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 本:人教版
年 级:七年级
教师姓名:郭建香
单 位:大庆市湖滨学校
日 期:2014年9月3日
《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大庆市湖滨学校郭建香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教材《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从教材结构看,它是继续学习气温、降水和气候知识的基础。从教材内容看,其实践性很强,强调了天气是人们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材通过大量与天气有关的读图、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体现了新课改下的新教育理念。
二、教学对象分析
初一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已经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水平方面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也有了一定基础。再加上对生活的体验,对天气知识有一些感性和理性认识,但是抽象思维能力不强。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天气特点,正确使用天气术语,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天气图。
2.过程与方法: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从感性的生活材料入手,使学生在情境中体会、认识天气的特点,学会描述天气;通过组织flash拖图游戏,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熟悉常用天气符号,认识卫星云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识人类生产、生活与天气的关系,提高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天气及其影响,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教学难点:识别天气符号,天气预报的判读。
四、教学方法
教法:信息技术整合法、小组合作法、游戏竞赛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和探究性学习法。
五、教学过程及整合点
学校
大庆市湖滨学校
课名
多变的天气
教师
郭建香
学科(版本)
地理人教版
章节
章三章第一节
学时
第1课时
年级
六年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天气特点,正确使用天气术语,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天气图。
2.过程与方法: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从感性的生活材料入手,使学生在情境中体会、认识天气的特点,学会描述天气;通过组织flash拖图游戏,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熟悉常用天气符号,认识卫星云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识人类生产、生活与天气的关系,提高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以及措施
教学重点:天气及其影响,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教学难点:识别天气符号,天气预报的判读。
学习者分析
初一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已经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水平方面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也有了一定基础。再加上对生活的体验,对天气知识有一些感性和理性认识,但是抽象思维能力不强。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媒体使用及分析(交互式电子白板使用功能)
导入新课
多变的天气
视频播放《海尔兄弟》动画
动画视频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理解天气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以动画片《海尔兄弟》视频歌曲导入,创设真实吸引学生学习的情境,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地理的兴趣。
第一板块:
谈天气
天气及其影响
通过两组身边的信息材料,小组探究天气的特征:
材料一:搜集三天大庆天气预报资料
材料二:搜集同一时间大庆与海南天气资料照片
搜集身边地理信息资料开展合作探究学习。
天气特征
材料一探究得出天气的第一个特点:多变
材料二学生探究得出天气的第二个特点: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天气不同。
利用相机记录我们生活的城市大庆不同时间的天气状况,同时搜集同一时间大庆海南的天气加以比较。通过感性的生活真实照片入手,将抽象的天气特征通过图像具体化。
探究: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知道天气是短时间的大气状况,气候是长时间的。
利用白板拖拽容器功能,培养了学生的展示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人机交互能力更强。
探究: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学生利用课件中提供的资讯图片小组分析讨论天气与生活的关系。
理解天气与我们具体的生活密不可分。
利用网络搜集有关天气的咨询和素材。
第二板块:
识天气
常见天气符号的识别
利用FLASH制作一个常见的天气符号学习和拖图游戏,利用30秒时间,让学生熟记常见的天气符号,然后点击答题,引导全班学生做天气符号的拖动练习。
整合点 ——人机交互,智能评价体系
会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
利用FLASH制作一个常见的天气符号学习和拖图游戏,学生有30秒的学习时间,学习结束后flash自带计时系统,开始拖图游戏,在计算机上操作,规定时间系统计算规定时间内,答对几道题。通过一个小游戏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并且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
第三板块:
知天气
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从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晚间《天气预报》中剪辑出动态的卫星云图,分析卫星云图小组选代表解释图内不同颜色代表的地理事物并分析图中不同地区的天气。
利用信息技术突出重难点
学会判读动态卫星云图
利用多媒体截取天气预报中的动态卫星云图,让学生知道天气预报播报的依据是动态的卫星云图,而且动态的图形、图像便于学生理解,生动形象,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的内容。?
通过视频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学生就揭秘了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
利用视频拓展学生知识面
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培养学习兴趣。
传统的课堂教学把知识局限在书本上,无论教师怎样发挥语言的才能和教具的演示,都无法直观、生动地再现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整合,就会解决这些难题。利用计算机、影像资料,可通过声音、图片、影片、动画等形式进行,由于是直观的表现形式,因此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第四板块:
报天气
挑战天气预报主持人
模拟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播报主要城市的天气预报。
要求:用自己的语言及抢答的方式模拟央视天气预报员预报中国部分城市天气状况。
整合点——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利用地图和天气符号动画,模拟天气预报播报场景,为学生挑战天气预报主持人搭建平台。
第五板块:
搜天气
搜集互联网上有关天气的信息
每位同学利用网络,搜索互联网上有关天气、气象的知识的相关链接。
整合点——利用互联网信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通过身边的互联网资源获取天气预报和气象知识,这一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各项能力,再一次落实本课的重难点,并且实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
当堂检测
小组砸蛋游戏
各个小组派代表选择金蛋,回答正确本小组得一分。
培养小组团队意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通过白板中引入ppt,实现了砸蛋的过程,培养了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反思
1.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电子白板和flash强大的语音图像交互功能,创设学习情境,有效的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2.针对学生忙易混淆的特点,设计的天气符号与景观图片相对应的拖动游戏,实现了人机交互,及时反馈,是本节课教学设计的一大亮点。
3.在分析天气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时,实现了人机交互的功能,学生根据计算机提示的正确与否就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程度,轻松的解决了重难点。
4.在巩固新课阶段,学生模拟电视节目挑战主持人,并采取抢答的方式进行,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培养了学生活学活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5.通过与中国气象局网站的链接,使天气预报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更具有即时性与实用价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件20张PPT。多变的天气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及整合点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反思3.1多变的天气3.2气温和气温的分布3.3降水和降水的分布3.4世界的气候基础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教材《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第一节。从教材结构看,它是继续学习气温、降水和气候知识的基础。从教材内容看,其实践性很强,强调了天气是人们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材通过大量与天气有关的读图、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体现了新课改下的新教育理念。二、教学对象分析Students三、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天气;
2、学生能够总结出气候的特点;
3、学生能够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够看懂简单的天气预报1.通过情境,通过谈话的方式,学生能够描述天气状况;
2.通过小组小游戏的方式,学生能够学会常用的天气符号并能运用。1.感受到生活是离不开地理的;
2.激发了学习地理的学习兴趣,养成关注地理的好习惯。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四、教学重难点 信息整合法小组合作法游戏竞赛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教法学法探究学习法五、教学方法六、教学过程谈天气识天气知天气报天气搜天气多变的天气 学生欣赏:《海尔兄弟》动画主题曲视频, 提问歌曲中唱到了什么?导入新课歌词:
打雷要下雨,雷欧, (什么?) 下雨要打伞,雷欧,(这我也知道!) 天冷穿棉袄,雷欧,雷诶欧, 天热扇扇子。智慧就是, 这么简单。 海尔兄弟探究一:天气的特点设计意图:搜集身边地理信息资料开展合作探究学习 利用相机记录我们生活的城市大庆不同时间的天气状况,同时搜集同一时间大庆海南的天气加以比较。通过感性的生活真实照片入手,将抽象的天气特征通过图像具体化。第一板块:谈天气大庆的冬季海南的冬季小组合作探究:
根据所给两组资料,小组讨论分析天气的特点。小组汇报展示:
多变
同一时间不同地点,
天气不同
小组汇报展示第一板块:谈天气整合点:利用白板的拖拽容器功能,实现人机交互。小组合作探究二:天气与气候的区别A交通天气与 的关系;天气与 的关系;天气与 的关系; 军事小组合作探究三: 天气与生产生活生活农业天气与 的关系;第一板块:谈天气整合点:——人机交互,智能评价体系 利用FLASH制作一个常见的天气符号学习和拖图游戏,学生有30秒的学习时间,学习结束后flash自带计时系统,开始拖图游戏,在计算机上操作,规定时间系统计算规定时间内,答对几道题。通过一个小游戏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并且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 第二板块:识天气 小组竞赛展示自主学习 设计意图:——利用信息技术突出重难点 利用多媒体截取天气预报中的动态卫星云图,让学生知道天气预报播报的依据是动态的卫星云图,而且动态的图形、图像便于学生理解,生动形象,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的内容。?第三板块:知天气 卫星云图设计意图:——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知识面 传统的课堂教学把知识局限在书本上,无论教师怎样发挥语言的才能和教具的演示,都无法直观、生动地再现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整合,就会解决这些难题。利用计算机、影像资料,可通过声音、图片、影片、动画等形式进行,由于是直观的表现形式,因此教学效果非常显著。揭秘:天气预报制作过程天气预报制作过程揭秘第三板块:知天气 第四板块:报天气 小组竞赛:模拟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播报主要城市的天气预报。利用地图和天气符号动画,模拟天气预报播报场景,为学生挑战天气预报主持人搭建平台.
设计意图——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拓展延伸
——互联网上有关天气预报和气象的知识的相关链接通过身边的互联网资源获取天气预报和气象知识,这一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各项能力,再一次落实本课的重难点,并且实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
整合点:利用互联网信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第五板块:搜天气 当堂检测——砸金蛋游戏
设计意图:小组竞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各个小组派代表选择金蛋,回答正确本小组得一分。
1.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电子白板和flash强大的语音图像交互功能,创设学习情境,有效的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2.针对学生忙易混淆的特点,设计的天气符号与景观图片相对应的拖动游戏,实现了人机交互,及时反馈,是本节课教学设计的一大亮点。
3.在分析天气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时,实现了人机交互的功能,学生根据计算机提示的正确与否就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程度,轻松的解决了重难点。
4.在巩固新课阶段,学生模拟电视节目挑战主持人,并采取抢答的方式进行,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培养了学生活学活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5.通过与中国气象局网站的链接,使天气预报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更具有即时性与实用价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足之处:学生探究问题不够,缺乏广度。七、教学反思附件一 2014全国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参赛教师推荐表
姓名
郭建香
性别
女
民族
汉
出生日期
毕业学校
东北师范大学
职务
教师
职称
中教一级
最后学历
研究生
学位
硕士
学科
地理
学段
初一
办公电话
E-mail
移动电话
所在学校
大庆市湖滨学校
授课年级
初一
课程名称
多变的天气
教学环境
多媒体
参赛地点
小学组:银川 初中组:珠海
是否同意参加赛前培训
是
教学情况
从教8以来,我一直在一线从事地理教学,并担任班主任工作,曾在大庆市青年教师综合素质大赛中获特等奖;在黑龙江省初中地理学科优质课评比中获一等奖,课件类一等奖;在东北三省中学地在东北三省中学地理教学研究会上被评为年度先进个人;在黑龙江省首届文科优秀教研团队展示活动中获一等奖等荣誉。能熟练的应用信息技术,课件设计精美实用。
科研情况
参加市级课题《中学生自信心培养的个案研究》
《对学生进行预见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研究》
参加省级课题《初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参加国家级课题《优化地理教材活动栏目教学设计与教学方式研究》
在2011年黑龙江省首届文科优秀教研团队校本研究展示活动中获一等奖等
2010年黑龙江省说课大赛一等奖
论著
情况
2008年国家级核心期刊经济地理发表文章《黑龙江省外向型经济地理分异研究》
2001年参编《地理新教材活动栏目教学设计与理论研究》
特长
情况
羽毛球、课件制作
学校意见:
校长签字: 学校公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