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的智慧与力量 ——15《诫子书》教学设计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穿越千年的智慧与力量 ——15《诫子书》教学设计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24 12:4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穿越千年的智慧与力量 ——《诫子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读通文言短文,能有节奏第朗读课文。
2.通过对内容、句式的把握,理解诸葛亮家书的殷殷教子之情。
3.知人论世,感受这封家书对自我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
1.读通文言短文,能有节奏第朗读课文。
2.通过对内容、句式的把握,理解诸葛亮家书的殷殷教子之情。
3.知人论世,感受这封家书对自我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1.通过对内容、句式的把握,理解诸葛亮家书的殷殷教子之情。
四、教学过程
一)、看故事
从前,有个财主非常吝啬。一次他为儿子请一位教书先生。在讲待遇时,先生知道他平素对人很刻薄。就动了心思,和他立了个字据,上面写道:无米面亦可 无鸡鸭亦可 无鱼肉亦可 无银钱亦可  
财主看了非常高兴,他想先生用膳不讲究,而且不用掏学费,感到是占了大便宜。到了年底,先生要找财主算账。财主哪里肯给,二人就一同到县衙去打官司。县官让财主将字据念了一遍;财主就按所立的字据念了一遍,先生却按标点的停顿念了一遍,这样就念成了:  
   财主一听傻了眼,只得将学费和饭钱付给了先生。
(设计意图:以故事导入新课,幽默的故事具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不同的停顿显现了不同的意思,这是文言文妙趣之处,也是汉语言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点标点
下面五句话,请你点上恰当标点,把语句读通顺 。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出示课文标点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4、夫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设计意图:用标点带动文言文的朗读。本教学环节,主要思考标点为什么要点在这里。学生一定有自己的标准或依据,有的学生主要靠语感,认为顺畅,这往往是从语义上去分辨,有助于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有的学生从句子的结构上去发现,对偶性的表达,能够点下标点,这往往注重句子的节奏,有助于学生对语言韵律的把握。第二个思考点是:为什么“将复何及”后面用“!”而不是用“?”。从语气上看,这里确实是反问的语气,一般沿用问的语气“?”,但是编者却选择用“!”,应该是从书信的抒情性角度出发,选用反问句表达情感更强烈这一层用法。以此,小结标点在文言文阅读中的作用,标点:表停顿,蕴含义;显结构,寓感情。阅读文言文要关注标点。)
过渡:出示课题与作者。出示题目“诫子书”逐字解释含义,强调“书信”“劝诫”都是极富情感。作者是怎样劝诫的呢?我们来理一理顺序。
三)、排语序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4、夫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出示课文语序
1、夫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设计意图:诸葛亮是怎样一句句劝诫儿子呢?通过排语序,现文脉,知内容。开篇明确提出修身养德,成为“君子的高要求。第二句强调了明确志向,树立远大理想。第三句阐述了”静”“学”“才”“志”的关系,。立志成才须静心学习;第四句指出了“勤”与“静”的重要性;第五句,希望儿子能惜时勤学,做社会有用之才。文脉,文气的畅通,说话逻辑的严密。朗读文章,将一气呵成的劝诫过程读出来。)
四)、作比较
第一组
夫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淡泊以明志, 宁静以致远。学须静,才须学,学以广才,志以成学。
(设计意图:让学生比较两段文字在表达上的区别。1.省却语气词“夫”“也”,语气顿显生硬,淡化了“劝”的意味,说教意味更浓重;也缺少了父亲对孩子说话的温婉之情、慈祥之态。“夫”“也”朗读时,注意拖长声调读。2. 否定句式扣住了“诫”字。省却“非”“无”,双重否定的强调语气尽失,无法突出“淡泊”“宁静”“学”“志”的重要性,削弱了语重心长、谆谆教诲的父亲形象。“非”“无”朗读时应加重音量读。)
第二组
夫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设计意图:从朗读速率上比较。前面句子用较长的对偶句,最后一句明显用短促之句,表现了父亲的急切期望,拳拳之心溢于言表。在朗读时,前四句读得慢一点,该拖长要拖长,该重音就重音;最后一句则要富有变化,“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要读得稍快一点,“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要读得慢一点,音量逐步升高,达到感情高点。)
虚词、句式:变语气,增情感,塑形象
五)、说人物
结合这封家书和以下材料,你认为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猜测诸葛瞻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诸葛亮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写下这封家书给八岁的儿子诸葛瞻
建兴十二年(234)二月,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以大军出斜谷,据五丈原。这年八月,诸葛亮突患急病,暴卒于前线,时年五十四岁。
诸葛亮:
如: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好臣子。谆谆教诲、语重心长的好父亲。
诸葛瞻:
30年后,邓艾率魏军攻蜀,兵至绵竹,诸葛瞻拒不接受邓艾的高官诱降,英勇战死,时年37岁。其子诸葛尚一同战死沙场,时年16岁。
(设计意图:说人物:知人论世,读文读人。由这封家书推到诸葛亮其人及家书对后世的影响,为学生在课外更多地关注这样的家书、这样的教育打开一扇小窗。本环节也是课堂机动环节,可根据上课的时间灵活处理。)
六)、省自我
如果只选一个字,“印在”心头,提醒自我,你会选择哪个字?并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性格等说说选择这个字的理由。
(设计意图:这是对文章关键词的抓取,也是阅读精华的沉淀。“静”“俭”“学”“才”“志”“励”“时”等字,既是诸葛亮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也是对后世所有人的教诲。结合学生的实际,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志存高远,勤学成才,珍惜时间,奉献社会等,这些都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性格产生影响,健全美好人格。省自我:汲取精华,学以致用。)
七)、作业:
1.课外收集有关诸葛亮的故事,请以诸葛瞻的口吻给父亲写一封回信。
2、结合语文作业本读读其他名人教育孩子的篇目。
(设计意图:作业既是呼应“说人物”环节,也是为了学生有更真切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体现“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