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女娲补天》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5《女娲补天》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24 15:09: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5*女娲补天
【教材分析】
《女娲补天》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略读课文。课文用 通俗易懂、简洁优美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述了女娲为了拯 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捡五色石头燃火熔炼,用石浆补好天上的大窟窿,斩 断大乌龟撑起天空,接着杀死黑龙,最后把芦苇烧成灰堵住地缝的故事,塑造了 勇敢顽强、智慧能干、甘于奉献的女娲形象。
课文条理清晰,详略得当,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天崩地陷、洪水喷涌、 野兽出没,人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是故事的起因;女娲寻找石头、炼石补天、 断鬼足撑天,杀死黑龙,烧芦苇堵地缝,这是故事的经过;故事的结果是天和地 恢复了平静,人类获得了新生。课文主要通过女娲的具体行动来表现她的美好品 质,突出她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表现了她智慧、果断、勇敢和担当的品 格。课文中处处呈现出生动逼真、源自生活的场景,把山火、洪水等自然灾害以 及五彩云霞等自然现象,融入奇特的故事情节中,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我国古代劳 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本组课文主题是“神话故事 ”,神话故事是我国宝贵的民间文艺瑰宝,本组 课文的人文主题是体会神话故事的魅力。语文要素有三点:(1)了解故事的起因、 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 物形象; (3)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教学本组课文需要引导学生爱读、会讲神 话故事,从中得到熏陶、感染,产生对神话故事的喜爱之情。经过前面三篇课文 的学习,学生对神话故事的语言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女姻补天》作为本单元的 最后一篇文章,篇幅虽然简短,但在语言上很有特色,对于训练学生学习语言、 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来说,是很好的范本。所以,本课的语言能力训练点侧重于 让学生体会故事神奇的想象,学会运用起因、经过、结果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 尝试运用课文的表达方法,发挥想象,试着把女娲从各地捡来的五种颜色石头的 过程说具体、生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学情分析】
已知: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在小学阶段的前三年大量阅读了童话故事、寓言 故事,对神话故事也并不陌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对神话 故事非常感兴趣,能自主阅读感受神话故事中神奇的想象、奇特的故事情节以及 鲜明的人物形象。
未知: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高级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自主了解故 事情节和感受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在阅读方法上做指导,让学生在读中 感悟,在读中想象,在反复阅读中积累语言,感受神话故事的语言魅力,感受神 话故事的神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学会创编情节,创编故事;以课文为基础, 把学习延伸到课外阅读,通过在堂上推荐阅读以及《中国神话故事集》,进一步 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课程目标】
1.默读课文,能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说具体。
2.发挥想象,试着把女娲从各地捡来五种颜色石头的过程说清楚、说生动。
【重难点】
能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说具体;发挥想象,把女娲从各地捡来五种 颜色石头的过程说清楚、说生动。
【课程课时】1课时
【课程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板块一大脑运动操--故事激趣
一、故事激趣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学习的 是第15课女娲补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远古神话,去感受古代人们神 奇的想象和飞腾的梦想。
在本单元的课文里面,一个个形象鲜明的神话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有开天辟地、创造万物的盘古,有矢志不渝、坚韧执着的精卫,还有为民造 福、甘于奉献的普罗米修斯,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善良、勇敢、智慧,也看 到了责任、使命和担当,今天我们认识本单元最后一个神话人物---女娲,有关 女娲的传说有很多,你知道有哪些呢?我们请三位同学分别讲讲有关女娲的传 说。
故事1:传说女娲能捏土造人,她用一根藤条蘸着泥浆,甩到地上,就变成 了很多很多的人,因此创造了人类社会。(录音1)
故事2:传说女娲是礼仪之神,她看到人们生活单调,于是化甘露为酒,赐 给百姓。百姓感恩戴德,以酒敬女娲,后来敬酒便成为了一种礼仪。(录音2)
故事3:我还知道女娲制乐的故事。女娲做了一个有十三根管子,形状像凤 凰尾巴似的乐器,取名叫笙簧,送给人们,后来,笙簧就成了人们经常演奏的乐 器。(录音3)
板块二:复习导入 整体感知
(一)复习导入。 了解本单元的人物形象,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继续运用抓住故事起因、经过、结果的方法来讲讲女娲补天这个神话故事, 而且,我们还要学会在讲故事中发挥丰富的想象,把故事说得更加生动!
(二)整体感知
1、读题生疑: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女娲是怎样补天的?女娲补天的结果是 怎样?找到了以上几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就找到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学生自学,借助以上三个问题,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大致地说一 说。
3、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板块三; 层层深入 落实要素
一、借助关键词句,讲述故事的起因
1、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尝试用四字词语概括想象到的 画面。
2、为了把这些画面说清楚,作者采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词,把这些动词圈画 出来吧!
3、借助动词把故事的起因说清楚。
4、天地发生大变动这个恐怖的景象记载在《淮南子 览冥训》一书中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 l àn)焱(y àn) 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zhu ān)民,鸷(zh ì ) 鸟攫(ju é ) 老弱。
5、老师配乐朗读,激发感情。
(四)运用“找连接词和概括主要情节 ”的方法把女娲补天的经过说清楚
1.读第四自然段,了解女娲补天的经过。
2.作者为了把女娲补天的几件事情有条理地写清楚,用了一些表示时间先后 顺序的连接词,,在文中把这些连接词圈画出来。
(先…… 于是……接着……最后……)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女娲做的四件事情。 女娲熔炼五彩石把天补起来。
女娲杀死乌龟把天撑起来。 女娲杀死黑龙吓跑了野兽。 女娲用芦灰把地缝堵住了。
我们还可以用更简洁的小标题概括这四个情节:女娲炼彩石补天、断龟足撑 天、杀黑龙驱兽、烧芦苇堵缝。
运用“连接词串连情节 ”的方法,讲述故事的经过。
(三)图文结合,说说故事的结果
教师结合音乐和图片的呈现,感受女娲带给天地的安宁和祥和,激发人 们对女娲的热爱。
二、层层深入,创编情节,把女娲捡石的过程说生动
(一)借助句式创编情节
女娲先从各地拣来赤、青、黄、白、黑五种颜色的石头,燃起神火熔炼。
女娲究竟是怎样从各地拣来五种颜色的石头的呢?课文没有进行具体的描 写,请你发挥想象,把女娲从各地拣来五种颜色石头的过程说得清楚、说生动。
运用抓住关键词提问的方法进行想象: 1.女娲分别去哪里拣到这些石头的?
2.女娲在拣石头的时候会遇到什么困难?为了拣到这些石头,女娲是怎 样解决这些困难的?
抓住了以上几个问题,我们就可以把句子说具体了,我们还把刚才产生 的问题放进句式中思考:
出示句式:女娲补天需要赤、青、黄、白、黑五种颜色的石头。为了找到(哪 种颜色?)石,她来到了( 哪里?),(寻找的经过?遇到的困难 ?怎样克服困 难?),终于( 在哪里找到石头?)。
4.老师评价
(二) 借助插图创编情节
1957年张令涛、胡丁文两位画家把女娲补天的故事绘成一本连环画,其中有 三幅描绘了女娲寻找五彩石的经过。我们先来看其中的一幅连环画,根据这幅连 环画,结合问题的提示。想象了女娲寻找五彩石的情景
(三) 加入角色创编情节
1、除了借助句式和连环画,你还想到哪些创编情节的方法呢?---加入角色
创编情节,并想象角色之间的对话,使创编的故事更加神奇而生动。
2、出示学生例文:总结方法(加入角色、想象对话)
s
为了拿到赤石,女娲来到了一座火山,看守赤石的是一条凶猛的恶犬。
恶犬对女娲说:“你想要得到赤色石头,可以!但是要把你身上的骨头取下 来换,这样你就有可能失血而死,你愿意吗 ”女娲毫不犹豫地回答说:“为了人
类,我愿意!”。
女娲忍者剧痛从身上抽出一根骨头,把它递给了恶犬,恶犬接过骨头,把赤 石交给了女娲。
为了拿到青石,女娲来到了海底,青石藏在大鲨鱼的肚子里。女娲找到了 大鲨鱼。
大鲨鱼说:“你要想拿到青石,可以!但需要回答我的三个问题,答对了你 就可以拿着青石离开,答错了就会被我吃掉,你愿意吗? ”
女娲坚定的说:“为了人类,我是不会退缩的!请开始你的问题吧!”。
女娲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巧妙地回答了大鲨鱼提出的三个问题,大鲨鱼从口 中吐出青石交给了女娲。
3、那么,女娲去寻找其他颜色的石头的时候,又会遇到哪些“角色 ”,他们 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课后请你继续往下编吧!
三、回顾前文,总结方法
1、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讲述了这个神奇的故事,在讲述的过程
2、学会了三种创编情节的方法---借助问题创编情节、借助插图创编情节、 加入角色创编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