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 配套教学设计(1)

文档属性

名称 扬州慢 配套教学设计(1)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1-15 08:49:26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了解姜夔及其词风;
2、学习虚实结合、化用诗词、对比、反衬等表现手法及拟人等修辞手法;
3、体味诗人为国家的残破以及人民的不幸而极其沉痛的心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学情分析
诗词是我国灿烂文化花园里的一朵奇葩,但却是我们学生的薄弱之处。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太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所以,在这次教学中,我并没有走老路子(先解题,再作者介绍,然后听读录音,教师讲解,作业或高考知识链接)。而是大胆的舍弃了书本上那些“死”的东西,将重点放在学生的自主赏析上,变学生的被动学为我要学——语文知识模块无非是字、词、句、篇,而学生的能力也就是听、说、读、写。而所有这些能力的提升都有赖于学生的直接经验——课堂的精彩应是学生的精彩。所以,无论是什么类型的文章,都应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去读,让他们去与作品、与作者交流。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虚实结合、化用诗词、对比、反衬等表现手法及拟人等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体味诗人为国家的残破以及人民的不幸而极其沉痛的心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扬州慢
请大家欣赏几张图片,告诉老师,这是哪个地方?中国有一个城市被称为“中国的月亮城”,因为这里的月亮最多情,这里的月光最温柔,这里的月色最蒙胧,这个城市叫“扬州”。正所谓“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800多年前,有一位年仅21岁的词人经过扬州时却有着不同的感受,别有一番滋味,这位词人叫姜夔,之后写下一首词叫《扬州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别是一番滋味的词。
活动2【讲授】扬州慢
二、解题及背景介绍
“慢”指慢曲,依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词,一般比较长,同长调一样在91字以上。本词是作者21岁路经扬州时有感而作的。扬州在唐代繁华兴盛,是南北交通的枢纽,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但到了宋朝,由于女真族多次南侵,扬州屡遭战争洗劫,终于被弄得残破不堪。这首词描绘了古城扬州的荒凉景象,指出了残败的原因,反映了作者的故国之思和对祖国前途的深切关心。
三、整体感知
1、学生结合注释,自由朗读词作。
2、教师范读
3、指导学生诵读(字音、节奏、情感)。
四、具体研习
(一)研习序言
1、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
交待了词作的时间(淳熙丙申至日),及眼前所见所闻扬州景色(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写作的缘由(感慨今昔),其他词人的评价(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2、词前小序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交待写作背景并为全词奠定“黍离”之悲的感情基调。
3、提问:词人在一个冬雪初霁的夜晚,独自骑马路过扬州,看到了哪些景物,听到了哪些声音,产生了怎样的情感?请先找出体现词人情感的句子。
明确:怆然和感慨。
提问:诗人因何而悲而感呢?在序中找出相关的词语。
明确:黍离之悲。黍离之悲指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和伤感之情。
(二)研习内容
1、提问:指定一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思考:诗人路过扬州时看到了哪些景象?
明确:荞麦、江水、城池、月、红药、二十四桥
2、提问:词人听到了什么?
明确:号角声
3、学生再自由朗读词作,品味语言和表现手法。
(1)提问:如何理解“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明确: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毁坏的城池和大树至今仍厌恶谈到战争。物犹如此,人何以堪?此句不仅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对敌人的痛恨,对人民的同情,对祖国山河破碎的痛惜之情更有对当权者的控诉。那场经历战乱的树,每一个年轮就是每一块伤疤,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痛只会越深越浓。
追问:这种情景是怎样造成的?
明确:是由胡马造成的,胡马之所以能窥江而来,是因为宋朝的软弱无能。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当权者的控诉。
(2)提问:思考:在上片中,诗人写了哪些意象来表达“黍离之悲”?
答:列意象①诗人写了“青青荠麦”、“废池”、 “乔木”、“黄昏”、“凄清的号角”、“寒风”、“空城”等意象,
描意境②营造一幅凄清荒凉的扬州图景,
析感情③表达诗人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悲伤之情。
(3)提问:上片主要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明确:今昔对比,虚实结合,用典
3、朗诵下片,自行解决重点词句的意思。
(1)思考:下片中,诗人主要通过什么手法来抒发主旨?
明确:指出手法①主要通过化用典故的手法来抒发主旨。
怎样运用②诗人化用了唐代诗人杜牧诗篇中的三句诗:“豆蔻词”、“青楼梦”、“二十四桥”,既写出扬州昔日的繁华景象,又反衬出眼前扬州萧条凄清的景象。
传达感情③表达出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深沉悲伤之感。
五、课堂小结
主旨:
本词借用典故通过对扬州城如今的荒凉、萧条与昔日的繁华进行对比 ,以昔日之繁华反衬今日之萧条,表达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悲伤之情。
活动3【练习】扬州慢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2题。
点绛唇 丁未冬过吴松作①
姜 夔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②,拟共天随住⑤。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注:①吴松:即今吴县,属江苏省。晚唐隐逸诗人陆龟蒙生前隐居之地。②第四桥:即甘泉桥,在吴江城外,以泉品居第四得名。③天随,天随子,唐代诗人陆龟蒙号。陆龟蒙,苏州人,居松江甫里。辛文房《唐才子传》谓其时放扁舟,备书籍、茶社、笔床、钓具等,优游于太湖之上。
1.“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写燕雁之远去,旨在表明什么?
2.试分析“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一句的意境。
参考答案:
暗喻自己漂泊江湖之感。随云而无心,则喻示自己纯任天然之意。
2、参考答案:这几句怀古伤今,今世如何?只有衰残柳枝当风舞。柳本纤弱,哪堪又残,故其舞也参差不齐,然而仍舞。“舞”字执著有力,苍凉之中,无限悲壮。此一自然意象,实为南宋衰世之象征。
活动4【作业】扬州慢
背诵并默写本词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