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 课件(35张ppt)+教学设计(2015年山东教师全员远程研修历史优秀作业)(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 课件(35张ppt)+教学设计(2015年山东教师全员远程研修历史优秀作业)(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1-16 07:57:44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第 15 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学习目标: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概况、内容、影响材料一:郭沫若(1910年前):中国的不富不强就因为清政府存在,只要把清政府一推翻了,中国便立地可以由第四等的弱国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一等的国家。这是支配当时青年脑中的最有力的中心思想。
------郭沫若《正反前后》思考:
资产阶级革命志士在辛亥革命前美好预想是什么?辛亥革命实现这些预想了吗?
思考: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辛亥革命后反思,认为应该向西方学习什么?
材料二:自西方文化输入以来,新旧之冲突,莫甚于今日……盖在昔日,仅有制造或政法制度之争者,而在今日已成思想上之争……盖吾人须知,新旧异同,其要点本不在枪炮工艺以及政法制度等等,若是者犹滴滴之水,青青之叶,非其本源所在,在其思想。
------黄远庸《远生遗著》
辛亥革命后某百姓门前的对联 袁世凯复辟20世纪初期的中国专制鲁迅的《药》描述的人血馒头 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 “包好,包好!这样的趁热吃下。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好!” 愚昧 20年代初的《新青年》中一篇题目为 《一个贞烈的女孩子》的文章。
一个14岁的望门寡,被强迫绝食。饿到第四天,女孩哭着喊饿,父亲说:“这样殉节,做个百世流芳的贞烈女子,要算天底下第一种有体面的事,祖宗的面子,都添许多的光彩,
饿到第六天,母亲不忍心了,劝父亲送点毒药进去,早早“成全”算了。 父亲却说:“服毒的人,要七窍流血。凡是绝粒殉节的,县官是常常验尸的,如何能瞒过他的眼?
阿毛在第七天饿死了。县官送来一块匾,上题四个大字—“贞烈可风”。吃人的旧道德 材料二: “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要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材料一短暂的春天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材料二政府虽有“共和”之名实为猿(袁)家之天下。祭孔大典;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思想文化: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民主制度;袁世凯梦想复辟帝制,继续专制。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探究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二期改称《新青年》杂志。《青年杂志》的诞生,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1.兴起标志:探究二:前期新文化运动(1915—1919)——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胡适 《新青年》(阵地) 北京大学(基地) 北大老校址红楼,今为新文化运动纪念馆2、人物、阵地、基地:画家沈嘉蔚著名的油画《宽容》,现名《北大钟声》辜鸿铭梁漱溟 “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效,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
――蔡元培蔡元培的方针: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实质:鼓励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发展3、指导思想(口号):民主和科学DemocracyScience(德先生)(赛先生)民主:指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民主制度。包括人权平等、个性解放、独立人格、共和政体等。
科学:指自然科学法则、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包括进化论、唯物论、无神论,反对封建迷信愚昧盲从和偶像崇拜等。(1)提倡民主与科学, 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4、内容 “抛弃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 ——陈独秀 “国人等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即民主)并重。”——《敬告青年》当时为什么要“打倒孔家店”?这种做法反映出新文化运动存在怎样的局限?(1)儒家思想是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2)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尊孔复古。局限:原因:经济、政治、思想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倾向(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道德: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儒家传统道德
新道德:资产阶级的道德,追求个性解放、男女平等 “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
---李大钊4、内容:“2015年9月曲阜祭孔大典”,纪念孔子诞辰2566周年 。历史与现实的反差南方网: 成都市青少年宫国学 班 近百名四五岁的小娃娃能一字不差地背出 《论语》、《孟子》、 《大学》、 《三字经》等文章; 北大、武大、人大等国内高校相继开办国学班。思考:今天我们学习儒家传统文化与历史是否矛盾?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儒家传统文化?态度:辩证看待。剔除糟粕,吸纳精华;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态度: 近代前期维新派和激进派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的有何不同?为何不同?在实质上有何共同之处?维新派:借助孔子权威,把儒家思想和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结合,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
激进派:提出“打倒孔家店”,对儒家传统道德进行了彻底批判,宣传了民主和科学。不同:实质上都是服务于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宗旨。共同:  胡适是第一个提出把文言文变成白话文的人,他当时也面临很大压力。有一个学生问胡适:白话文就没有缺点吗?白话文语言不简练,打电报用字多,花钱多。胡适说:“不一定吧!前几天行政院有位朋友给我来电报,邀我去做行政院秘书。我不愿从政,决定不去,为这事我复电拒绝。请同学们根据我这一意愿,用文言文编写一则复电,看看究竟是白话文省字,还是文言文省字?”
  15分钟后,他挑选一份用字最少的文言电稿,电文是这样写的:“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胡适说:“你用了12个字,而我的文言文电报却只用了5个字:‘干不了,谢谢!’”4、内容:(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朋友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胡适1917年《新青年》
忆秦娥
萧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李白朗读这两首诗时你感觉有何不同?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 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 转眼秋天到,移兰入暖房. 朝朝频顾惜,夜夜不相忘. 期待春花开,能将夙愿偿. 满庭花簇簇,添得许多香.歌曲:兰花草?? ???? 词:胡适 曲:陈贤德 张弼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摘自《狂人日记》新文学的典范以文言文为载体的旧文学陈腐、雕琢、晦涩,不利于文学的发展和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①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②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③鲁迅:《狂人日记》《孔乙己》等 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结合,新文学的典范。4、内容:(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原因:表现:4、主要内容:(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三者存在怎样的关系? “要拥护那德先生(即democracy),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即science?),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核心)民主与科学是指导思想,新道德是民主与科学的前提,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载体。5、评价前期新文化运动材料一:反动军阀污蔑新文化运动是“异端邪说”、“洪水猛兽”,守旧派文人甚至谩骂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是“众叛亲离”,“人头畜鸣” 。材料二:《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师益友”。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材料三: “我没见过他,怎么能爱他?我没有爱他,又怎么能嫁他?这简直是一件买卖,拿人去当牛马罢了。我要保全我的人格,还怎么能承认什么礼教呢
——1919年的《新诗年选》摘录:《自觉的女子》
打击了专制主义和守旧势力促进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正统地位 材料五:1919年5月,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材料四:国存亡就在这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1919年五四运动北京学界宣言推动了五四运动的爆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材料一:将所有的古籍束之高阁,废除汉字,采用“世界语”。 ——钱玄同 材料二:“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的”。“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局限:对东西方文化的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倾向。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新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李时岳5、评价前期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①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使人们的思想获得了空前解放(最主要贡献)。②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普及和繁荣。③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了基础。④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①对东西方文化的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倾向。 ②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1)性质:(2)进步性:(3)局限性:探究三:后期新文化运动(1919—1921)——宣传马克思主义1、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历史教训、国际因素、思想因素、阶级力量)(1)资本主义道路的失败;(2)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3)新文化运动的推动;(4)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 的壮大;五四运动的推动。2、传播:(1)开始传入:(2)进一步传播:1918:李大钊、文章、地位五四运动后:文章、社团、马克思主义者、早期组织、刊物、建党新文化运动“新”在何处?①内容:前期宣传民主与科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②成果:矛头直指儒家思想,彻底批判,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如果说洋务派是全力维护封建主义,维新派是试图改良封建主义,革命派是不彻底的批判了封建主义,而新文化运动却是与封建主义彻底决裂,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反映了思想解放的渐进性! 新文化运动的特点: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和补课,是中国的启蒙运动。
本课总结影响:背景:政、经、思概况前期:后期:特点:性质:民主与科学
宣传马克思主义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动摇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促进思想解放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历程 魏源 李鸿章 康有为 孙中山 陈独秀 李大钊中体西用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器物制度思想救亡图存师夷长技以制夷近代学西方的特点及其原因、影响影响:
(1)思想:促进思想解放、思想启蒙,推动思想近代化。(2)经济: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政治:冲击了封建势力,推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促进政治近代化。1、特点:(1)经历由器物到制度到思想,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2)学西方是为了独立、民主、富强,学西方与抵抗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性质。(3)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学西方不断深入的原因:
(1)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不断发展
(2)政治:列强侵略的不断加剧,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3)思想文化:西学的不断传入,认识的不断加深。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洋务运动只学器物资产阶级维新派君主立宪制革命派民主共和制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激进派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从学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深入到制度深入到思想姓名
于秀娥
单位
山东省临沂市第二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
一、教材分析
? ? ? 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一场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猛烈批判了封建思想,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它既是资产阶级领导旧民主主义 革命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承上启下。把握好这一课,对理解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生分析
? ? ? 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了解比较肤浅,知识储备有限,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其影响缺乏深入的理解。通过提供大量的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深化,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
三、教学目标
?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兴起标志、阵地、代表人物。(2)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3)全面评价新文化运动。
? ?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方式创设历史情境,复活历史,拉近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感知历史。(2)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 ?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新文化运动是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2)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应该客观、辩证。(3)感悟近代先进的知识分子对民族与国家的勇敢担当。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课件主要使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背景部分借助图片、数据、文字让学生充分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原因。内容和影响部分提供文字史料,帮助学生加深对新文化运动的理解,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能力。课堂小结部分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本课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归纳建构能力。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新课
展示代表人物
阅读图片,激发兴趣
图片展示
教师讲授
提供材料,引导分析
解读材料,获取信息
文字展示、
数据展示
合作探究
展示材料,设置问题
小组探究,展示交流
展示材料、图片
体系构建
教师点拨、点评
自主思考,构建体系,投影展示
投影展示
课堂检测
精选习题
限时完成
文字展示
?
?
?
?
?
?
?
?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 ? 1、重视情境教学。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历史的鲜活,增强了学习体验,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 ??2、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情景创设,营造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并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及时肯定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了师生的有效互动,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 ? 3、重视史料研读。课堂通过比较丰富的史料,细致引导,培养了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