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 课件(6)

文档属性

名称 扬州慢 课件(6)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1-15 08:53:25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姜夔
知道扬州是因为———
(一条河,一首诗,一名言,一名人……)
一读扬州
隋代开凿运河后,扬州成了南北运输要道,商贾云集,珠帘十里。隋炀帝三下扬州,康熙、乾隆六下扬州;
历代文人盛赞扬州的句子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扬州好,第一是虹桥。
杨柳绿齐三尺雨,樱桃红破一声箫,处处驻兰桡。(费轩《扬州梦香词)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徐凝《忆扬州》
人生只爱扬州住,夹岸垂杨春气薰 。
──黄慎《维扬竹枝词》
扬州地当要冲,多富商大贾。
── 《旧唐书·地理志》
扬州富庶甲天下。
── 《资治通鉴》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南朝宋人殷芸《小说》
杜牧的扬州情:杜牧传播了扬州的美名,扬州成就了杜牧的诗名
赠别二首(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大和七年(833)四月,杜牧应淮南节度使牛僧孺邀请,由宣州(今安徽宣城)来扬州,在其幕中任推官、监察御史里行,转掌书记。
题扬州禅智寺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杜牧的扬州情:杜牧传播了扬州的美名,扬州成就了杜牧的诗名
大和七年(833)四月,杜牧应淮南节度使牛僧孺邀请,由宣州(今安徽宣城)来扬州,在其幕中任推官、监察御史里行,转掌书记。
杜牧的扬州情:杜牧传播了扬州的美名,扬州成就了杜牧的诗名
遣 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大和七年(833)四月,杜牧应淮南节度使牛僧孺邀请,由宣州(今安徽宣城)来扬州,在其幕中任推官、监察御史里行,转掌书记。
杜牧的扬州情:杜牧传播了扬州的美名,扬州成就了杜牧的诗名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大和七年(833)四月,杜牧应淮南节度使牛僧孺邀请,由宣州(今安徽宣城)来扬州,在其幕中任推官、监察御史里行,转掌书记。
扬州美不美?诚然!但是,她也曾经历尽苦难沧桑,饱受了历史风云的席卷,她的容颜为此暗淡。她的身世,便有一段凄清的故事。839年前,一位词人目睹了这一幕。因此便将这个故事诉说着,一晃就是800多年。这位词人是谁呢?这个故事又是怎么样的呢?
姜夔(1155?——1209?) ,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鄱阳人。南宋中后期词人。少年孤贫,屡试不第,布衣终生, 转徙江湖。其人品秀拔,体态清莹,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是一名耿介清高的雅士。以布衣出入于公卿之门,以诗文干谒名人显贵, 寄食诸侯 ,颇受当世名流如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朱熹和萧德藻等人推赏。姜夔善书法、精音乐、能自度曲,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著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
二读作者:结合你了解的姜夔,说说作者在哪些方面给你留下了感动?
三读作品
初读:
1、读准字音。
2、读懂诗意。
请同学们齐读: 扬州慢 姜夔(kuí)
①淮左名都, 竹西佳处, 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 尽荠(jì)麦青青
②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 ③渐黄昏, 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④杜郎俊赏, 算而今 重到须惊。 ⑤纵豆蔻(kòu)词工, 青楼梦好, 难赋深情。 ⑥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 冷月无声。 ⑧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
诗文浅译
诗文浅译:
扬州是淮河东边著名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处,解下马鞍少为停留,这是最初的路程。走在昔日繁华的街道上,到处都是青青的荠菜和麦子。自从金兵进犯长江以后,荒废了池苑,伐去了乔木,至今还讨厌说起旧日用兵。天气渐渐进入黄昏,号角悲鸣,使人顿觉寒冷,这都是在劫后的扬州城。
杜牧有卓越的鉴赏才能,料想今天,重来此地一定吃惊。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美梦的诗意很好,也难以表达出深厚的感情。二十四桥仍然还在,但桥下月色凄冷,处处寂静无声。怀念桥边的红药,不知它为何人开花繁生!
再读,思考
1、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
交待作词的时间、所见所闻、写作缘由、别人的评价;
奠定词的感情基调:悲。
扬州慢 小序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1、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
写作时间
淳熙丙申至日
所见所闻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四顾萧条,
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写作缘由
感慨今昔
其他人的评价
有《黍离》之悲
黍离之悲:指国破家亡之痛
《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生出苗儿来。缓慢地走着,心中恍惚不安。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遥远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抽出穗儿来。缓慢地走着,心中如酒醉般昏昏沉沉。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遥远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结出粒儿来。缓慢地走着,心中难过,哽咽难言。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遥远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补充:
黍离:黍离之悲”表示国家残破之痛。
千岩老人:小序末“千岩老人”指老诗人萧德藻。萧赞赏此词是晚些年的事,故小序末句是后加的
2.扬州的路上,词人心中的扬州是一幅怎样的图景?
【提示】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
3、词人进入扬州城,看到、听到、想到了什么?

荠麦青青、废池乔木、二十四桥、波心荡 冷月无声 桥边红药
清角吹寒
见到——
听到——
想到——
重到虚惊,难赋深情,桥月仍在、玉人已无;红药空开、人事全非
4、词人的想象与现实相比照,产生巨大反差,造成此种情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觉得词人心中想表达什么情感?
表达繁华不在,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黍离之悲”。抒发其对昔日繁华的追忆和怀念,他对战争的厌恶与痛恨,对今日山河残破的哀思,对遭受灾难人民的同情。
金人入侵、国土沦陷,求和偏安、打击主战派、政治黑暗。
5、本词抒写心中的黍离之悲,虽全篇不着“悲”字,但诗人伤时悯乱之悲情却充溢词篇。
试问:词人是怎样把其黍离之悲抒发得淋漓尽致的?请举例加以分析。
精读
有感情的朗读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问:曲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感情?请简要分析。
练习
[解答]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瑰丽生机的景色(结合意象,描绘图景,简要概括)。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了冷寂落寞之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