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五四学制鲁教版六年级地理上册 第五章 居民与文化 试题讲解课件(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秋五四学制鲁教版六年级地理上册 第五章 居民与文化 试题讲解课件(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8-24 11:57:57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第五章 居民与文化
第三节 多样的文化
知识点1 不同的语言和宗教
基础过关全练
1.(2022新疆中考)下列属于联合国工作语言的有 (  )
①汉语  ②日语 
③德语  ④英语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
C
解析 联合国工作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阿拉
伯语和西班牙语。
(新考向·时事热点)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于2023年7
月28日至8月8日在中国成都举办,来自英国的姝菲、法国的
迪娅、沙特阿拉伯的穆罕默德和中国的王灿四位运动员在
这场体育盛会中相遇并成了好朋友,他们分别使用不同的语
言、信仰不同的宗教。据此完成2—4题。
2.(2024四川成都邛崃期末)下列关于姝菲、迪娅、穆罕默德
和王灿日常使用的语言搭配相符的一组是 (  )
A.姝菲——英语 
B.迪娅——俄语
C.穆罕默德——西班牙语
D.王灿——阿拉伯语
A
解析 姝菲来自英国,使用英语;迪娅来自法国,使用法语;穆
罕默德来自沙特阿拉伯,使用阿拉伯语;王灿来自中国,使用
汉语。
3.(2024四川成都邛崃期末)迪娅所在国家的主要人种是
(  )
A.黄色人种  B.黑色人种
C.白色人种  D.混血种人
C
解析 迪娅来自法国,该国主要人种是白色人种。
4.(2024四川成都邛崃期末改编)姝菲是一位虔诚信仰当地宗
教的大学生,她所信仰宗教的代表建筑最可能是 (  )
 
 
A
解析 姝菲是英国人,主要信奉基督教,基督教的代表性建筑
是教堂,图A与之相符。

(1)卡塔尔居民大多为    人种。
(2)我国企业在该地施工时发现当地员工大多讲    语,
给沟通带来一定困难,双方团队要良好交流可以选择世界上
5.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足球赛于北京时间11月21日开幕。
中国企业参与了本次世界杯主办国卡塔尔首都多哈卢塞尔
场馆的建设。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白色
阿拉伯
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
(3)为保证施工顺利,我国企业团队尊重当地宗教习俗,了解
到当地居民主要信仰的宗教是      ,该宗教起源于
       (阿拉伯半岛/古印度),当地居民从事宗教活
动的场所是    。
英语
伊斯兰教
阿拉伯半岛
清真寺
解析 (1)卡塔尔位于西亚,该国家居民大多为阿拉伯人,属
于白色人种。(2)卡塔尔居民主要讲阿拉伯语,世界上使用范
围最广的语言是英语。(3)卡塔尔居民主要信仰的宗教是伊
斯兰教,该宗教起源于阿拉伯半岛,当地居民从事宗教活动的
场所是清真寺。
知识点2 不同的文化习俗
(新独家原创)读东南亚局部作物分布图,完成6—7题。

6.东南亚是热带经济作物的主产地,印度尼西亚港口停靠着
大量外运货船,它们外运的热带经济作物最有可能的是 (
)
A.可可  B.椰枣  C.椰子  D.小麦
C
解析 读图可知,东南亚的农作物主要是椰子、水稻、油棕
和天然橡胶等。选项中C符合题意。
7.东南亚居民的餐桌上,主食可能是 (  )
 
 
B
解析 读图可知,东南亚水稻种植面积广,米饭是主要食物,B
图片是米饭。
(新情境·趣味见闻)阿拉伯人喜欢穿宽大的袍子,骆驼是当地
常见的牲畜,也是传统的交通工具。如图为当地的常见景
观。据此完成8—9题。

8.这种景观图片反映当地自然环境的典型特点是 (  )
A.炎热干燥  B.严寒多雪
C.气候湿热  D.河网密布
A
解析 读图可知,当地沙漠广布,阿拉伯人喜欢穿宽大的袍
子,便于通风散热,图片反映当地炎热干燥的自然环境特征
9.下列气候统计图能反映当地气候特点的是(  )
 
C
解析 当地炎热干燥,沙漠广布,属热带沙漠气候,与C所示气
候特征相吻合
孔子学院是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机构。截至目前,共
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00多所孔子学院和1 000多
个孔子学堂。读“孔子学院及世界语言分布图”,完成10—
12题。
能力提升全练
10.(2024山东潍坊潍城期中,15,★☆☆)下列关于海外掀起学
习汉语的热潮不恰当的是 (  )
A.学习汉语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
B.汉语是联合国常用工作语言之一
C.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D.汉语已成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D
解析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使用最广泛的语
言是英语。
11.(2024山东潍坊潍城期中,16,★☆☆)孔子学院(堂)的分布
(  )
A.多在汉语分布区
B.南半球多于北半球
C.欧洲多于北美洲
D.多集中在高纬度地区
C
解析 读图可知,孔子学院(堂)主要分布在非汉语区;北半球
孔子学院(堂)数量多于南半球;欧洲孔子学院(堂)数量多于北
美洲;孔子学院(堂)多集中在中、低纬度地区
12.(新考向·中华传统文化)(2024山东潍坊潍城期中,17,★☆
☆)每年“孔子学院日”活动中,与“中国风”有关的文化表
演和体验活动可能有(  )
①表演中国功夫 
②朗诵唐诗宋词
③制作和品尝比萨饼 
④涂画京剧脸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中国功夫、唐诗宋词、京剧脸谱是中国传统文化。
比萨饼是意大利的美食。

(跨学科·语文)撒马尔罕位于亚洲中部,是古丝绸之路上璀璨
的明珠。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这样描绘撒马尔罕:“异
方宝货,多聚此国。土地沃壤,稼穑备植,林树蓊郁,花果滋茂,
多出善马……”读“撒马尔罕古城照片”,完成13—14题。
13.(2024山东滨州博兴教育集团期中,24,★☆☆)撒马尔罕古
城中民居建筑的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  )
A.房屋平顶——降水较少
B.竹木材质——森林广布
C.底层架空——炎热潮湿
D.门窗宽大——光照不足
A
解析 撒马尔罕古城中民居建筑大多是平顶,说明该地降水
稀少;该地的民居材料以石头为主,森林稀少;民居建筑底层
没有架空;门窗宽大,光照充足。
14.(2024山东滨州博兴教育集团期中,25,★☆☆)城中规模宏
大的清真寺反映出当时的建造者信奉 (  )
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道数
C
解析 城中规模宏大的清真寺反映出当时的建造者信奉伊
斯兰教。
15.(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2021山东泰安新泰期末改编)有
位同学对新泰市的语言、人种、宗教进行了探究。请你根
据世界主要语言分布图和世界人种分布图,补充完整这位同
学的探究报告。
素养探究全练

探究主题:山东省新泰市的语言、人种、宗教
探究报告:
(1)语言:新泰大部分人说的是   语,这种语言是世界上

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在与外国人交流时,人们最常用的是
   语,这种语言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2)人种:新泰本地人属于   人种,此人种主要分布在
  洲。在大街上看到有的人皮肤黝黑,头发黑且多卷曲,鼻
宽且鼻梁较低,嘴唇厚并凸起,他们最有可能来自   洲。
(3)宗教:在新泰可以看到三大宗教的建筑,其中清真寺属于
     教。
伊斯兰

黄色 


解析 (1)山东省新泰市是我国的一个县级市,绝大部分人说
汉语。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
用最广泛的语言。(2)联系实际,山东省新泰市本地人属于黄
色人种,读图可知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题干描述的人
种为黑色人种,读图可知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3)清真
寺属于伊斯兰教的建筑。
谢谢观看(共28张PPT)
第五章 居民与文化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知识点1 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
1.2022年11月15日,世界人口正式突破80亿。读世界人口增
长及预测图,世界人口 (  )

基础过关全练
A.2050年将达到100亿
B.1950年以前呈现负增长
C.1900年以后逐渐减少
D.2000年以后增速逐渐变慢
D
解析 读图可知,世界人口预测在2050年达不到100亿,1750
年以来人口一直呈现正增长,1900年以后人口增长迅速,2000
年以后增速逐渐变慢。
2.(新特色·地理计算)(2023湖南衡阳中考)中国国家统计局发
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人口出生
率为0.677%;死亡人口1 041万人,人口死亡率为0.737%,人口
自然增长率是 (  )
A.1.414%  B.-0.06%  C.0.06%  D.0.91%
B
解析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0.677%-0.737%=-0.
06%。
(新独家原创)2023年7月11日是第34个世界人口日。目前世
界人口增长迅速,但各大洲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差异很大。
读世界人口数统计图(2020年),完成3—4题。
3.世界人口最多和最少的有人类定居的大洲或地区分别是
(  )
A.亚洲、大洋洲  B.非洲、欧洲
C.欧洲、拉丁美洲  D.北美、亚洲
A
解析 读图可知,世界人口最多和最少的有人类定居的大洲
或地区分别是亚洲和大洋洲。
4.非洲国家可能面临的问题有 (  )
A.劳动力短缺 
B.就业困难
C.国防兵力不足 
D.社会养老负担重
B
解析 读图可知,非洲是图中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大洲,人口增
长过快,可能出现资源消耗多、就业困难、贫困等问题。
5.(新特色·地理计算)(2022天津河北期末)天津市各区人口分
布不均,利用下图数据计算出河北区的人口密度 (  )
A.2人/平方千米 
B.20人/平方千米
知识点2 世界人口的分布
C.2万人/平方千米 
D.2千人/平方千米
C
解析 人口密度=人口总数/总面积=60万人/30平方千米=2
万人/平方千米。
人口分布深受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影响。读北美大陆
人口分布图,完成6—7题。

6.(2022山东滨州中考)北美大陆人口主要分布在 (  )
A.东部沿海地区 
B.西部平原地区
C.中部高山高原地区 
D.热带雨林气候区
A
解析 读图可知,北美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
部沿海地区。
7.(2022山东滨州中考)北美大陆北部人口稀少,主要原因是
(  )
A.地形以山地为主 
B.地形以盆地为主
C.纬度较高,气候寒冷 
D.纬度较低,气候干燥
C
解析 北美洲北部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不适宜人类居
住。
知识点3 世界不同的人种
环境对人种的形成有很大影响。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的人
们,身体逐渐形成了适应环境的特征。读图,完成8—9题。

8.(2023辽宁营口中考)黑种人的皮肤颜色反映他们早期居住
在 (  )
A.南极地区  B.北极地区
C.热带地区  D.温带地区
C
解析 深色皮肤能更好地抵抗紫外线的伤害,因此推测黑种
人的皮肤颜色反映他们早期居住在光照强烈、气候炎热的
热带地区。
9.(2023辽宁营口中考)与黑种人相比,白种人鼻子高而窄,鼻
孔通道长,体毛稠密,这反映了原住地突出的环境特征是
(  )
A.炎热  B.寒冷  C.干旱  D.湿润
B
解析 白种人鼻子高而窄,鼻孔通道长,是为了防止吸入过多
的冷空气,刺激肺部;体毛稠密利于御寒;该人种多分布在较
寒冷的地区。
2022年11月5日,世界人口总数突破80亿。如图为世界人口
分布和各大洲或地区人口数(2020年)及平均人口增长率(201
5—2020年)图。读图,完成10—11题。

能力提升全练
10.(2023内蒙古赤峰中考,8,★☆☆)符合各大洲或地区人口
增长和人口分布特点的是 (  )
A.亚洲增长速度最快 
B.非洲人口数量最多
C.均有常住人口 
D.人口分布不均
D
解析 据图和所学知识可知,非洲人口增长最快;亚洲人口数
量最多;南极洲没有常住居民;各大洲人口分布不均。
11.(2023内蒙古赤峰中考,9,★☆☆)世界人口从70亿到80亿
仅用11年时间,人口增长过快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  )
①资源短缺问题  ②增加就业机会
③环境污染严重  ④交通堵塞加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D
解析 人口增长过快,会造成资源短缺、就业困难、环境污
染严重和交通堵塞加剧。
著名学者邦奇(W.Bunge)等曾用“人类大陆图”(在地图上
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
区称人类大陆)揭示世界人口分布情况。读世界人类大陆图,
据此完成12—13题。
12.(2024山东菏泽鲁西新区期中,19,★☆☆)图中世界人口的
分布 (  )
A.高纬度比低纬度多
B.非洲比亚洲多
C.西半球比东半球多
D.北半球比南半球多
D
解析 读图可知,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亚洲比
非洲多;东半球比西半球多;北半球比南半球多
13.(2024山东菏泽鲁西新区期中,20,★☆☆)图中区域以黄色
人种为主的是 (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解析 读图可知,④地为亚洲东部,以黄色人种为主;③地为
亚洲南部,②地为欧洲西部,①地为北美洲东部,这三个地区
都以白色人种为主。
D
14.(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2024山东青岛市南期中)某地理
兴趣小组拟探究世界的人口特点,请你共同完成探究过程。
素养探究全练
(1)世界的人口分布不均匀。图1中人口稠密区A为   ,
B为    。两地区海陆位置的共同点是:均位于   
地区。
(2)读图2,从海拔看,分布在200米以下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
比例接近    ,图1中的C处是世界最大的平原   
平原,该地人口密度为    ,人口分布稀疏的原因是 。
(3)读图3,从纬度位置分析,世界人口集中主要分布在  
半球的    纬度。
欧洲西部 
亚洲东部 
沿海
56%
亚马孙
10人以下 
气候过于湿热,经济发展程度低

中、低
(4)图1中A地是人口增长较慢的地区,列举一条可能会带来
的人口问题     。因此,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5)图4为某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统计图,判断;该地人口增长速
度在    (加快/减慢),该地人口数量正在    (增加
/减少)。
增加
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兵源短缺等
减慢
解析 (1)根据图1,可以判断出A为欧洲西部、B为亚洲东部,
从海陆位置来看,这两个人口稠密区均位于沿海地区。(2)根
据图2,可以判断出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比
重大约是56%。图1中C处为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
的平原,该平原人口密度在10人以下,原因主要是:亚马孙平
原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候过于湿热,再加上环境原始,经济
发展程度低,因此人口稀少。(3)根据图3,可以判断出北半球
北纬20°—60°之间的中低纬度地区人口多。(4)图1中A地位
于欧洲西部,该地区人口增长较慢,可能会带来人口老龄化、
劳动力不足、兵源不足等问题,所以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
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5)结合所学知
识,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图4中的人口出生率在
不断降低,但死亡率没有太大幅度的改变,说明该地人口增长
速度在减慢,但由于人口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即人口自然
增长率大于0,因此该地人口数量正在增加。
谢谢观看(共36张PPT)
第五章 居民与文化
第二节 城镇与乡村
知识点1 乡村景观与城镇景观
如图为乡村景观和城镇景观图。读图,完成1—3题。
基础过关全练
1.(2024山东青岛崂山期末)据图看出,乡村景观和城镇景观
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  )
A.气候和植被类型  B.日常饮食和服饰
C.建筑物和交通  D.语言和风俗习惯
C
解析 读图可知,乡村景观和城镇景观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建
筑物和交通
2.(2024山东青岛崂山期末)造成乡村景观和城镇景观差异的
根本原因是 (  )
A.地形差异
B.文化水平的不同
C.气候差异
D.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
D
解析 人们居住的聚落分为乡村和城镇,乡村和城镇景观差
异的根本原因是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
3.(2024山东青岛崂山期末)居住在城镇的人们主要从事的行
业主要是 (  )
A.工业、种植业  B.金融业、畜牧业
C.工业、服务业  D.渔业、建筑业
C
解析 居住在城镇的人们从事的行业主要是工业和服务

4.(新独家原创)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均表示村落。读
图完成下面各题。

(1)甲、乙、丙三处村落形成的共同点是     ,丁村落
靠近河流 
靠近   。
(2)甲、乙、丙、丁四处村落最有可能优先发展为城镇的是
   ,理由是

(3)一般来说,城镇是在村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有利于村
落发展成为城镇的条件包括 (  )
①水源充足
②高山、高原地区
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C
公路

乙位于河流沿岸,又有公
路穿过,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④交通便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1)读图可知,甲、乙、丙三处形成村落的共同点是靠
近河流,水源充足,丁村落靠近公路。(2)四个村落中,乙村落
最有可能优先发展为城镇,因为该村落位于河流沿岸,又有公
路穿过,水源充足,交通便利。(3)城镇是在村落的基础上发
展而来的,具备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等条件的村
落,容易发展成为城镇。
知识点2 城镇和乡村的变化
  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镇和乡村,城镇通常由乡村演变
而来。如图示意村落演变为一般城镇的过程,据此完成5—6
题。

5.(2024湖南岳阳岳阳楼期末)村落演变为一般城镇的过程通
常是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④②  D.④①③②
B
解析 村落演变为一般城镇的过程通常是规模越来越大,图
中正确的顺序是②③①④
6.(2024湖南岳阳岳阳楼期末)从村落发展为城镇,在空间上
表现为 (  )
A.人口数量增多  B.生活水平提高
C.占地面积扩大  D.环境得到美化
C
解析 从村落发展为城镇,在空间上表现为占地面积扩大。
(人地协调观)我国皖南(安徽省南部)古村落—西递和宏村保
持了中国传统的古村落面貌,村落背依青山,清流穿村而过,
白墙黑瓦的古民居与秀美的田园风光融为一体,被誉为“桃
花源里人家”“中国画里的乡村”。据此,回答7—8题。

7.传统民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当地自然环境的特征,通
过图文资料可推断皖南地理环境特征是 (  )
A.全年寒冷干燥
B.全年高温少雨
C.植被景观以草原和荒漠为主
D.夏季高温多雨
D
解析 皖南属季风气候,地理环境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
8.下列关于皖南古村落的价值及保护措施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它承载着巨大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B.是古代文明和文化的见证
C.为了保护古村落,可以禁止游客参观
D.为子孙后代留下灿烂文化
C
解析 皖南古村落承载着巨大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古代文
明和文化的见证,能为子孙后代留下灿烂文化,我们应加强保
护;禁止游客参观不利于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
(跨学科·音乐)“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
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那个一
片高粱;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据此,完成9—10题。
能力提升全练
9.(2024山东聊城东阿期中,24,★☆☆)歌词中描述的聚落类
型及判断理由是 (  )
A.乡村,这里有河流
B.乡村,这里以农业生产为主
C.城镇,这里有田野
D.城镇,这里以工业生产为主
B
解析 读材料可知,田野、小河、村庄、冬麦、高粱、荷
塘、果香说明这里以农业生产为主,是乡村
10.(2024山东聊城东阿期中,25,★☆☆)该聚落地处 (  )
A.地表崎岖的山区  B.冰天雪地的高原
C.干旱缺水的荒漠  D.灌溉便利的平原
D
解析 田野、小河、村庄、冬麦、高粱、荷塘、果香这些
景观分布在灌溉便利的平原地区。
(跨学科·历史)(人地协调观)村落是世界古文明的重要组成部
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的半坡村落遗址是距今6 000年左
右新石器时代的先民在河谷营建的居住场所。半坡人的房
屋是半地穴式房屋,用坑壁做墙壁,在地面立木棍,用泥巴加
上草抹在墙壁内外,用火把墙烧硬,再搭个像雨伞一样的房
顶。读图完成11—13题。


11.(2024山东威海乳山期末,16,★☆☆)图中关于古文明时期
的村落最初选址共同点错误的是 (  )
A.位于河流中下游,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B.主要位于中低纬近海平原地区
C.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适宜耕作
D.自然资源丰富,利于工业发展
D
解析 古文明时期工业文明还未形成,村落多从事农业生产,
所以“自然资源丰富,利于工业发展”不是古文明时期村落
最初选址的共同点
12.(2024山东威海乳山期末,16,★☆☆)以下对半坡人房屋分
析错误的是 (  )
A.部分位于地下,冬暖夏凉
B.伞式屋顶便于夏季排水
C.木桩和草料便于就地取材
D.半地穴的主要功能是防潮
D
解析 半地穴式房屋部分深入地下,地下水、雨水等容易渗
入,因而不能有效防潮,D分析错误
13.(2024山东威海乳山期末,16,★☆☆)关于半坡原始村落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半坡原始村落属于城市聚落
B.分布在河谷平原主要是为了阻止外敌入侵
C.半坡村落遗址有多种研究价值
D.应全面加大半坡村落遗址开发力度
C
解析 半坡原始村落属于乡村聚落,分布在河谷平原是为了
方便耕种,以防御壕沟阻止外敌入侵,AB错误;通过半坡村落
遗址可推知当时的气候、植被、农业、民俗等信息,具有多
种研究价值,C正确;半坡原始村落分布受地域、时间限制,分
布范围较小,且时间久远,损毁严重,难以大规模开发且过度
开发会损毁古迹,D错误。
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上贸易航
线之一。福建泉州作为该航线的重要起点,以“宋元中国的
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有22处代
表性古迹遗址。据此,完成14—16题。
14.(2024河北唐山乐亭期末,12,★☆☆)意大利旅行家马可·
波罗在游记中称“刺桐(即泉州)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
大批商人云集这里,货物堆积如山”。文中描述的泉州 (
)
①位于乡村  ②以渔业为主
③属于城镇  ④对外贸易发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解析 大批商人云集这里,货物堆积如山,说明当地为城镇,
工商业发达,对外贸易发达
15.(跨学科·语文)(2024河北唐山乐亭期末,13,★☆☆)古诗有
云:“泉州人稠山谷瘠,虽欲就耕无处辟;州南有海浩无穷,每
岁造舟通异域。”由此可知泉州 (  )
A.地形较平坦  B.海陆位置优越
C.人口密度小  D.造船技术落后
B
解析 “山谷瘠”说明有高山、谷地,地形崎岖;“州南有海
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说明泉州临海,海陆位置优越,造
船技术先进;“泉州人稠”说明泉州人口稠密
16.(2024河北唐山乐亭期末,14,★☆☆)保护泉州古迹遗址的
合理措施有 (  )
①翻新原有建筑  ②划定保护范围
③加装机械设备  ④限制游客数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解析 对待泉州古迹遗址,我们应该进行选择性开发与保
护。②划定保护范围和④限制游客数量是合理的措施,翻新
与加装设备会使其更新丧失文化内涵
17.(人地协调观)(2022江西中考)阅读材料,完成问题探究。
探究主题 港口村的变迁
港口村位于某山区,建于河流交汇处的低地,历史悠久。随着
人口增加,住宅用地扩大,良田被逐渐侵占。近几十年来,因
泥沙淤积、河床抬高等原因,洪涝灾害加剧。2017年党的十
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港口村整体搬
迁,在附近荒山上建成了新村。搬迁后,港口村发生了巨大的
变化,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如图示意港
素养探究全练

口村的变迁。

(1)探究一:据图说明港口古村落形成的自然条件。
(2)探究二:整体搬迁前港口村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是什
么。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临河,水源充足。
地势低平,河床抬高,河道弯曲,排水不畅;雨季降水多且集中,多暴雨,干支流交汇,雨季上游来水多。
(3)探究三:说明港口新村选址的合理性。(提示:可从防洪、
农田保护、土地利用类型等方面考虑)
(4)(新考向·开放性试题)探究四:有人提出目前港口新村的生
活用水输水线路(线路①)不合理,并提出新的输水线路(线路
②)。你认为哪条线路合理,说明理由。(提示:可从线路长
短、输水成本等方面考虑)
线路①合理,理由:线路①较短,线路②较长,线路②投资较大。 线路②合理,理由:线路②水可顺地势自流,输水成本低;线路①由低处往高处输水,耗能多,用水成本较高。(任选一种方案即可)
地势较高,受洪水威胁小;利用荒地,有利于保护农田(增加农田面积);促进荒山开发,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解析 (1)港口古村落形成的自然条件可从地形、土壤、水
源等方面分析回答。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图中提取有效信
息,加工处理。(2)整体搬迁前港口村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
可从排水不畅、水量大两方面分析回答。根据所给材料可
知,该村落地势低平,再加上河床抬高,河道弯曲,故排水不畅;
江西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季降水多且集中,多暴雨,干
支流交汇,雨季上游来水多。(3)比较1999年与2019年两图可
知,港口新村地势较高,受洪水威胁小;由水稻田移到杂草丛
生的荒地,有利于保护农田,也有利于促进荒山开发,提高经
济效益和生态效益。(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选择线路①或②
均可,理由要能够自圆其说。线路①较短,线路②较长,线路
②投资较大,故线路①合理。线路②水可顺地势自流,输水成
本低;线路①由低处往高处输水,耗能多,用水成本较高,故线
路②合理。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