处为赤道,甲位于赤道以北,位于30°N纬线上,因此甲的
经纬度是(30°N,30°E)。
9.(2023吉林中考,5,★★☆)关于乙点位置叙述正确的是
( )
A.位于极圈上
B.位于甲点西南方
C.位于西半球
D.位于北温带地区
B
解析 极圈的纬度是66.5°,乙位于赤道上;乙位于甲的西南
方向;乙位于0°经线,属于东半球;乙地处赤道,位于热带地区。
读经纬网图,完成10—12题。
10.(2024云南保山隆阳期末,6,★★☆)图中A点的经纬度位
置是 ( )
A.(90°S,23.5°E)
B.(23.5°N,90°E)
C.(90°N,23.5°W)
D.(23.5°S,90°W)
B
解析 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
经,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A点的经纬度
为(23.5°N,90°E)。
11.(2024云南保山隆阳期末,7,★★☆)比较图中a、b、c、d
四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a地位于热带
B.b地位于南半球
C.c地位于西半球
D.d地实际面积最大
D
解析 23.5°N至66.5°N的范围属于北温带,图中a地位于30°N—40°N之间,属于北温带;图中的四地都在赤道以北,都在北
半球;c地的经度区间为100°E—110°E,根据东西半球的划分
依据判断,该地位于东半球;d地所在的地区纬度最低,四地的
经纬度跨度一样,所处纬度越小,纬线越长,故d地实际面积最
大。
12.(2024云南保山隆阳期末,8,★★☆)关于图中A、B两点所
在经纬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A点所在纬线比B点所在纬线长
B.A点所在纬线比B点所在纬线短
C.A、B两点所在经线长度相等
D.A、B两点所在纬线始终平行
A
解析 A、B两点所在纬线长度不相等,A点所在纬线比B点
所在纬线短;A点所在经线与B点所在经线长度相等;地球上
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
13.地理实践力 (2024山东泰安新泰期中)阅读材料,回答以
下问题。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学习完地球和地球仪的相关知识后,进
行了制作简易地球仪的方法探究。下图为简易地球仪制作
步骤示意图。
素养探究全练
第一步·做支架 用铁丝弯成一个半圆的形状和一个倾斜的
直线形,折成的地球仪支架,如图①所示。
(1)倾斜的直线L代表地球仪上的 。
第二步·组装 如图②③所示,用笔在乒乓球上画一个大圆代
表赤道,扎两个小孔a、b,把乒乓球用铁丝穿起来,固定铁丝
两头,使球可以自由转动。
(2)小孔a、b分别代表 ,要保证两小孔到赤道的
距离 。
地轴
北极和南极
相等
第三步·绘制经纬线 在乒乓球上画上必要的经线和纬线,并
标注名称或度数,这样一个乒乓球地球仪就做好了。如图④
所示。
(3)由赤道到a点纬度逐渐 ,a点的纬度应写作:
。
第四步·应用 在茫茫大海上航行的轮船,在辽阔天空中翱翔
的飞机,都可以利用经纬网来确定位置,方便导航。
(4)图④中A点的经纬度位置是: ,假设一
架飞机从A地直线飞往B地,飞行方向是 。
增大
90°N
(0°,20°W)
正南
解析 (1)倾斜的直线L代表地球仪上的地轴,连接南北两极,
跟赤道平面垂直。(2)小孔a代表北极点(90°N),小孔b代表南
极点(90°S)。由于极点到赤道的距离相等,所以a、b两小孔
到赤道的距离要相等。(3)依据纬度的递变规律,由赤道到a
点(北极点)纬度逐渐增大,a点是北极点,纬度为90°N。(4)本
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西的为西经度,以东的为
东经度,读图可知A点的经纬度是(0°,20°W),经线指示南北方
向,A、B在同一条经线上,A在赤道,B在南纬45°,飞机从A地
直线飞往B地,飞行方向是正南方。(共12张PPT)
第二章 地球的运动及其影响
第三节 地球的公转
第1课时 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 四季更替
知识点1 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
新独家原创 新情境·地理实验 小明利用自制材料,演
示地球的公转(支架顶部的十字框架代表“太阳光源”)。
读图完成1—3题。
基础过关全练
1.小明发现地球的自转与公转(G7102006)( )
A.方向相同 B.周期相同
C.轨道形状相同 D.自转时不公转
A
解析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
一周是一天,公转一周是一年;地球绕地轴自转,地球公转的
轨道形状是一个椭圆;地球公转的同时,也在不停地自转。
2.小明观察到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绕转中心分别是 ( )
A.地轴、太阳 B.太阳、地轴
C.都是太阳 D.都是地轴
A
解析 地球自转的绕转中心是地轴,地球公转的绕转中心是
太阳。
3.手持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时(G7102006)( )
A.地球仪中心与太阳光线保持同一水平面
B.地球仪按顺时针沿椭圆形轨道移动
C.地球仪的地轴始终指向十字框架
D.十字框架的高低和位置可以移动
A
解析 手持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时,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移
动;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十字框架的高低和位置不
能移动。
知识点2 四季更替
跨学科·生物 济南某学校地理小组校园劳动札记:冬小
麦在秋分之后就播种了。不久之后,绿油油的麦苗铺满了麦
田,冬天的几场大雪,深深地滋润着小麦,第二年春分之前,随
着气温回升,小麦开始返青。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几次浇
水,小麦长势喜人。五一前后,小麦开始抽穗。6月初,我们收
获了沉甸甸的麦穗。下图是该小组同学在地球公转示意图
中做的小麦生长阶段与相应位置的标注。据此完成4—5
题。
4.(2023山东济南莱芜、钢城中考)图中标注位置明显有误需
要修改的是 ( )
A.小麦返青 B.小麦抽穗
C.小麦收获 D.小麦播种
C
解析 冬小麦在秋分之后播种,春分之前小麦返青,五一前后
小麦开始抽穗,六月初小麦收获。图中的小麦收获时间已经
接近秋分,不是六月初了,明显有误,需要修改。
5.(2023山东济南莱芜、钢城中考)小麦播种、返青、抽穗、
收获具有季节性特点。季节的变化反映了(G7102007)( )
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公转
C.地球的大小 D.地球的形状
B
解析 由于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
动,产生四季的变化。季节变化跟地球的自转、大小、形状
无关。
6.(2023内蒙古赤峰中考)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
船发射当天,有关地球公转的描述及产生的地理现象符合实
际的是 ( )
A.我国昼短夜长 B.我国昼夜等长
C.太阳直射在赤道附近 D.地球公转到夏至—秋分之间
A
解析 11月29日在9月23日之后,太阳直射南半球,我国昼短
夜长;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介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
间;此时地球公转至秋分—冬至之间。
7.(2023内蒙古赤峰中考)2023年6月4日内蒙古的景色与2022
年11月29日航天员出发时相比变化很大,是因为 ( )
A.地球绕着地轴旋转 B.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C.地球围绕太阳公转 D.地球一天旋转一周
C
解析 航天员2022年于11月29日出发,此时为秋末,返回时20
23年6月4日,此时为夏季,秋夏季节景色不同主要是季节交替
的结果,这是因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公转周期为一年;而地
球自转主要产生昼夜交替、时差等现象。(共41张PPT)
第二章 素养综合检测
(满分100分, 限时4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地球仪的底座所在平面可以看作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地轴
与该平面的夹角为β,见下图,如果β变化,地球上五带范围也
将发生变化。读图,完成1—3题。
1.(2023湖南株洲中考)甲地的经纬度为 ( )
A.30°N,60°E B.30°N,60°W
C.30°S,60°E D.30°S,60°W
C
解析 根据图中经纬度数和海陆轮廓可知,甲地经纬度位置
是(30°S,60°E)。
2.(2023湖南株洲中考改编)甲、乙两地所在的经线 ( )
A.长度相同 B.经度相同
C.地方时相同 D.指示东西方向
A
解析 甲和乙两地所在的经线长度相同,都指示南北方向;甲
点的经度是60°E,乙点的经度是120°E,经度不相同;两地的经
度不同,地方时也不同,乙地比甲地早4小时。
3.(2023湖南株洲中考)当夹角β变大时,五带的变化为 ( )
A.热带、温带均变大
B.热带、温带均变小
C.热带变大、温带变小
D.热带变小、温带变大
D
解析 β是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与黄赤交角(地球公转
轨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互余,当夹角β变大时,黄赤交角会变
小,太阳直射的范围会缩小,即热带范围变小,温带范围变
大。
下面是经纬网示意图。据图回答4—6题。
4.(2023山东淄博中考)对图中四地位置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地位于低纬度地区
B.②地位于西半球
C.③地位于②地的西北方向
D.④地经度为20°E
B
解析 图中①地经纬度为(40°N,0°),位于中纬度地区;②地经度是40°W,位于西半球;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可判读③地位于②地的东南方向;④地的经纬度为
(20°S,20°W)。
5.(2023山东淄博中考)7—8月份,日出时间越来越早的是
(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8月份,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
向赤道附近移动,北半球昼夜情况为昼逐渐变短,夜逐渐变
长;南半球昼夜情况为昼逐渐变长,夜逐渐变短,可判读位于
南半球的④地日出时间越来越早。
6.(2023山东淄博中考)属于①地地理现象的是 ( )
A.一年中太阳直射两次
B.终年炎热
C.正午时刻树影朝南
D.一天中,比②地先看到日出
D
解析 ①地的纬度为40°N,没有太阳直射现象;40°N位于五
带中的北温带,具有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由于没有太阳直射现象,①地正午时刻太阳始终位于南面,因此树影朝北;一天中,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越向东的地区时间越早,也就越早看到日出,因此①地比②地先看到日出。
新情境·地理实验 潍坊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用灯泡
和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运动。下图示意地球运动演示过程,读
图完成7—8题。
7.(2023山东潍坊中考)正确演示地球运动的方式是 ( )
A.用手指顺时针拨动地球仪,演示自转运动
B.用手指逆时针拨动地球仪,演示自转运动
C.围绕灯泡顺时针移动地球仪,演示公转运动
D.围绕地球仪逆时针移动灯泡,演示公转运动
B
解析 地球自西向东绕着地轴自转,正确的演示方式是用手
指逆时针拨动地球仪,演示自转运动;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不
断地公转,正确演示地球公转应该是围绕灯泡逆时针移动地
球仪。
8.(2023山东潍坊中考)图中所演示的日期大约是 ( )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
D
解析 图中所示的光照图中,北极附近出现极夜现象,南极附
近出现极昼现象,因此演示的这一天是12月22日,太阳直射在
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新特色·常考地图 下图示意地球的昼与夜,在图上标注
了模拟算出的某年1月1日我国四地迎来第一缕阳光的北京
时间。读图完成9—11题。
9.(2023福建中考)最早迎来该年第一缕阳光的是 ( )
A.抚远 B.北京 C.台州 D.海马滩
D
解析 抚远迎来第一缕阳光的时间是6:52,北京迎来第一缕
阳光的时间是7:36,台州迎来第一缕阳光的时间是6:45,海马
滩迎来第一缕阳光的时间是6:27,故最早迎来该年第一缕阳
光的是海马滩。
10.(2023福建中考)以下与1月1日最接近的节气是 (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D
解析 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秋分日
为9月23日前后,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故与1月1日最接近
的节气是冬至。
11.(2023福建中考)1月1日北京的昼夜长短情况为 ( )
A.极昼 B.昼长夜短
C.昼短夜长 D.昼夜平分
C
解析 1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地处北半球的北京昼
短夜长,北京地处北温带。
跨学科·物理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广泛使用,汽车充电设
施不断升级。上海某地在露天停车场加装了光伏发电停车
棚(如图)。该设施利用太阳能电池板棚顶进行发电,经充电
桩为停在车棚下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据此完成下题。
12.(2023安徽中考)为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该车棚的太阳能
电池板应朝向 ( )
A.东 B.南 C.西 D.北
B
解析 上海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一年四季太阳总体位于上
海市的南方,所以太阳能电池板朝向南方,能获得更多的太阳
能。
在探究地球运动及现象的时候,小明用天气软件查阅了中国
杭州、广州、南宁和拉萨四城市(见下图)的日出和日落时
刻,并留存了截图。据此完成13—15题。
13.(2023山东烟台中考)小明用表格统计四城市日出日落时
刻的时候,发现截图上没有城市名称,他用序号①②③④进行
了标注,并运用地球运动原理对各城市数据进行了比较(见下
表),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D
城市 ① ② ③ ④
日出时刻 7:01 6:02 5:44 5:03
日落时刻 20:43 19:21 19:03 18:49
昼长 13小时 42分 13小时 19分 13小时 19分 13小时
46分
A.四城市都是昼短夜长
B.城市①④比②③白昼更长,是纬度较低的广州和南宁
C.城市①和④中,④日出较早,是拉萨
D.城市②和③中,③日出较早,是广州
解析 四个城市昼长都大于12小时,四城市都是昼长夜短,进
而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为北半球的夏半年(3月21日前
后至9月23日前后)。夏半年,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城市
①④比②③白昼更长,因此可知,①④是纬度较高的杭州和拉
萨。城市①和④昼长相差不大,可知纬度比较接近,纬度比较
接近的两地,越靠东的地点,日出越早。表中显示,④日出较
早,可知④是杭州,①是拉萨。城市②和③昼长相同,可知两
地位于同一纬度,两地越靠东的地点,日出越早。表中显示,
③日出较早,可知③是位置靠东的广州,②是南宁。
14.(2023山东烟台中考)一周后,小明对四城市日出和日落时
刻再次进行了统计,发现各城市日出时刻更早,日落时刻更
晚。据此推测,此时段最接近以下节气中的 ( )
A
A.小满 B.大暑 C.小雪 D.立春
解析 根据上题分析,此时四地昼长夜短,可知太阳直射北半
球;一周后,小明对四城市日出和日落时刻再次进行了统计,
发现各城市日出时刻更早,日落时刻更晚,说明白昼时间不断
变长,进而可知,太阳直射点依然在向北移动。综上,可推测,
此时段介于春分和夏至之间。四个选项中,只有小满处于这
个区间。
15.(2023山东烟台中考)该时段在烟台最有可能见到的景象
是 ( )
A.海水浴场里游泳的人众多
B.果园里红红的富士苹果挂满枝头
C.正午阳光照进室内的面积越来越小
D.热力公司开始集体供暖
C
解析 此时段介于春分和夏至之间,海水水温依然较低,因此
海水浴场里游泳的人不会太多;果园里红红的富士苹果挂满
枝头的景象出现在秋季,不符合题意;春分到夏至之间,随着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烟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变大,正午
阳光照进室内的面积越来越小;此时不是冬季,无需集体供
暖。
16.[答案含评分细则]新情境·生活情境 (2024四川泸州泸县
期末)(19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元旦节假日期间,家住甲地的小华跟在国外某地执行国际维和任务的爸爸打视频电话,小华从视频中观察到他爸爸穿着轻薄。小华把自己的所在的经纬度位置(30°N,105°E)告诉了他爸爸,他爸爸回答说:“我在乙地,你可以通过观察猜一猜我的大概位置”。
材料二 经纬网位置图。
二、综合题(共3题,共55分)
(1)请根据图,说出小华爸爸所在地的经纬度位置。(4分)
(40°S,30°E)。
(2)判断小华与爸爸同时在所在地“坐地日行一周”,谁绕行
的距离更长,并说明理由。(7分)
(3)据图,指出小华位于他爸爸所在地的方位。(2分)
(4)说出小华爸爸所在地的半球位置。(4分)
(5)请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小华爸爸元旦节假日期间,穿着
轻薄的原因。(2分)
小华绕行的距离更长,小华所处纬度较低,纬线更长。
东北方。
南半球,东半球。
小华爸爸所在地位于南半球,元旦期间,正值夏季。
【评分细则】 (1)经纬度位置可互换,只答对经度或纬度得
2分,共4分。(2)答出小华得3分;答出小华所处纬度较低得2
分,答出纬线长得2分,共7分。(3)2分,其他答案不得分。(4)位
置可互换,答对1个半球得2分,共4分。(5)答出小华爸爸所在
地正值夏季,得2分。
解析 (1)自西向东度数增大的为东经,由南向北度数增大的
为北纬,故可确定小华爸爸所在地乙的位置为(40°S,30°E)。
(2)纬线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小华所在纬度为30°N,小华
爸爸所在纬度为40°S,故可知小华所在纬度更低,“坐地日行
一周”绕行距离更长。(3)小华爸爸位置为(30°E,40°S),小华
位置为(105°E,30°N)。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线指示南北方
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据此判断小华位于他爸爸的东北方
向。
(4)20°W向东到160°E为东半球,20°W向西到160°E为西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小华爸爸位置为(30E,40°S),属于东半球、南半球。(5)元旦节为1月1日,此时正值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小华爸爸位于南半球,当地正值夏季,故穿着轻薄。
17.地理实践力 (2024四川成都邛崃期末)(21分)阅读图文材
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更好落实课程标准中“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和
公转”的要求,成都市某中学将课堂搬进一个暗室里,分组用
手电筒模拟太阳照射地球仪,同时用手拨动地球仪,来观察地
球仪上形成的昼半球和夜半球。下图为地球上的昼与夜示
意图。
探究一:地球自转的方向
(1)探究过程中,小明同学缓缓地按地球自转方向
拨动地球仪;此时,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
自西向东
逆时针
(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6分)
探究二:地球自转的周期
(2)小明同学将地球仪绕地轴自转一圈,小山观察到地球仪刚
好经过一个白昼、一个黑夜,即地球自转的周期为
。(3分)
探究三: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3)图中④地正位于 线上。(填“晨”或“昏”)(3分)
(4)北京和东京最先进入黑夜的是 。(3分)
一天或约24小时
晨
东京
(5)假设地球自转的方向和现在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太阳将
升 落。(3分)
(6)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从图中看到任何
时候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照亮的半球是昼半球,未被
照亮的半球是夜半球。地球不停地自转,也就产生了
现象。(3分)
西
东
昼夜交替
解析 (1)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时,地球
仪为逆时针方向旋转。(2)地球自转一周时间为一天或约24
小时。(3)由黑夜进入白天的分界线为晨线,由白天进入黑夜
的分界线为昏线,图中④地即将进入白天,因此位于晨线上。
(4)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因此同纬度地区东边先进入黑
夜。东京位于北京东部,因此东京先进入黑夜。(5)地球自西
向东转,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如果自转方向相反,太阳将从西
边升起,东边落下。(6)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半球不停交替,
因此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18.新情境·趣味见闻 (2023云南中考改编)(15分)某乘客乘
飞机从开普敦经停孟买飞往上海,图1为“航班起飞时刻全
球部分地区昼夜状况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图2
为“上海某日正午树影情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为北半球的 节气。(4分)
(2)孟买位于开普敦的 方向。(3分)
(3)开普敦、孟买和上海三个城市中,最先看到日出的是
。(4分)
(4)该乘客在上海三个月后,观察到的正午树影情况与图2中
(填序号)相一致。(4分)
冬至
东北
上海
②
解析 (1)此时的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因此,图1所示为北半
球的冬至日。(2)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孟
买位于开普敦的东北方。(3)开普敦、孟买和上海三个城市
中,上海位于最东边,最先看到日出的是上海。(4)由图1可知,
此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正午影子最
长,而三个月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至赤道,正午影子由最
长逐渐缩短;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上海的南方,影子朝向北,
所以②正确。(共36张PPT)
第二章 地球的运动及其影响
第三节 地球的公转
第2课时 地球上的五带 探究中国二十四节气
知识点3 地球上的五带
读地球五带分布示意图,完成1—3题。
基础过关全练
1 .(2024陕西咸阳方圆学校月考)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是
( )
A.0°~90°N B.23.5°S~23.5°N
C.66.5°S~66.5°N D.始终直射赤道
B
解析 太阳直射点是在南回归线(23.5°S)和北回归线
(23.5°N)之间移动。
2.(2024陕西咸阳方圆学校月考)南温带与南寒带分界线的名
称是 ( )
A.北极圈 B.北回归线
C.南回归线 D.南极圈
D
解析 南温带与南寒带分界线的名称是南极圈(66.5°S);北
极圈是北温带与北寒带的分界线;北回归线是热带与北温带
的分界线;南回归线是热带与南温带的分界线。
3.(2024陕西咸阳方圆学校月考)下列关于地球上五带的说
法,错误的是(G7102007)( )
A.依据不同纬度地区一年内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划分
B.寒带无阳光直射现象
C.属于地球自转形成的地理现象之一
D.温带地区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C
解析 地球上五带是依据不同纬度地区一年内获得太阳光
热的多少划分;寒带和温带无阳光直射现象;地球上的五带是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温带地区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新独家原创 新情境·趣味见闻 欧洲有一个神奇的国
家,被称为“午夜太阳(午夜12点能够看到太阳)国”。读欧
洲局部图,完成4—6题。
4.“午夜太阳”所指的自然现象是 ( )
A.极昼 B.极光
C.极夜 D.极寒
A
解析 “午夜太阳”是指午夜12点能够看到太阳,无论白天
还是黑夜,太阳总是不落,即极昼现象;极光出现在夜间的南
北极上空;极夜是太阳总不出来,天空总是黑的;极寒是指极
度寒冷的气候。
5.图中四国中,被称为“午夜太阳国”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B
解析 图中欧洲四国中,只有乙国(挪威)北部位于北极圈以
北地区,极昼现象只出现在极圈以内的地区,所以挪威被称为
“午夜太阳国”。
6.“午夜太阳”主要反映了地球的(G7102007)( )
A.自转 B.公转
C.形状 D.大小
B
解析 “午夜太阳”即极昼现象,是由于地球公转时,太阳直
射在北(南)回归线时,北(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所以主要
反映了地球的公转。
7.新考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3天津中考)圭表是古代
度量日影长度的天文仪器。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圭表确定
了节气。“表”就是直立于平地上测日影的标杆和石柱,
“圭”是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下图
是圭表模型,圭上不同季节影子的长度不同,原因是 ( )
知识点4 探究中国二十四节气
B
A.海陆变迁 B.地球公转
C.天气变化 D.植被变化
解析 圭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天文仪器,用于度量日影长
度。一年中,“表”正午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
为冬至,长度居中的那天为春分或秋分,这是由地球公转产生
的自然现象。
新考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十四节气准确地反映了
自然节律变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
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11月30日,
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
遗产代表作名录。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完成8—10题。
8.(2024安徽合肥包河期中)二十四节气反映的自然节律是
( )
A.昼夜交替 B.四季变化
C.五带划分 D.世代更替
B
解析 二十四节气反映的自然节律是一年内的四季变化,不
能反映昼夜交替、五带划分、世代更替。
9.跨学科·语文 (2024安徽合肥包河期中)节气与农事活动
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写道,“锄
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诗人描
写的现象可能出现的节气是 ( )
A.清明 B.处暑 C.大雪 D.立春
B
解析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表明当时气温较高。清
明、大雪和立春时节气温都比较低,所以诗人描写的现象可
能出现的节气是处暑。
10.(2024安徽合肥包河期中)2023年11月8日对应的节气是
( )
A.寒露 B.霜降 C.立冬 D.小雪
C
解析 每两个节气相差15天。根据所学已知9月23日前后为
秋分,据此向后推算,11月8日对应的节气是立冬。
11.新情境·地理实验 (2024山东德州宁津期末,2,★☆☆)某
同学用乒乓球、木板、铁丝等物品制作简易模型演示地球
的运动,演示简图(如下图)中有些错误,正确的调整是(G7102
006)( )
能力提升全练
B
A.将甲处乒乓球上的经线改为平行线
B.把乙处乒乓球上的“南极圈”改为“北极圈”
C.把所有乒乓球的倾斜方向调整为与丙处一致
D.将丁处乒乓球所标自转方向改为反方向
解析 经线不是平行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弧线;乙处的
“南极圈”应改为“北极圈”;丙处的乒乓球应该和其他三
处一样倾斜着;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丁处的自转方向应
该改为和赤道平行的自西向东的方向。
跨学科·生物 2023年9月23日—10月8日,第十九届亚运
会在杭州举行。读“太阳直射点随时间的纬度变化、五带
划分及动物分布图”,完成12—14题。
12.(2024湖南新化期末,4,★☆☆)杭州亚运会举行时,太阳直
射点的位置更接近图中的 ( )
A.① B.② C.③ D.④
C
解析 杭州亚运会举行时间是2023年9月23日—10月8日,太
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更接近③位置。
13.(2024湖南新化期末,5,★★☆)从9月24日开始的比赛期
间,我国娄底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
A.昼长夜短 B.昼夜等长
C.昼短夜长 D.以上都有可能
C
解析 9月24日—10月8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
之间,太阳直射南半球,我国娄底市(北半球)昼短夜长。
14.(2024湖南新化期末,6,★☆☆)下列有关图中动物们生活
地场景的描述,其中可信的是 ( )
A.斑马先生说:“我的家乡终年寒冷”
B.骆驼女士说:“咱的驻地终年炎热”
C.北极妈说:“我的家乡终年高温”
D.企鹅小姐说:“咱的家乡四季如春”
B
解析 图中斑马生活在赤道附近,当地气候终年高温;骆驼生
活在北回归线附近,当地气候终年炎热;北极熊生活在北极圈
附近,当地气候终年寒冷;企鹅生活在南极圈附近,当地气候
终年寒冷。
跨学科·物理 我国光伏发电技术世界领先。下图示意
鲁西平原某地在住房屋顶和农业大棚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
获取电能,实现电能“自发自用、多余上网”。理论上讲,要
达到最佳集热效果需让太阳光垂直照向集热管面。为保证
发电效益最大化,光伏板可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自动调整与顶
棚的夹角α。读图完成15—16题。
15.(2023山东聊城中考,6,★☆☆)在屋顶和大棚上铺设太阳
能电池板,可以 ( )
A.增加降水量 B.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
C.增加居民负担 D.增强太阳辐射
B
解析 在屋顶和大棚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可以充分利用太
阳能资源;与增加降水量和增强太阳辐射无关;安装太阳能电
池板可以增加收入,不会增加居民负担。
16.(2023山东聊城中考,7,★★☆)夹角α达到最大值时,该地
所处的节气是(G7102007)(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D
解析 太阳能光伏板与顶棚的夹角与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
有关,由图可以看出,夹角α达到最大值时,说明这一天当地的
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该地区位于山东省,地处北温带,一年
中当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时的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
此时夹角α达到最大值。
新情境·地理实验 无锡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校
园实践活动,观测夏至日旗杆影子方向和长度的变化。同学
们在前一天为观测查看天气预报,并做物品准备。右图阴影
示意该日旗杆影子经过的区域,据此完成17—18题。
17.(2023江苏无锡中考,10,★★☆)同学们应从地理实验室挑
选 ( )
①风速风向仪 ②指南针 ③地质锤
④温度计 ⑤卷尺
A.①② B.②⑤
C.③④ D.①⑤
B
解析 同学们应从地理实验室挑选指南针和卷尺。指南针
可以测量旗杆影子方向,卷尺可以测量旗杆影子长度的变
化。风速风向仪是测量风向及风速的,地质锤是野外探测地
质使用的,温度计是测量气温的,此实验不需要使用这些物
品。
18.(2023江苏无锡中考,11,★★☆)当旗杆影子为OM时
( )
A.太阳东升 B.日落西山
C.影子最短 D.影朝西南
B
解析 无锡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正午物体的影子朝向全年
都为正北,且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影子最短,由此判定图片
左侧为北方,右侧为南方,上侧为东方,下侧为西方。则OM朝
向偏东方,此时太阳在偏西方,正值日落。
19.地理实践力 跨学科·语文 (2024河北唐山迁安期末)阅
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对人们的影响体现在生活的方方
面面,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及影响”为主题的探究活动。
任务一 资料准备
素养探究全练
任务二 分析探究
一年四季,节气流转,古诗词里记录了二十四节气中的“时间
美”。
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
——宋·朱淑真
(1)当上述诗句中现象出现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半球,北半
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此时迁安正午楼房物
影如上面图3中 (甲或乙)图所示。
南
昼短夜长
甲
(2)春分时太阳直射 (纬线名称),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春分过后,太阳直射点向 移动,北半球白昼 (变长/变
短)。
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唐·白居易
(3)读图4,夏至时地球运行至公转轨道中的 (填字母)
处,“稍稍夕漏迟”,说明此后北半球黑夜开始变 (长/
短)。
赤道
北
变长
A
长
趁取春光,还留一半,莫负今朝。——清·顾贞观
解析 (1)“长至日”是指冬至日。北半球冬至日时,太阳直
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
夜现象。夏至日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
角为一年中的最大,物影为一年中最短;冬至日时,北回归线
及其以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一年中的最小,物影为一
年中最长,甲图中的楼房影子比乙图中的长,此时迁安正午楼
房物影如图3中甲图所示。(2)春分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
地昼夜等长,春分过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白昼逐
渐变长。(3)读图4,夏至时地球运行至公转轨道中的A处,太
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
昼现象。“稍稍夕漏迟”,说明夏至后北半球黑夜开始变
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