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次质量监测试卷(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次质量监测试卷(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24 17:09: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小学语文(统编版)三年级第一学期
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考察内容:第二单元)
测试时间40分钟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1、我会为下列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赠送(zèng chéng) 橙色(chéng cén) 泥土(ní lí)
残败(cán chán) 脚印(yìn yìng) 捎信(sāo shāo)
菊花(jú jǘe) 踮脚(dīan diǎn) 挑促织(tiáo tiǎo)
2、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春( )秋( ) 秋( )气( ) ( )林尽( )
春( )( )开 五( )丰( ) 天( )云( )
秋风习习 (仿写)( ) ( )
3、给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停车坐爱枫林晚 ( )
A. 坐下 B. 因为
(2)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
A. 温暖,柔软 B.温和柔顺
4、下面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 天边无际的,几朵绒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
B. 老师像一把火炬,时刻把光明洒向人间,让自己的生命燃烧不止。
C. 小雨滴在秋天金黄的叶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D.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5.默写古诗《山行》。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它把______给了______,______像_________,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二、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1.“一年好景君须记”中的“君”指诗人自己。 ( )
2.《夜书所见》的作者是宋朝的苏轼。 ( )
3.“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来了。”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 )
4.日记的格式:先要记录当天的日期、星期、天气等信息,再写日记的正文。 ( )
三、阅读理解与感悟
——————
秋,是四季最凉爽的季节,也是一个如诗如画、多姿多彩的图画。
秋天里,盛开的菊花,衬托着红红的( ),像一幅美丽的图画。走进田野,金黄色的稻稳弯了腰,轻吻着大地。农民们手挥镰刀,将一株株稻稳割下来,虽然忙得汗流决背,却仍面带笑容。走过了田野,踏进晒谷场,放眼望去述 堆积如山的谷子呈现在眼前,这都是农民辛劳的成果。可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走到郊外,悦耳的鸟鸣,正此起彼伏地传来,抬头一看,天空中飘着三三两两的白云,深吸一口,淡淡的花香,已隐隐传来。
夜晚来临时,树木下、草丛里,虫儿的音乐会开始了。青蛙大声高唱着,仿佛它是一位歌王,( )的萤火虫,提着一盖盖小灯笼在野草间穿梭着。
与秋天,是个诗情画意的季节,它带给人们收获的喜悦,以及一段美好的时光。
1、看拼音写字词。fēng yè( ) ;fēi wǔ( )
2、认真阅读短文,为文章起个适合的题目。
3、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像诗画里所描摹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 ( )
(2)这里起来,那里落下,表示连续不断地起伏。( )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短文围绕“如诗如画”、“多姿多彩”这两个词语来写的。
B. 短文采用了“分总”的写作方法。
C. 短文写了菊花、枫叶、稻穗、谷子、鸟鸣、虫子、青蛙、萤火虫这些景物。
5、用“____”画出第四自然段中的一个比喻句,把( ) 比作( ) 。
6、作者为什么喜欢秋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③自然段提到的丰收的果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丰硕的果实使“我”更加感到小园的可爱。
4、文章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季节的景色。
5、请用“______”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参考答案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1、我会为下列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赠送(zèng √)橙色(chéng √)泥土(ní √)残败(cán √)脚印(yìn √)捎信(shāo √)菊花(jú √)踮脚(diǎn √)挑促织(tiǎo √)
2、补充成语。
春(华)秋(实),秋(高)气(爽),(层)林尽(染),春(暖)(花开),五(谷)丰(登),天(高)云(淡)
秋风习习的仿写可以是:春风拂面、夏日炎炎、冬雪皑皑。
3、给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停车坐爱枫林晚 (B. 因为)
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B.温和柔顺)
4、下面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是(C.)
A. 天边无际的,几朵绒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
B. 老师像一把火炬,时刻把光明洒向人间,让自己的生命燃烧不止。
C. 小雨滴在秋天金黄的叶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D.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5、默写古诗《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银杏叶)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二、判断正误。
1、“一年好景君须记”中的“君”指诗人自己。 (×)
2、《夜书所见》的作者是宋朝的苏轼。 (×)(实际作者是宋代叶绍翁)
3、“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来了。”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
4、日记的格式:先要记录当天的日期、星期、天气等信息,再写日记的正文。 (√)
三、阅读理解与感悟
1、看拼音写字词。
fēng yè(枫叶)fēi wǔ(飞舞)
2、文章的题目可以是《美丽的秋天》或其他类似表达秋天美景的标题。
3、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像诗画里所描摹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 (诗情画意)
(2)这里起来,那里落下,表示连续不断地起伏。(此起彼伏)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
A. 短文围绕“如诗如画”、“多姿多彩”这两个词语来写的。
B. 短文采用了“分总”的写作方法。
C. 短文写了菊花、枫叶、稻穗、谷子、鸟鸣、虫子、青蛙、萤火虫这些景物。
5、用“____”画出第四自然段中的一个比喻句,把(萤火虫)比作(提着小灯笼)。
6、作者为什么喜欢秋天? 因为秋天不仅有着丰收的喜悦,还有美丽的景色,以及各种动植物活跃的景象,整体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