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扬州慢
姜夔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姜夔词风的特点。
2.能赏析本词中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对比衬托等艺术手法。
3.能理解作者蕴含在作品中的抚今追昔的哀思。
【重点难点】
重点:“黍离之悲”的解读。
难点:体味作者蕴涵在作品中的抚今追昔的
哀思。
江湖雅士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中后期婉约派代表词人。词风超逸空灵。姜夔精于书画、擅长音乐、能诗善文,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
作者简介
本词是作者22岁时路过扬州所作。扬州,在隋唐、北宋间是著名的繁华之地。古代诗人曾用“春风十里扬州路”,“十里长街市井连”等诗句来描绘它的繁华。但是南宋时金兵两次侵犯扬州,扬州城变得破败不堪,15年后,词人来到这里,目睹了扬州之景,感慨今昔,写下这首词。
黍离之悲
出处:《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周庙室,尽为禾黍,闵宗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后来就用“黍离之悲”表示家国残破之痛。
问题导学
唐代诗人徐凝说“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杜牧也曾为扬州之繁华艳美写下不少动人篇章。然而,南宋诗人姜夔21岁途经扬州,看到的是怎样的景象?读罢他的《扬州慢》,你有怎样的感受?
明确:姜夔所见的扬州已非昔日盛唐时车水马龙、笙歌盈耳、珠翠塞途的景象,而是“芥麦青青”、“废池乔木”,读罢《扬州慢》,令人有一种昨是今非、山河变异的沧桑之感。
预习自测
1、阅读词前小序,这一部分交待了词作的时间淳熙丙申至日,及眼前所见所闻扬州景色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写作的缘由是感慨今昔,他人的评价是“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2、小序中有一句话点明了这首词的感情基调,你能找到这一句话吗?
明确:“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一个“悲”字,点明了本诗悲切伤感的感情基调。一句“《黍离》之悲”深刻的概括了这首词的主题。
探究一、《扬州慢》写了哪些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探究二、《扬州慢》序中称“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本词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抒发“黍离之悲”?请就其中一种进行简要分析。
合作探究
探究题 展示者 点评者 地点 方式
探究一 前黑板 书面
探究二 前黑板 书面
探究三 后黑板 书面
展示点评要求:
1.展示的同学快速到达展示地点展示小组探究成果。
2.点评者点评时语速适中,声音洪亮,陈述对错,有理有据,给出适当的分数,并尽力对其他同学的质疑进行解答。
3.无点评任务的同学在座位上认真倾听,思考点评是否到位,准备合理质疑或相关补充。
探究一、《扬州慢》写了哪些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扬州慢》写了夜雪、荠麦、废池、老树,黄昏清角、寒气、空城、波心冷月,桥边红药等景物,写出了扬州遭劫后的荒凉、寂寞,渲染了郁闷悲凉的气氛,景中含情,寄托了作者感怀家园、伤时念乱的无限痛惜之情,并形成这首词令人回味的意境。
探究二、《扬州慢》序中称“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简要分析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抒发“黍离之悲”?
答:《扬州慢》中运用了虚实结合、对比、用典等艺术手法来抒发“黍离之悲”。
(1)作者借助虚实相生的手法,虚写昔日的扬州之繁华热闹,实写眼前的扬州之萧条冷落,一虚一实,寄寓了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
(2)对比:词人通过扬州昔盛今衰的对比,追怀丧乱,感慨今昔,抒发了对国运衰微的痛惜和伤感。
(3)用典:杜牧的诗让人想起昔日扬州的繁盛情景,而浩劫后的扬州却是如此萧条,寂寞冷清,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抚今思昔,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伤。
《扬州慢》将虚实结合、对比与用典等艺术手法融合起来,再现了扬州城昔盛今衰的景象,形成对比鲜明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浓重的历史沧桑之感和感时伤世的意绪。
总结整理
1.核心知识:《扬州慢》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日,词前的小序对写作时间、地点及写作动因均作了交待。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
2.典型方法:对比的手法,虚实相生,以艳语写哀情。
3.重点问题解决:杜牧的扬州诗历来脍炙人口,后人常从其诗中了解唐时扬州的风貌。姜夔此词的下片即从杜牧身上落笔,把他的诗作为历史背景,以昔日扬州的繁华同眼前战后的衰败相比,以抒今昔之感,同时也借以自述心情。
训练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然后回答问题。(7分)
鹧鸪天·建康上元作(1)
赵鼎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辉。水晶宫殿五云飞。分明一觉华胥梦(2),回首东风泪满衣。
【注】(1)此词作于宋南渡后的元宵节。(2)华胥梦:传说黄帝梦游华胥之国,该国社会繁荣祥和。
思考:本词主要用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感情?请作简要的分析。
展示内容 展示者 点评者 地点 方式
训练案 前黑板 书面
展示点评要求:
1.展示的同学快速到达展示地点展示小组探究成果。
2.点评者点评时语速适中,声音洪亮,陈述对错,有理有据,给出适当的分数,并尽力对其他同学的质疑进行解答。
3.无点评任务的同学在座位上认真倾听,思考点评是否到位,准备合理质疑或相关补充。
参考答案一:主要运用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上片实写南渡后客居的悲凉,下片转入对当年全盛时欢乐生活的回忆,结尾两句又跌入悲怆的现实,表达了沉重的爱国之思。
参考答案二:主要运用了反衬(对比)的表现手法。词人通过回忆当年全盛时的欢乐反衬(对比)南渡后客居的悲凉,突出了沉重的爱国之思。