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课件(56张ppt含视频)共2份(襄阳市说课比赛襄州区城关一中张敏)(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课件(56张ppt含视频)共2份(襄阳市说课比赛襄州区城关一中张敏)(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1-17 10:16:31

文档简介

课件56张PPT。 热烈欢迎各位领导、评委、老师! 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
板 书 设 计学 情 分 析教 材 分 析教 法 学 法教 学 过 程教 学 反 思 年龄特征学习能力知识储备教 学过程小组合作 探究新知创设情景 导入新知解释应用 拓展新知强化训练 应用新知自我总结 收获新知
环节一
创设情景 导入新知意大利“死狗洞”的故事注意力集中,激发学习兴趣意大利“死狗洞”故事
环节二
小组合作 探究新知颜色、状态 气 味二氧化碳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气体吗? 展示实物 引导观察提出问题干冰的形成和应用干冰的形成和在生活中的应用为二氧化碳用途的学习埋下伏笔 观看视频上方蜡烛先熄灭,下方蜡烛后熄灭两支蜡烛同时熄灭两支蜡烛都不会熄灭演示实验6-3 分组实验改进实验得出结论在烧杯中放置一个硬纸挡板点燃蜡烛,并从挡板的一侧缓缓倾倒二氧化碳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引导分析得出结论 演示实验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碳酸饮料冒出的是什么气体呢?检验碳酸饮料冒出的是什么气体培养实验设计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碳酸饮料冒出的是二氧化碳讨 论 交 流提 出 问 题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回 顾 实 验 得 出 结 论?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 前后呼应-------- 解答疑惑
运用知识-------- 解决问题回顾意大利“死狗洞”的故事运用所学的知识
揭开“小狗死亡”的谜团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认识误区:二氧化碳使石蕊溶液变红将一朵染有紫色石蕊溶液的干燥小纸花直接放入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小纸花没有变色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红色 向第二朵小纸花上喷水小纸花也没有变色水也不能使石蕊变红色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的
生成物是什么呢?小纸花变红色将喷水后小纸花再放入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稀醋酸小纸花也变红 向第三朵小纸花上喷洒稀醋酸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CO2CO2和水都不能使石蕊变红CO2与水反应生成了酸稀醋酸酸能使石蕊变红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
碳酸能使石蕊变红色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和突破教学难点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吹“水”变“牛奶”魔术解释魔术秘密 得出结论反应原理:CO2+Ca(OH)2=CaCO3↓+H2O
(常用于检验CO2)人工降雨制饮料保鲜食品人造舞台云雾化工产品的原料 灭 火作制冷剂植物光合作用作温室肥料二氧化碳的用途
环节三
解释应用 拓展新知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是不是越多越好?一定要证明菜窖的安全方可进入!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思考: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深井,如何检验其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是否对人的生命造成威胁?灯火实验传播“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 利用好控制好二氧化碳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环节四
自我总结 收获新知课内课外
环节五
强化训练 应用新知1、鉴别CO2、O2、空气三瓶气体时,
最简便可行的方法是( )
A、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B、分别加入石灰水并振荡
C、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D、分别加入水并振荡2、下列反应用作检验CO2气体的是( )
A、 CO2+H2O = H2CO3
B、 H2CO3 = CO2↑ +H2O
C、 CO2+C===2CO
D、CO2+ Ca(OH)2 = H2O +CaCO3 ↓高温3、CO2溶于水后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原因是( )
A、密度比空气大
B、可以溶解在水里
C、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
D、CO2分子可以与紫色石蕊直接反应4、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用途中,既跟它的物理性质有关,又跟它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干冰用做致冷剂和人工降雨
B、灭火 C、制纯碱
D、生产尿素5、盛放石灰水的瓶中常形成一种不容于水的白色固体,它是 ,产生这种物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6、二氧化碳是常用的灭火剂,但金属镁着火却不能用二氧化碳扑灭,因为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生成黑色和白色两种固体粉末。请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7、看图回答:
右图是CO2性质的实验。试回答
(1)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哪些现象?(2)上述实验现象证明CO2具有什么性质?
(3)这一性质说明CO2具有什么用途?
板书设计使知识条理化-------理解规律化
教学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合作联系实际实验探究拓展知识学生学到了知识
学会了学习方法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